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解药
网络上的长篇分析已经很多了,不写复杂,直接讲观点。
1、香港今日的情形虽然夹杂着经济、教育、政治诉求、历史认知等方方面面,但最关键仍是经济。全球化下的民粹主义风潮,经济问题是根本。有人认为香港的运动主力是教育、法律等高收入阶层,所以香港问题的关键不是经济,而是政治诉求、意识形态诉求。不妨反过来思考,如果香港中下层是普遍满意的,香港部分教育界、法律界人士那些形而上的诉求,是否还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香港部分中下层和中上层之所以在运动中“合流”,是因为经济议题政治化,民生经济诉求被部分中上层引导为政治诉求。**民生经济,尤其是房地产问题是香港问题的关键。广建公屋,意味着中下层能够看到希望,但也意味现有房地产价格下跌、有产者和大地产商利益严重受损,同时影响金融行业;缓建公屋,意味着有产者和大地产商利益暂时得以维护,但中下层继续丧失希望。大陆已经深刻意识到地产经济的局限,因此强力抑制地产,推进产业升级,大陆没有理由不支持香港去地产化,但限于“两制”,不可能直接干预香港具体政策。但香港行政权与立法权长期没有在民生经济方面形成合力,议员各自代表相关阶层,在有产者和财界的影响下,缺乏对香港民生经济的长远考虑,往往限于维护既得利益,致使具有民粹倾向的本土议员在中下层的支持下“越挫越勇”,再加之外部势力影响,造成今天局面。
3、**直选是一个被香港中上层诱导出的间接议题。**香港的核心议题是民生经济,是建公屋、居住权,产业变革、增加中高端就业,但由于长期以来民生经济没有改变,因此争取直选才成为诉求。这是很扭曲的局面:大陆在全国范围强力抑制地产经济、推进产业变革,而香港中下层也希望抑制地产经济、获得更多中高端工作机会,也即,大陆今天的政策与香港中下层今天的诉求本应是一致的。可惜的是,香港中上层将“抑制地产经济”这个对中上层有直接负面影响的议题,逐渐诱导为“只能通过直选才能选出那个在香港抑制地产经济的领袖”这一间接议题,从而使中下层争取自身利益、针对香港地产经济既得利益者的诉求,变成了争取直选的诉求,这个间接议题的逻辑是:“如果没有直选,那么香港的地产经济问题无法解决”。在这一议题转换的过程中,大陆本应作为一个支持去地产化的力量,反而变成了一个反对去地产化的力量。出现这样的局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香港中下层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的解决,他们在政治上其实也没有独立性,极易受到他人影响;二是香港中上层希望转移这一矛盾从而有利于自身。
4、香港部分中高阶层民众的诉求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倾向。与所有英国殖民地一样,香港中上层深受盎格鲁萨克逊思想观念的影响。1980年代英美推行新自由主义,香港长期又以低税、自由港、金融自由化为立足之本,中上阶层受惠于自由市场理念,财富由此积累,因而捍卫这一理念也即在捍卫自己的利益。但在深度全球化的今日,新自由主义带来的恶果普现,无不体现在住房、医疗和教育三大方面,香港医疗、教育福利尚可,但地产和公共行业垄断影响全民。贫富严重分化导致民粹风潮,不只是香港的问题,也是很多先发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无非两种方式:一是继续做蛋糕,通过经济发展使水涨船高,惠及中下阶层,使其接受现状;二是分蛋糕,在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在住房、医疗和教育三方面向中下层倾斜,重新塑造出人人皆可攀登的阶梯。**选择自由市场,意味着选择“做蛋糕”,但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转移,今天单靠“做蛋糕”已经很难解决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贫富差距问题,以及更为重要的机会平等问题。所以香港部分中高阶层民众只能期待与中下层达成共同的“政治诉求”来捍卫自己的长期利益,但其实在经济方面,只能是继续对立。**8月14日香港大地产商集体发声,是香港此次事件的转折标志。**香港的既得利益阶层将逐渐认识到,继续躲在一个虚假的共同政治诉求身后去维护自己的利益,最终的后果只能是失控的中下层将香港的整体利益破坏殆尽,从而最终让香港中上层利益受到最严重的损害。
5、香港的问题有解,根本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大陆十分珍视香港的特殊性,尽管香港目前的政治制度很难谋长远,但大陆对香港在长期规划中的定位是清晰的,并且,大陆非常清楚的了解抑制地产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性;二是尽管香港某些行业的中产人士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但香港真正的上层最关注的其实是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对英美政治制度的现实理解要比普通民众深刻得多,香港事件的演变会让他们逐渐认识到,适应全球化的修复期,通过主动介入形成“分蛋糕”机制来重建香港社会向上的阶梯,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6、香港的问题有解,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香港现有的政治制度,使香港中下层确切的了解大陆对解决香港民生经济问题的关注和决心,引导形成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合力,直面香港最核心的民生经济议题——住宅议题。二是香港的既得阶层必然要参与“分蛋糕”的过程,应使香港地产阶层充分理解,从长远看,主动参与“分蛋糕”对他们才是最为有利的。
