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实证#98-情况好,赚很多;情况不好,输的少
题图:秋阳 | 摄影:孟岩
实盘投资周报第 98 期,最新净值是 0.9927,本周增长 -0.27%。
最近读了一本书《憨夺型投资者》,作者是莫尼什·帕伯莱,是巴菲特和芒格的忠实信徒。如果你看过我之前写过的文章《一个巴菲特信徒的8个投资原则》的话,对这个名字可能有印象。是的,那篇文章里面写到的盖伊·斯皮尔,就是和莫尼什·帕伯莱一起花了 65 万美元拍中了巴菲特的午餐。
这本书其实没有太多的新意,都是格雷厄姆、巴菲特和芒格反复讲来讲去的东西。不过从他们的忠实信徒的眼中再看价值投资,也是一个有趣的视角。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我专门查了一下书名中的这个单词——“憨夺”,英文是 Dhandho。这个单词来自印度梵语,可以直译为“创造财富的奋斗”。在书中,这个单词更深的含义来自美籍印度裔帕特尔人。帕特尔人的人口在美国占比不到千分之二,然后他们却拥有整个美国半数以上的汽车旅馆,市值高达 400 多亿美元(2007年)。在帕特尔人看来,Dhandho 是指低风险高收益的创造财富的方式,帕伯莱把它进一步总结为:情况好,赢得多;情况不好,输的少。这其实和塔勒布的投资理念有些类似,聚焦在“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机会上。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帕特尔人是怎样通过“憨夺”型的方式来创业(和投资)的,讲完这个故事,再来看看这个故事可以带给我们的一些启发。
帕特尔老爹的创业故事
1973 年,帕特尔老爹从乌干达被驱逐出境来到美国,他们全家仅仅带了几千美元。
机缘巧合之下,帕特尔老爹看到了一个在售的汽车旅馆。这间汽车旅馆共有 20 个房间,由于当时的美国经济很差,加上卖家急于出手,售价极低。
帕特尔老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如果他能从银行贷到款把这个汽车旅馆买下来的话。他们一家人不但有了住的地方,还有了工作。他们有经商头脑,又勤劳肯干,只要美国经济不崩溃,高速公路旁的车流一定会带来很多客人。
帕特尔老爹和亲戚一起凑了 5000 美元作为首付,把汽车旅馆抵押给社区银行,最终贷了 5 万美元,买下了这间汽车旅馆。他解散了所有原来的帮工,由自己和家人一起负责所有旅馆的杂务。前台、木匠、水管工人、电工、清洁工、大厨,全都自己搞定。因为没有雇佣帮手,加上对开销控制的极其严格,因此帕特尔老爹的旅馆的经营成本极低。帕特尔老爹给每间房的标价都远低于同行,但即使是这样,他的利润率也是同业最高的。客人纷纷选择这里,帕特尔老爹的旅馆赚了不少钱。他的竞争者们入住率下降,被迫降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他们的成本结构不允许他们降价,因此,入住率和利润率都不断降低。
几年后,帕特尔老爹攒下了不少财富,于是他又买下了一间拥有 50 个房间的汽车旅馆。尽管不再住在这个旅馆里,但他们依旧没有雇佣太多帮手,并且尽最大可能保持着很低的经营成本。
帕特尔老爹的经营哲学是:控制成本,房价比竞争者低,提升入住率,最大化现金流。
按照这种经营模式的不断复制,帕特尔家族买入了越来越多的汽车旅馆,逐渐将之前已经上了轨道的业务交给亲戚来经营。几十年下来,美国汽车旅馆的一半市场都被纳入了帕特尔家族麾下。
在汽车旅馆市场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帕特尔家族开始涉足高端旅馆,并涉足其它能够沿用低成本经营模式的产业,获得了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他们的产业包括加油站、Dunkin Donuts、711 便利店等。
憨夺型投资
我们来分析一下帕特尔老爹是怎样进行选择的。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只有 1.6 美元。帕特尔老爹和家人如果出去打工,两人能够得到的年薪收入是 6000 美元左右。
他们以 50000 美元的低价买入汽车旅馆,首付 5000 美元,按照每天 12-13 美元的房价,平均 50% - 60% 的入住率来看,经营这间旅馆的年收入可以达到 50000 美元。
当时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为 5%,银行贷款利息 10% - 12%,帕特尔老爹的年化利息支出是 5000 美元。加上购买旅馆的首付 5000 美元,经营旅馆的其它日常开支、维修费用以及折旧约每年 5000 - 10000 美元。这样,总的经营成本大概为 20000 美元。
假设帕特尔老爹一家一年的生活费是 5000 美元,经营旅馆的净利润为 20000 美元。
如果情况好,5000 美元的投入,年化收益高达 400%。
如果情况不好,会是什么样呢?
