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实证#93-用“直觉”还是“数据”去决策?
题图:看饿了 | 摄影:宋港
实盘投资周报第 93 期,最新净值是 0.9971,本周增长 0.90%。
最近一周,连续见到三个一直想见的朋友,聊了很多感兴趣的话题。
这几个朋友的领域并不相同,聊天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我们聊到了一个共性的话题。
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用“直觉”靠谱还是“数据”靠谱?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话题,我曾经思考过很长时间。
我身上分别有 “创业者”、“投资者”、“产品经理” 三个标签。在这三个身份下,我经常做各种各样的决策:
- 且慢在 2019 年应该做什么?
- 今天要不要抄底?
- 且慢 App 的 Landing 页是不是要修改,改成什么样?
这些决策的背后,通常我会不自觉的综合运用“直觉”和“数据”。
我觉得对大部分人,大部分的决策,在数据充分的情况下,都可以用“数据”来做决策。但少量、关键、尤其是数据无法证明的决策,则需要用“直觉”来做。这个“直觉”的底气来自对问题本质的思考和认知。
我们分别从商业、投资、产品来看。
商业
每次和朋友聊这个话题,我都会推荐贝索斯 2005 年的股东信。贝索斯的文字解释了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应该用“直觉”还是“数据”来进行决策。
我的翻译连带解读如下:
在亚马逊,有很多商业决策是用数字做出来的。比如建立新的物流中心。
“ 我们使用历史数据以及现有的物流网络来预测季节购物高峰,为新产能建立数学模型。我们通过观察预期的产品种类,包括产品尺寸和重量,来决定我们需要多大的仓储空间,以及我们是否需要设备来运送的小件商品或单独运输的大件商品。为了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费,我们会分析顾客距离、交通枢纽以及现有设施等基础数据。这些定量的(基于数据的)分析决策提高了用户体验,优化了亚马逊的成本结构。”
“ 但并不是所有的决策都能用这样一种基于数学的方式做出。有时候,我们没有历史数据来进行指导,也不可能进行前瞻性实验。在这种决策中,尽管数据、分析和模型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真正主要的因素还是直觉。”
贝索斯举了“降价”的例子:
“ 亚马逊做出了每年不断降低商品价格的决策,运营效率的提高和规模经济使得这个决策变的可行。这是一个典型的无法用数学方式做出的决策。如果你用数学模型来决策的话,它会告诉你明智的做法是“涨价”。当然,数据能够揭示出价格弹性引发的销量的变化,也就是说,一定幅度的降价,能够引起一定幅度销量的增加。但是,就短期而言,销量的增加远不足以弥补价格降低带来的影响。
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关于价格弹性的量化模型是“短期”的。我们能够估算降价行为在下个月或者下个季度带来的影响,但是数学永远无法告诉我们如果长期、持续的降低价格,在 5 年、10 年 的维度,将会对我们的业务带来怎样的影响。”
贝索斯的“直觉”是,降价以及在降价基础上的运营效率的提升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带来了一个长期的良性循环。更低价格、更多用户、更低运营成本、更低价格、更多用户 … 这个循环带来了更多的现金流,极大的提高了亚马逊的价值。
贝索斯认为,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通常容易带来共识,而以“直觉”为基础的决策通常备受争议。但如果你只做“数据”为基础的决策,虽然减少了争议,但一定会限制创新以及长期价值的创造。
这封信里面没有提及的是,贝索斯的“直觉”背后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认知 以及 价值观。
“非共识的正确”、“非线性增长”、“疯狂的资本支出前置”是典型的贝索斯的认知,“长期持续降价”虽然短期财务上可能会有影响,但长期会有“非线性”的价值爆发。这样的底层认知,才是做出“直觉”决策的底气。而“客户第一”、“永远专注长期”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保证了这样的决策得以执行。
东施效颦,举个且慢的例子。
最近和不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他们都提到 2018 年初且慢推荐自己的用户到其它平台买基金的事情。
对于且慢来说,这也是一个基于“直觉”而不是“数据”的决策。看“数据”的话,且慢损失了小一个亿的销量,以及这些销量背后的收入。但如果且慢的核心价值是和用户之间的长期信任,并且你坚信这样的信任会在长期带来更大的价值,那你就会更加自然的按照“直觉”来进行决策。
投资
再来看看投资上的“直觉”决策以及“数据”决策。
工作原因,我经常接触各种做量化投资的投资人,他们泾渭分明的分成两类。
第一种人,是先寻找投资的主要逻辑,然后在用数学的方式去证明,用量化的方式去寻找在这个逻辑下的一个近似最优解。
第二种人,是不管底层的逻辑,股价、估值、盈利、财务指标都是数字,用数学的方式去寻找投资的圣杯。
第二种人,很多。
曾经看到过一个知名投资人的文章,有一句话大概是这样的,“ 在统计的世界里,巴菲特和芒格不过是幸存者偏差。”
巴菲特经常说他不看“数据”,依靠“直觉”来进行决策。他真的是一个大样本下的幸运儿吗?