7、有人认为,香港今天的问题是香港人维护和追求自由民主的问题。但我认为,香港问题是全球化修复期所面临的普遍和典型的问题。**对先发国家和地区而言,从仍然寄希望于进一步的“做蛋糕”来解决问题,到逐渐接受必须“分蛋糕”才能解决问题,会是一个相对较慢且容易受到既得阶层抵制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主动降温,去除关键议题旁边的杂草,直面中下层民众的诉求,让中上层认识到,如不做出调整,最终将严重伤及自身利益,才可最终获得广泛的认同,为彻底解决问题找到共识。以情绪对抗情绪,以口号反对口号,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反而会导致新的议题偏离。
8、大陆今天的发展阶段与先发国家和地区不同。站在今天这个时点,不能仅是庆幸大陆没有发生这些问题,而要去反思,为什么先发国家和地区会出现今天的问题,大陆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目前还没有发生这些问题。问题没有发生,不代表曾经做的一切都是对的,甄别过往的合理方面,对长远而言更为重要和有意义。
以上。
Kent2019-08-19 07:41:07
现在一线城市已经出现明显房价影响中下阶层购买住房。现时一线年轻人购房的难度与负担已经明显与香港接轨了。如果不是倾全家父母之力有能力买房者少之又少。所以这个不只是香港的问题。大陆也已经存在这个问题,香港暴乱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政府如何管控房价,能否控住房价。真的非常重要了。
长烟落日2019-08-19 08:09:55
1.从昨天发布的深圳新闻,个人认为大陆对香港特殊性的珍视正在下降。 2.经济民生固然是基础,但意识形态对民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香港这些年的反华反党殖民化教育已经对“废青是如何养成的”做出强力印证。尤其考虑到经济纾困更艰难,更具长期性和反复性,民众在漫长等待中会累积更深的怨恨,更易被利用,所以治港不仅需要经济的一手,还需要教育司法舆论文化的反手。
日出东方2019-08-19 08:51:53
先生忽略了一个最重要因素:中国身份的认同!否则中国动则得咎,做什么都是错。如果香港的青年不改变愚蠢的狭隘偏执,香港注定没落。只是底子在那,可以折腾久一点而已。
薛川2019-08-19 07:43:05
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Shibor2019-08-19 07:42:08
大陆的民生工程都是掌握在国家手里,所以底层民众生活水平还可以保障,而且之前快速发展,很多问题也掩盖了,所以国家要对能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牢牢掌控,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做大做强国企
噼哩啪啦&淅沥哗啦2019-08-19 08:37:00
以国家而言,解决贫富分化除了发展外 确实要重分配。 香港不是美国,它是中国的一座城市。在一国两制下,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大陆对香港是开放的,无论是制度还是人员观念。民众可以到大陆来发展,寻找新机会。就像大陆内部的人员跨省流动,离开故土到他乡打工,最后在他乡生儿育女。 香港社会出现今日的问题。反应出教育的缺位,社会观念的封闭。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许维隆2019-08-19 12:06:55
感谢慕总分享灼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请慕总、网友们指教: 解药如何下肚,没有医嘱啊。1,谁是医生——听谁的?一国两制导致香港缺乏可以领导改革的政治力量,李嘉诚等富人不行,泛民不行,中产压根就不是一种可靠的政治力量,大陆又无法直接下场,还有谁?2,药怎么吃——改革路径怎么走?香港的存量财富已经几乎全部以房产体现在富人、中产的资产中、银行的负债中,只要举刀切蛋糕,就是要切向这几个利益集团的心头肉。怎么切,太难。3,并发症怎么办——外部势力参沙子,把香港搞乱、把大陆搞臭,瓦解你的改革力量,撩拨不同利益集团的敏感神经,手段太多。
作者
领导力量在于“一国”,香港的未来在于大湾区。目标是立法权和行政权形成合力。契机是全球都面临“不得不变”的时局。药方是建制派的自我革新。各国都自顾不暇,现在已经不是先发国家老百姓高度关注后发国家政治制度的年代了。
王yi2019-08-19 11:08:49
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不要再学习香港推高房地产价格!这是老百姓的最大愿望!