这里面的一个关键点是,汽车旅馆的经营模式简单,经营者的低成本是无懈可击的竞争优势。如果帕特尔老爹一家都无法经营,恐怕没有人能经营并且获利。除非经济一直衰退,只要经济好转,帕特尔老爹的生意就会好起来。
最差的结果是什么呢?如果最差的结果发生,帕特尔老爹似乎是把一切都赔进去了。其实并不是如此。
如果银行把旅馆收回,帕特尔老爹和家人可以去零售店打工,每周可以工作 60 小时,拼命攒钱。这样两年之后,帕特尔老爹就可以再次出手,买下汽车旅馆,继续做生意。以帕特尔老爹的经营能力,连续两次经营失败的概率非常低(低于 1%)。
99% 的 20 倍 和 1% 的失败(无非是再去打工),你怎么选?
这就是帕伯莱所说的“憨夺型投资”:情况好,赚很多;情况不好,输的少。
其实,我们的实证投资也是如此。
穿透每天波动的股价,我们持有的指数基金背后,其实都是类似帕特尔老爹这样勤劳肯干并且有生意头脑的企业家们。他们带领着企业的员工,千方百计的满足客户的需求,降低运营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这些企业盈利的增长,才是我们持有基金长期获利的真正根源。
当我们选择指数基金而非单一企业,当我们买的价格很便宜,当我们坚信未来中国的经济时,我们其实也在进行憨夺性投资:情况好,赚很多;情况不好,输的少。
不止是投资,生活中很多选择也是如此。
前两天有一篇刷屏的文章,有关马云和蔡崇信。文章里面又提到了当时蔡崇信加入阿里的情景。如果我们用同样的视角来看的话。加入阿里,对于蔡崇信来讲,最多的损失是几年的工资,而如果他失败后再回律所,这部分经历也可以让他的价值升值。另一方面,如果他笃信追随的马云真的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他的收益,无论是财务上还是个人成长上,都将是无限的。这是一个并不对称的赌局。
这周有一个朋友选择加入一个创业公司,让我给他一些建议。我的建议也是如此—— 仔细去选择一个很棒的 Leader。因为他既可以让人在创业过程中个人飞快成长,也能让创业成功的概率非线性增大。这可能是调节这个不对称赌局最重要的因素。
今天写的有些长,本来还有一些有关帕特尔老爹其它的启发,我们可以下周继续。
最后我们来互动一下,无论是投资还是生活上,你愿意分享一些这样风险收益不对称的选择吗?
2、本周操作
=========
- 无
3、最新净值
本周实盘账户无新增资金。
最新的资产是 5,139,418.61,基金净值是 0.9927,本周增长 -0.27%。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19年8月30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俽籽监2020-01-18 10:14:21
风险收益不对称的选择 我想了想,可转债呀……牛市大涨,熊市持有到期也不亏。 好吧我认真点: 大三时,学校有去耶鲁暑期交流的机会,全校一共20个名额,需要报名+面试。 顺便说一句关于价值观的事儿,那次是我印象挺深的一次价值观与自我利益冲突的时刻:我是在BBS别的版面看到这消息的,因为内心对自己的不自信我希望越少人知道这事越好,可以提高我的被录取几率,但我的价值观里有做个光明的人的想法,天人相斗了几分钟还是依照价值观行事,把帖子转到系版了。我记得很清楚我问过自己:如果有人因为我的转发才得知消息、最终她能去而我落选了,我会后悔吗?答案是不会,因为这是我之为我必须做的。嗯,为自己感到高兴。 总之,当时全校共380人报名,录取的人里有我。学校给2万奖学金,家里给我出了另外2万,在一个暑假里学了一学期的课程。在诗歌课上写诗,在戏剧课上写剧本并演出,和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为各种从未接触过的上课模式惊奇,还和一个北大的女孩成了一生的好友。我之前提过的外教Amy在我去之前就说这会是once-in-a-lifetime experiences(一生一次的经历),去了才理解真的是。2005年的2万于我是巨款,我的学长就有得到机会觉得贵放弃的(他家条件比我家好),可现在看来这真是低风险高收益。
作者
好棒的“抉择”,转发 和 2万都是
裤子么拉链泼2020-01-18 10:45:29
