从零开始理财的四个步骤
理财这事往小了说其实很简单,所有的方法和思路就在那,只要按部就班的往下走,都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我把自己关于理财体系的思考浓缩成了四个可以按部就班操作的步骤,如果作为小白不知道如何下手,不妨考虑看看这篇。这四个步骤分别是:
- 规划紧急备用金
- 规划必要的保险
- 给三年内要用的钱准备好去处
- 建立长期投资组合
这四个步骤的资金建议做到相互独立、物理隔离,对于后期的维护和回顾很有帮助。
但是,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第 0 步,大家往往默认自己已经清楚了这个问题,但是真正搞清楚的还真不多——自己到底有多少钱?有时间的话,建议花点心思好好盘点一下,如果能随便记个账就更好了。
筹备紧急备用金
开始理财的第一步,规划紧急备用金。
人这一辈子难免遇上点意外情况,往小了说,就算是突然遇到个打折促销,还得有点储备来剁手呢。至于往大了说,你们可以自行脑补。
紧急备用金一般建议总额为家庭正常开支 6 个月以上,也就是说即使突然失去全部收入来源,也至少能够维持当前生活水平 6 个月以上。这样已经可以应付大多数的突发状况了。
这部分资金的去处就一个要求——安全,收益什么的不作为优先标准,我个人建议是投入一个专门账户的货币基金,做到和其他资产的物理隔离,以防自己一不小心就挪用了。从这个角度看,余额宝绝对不是个安置紧急备用金的好去处,太容易挪用。
配置保险
保险很必要,但是度同样很重要。引用公众号招财大牛猫的一个护甲理论。
保险就相当于战场上士兵的护甲,没有护甲死的太快。但是护甲背得太多,人就失去了灵活性,反倒增加了被敌人歼灭的可能性。
结论就是,保险只买刚需,我个人认为可以称得上刚需的保险,主要就是社保五险一金和商业医疗险,重疾险算半个。为啥重疾险算半个呢?因为家底越厚,社会福利越好,对于重疾险的需求就越少,但是商业医疗险和五险一金的需求是几乎永恒的。
至于保险的具体品种,我更倾向随大流,买用户基础大的主流产品,比如支付宝的「好医保」。这类产品已经足够靠谱,因为群众基础足够大,没什么公司甘愿冒这个风险坑你的保费。
安置三年内要用的钱
扣除了紧急备用金和保费开支,在开始投资以前,我们还要把三年内要用到的部分划分出来,单独安置。
建议为不同的目的安排不同的账户以作区分,方便管理和追踪。这部分资金最合适的去处是固定收益理财或者债券基金。
先说固定收益理财,这部分大家应该最熟悉了,银行理财就是固收理财的典型代表。不过除非期限比较短,非常固定,我还是更喜欢第二种方法,债券基金,原因很简单,收益更高,代价则是有一定波动性,适合稍长一点的持有时间(建议半年以上)。
建立长期投资组合
前面三个步骤,备用金、保险和三年内要用的钱,基本上一次性准备好搞定了,以后就完全放手不用管了,一劳永逸。
但是长期投资这部分就要稍微费点心思了,建立和维护长期投资组合将占据未来理财时间的 99% 以上,我们在公众号中讨论的问题也大多属于这个层面。受限于篇幅我不会在这里展开讨论这个话题,就强调一个要点。
这里有个太常见的错误,一定不要把三年内要用的钱(第 3 步)用于这里的长期投资。有句俗话你很可能听过,「用闲钱投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长期投资这件事,有的年份赚,有的年份赔,我们只要做到了赚得比赔多就算是胜利。但是假如你只能投资三年以下,大概率还没等到赚钱呢,你就到用钱的时候了。到时候赔钱的事全赶上了,瞪眼干着急看着别人赚钱,你说闹心不闹心。
简单,但并不容易
从技术上来说,建立一个理财组合并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操作,只要经过一些简单的统计和计算,每个人都可以很建立起一套符合自己的理财体系。
但是简单并不等于容易,一个系统总是容易搭建、但是难于坚持,就像减肥一样。
减肥是个非常容易的事,我自己已经减肥过很多次了。
最后总结一下,开始理财的四个步骤,搞定了前三步,紧急备用金、保险、三年内要用的钱,剩下的资金和精力就可以放心的投入长期投资组合了,这一步可能有很长的路要走。
果树2019-07-22 13:25:37
为什么会减肥很多次?不是一次就够了吗?
