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值多少钱
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能重来,所以,生命无价应该是个不言而喻的公理。
毕竟,无论给多少钱,我们也不会自愿地放弃自己的生命。
但与其同时,生活中也有一些令人困惑的悖论,为什么我们的行为却往往说明某些东西比生命还宝贵呢?
生活中的悖论
如果我们真的认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那么,每个人都应该开有全套最新安全设备的大型车,而不应该选择安全得分较低的汽车。
同样,不应该有人为了高一点的工资,选择去伊拉克、非洲等艰苦地区工作。也不应该有程序员们熬夜加班搞996。
如果生命真的是无价的,外卖小哥就不会只为多送一单而骑电动车横冲直撞。油漆工人也不会去用对身体的危害巨大的劣质涂装喷漆。建筑工人也不会去从事高风险的高空作业。
我们不会听到「得了病,看不起就别治了」这样的话,保险公司也不用去害怕有人故意自杀来骗保。
显然,无论在公共还是私人决策中,我们有时为了多挣一些钱(或节约一些钱),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冒险。
死亡赔偿
在死亡赔偿的案例里,冷冰冰的数字也让我们看到生命价值的不平等。
在给遭受「9·11」恐怖袭击后受伤人员和死难者家属提供补偿时,2880名在袭击中死亡的受害者平均每人得到200万美元左右的赔偿。但是其中8个年薪超过400万美元的遇难者家庭平均每家得到了640万美元,而补偿最少的遇难者家庭只拿到了25万美元。这也引起过不小的争议。
在我国,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标准也和身前的经济价值挂钩。比如某些地方的对60周岁以下受害人的赔偿标准是:
城镇居民死亡赔偿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
农村居民死亡赔偿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我们考虑寿险的保额时,有一个角度也是考虑自己能赚多少钱。这样万一离开,还能给家人留多少钱。留爱不留债。
经济学的算法
死亡赔偿计算的是人活着一辈子能挣多少钱,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的算法显然是有缺陷的。它忽略了失去一个人生命的其他机会成本。因此,这种方法有一个荒诞的结果,即退休者和残疾人的生命没有价值。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他的神作《经济学原理》里讲到,评价人生命价值的一种较好方法,是观察要给一个人多少钱他才自愿从事有生命危险的工作。
例如,不同职业的死亡风险是不同的。高楼大厦上的建筑工人所面临的死亡危险就大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在受教育程度、经验以及其他决定工资的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高风险职业和低风险职业的工资,经济学家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出人们对自己生命评价。
比如一个人接受一份新工作,每年可以多收入100美元,而相应的死亡概率将增加十万分之一。那么,经济学家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人认为自己生命的价值是100美元的10万倍,也就是1000万美元。
用这种方法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平均下来,一个美国人生命的价值约为1000万美元。
结语
上面这些都是冷冰冰的计算,其实无论怎么算,这些都这些都无法弥补至亲们遭受的痛苦,更不用提人的尊严了。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生命有价,却又不能证明它是无价的。这让我们感慨,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和直觉相违背的。就像投资是反人性的,保险也是反人性的。
写这篇文章,也并不是想让大家成为斤斤计较的人,而是多一个思路。这样,考虑问题的时候心态能更开放一点,决定也会更理性一点。
回头小保也要去好好算算,自己那些年的加班和熬夜,究竟代表了多少钱。
相关阅读
你的保单,究竟能值多少钱?
biz:;comment_id:94994251509075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