2011年底我决定去北京,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这个决定被所有亲人反对,但我没给他们投反对票的权力。 我喜欢书。写书、翻译书、把好书介绍给别人,我都喜欢,甚至出现在我的死前必做清单里。北京有个图书版权代理公司招人,给的薪水很低,但我依然去了。把国外好书的翻译出版权卖给国内的出版社,听着不错,我想试一试。 在北京这个不开空气净化器不能活的地方呆了四年半,爱上温暖的冬日室内,遇到非常棒的老板和小伙伴还有客户,至今记得在伦敦书展后被邀请到客户家中吃饭畅谈到地铁关门不得不打很贵的的士回酒店……最重要是,我试着做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 后来部分因为遇到至信之人的背叛中伤,都快犯抑郁症了一个人撑不下去了,部分也因为发现新书中真的有益人类的是少数,才回了上海。 用钱换经历,低风险高收益的另一个例子。
倩子蓦王2019-08-31 23:18:53
就是我家胖子先生目前的状态。他从事医疗广告策划服务十余年,说白了就是替医院宣传那服务费加提成。十分受制于人且收入有限。于是近几年开始做股东,慢慢有自己实业。很难,特别难,收入都养人了。父母不理解,说不如打工赚的多。但我一直很支持。就像孟大文中所说,失败了也就是损失几年收入。成功的话也许就有了可以下金蛋的母鸡。而且就算失败回去打工,这几年的经历,也便是最宝贵的财富。 点题不。
作者
哈哈,赞,点题。
祁梦瑶姬2019-08-31 22:21:12
风险和收益不对称的事还有好多啊! 比如和孟岩,E大,二鸟,望京博格, 甚至和巴菲特,索罗斯,等等大咖大师们抬杠的杠精们,如果市场真的证明杠精是对的,那么杠精就可以一战成名!如果市场证明杠精是错的,那么杠精可以很自然的说自己只是个萌新小白,根本不懂什么投资!但是有勇气质疑大师,这也是个“失败的英雄创造的英勇行为!”无论结果怎样,杠精都是赢家!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孟大不理杠精!E大也不理杠精! 我们都不理杠精!杠精就只能原地爆炸了!
作者
?? 这个角度第一次看到
差不多先还好go2019-08-31 22:14:15
你这个看上去像是在赚钱,其实是在亏钱,你的累积收入是从你这软件开始时候,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好几年的收入,你这样的投入得到的这么少的回报。给我们看这样的假象。
作者
嗯,你看到了真相。
战小熙捧2019-08-31 22:27:41
情况好,赢得多;情况不好,输的少。从投资上来说,可转债非常符合这一原则,尤其是打新获得的可转债。 每周阅读孟总的好文,总能获得投资之路吾道不孤,以及价值投资的可信度;此外,还能收获各种惊奇度,找到我想阅读书,找到我想学习的前辈与贤者。 帕特尔老爹的经营哲学:控制成本,房价比竞争者低,提升入住率,最大化现金流。同样给投资者以莫大的启迪:控制买入成本,把指数基金当成买入的具有实在价值商品。未来卖出时,因为自己的进货价低,不必卖到市场最高价,就能获得比后来高价买入者更高的回报率。 提升入住率指的是提高自己的闲钱利用率,选择能容纳大资金的稳健型策略,因为小资金赌一把翻倍没什么意义,大资金年化10%则很有意义。 最大化现金流,当然指的是投资者应该放下焦虑,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持续创造价值,以保障未来投资的现金流。至于投资就交给E大、郑总这样的专业投资者啦。
作者
赞 ~
如曼Mildred2019-08-31 23:03:28
春秋航空是中国低成本航空龙头,客座率91.7%(全国最高),老板很抠门,现在还穿着十几年前的西装!符合帕特尔老爹的经营哲学。
作者
嗯嗯,赞 ~
天蝎盛安福2019-09-01 08:18:54
把读书当初爱好而不是功利性目的 那么你就可以有个好心态 随意的读 最坏的情况也无非是你不读书你也会去刷抖音等行为浪费时间 好的情况就不多说了 是无限的…. 所以抱着读书不亏 读久了血赚的心态读书就会很爽。 很多人不读书才会问 读这本书有啥用啊 能让你变富吗 读书就是非常典型的不对称风险行为
作者
哈哈,这个角度有意思
苏夢靥恰2019-08-31 22:50:26
眼睛用力过猛,看成了憨豆型投资者。[擦汗]
作者
哈哈哈
巨蟹摸下他4g2019-08-31 22:18:24
很好奇这么好的思考持续分享了98期,最近的几篇文章阅读却只有一万左右,这数据比预想的少很多。那原因会是什么呢?