其实巴菲特老早就回答过这个问题。1984年,在庆祝格雷罕姆与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发行50周年大会上,巴菲特进行过一次题为 “ 格雷厄姆-多德部落的超级投资者们 ” (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 的演讲。
这篇演讲超级好,我建议你有空的时候可以读一下。
我只摘录这个演讲中最重要的一段话。
“ 在投资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群体的业绩长期显著超越了指数和其它投资者。这个群体没有诸如年龄、地域、种族等其它共同因素。但这部分赢家都来自一个精神部落 - “格雷厄姆-多德部落”。这个特殊的精神部落存在着许多赢家。这种集中现象绝非巧合所能够解释。而这群成功的投资者有着一个共同的族长 - 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些离开这个精神部落的孩子,都是依据非常不同的方法进行投资。他们各自前往不同的地方,买卖不同的股票和企业,但他们的综合绩效绝对无法用随机因素加以解释。他们做相同的猜测,并不是因为领导者下达某一项指令,因此也无法用这种方式解释他们的表现。族长(格雷厄姆)只提供了猜测铜板的智力理论,每位学生都必须自行决定如何运用这项理论。”
而来自“格雷厄姆一多德部落”的投资者所具备的共同理论是:他们探索企业的价值与该企业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
简单说:价值 和 价格。
股价背后是股票,股票背后是公司,公司背后是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忽略 PB、PE、ROE 背后的东西,只盯着数字来回测,是放弃了本质的东西而去追求表面的东西。
可是表面的东西是异变的、未经过未然历史考验的,是在一个小的数据集合上拟合出来的一个局部最优解。
而真正的长期投资的成功,一定是符合商业本质的。对商业世界和企业的极深认知,是巴菲特不用“数据”而用“直觉”去做决策的基础。
产品
最后我们来看看产品上基于“直觉”的决策以及“数据”的决策。
我认为有两种产品经理。
第一种产品经理,他们的决策依靠直觉和洞见,他们通常都非常跨学科,同时具有很强的思考能力。他们把产品作为自己对世界的一种表达。乔布斯和张小龙,是典型的代表;
第二种产品经理,他们的决策高度依赖数据和ABTest。他们把产品作为对世界的一种拟合,数据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某一个目标的最优解(比如如何占用用户最多时间)。代表就不说了。
“表达”是在创造,“拟合”是在搜寻。
我觉得“拟合”可能会有两个问题。
第一,“拟合”是在一个巨大的解空间里面搜索,但这个空间太大了。很多时候你只能得到一个局部最优解。而这个局部也许和你想解决的问题,隔着十万八千里。而顶尖的产品经理,可以用他的洞见和认知,用“直觉”直接找到美好的东西。回到功能机的时代,ABTest 的方式能做出 iPhone 吗?