作者
你没明白这个梗,因为没有一次成功的,能做很多次是因为开始很容易,坚持很困难。
小庆2019-07-22 13:36:29
三年内要用到的钱太多了,这样的话,就只能先攒钱了[难过]
张继峰2019-07-22 13:12:43
感觉三年内要用到的钱这个不好规划
海燕呐2019-07-22 13:49:28
也大,希望写写记账分类方面的内容,自己记账后,发现有些类越分越细,可有些账不知道该记在哪个大类下,希望能给予一些指导。谢谢!
作者
好的,记下了
曾磊2019-07-22 16:01:39
那个说记账如何分类的,可以去国家统计局官网下载一份《居民消费支出分类 (2013)》,有详细说明和细类,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再做调整。
作者
这个回答比较硬核,但是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很多问题其实专业机构已经深思熟虑过很久了,很值得借鉴。
喵~2019-07-22 14:01:18
现在保险像一夜之间突然火了起来一样。我很纳闷,关注的几个大咖都在推保险,而且连支付宝也有了好多保险了,难道又开始轮回了!以前保险很火,后来人家接到保险电话就骂娘到现在又开始推保险,只不过渠道不一样了。
作者
因为大家突然发现保险这事其实很赚钱。
cosmos lee2019-07-23 08:07:32
感觉第三步好难,在中国买房几乎就是刚需,但是天价的首付就已经掏空钱包,还谈什么理财投资[捂脸]
林中水滴2019-07-22 13:40:27
也大,三年内要用的钱,这个额度一般怎么计算?
作者
比如你以后要买房、买车,这个问题得问自己。
Ternence2019-07-22 13:10:17
不知道购买的年保费接近七千的重疾险是好还是坏。
蜡笔不是小芯2019-07-22 13:07:25
减肥是件很简单的事,一件我从来没做成功的事[捂脸]
Shuxi2019-07-22 13:15:31
楼上的,我觉得重疾险适用场景太少,赔付标准太严格,而且国内通货膨胀率的问题……所以我只买了意外险和商业医疗险。
作者
我也是这个思路,还是增强自身财务稳定性这条出路更长远。
星2019-07-22 15:59:40
能把紧急备用金筹备出来就已经很棒了
梦秋2019-07-22 15:02:20
刚开始工作的我,手里没有太多钱,只能每个月攒钱,慢慢完成前三个步骤了[冷汗]
Mr.2019-07-22 14:30:13
钱太少,不够分
Maverick2019-07-24 17:05:39
我想回复一下楼上「树溪」的留言,重疾险适用场景并不少,现在的重疾险包含中症及轻症按比例赔付,重疾中也包含最多发的癌症,如果非常不幸患上了重疾,但是需要一大笔钱治疗,那这钱从哪里出?中国现阶段没法做到像一些高福利的发达国家一样医疗不要钱,很多生活富足的家庭一场病就可以返贫,而重疾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压力,增加患者的生存希望,用一份确定的钱买一份对未知风险的应对能力,这难道不是很好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风险防护做不好,财务稳定实在无从谈起。
曦照琳琅2019-07-22 20:07:14
也大,请问保险费账户按照一年保费,还是总保费?
作者
没有必要用存量资金,从工资里面划出来一部分就可以了,定期转进去即可。
双木2019-07-22 17:17:40
减肥是很容易的事,但难在坚持。的确,我觉得这里有一个隐藏点是怎么处理这一次失败,以及如何更快的重新下一次减肥计划。(如果只把它当成一次失败,自己很容易越来越自暴自弃。)呀(′-ι_-`)
Ruqin2019-07-22 13:01:51
耶,第一吗[得意]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