作者
应该是写的不好 [大哭]
还是很罗嗦念2019-08-31 22:07:43
我赌作者还在电脑前
作者
你猜对了~
凉忆剩2019-09-01 01:14:01
人无法看到平行世界的自己! 我始终认为“明明自己可以,却没有鼓足勇气尝试才是最遗憾的!” 今年因为不愿留遗憾+原工作长期出差,在家人支持,并保守评估了家庭财务状况后,辞职并转行从事金融了!今年不择时情况下,收益率40% 目前新工作还在努力中,,,[强壮][强壮][强壮],只是金融行业的割韭菜和价值投资有点拧[捂脸]
作者
懂 … 不过还是不要做不认可的事情
良心何在nice2019-08-31 22:46:16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好的Leader像alpha,很多时候可遇不可求。 身边了解你的朋友像beta,引用投资实证#94里的一句话“你也需要找到一些深交的朋友,他们足够了解你,也愿意冒着得罪你的风险经常给你提一些具有洞见的建议。” 能得到作者建议的朋友很幸运[呲牙]
作者
哈哈,确实很幸运 [调皮] 另外,就像巴菲特说的,等待最好的球过来再挥棒 ~
曼陀罗绫又2019-08-31 23:42:00
跟投且慢快2年了,非常认同且慢和孟总的价值观,时常想如果早几年有且慢我可能会选择从事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并且寻求加入且慢的机会,而不是现在在半导体领域,也许那又是另一种人生了。最近帮妻子开通了长赢计划,补仓的时候发现且慢的补仓貌似是判断当前价格和e大买入时的价格,而不是判断整体持仓成本,这造成了有些品种的持仓成本高于e大,是否应该根据各品种整体持仓成本来设计补仓更合理呢?不知道孟总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期待您的答复[可怜]
作者
这样更保守一些 ~ 不过您的建议我们收到,谢谢
烟奴小2019-08-31 22:45:05
有位朋友的好像在质疑,但我愣是没看懂他的意思
作者
哈哈,不需要去看懂。很正常 ~
大孙小童鞋2019-08-31 22:22:39
2%的收益就是我半仓了,差距啊。
作者
[调皮]
晏小线吟2019-09-01 11:36:34
学塔勒布的玩法,应该谨慎一点 起码要求普通投资者在股市上赚了10倍以后再考虑。普通投资者如果学格雷厄姆,学得好或学不好,无非就是多赚钱和少赚钱的区别。如果学塔勒布,学得好或学不好,那是生与死的区别。需要在强调一次,初学只学格雷厄姆。
冰月肛2019-09-01 08:35:40
买面值以下双低可转债吧。情况好,赚很多;情况孬,少赚些(注意不是赔的少,只是少赚些而已)。
作者
赞
木头瞎2019-08-31 23:35:41
努力学习和仅仅需要克服恐惧的尝试
puzenghong的家2019-08-31 22:23:30
这一篇又有了心理按摩的感觉,周末愉快[呲牙]
作者
哈哈,周末愉快
摯愛偉沫2019-08-31 22:11:51
[强][强][呲牙]多学习
任玓小孩慎2019-08-31 22:08:12
工作生活很多时候都跟投资差不多,就看你怎么把握住风险最小收益最高的那个机会啦
作者
举个栗子呗
睡懒觉的猫Zz62019-09-01 10:43:26
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情况好,多赚点 情况不好,不慌不忙,从容面对
我怀片冰心断2019-08-31 23:37:02
低风险高收益 情况好,赢得多;情况不好,输的少。 收益风险比
联测罐仓2019-08-31 22:08:36
二八调了
作者
Sorry,自动跟调,我老忘了写 …
爱流言漠过知己2019-09-01 00:51:18
刚刚在塔勒布的黑天鹅书里看到这个观点,杠铃策略,比如把 85% 的资产投入到最安全的理财渠道,把 15% 投入到收益最大的渠道。最坏的结果就是损失 15% 的资产,但是收益是也可能是很大的。
作者
嗯嗯
蓝莺至2019-08-31 23:51:41
现在就是行情不好时候 少赔就是赚 降低预期 稳稳拿着 等风来
作者
且慢
神精病涩2019-08-31 22:49:29
谢谢孟总为之的付出,辛苦了[合十]
作者
[拥抱] 应该的
彩色世界旅2019-08-31 22:49:22
我边读边想起春秋航空,理念相符。
作者
哦?说说看?