第二,“拟合”所用的数据通常都是短期的、易变的、顺人性的。过于利用 ABTest 去追求短期数据的最佳,也许会放大人性中的“恶”。
一些伟大的产品的关键决策,一定是“直觉”做出的,这个“直觉”背后是十数年的积累。而一些细节的处理,用 ABTest 找到转化率更高的路径,未尝不可。
补充
最后,补充几点:
1、“数据”是表面的、可观测的、短期的,而“直觉”背后的认知则是底层的、本质的、不易寻找的;
2、类比一句话:“聪明是拟合,智慧是不妥协”;
3、“直觉”决策是由内向外(Inside Out),是内在认知的外在表达,“数据”决策是由外向内(Outside In),是用外在表现去拟合内在本质;
4、贝索斯、巴菲特、乔布斯、张小龙,背后是极高的内在认知以及高度的知行合一;
5、“直觉”决策看起来门槛低,实则门槛极高。乔布斯和张小龙太少了。我们大部分人,在很多领域,没有“直觉”决策的资本,这时候“数据”说话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6、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用“直觉”去表达;
7、不止是商业、投资、产品。人生也是这样。年轻的时候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也就是巴菲特说的外部记分牌。“别人是否点赞”、“如何评价我”、“我的话他怎么理解”,都会困扰我挺久。最近两年我似乎可以不再在意这些外部“数据”,可以更均衡、真实的运用自己的“直觉”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了。Life is too short to be someone else;
8、最有价值的事情,一定是和大多数人并不认同的。无论这个事情是商业上、投资上、还是产品上。所谓“非共识的正确”;
9、如果你能找到这样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做,“数据”证明不应该做,你在这件事情上有足够的积累和认知,“直觉”认为这件事有巨大的长期价值。再加上这件事情刚好是你热爱的 …… 那就可以用最近认识的一个特别酷的朋友(先不透露)的话了:Inevitable Success …
2、本周操作
=========
- 无
3、最新净值
本周实盘账户无新增资金。
最新的资产是 5,162,087.09,基金净值是 0.9971,本周增长 0.90%。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19年7月26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司划牵2019-07-28 10:01:27
昨天张潇雨老师的微博说”见了一个国内资产管理平台,有限度地推荐投资组合品类”,我就在想是不是且慢…
作者
似乎“且慢”和“张潇雨”老师的识别率都很高啊~
day两个仙女qwq2019-07-28 09:57:07
头条员工表示,我们也是尽信数据不如无数据,对AB test的反思已经由来已久啦
作者
说说看?
小姐姐奇偶2019-07-28 09:48:43
inevitable success 颇像张潇雨老师的口吻。。。
作者
[悠闲]
巨蟹正Qv5明22019-07-28 11:33:45
作为理科生,我感觉在基础学科上很多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拟合出来的公式定律,我觉得这些公式定律都不过为了解释观察的现象而拟合出来的,至于对与否,都是人类对观察世界的理解,或许更高纬度就都不存在了呢,而直觉更像是对人类社会的解读,带有感性和艺术的成分[机智]
作者
[强][强][强]
小螳螂饿了的家2019-07-28 09:39:34
[捂脸]直觉决策确实比数据决策难过了,搞得不好,决策就变成赌博了。。
作者
嗯~
韩茹宣眉2019-07-28 10:44:10
很认同孟总一句话,“直觉”的门槛看似低实则特别高。也因为此,我一再告诫自己,以自己对投资的浅薄认知,远不到靠直接就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开黑车翻了多次有感而发 问题来了:且慢可否多提供一些硬核数据/估值图呢?我再具体一点吧,E大的全市场估值系统精准识别出了几轮熊市的钻石区域,且慢可否借鉴一下? 且慢现在的每日估值数据与市场上其他人提供的并无优势。依此建立的U定投,暂时也看不出有何优势……