源宇宙2019-08-19 07:50:31
做蛋糕到分蛋糕[强]也是升级转型
马振强2019-08-20 11:23:58
现实是,在控制房价的政策下,东北山东的房价2年内又涨了20%多。历史上一个朝代稳定发展几十年后,官商利益已经一体化了,无论是做大做强国企还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最后也只是既得利益阶层获得绝大多数利益。中国几千年来的财政策略一直都是通过扩大财政收入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然而很多时候,领导的愿景和现实操作之间很多就是背道而驰的。大家希望中国好,也希望香港好,但是无论是官媒还是自媒体,目前提出的方案都是纸面上的,太理想化,可操作的弹性小。首先,上层放弃的利益更可能是被中间阶层和手握实权的部门转化为私利,而不是惠济普通民众。其次,官僚体系日益庞大,食利阶层愈发贪婪是每次改革都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两点也是历史上各个朝代哪怕中兴几十年仍然无法逃脱灭亡的核心因素。现在只是针对闹事个体的策略其实只是最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有根本上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才能彻底化解危机,至少也是梳理好利益的分配,特别是初次分配。香港的土地政策产生的矛盾在大陆一样令人窒息,只是没激化而已。
梦想家2019-08-19 15:45:34
香港可以给我们很多东西,高房价不可学,完全自由主义不可学。但是教育医疗和宪政法制值得学习,香港是我们的镜子。多给香港政府一些包容
林洪亮2019-08-19 10:38:09
理智的声音。分蛋糕太难了,触及利益比灵魂更难。但不得不做了,尾大不掉已经麻烦大了。
刘庆彬2019-08-19 07:19:25
香港的今天是大陆的明天还是昨天还是else?
洁路宝扫地车刘134863160962019-08-19 08:51:45
金钱的背后是责任,你积累的金钱越多,背后的责任就越大,倘若你不去承担,那么金钱也终将离去!香港的利益分配将是长期的,一项痛苦的改革,成功得可能性低
plan20032019-08-19 07:31:22
非常好的文章!迄今为止看到的香港问题最有深度的分析!
海德2019-08-19 10:14:45
好文章,冷静观察和思考,表面情绪化不能掩盖其被利益驱动,眼看香港的蛋糕越来越小,整体着急互相要掐了,有人就来引导怨气喷发方向,但前面是一道铁墙,弹射回来自己遭殃。香港曾经在国人印象里拼搏向上文明礼貌,现在被一群废青毁坏,当务之急快快修复,依托大陆发展才是香港的未来。
刚刚好2019-08-21 13:26:55
发起“香港通识课本找错运动”倡议书 近期香港学生的暴行让内地人们更广泛深刻的认识到香港通识教育“祸港反中”的负面作用。为了向香港民众、向世界人民展示真实的中国,减轻和消除香港通识教育的负面影响,在此倡议发起“香港通识课本找错运动”,以此为契机发出中国人的声音,形成反击有关中国的fake news的舆论声势,扩大中国正面的声音! “香港通识课本找错运动”的主要内容 1、逐条批驳错误,逐条指正错误。重点批驳香港通识课本中有关中国政策制度的错误,通过真实历史、中国发展的实例、国际常识、法律规则等多角度来批驳香港通识课本中的错误,表明正确的、真实的中国立场,表达我们爱护中国的决心。 2、多种形式表达中国立场。网络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香港通识课本的图片,要对这些错误的文字、漫画、图片进行针对性反击,我们要用更吸引人、更有说服力的文字、漫画、图片甚至音乐、影视来向学生、民众传达真实的、正确的中国政策!我们在战术上要比敌人强才能战胜敌人! 3、广泛动员,形成合力,造就声势。广泛传播,发动广大爱国人士参与本次运动,在国内外网络媒体上发出中国声音!
扬方2019-08-19 08:57:17
这是目前见过最冷静分析香港问题的文章
木易2019-08-31 00:00:53
我觉得香港教育是最大的问题,大部分人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只觉得自己是香港人,而且对大陆人非常反感,看不起大陆人,我认识两个才去香港没几年的朋友,觉得她们都被洗脑了,总之谁支持大陆的人或议员就说是亲中什么的。
柯熙政2019-08-20 13:32:46
香港动乱是西方在大陆企图通过颜色革命推翻中国政府失败后的一次新的反扑,呼应美国的贸易战,企图使中国在贸易战中让步。 这个动乱目前来看还不会波及大陆。让它快去吧!动乱会使更多的幕后组织者暴露!
于晓栋2019-09-29 15:13:04
如您所料,近期果然各个香港地产商都在慢慢研究地产等分蛋糕事宜了。。。 国内也是这样。多少人才房、限价房。廉租公寓等低价房,都慢慢的越来越多,更偏向底层人员来分蛋糕。只是不知道政策会不会连续执行到位。
作者
会
Maurice2019-11-27 19:41:50
对香港的方针已由台湾的试范田,转而成新文明影响力的目标客户,拭目以待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