伟伟z3452019-08-31 22:38:19
健康快乐是人生最大财富。
作者
嗯嗯 ~
万产肚2019-08-31 22:24:16
我觉得现在是赚的多、亏的少的时候。
作者
我同意 ~
不闻不问幻2019-08-31 22:18:06
500多万[色][闭嘴]
恰北誉2019-08-31 22:14:38
这投资的是基金嘛
作者
是
战小熙捧2019-08-31 22:10:59
也尽量降低风险来获取最大的回报
神精病涩2019-09-04 19:07:04
看了评论区,突然发现帕特尔老爹哲学思想,其实完全可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得以应用的哦。人才济济[呲牙]
作者
哈哈,是
双子俵藤美羽222019-09-04 08:36:48
看孟总的文章总能引发思考,对思想懒惰的我真的大有益处。要说不对称的赌博,有读书学习,有健身,还有很多生活常见的小事,只是都很难坚持下去
作者
加油
Super丶苏戏go2019-09-03 11:47:31
那个说假象的,新来的吧
悄逃切碗2019-09-02 16:01:35
感谢 孟总的解读。暑假正好看完,很多的心得还没整理完您就已经3000出来了 最近开了公众号,希望也能像孟总一样踏踏实实的阅读写字,做有原则的人生价值投资者。 9月美国开学,学业繁忙之际也一定会继续支持孟总的文章!希望有日可以深度交流。
作者
哈哈,棒。公众号名字发一下?
花面狸切2019-09-02 01:45:32
嗯,随机漫步的傻瓜里也说到了这样的事,这个故事好像在哪里看到过,是不是南添老师那里啊,孟总,价值投资者看的东西过于一致是好事吗?
作者
应该没有吧?
go俄的黑色天空2019-09-02 00:17:47
每天运动30分钟,保证7个小时睡眠…不说了,我去睡觉
淡抹年华帜2019-09-01 22:11:12
我觉得孟老师的文章很有深度,佩服
作者
[拥抱]
头像随便换m2019-09-01 20:52:12
这周刚好在且慢跟投满一年,特别感激能遇到孟总和E大,一年成长很多,不仅是投资,更重要的是做人、做事、学习成长。对事情也越来越淡定,慢慢做到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更从根上考虑。最后祝且慢、孟总、E大越来越好,也祝大家早日财务自由! BTW,孟总能否送个且慢杯,做纪念。
作者
[拥抱][拥抱][拥抱]
安济夫沈2019-09-01 20:09:18
孟总的文章总是让人很舒服。透过文章看到的您一定是极具同理心、细心体量他人的人,具备顶级的人格魅力~
作者
哈,谢谢 Yan ~ [害羞]
萍萍阎耻2019-09-01 10:34:10
孟老师,关于一个读者指出「98期,目前几篇阅读量一万左右」,我有个看法。我应该是从关注您到现在,每篇必看,之前的应该也看了不少,每篇都很好,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期间也转到朋友圈几篇,朋友的阅读量极少,有次午饭后在公司闲聊投资,几乎是被同事们一致认为我「陷入」了不靠谱的投资,其中有同事提到我转载您的投资实证。其实他们并没有看内容,内容是真的好,他们只是看了眼标题,可惜,我转载也并不是让大家学投资,这太难,而是,文字写的真好。所以,是不是可以把投资实证的数据部分放入一篇单独的文章,每周依然有一篇标题明确,思路清晰的好文章?
作者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之前也有朋友提过,我再想一下。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