作者
嗯嗯,收到
ok乇夯侠罢玖玫2019-07-28 10:07:31
武志红说,大道至简,但为什么最简单反而越多做不到。 因为,越简单,就越难面对,越难活成。 以投资为例,只要投资者坚信周期的力量,不要试图对抗市场,在熊市买入并坚定持有,在牛市卖出,简单又有效。如果想着熊市赚钱,牛市赚更多钱,就是在跟市场对抗,最终肯定受到市场反噬。 当然,这么简单的操作,很少人做得到的,因为很难面对,很难面对自己内心最深处的贪婪与恐惧。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学习更多的金融知识,但还不够,精神与心灵层面也需要自我进化。所以2019年,我把重点放在易经与心理学上。 于无声处听惊雷。看似与投资无关,却大有关系。我慢慢懂得自己,懂得人性。 何为自己,那个深受潜意识支配的自己。 何为人性,人性很简单,归根到底就是两点,生存与繁衍。任何行为,不管主动与被动,最终都是为了达成此二者。 回到标题,如果学会足够简单,乃至大道至简,靠直觉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大部分人,包括我,也是需要用数据。
作者
[强]
咸蛋加皮蛋双子2019-07-28 09:43:44
头条系表示,你骂谁是第二种?[偷笑]
作者
[晕]
热情的蔡的欢2019-07-28 10:29:21
直觉告诉我这次改版应该要用数据分析决定怎么改
作者
[囧]
淩尢岁月2019-07-28 10:08:00
文章太干货了[强]
作者
[拥抱]
图吧林水瓶2019-07-28 09:48:36
周末好呀。我的直觉是跟着e大和孟大
作者
[可怜]
海南姑娘哩2019-07-28 11:06:48
如果不是对行业对业务有深刻理解的话,靠直觉决策对企业对产品来说是有风险的。除了直觉和数据,还可以引入用研来协助决策,不一定要得到非常详实全面的数据,获得一些定量的调研结果也很有用
作者
[强]
钢住红福2019-07-28 10:37:55
对不断长大和更替的团队来说,从机制上识别并保护“非共识的正确”是个挑战。
作者
很好的点,赞[强]
用英语3332019-07-28 10:08:15
“直觉”决策是由内向外(Inside Out),是内在认知的外在表达,“数据”决策是由外向内(Outside In),是用外在表现去拟合内在本质。 很认同作者的观点,直觉决策更需要各种知识的积累,更考验认知水平。数据决策更需要信息整合与分析能力~
作者
[拥抱]
q钳糟Hw2019-07-28 09:51:38
行文思路一气呵成 大赞 每周读这样的文章成了自觉的习惯
作者
[拥抱][拥抱]
旧城失殇纬2019-07-28 14:35:29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们常常干的事情就是先收集数据,然后拟合并用各种理论去解释这些结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还需要用新的数据去验证它们。然而绝大多数科研都不会有重大突破,只有极少数人会成为科学家。也就是说大多数科研数据都是无用的,但没有这些数据的积累与发表,也无法造就真正的大师。回到主题,我觉得“直觉”并不存在:人类只不过不停地收集数据,用来训练自己的神经元。绝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单一数据之间的联系,而少数人才能看到多元数据之间的本质联系。当这少部分人将他们的认知进行验证时,又只有更少的人能够成功,成为大师。就像《黑天鹅》这本书中提到的极端斯坦一样。
作者
嗯,不过这小部分的小部分人,推动了世界的进步 ~
安槿溪金牛2019-07-28 11:22:04
好奇为什么会推荐用户到其他平台买基金
作者
可以看看 “且慢管家” 2018 年 1 月我们的文章哈 ~
旧梦失约从2019-07-28 10:24:18
自觉决策的门槛有点尴尬,傻和大智慧在很短时间太难区分。人对世界的认知如果服从正态分布的话,保证不犯错的话,那大部分只能靠数据决策,剩下的就是两类靠直觉做决策了,因结果不同分属两类人
作者
说的很好~
黄洁娜步2019-07-28 09:49:16
本周操作无[破涕为笑]二八轮动不是有操作吗
作者
忘了写 …
发呆的台风略2019-07-28 09:42:27
本周没跟投二八轮动么?
作者
抱歉,忘了写了。。
茉桖兮钉2019-07-29 14:00:39
“直觉”决策是由内向外(Inside Out),是内在认知的外在表达,“数据”决策是由外向内(Outside In),是用外在表现去拟合内在本质;——这句话真是精辟。
眼乏狼2019-07-29 13:37:08
如果依据数据但是作出了判断错误应该从哪里改正?反之如果依据直觉作出错误决定则如何改进?感觉这是一个很难归纳的问题
忧小曲吻2019-07-29 10:28:25
问个小白问题 每月工资用来理财 想请教下 是全部跟s定投 还是月写定投u定投 还是分散点二者都投
作者
都可以。BTW:很喜欢你的昵称
沫木兮贵2019-07-28 17:11:50
之前学习全脑思维,其中的A型思维(数据型)和D型思维(直觉型),和今天文章里讲的数据、直觉对上了。既是思维方式、性格,也是决策的依据/参考。果然大道相通~ 其实,为了让决策更科学、全面,两种决策方式可以综合运用:直觉适合用来做长期重大决策,数据适合决策过程中的细节/局部优化。另外,还有B型思维、C型思维,我觉得也可以用于决策执行的过程中~
作者
赞 [强]
亲吻奇迹停2019-07-28 14:19:06
账号的钱没你多,但是赚钱比例比你高
作者
厉害~
叁日月宵宵2019-07-28 13:01:30
我也思考过我“直觉”和“数据”的问题,很感谢作者的分享和文中提到的几篇文章。补充下我的认知: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把“感觉”当“直觉”,“直觉”只是他们底层认知和方法论的外在体现。你是可以从这种人身上具象感受这种“直觉”以及其背后的思考的。
作者
[强][强][强]
sky我是邋遢姐2019-07-28 12:32:44
受教了,确实依靠直觉的决策比依靠数据的难太多,一方面是缺少了量化的标准,另一方面是对于自己的经验和认知不够自信,不过正是难才更有价值,未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拳头]
作者
[拥抱]
国庆那天兴2019-07-28 12:14:56
这是笑来老师说的特立独行且正确的注解吗?[微笑]
作者
非共识的正确 特立独行的正确 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花陌醉红尘时代2019-07-28 11:55:17
to 流年似水:科学就是维护着一个尚未被证伪的经验集合啊,超脱经验的世界,科学就无能为力了
暧昧扰人心吉2019-07-28 11:31:31
第二种可以做出成功的产品但做不出伟大的产品
作者
[强]
十八串章鱼线2019-07-28 09:40:31
高级
米虫四四桦2021-07-05 13:24:21
直觉是命运给我们的礼物,它不需要经过理性分析,不需要经验累积,就如此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要尊重并相信自己的直觉[爱心]
伪娘袜2019-08-07 00:01:49
直觉的本质是基于大数据的瞬间认知
弦瀑匚岩2019-08-04 19:27:58
孟总的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性,用数据决策可能是一种完全的理性,用直觉决策是一种带有理性精神的感性。意义重大的抉择很多都是来自内心的呼唤,来自自己最根本的价值认知,来自自己的初心,这种直觉的力量和伟大难以用语言去描述。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用“直觉”去表达,林阳敬佩孟总的学识广博,在探索未知和更大世界的道路上向您学习!
作者
一起进步 [拥抱]
久横终箱2019-08-01 01:37:09
好玩
泪浸湿眼眶梧2019-07-31 19:43:41
孟总!谢谢!受教了
作者
[拥抱]
神精病涩2019-07-29 07:32:44
今年还会有行情吗?
作者
不知道
因为爱很重虎2019-07-28 22:45:09
所谓直觉,想起了《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中说的,就是投资大师的无意识状态。文章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孟总该考虑出一本书了哈!
作者
不敢不敢
乃丫头陈2019-07-28 21:41:15
刚刚才看文章,很喜欢“Life is too short to be someone else”那一段,有共鸣。
作者
[拥抱]
秘制小汉堡2222019-07-28 21:34:32
“如何占用用户最多时间”说的是微信吗?[偷笑]
作者
哈哈
sky我是邋遢姐2019-07-28 18:37:49
数据只是结果,你不知道达成这个结果的途径是什么样的?所以你无法复制出相同的结果。不过,你知道结果,倒是可以通过穷举法 无限拟合,最后总有一种方法是对的。
农夫与犬2019-07-28 18:29:49
关于“最有价值的事情,一定是大多数人并不认同。无论是商业,投资,还是产品。所谓非共识的正确” 如果牵扯到政治,自由,民主之类的话题,真的是“效率和公平”两难的pk了。 和政治相比之下,商业投资简单多了。 嗯,我跑题了。
被爱情追逐耻2019-07-28 11:30:43
孟总提到 投资的主要逻辑是指自我的主管意愿吗?
作者
没有太看懂 …
迷茫阿俊go2019-07-28 11:14:29
致敬第一种产品经理{敬礼}
盆赶指2019-07-28 10:14:10
非常认同,值得体会。
总会往情深字2019-07-28 09:45:51
雷公???
作者
啊?
让语词超载e2019-07-28 09:40:08
第一大个,哈哈,快欣赏
我怀片冰心断2019-07-28 09:39:33
早啊~
作者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