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旅行体验,还是现实预算?小孩子才做选择
万年宅上周有幸出去旅游了一次,有朋友问我自己的财务计划和旅行怎么平衡?也有朋友觉得,旅行出来还要制定严苛的预算,会严重影响体验。
但是旅行的时间毕竟只是整整一年的一小部分,就算体验再好,生活还得继续,因为短暂的旅行导致一整年预算捉襟见肘很不明智。
任何开支,不管是旅行开支、还是意外开支等等,都有必要放在年度预算中来考虑。也就是说,不能说制定了年度预算,然后再单独制定一个旅行预算,这样一来原来的年度预算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在讨论旅行预算之前,先强调一下,旅行预算是年度预算的一份子,而不是一个单独的预算。
但是旅行预算和日常预算的区别还是挺大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旅行时的我们是带着心理预期去的:
- 难得出去旅行一次,一年也没几次机会,总觉得预算定的太少了,弄的抠抠搜搜的特别影响体验。
- 预算花得太多了吧,影响回来以后的日常预算,生活和旅行孰轻孰重得好好考虑一番。
这样一来,中间这个度的把握就很微妙了。
我这次出去,也是带着预算去的,从家里的日常预算中强行分出了 500 欧,包括机票、酒店等全部相关费用,一共是三天两晚,最后实际花销是 508。至于常见的提早订票、选择折扣时期等老生常谈的经验就不写了,我来分享点别的。
二八原则,以点破面
我发现二八原则对于平衡预算和旅行体验尤其有帮助,很多时候我们旅行中最值得回忆的东西,都往往来自少数的几个细节和小事。
比如我自己,在维也纳我印象最深的其实就三件小事:
- 在 Plachutta 撒丫子点餐;
- 偶遇一家华夫冰淇淋店,三天的旅行,我们特地跑过来吃了三次;
- 飞机上翻书一瞬间的思考。
留心观察自己的想法,在打动自己的点上大笔投入,而不为一般般的活动浪费预算,这就是我关于旅行预算的最大心得。
旅行预算就像是一场力图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历史上并不存在真正的以弱胜强,所有的以弱胜强必然是在单点实现以强胜弱,以点破面。
预算有限又希望获得深刻体验,那就把有限的资源倾注于少数的一两个点上。在一两个细节上获得极致体验,连带着其他体验都会变好。
提到预算大家可能常常听说这样一句——『你要分清必要和想要』,潜台词就是只花必要的钱。但是,我建议大家反着来,影响你体验的其实恰恰是「想要」,而不是「必要」。规划出一两个最想要的,为此规划大比例预算,获得最好的体验。
杠铃策略,要么最好、要么最便宜
但是二八原则的问题在于,巅峰体验虽然值得回味,但是往往都是一瞬间的事,为了这一瞬间,花掉了一大块预算,那余下的 80% 时间我们怎么过?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杠铃策略是个非常合适的解决方案——要么最好,要么最便宜。舍弃那些中规中矩的体验,因为很可能是你花了稍多的钱,却拿不到与预期相匹配的收获。
(杠铃策略原指极度保守投资和极度激进投资组合搭配,放弃中间区域,区别于纺锤策略。杠铃策略在投资上的应用,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内容再聊聊 50-50 策略,关于这个话题我写过很多篇。)
而且多体验那些最便宜最大众的东西,却往往都有意外惊喜。便宜的往往代表较低的预期,而低预期就更容易得到意外惊喜,而且不好吃不满意也不遗憾,本来这也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东西。
这次在维也纳,在一家中规中矩、人均 20+ 的餐厅极端失望以后,还是一家路边的土耳其烤肉店最能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人均 4欧),而且真心更好吃。德国同事们常常念叨这么一句话「Döner macht schöner」,大意就是土耳其烤肉让生活更美好,好吃又便宜。
不夸张的说,那些便宜又惊喜的经历支撑起了旅行中的另一半回忆。
遇到雷怎么办?
总结一下我自己的策略,这个思路即使不用在旅行预算上也可以有很多场景——旅行中的策略,要么最好、要么最便宜,精选几个最值得自己期待的点,投入大比例预算获得最好的体验。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我最期待并且投入了大笔预算,最后却发现是个雷怎么办?确实这种情况不能完全避免,但是与其心存遗憾,「那家更好的店也许会不一样」,还不如直接选择最好的,然后彻底死心。未尽之事才是焦虑和遗憾的来源。
刘刘2019-08-08 14:07:30
“我建议大家反着来,影响你体验的其实恰恰是「想要」,而不是「必要」。规划出一两个最想要的,为此规划大比例预算,获得最好的体验。” 没错,时间分配上也一样。比如迪士尼乐园,我知道有人的策略是难得去一次尽可能多玩一些项目,但我更倾向于一旦发现某个项目自己喜欢就多玩几次。这样比起回忆起来大部分时间都在排队,不如强化一下亮点。
静宜2019-08-08 14:41:37
便宜的往往代表较低的预期,而低预期就更容易得到意外惊喜——超级赞同,就是因为开始在超市买最便宜的东西,才发现了1欧12根的香草巧克力冰糕,好吃
作者
哪里买的这么便宜?
土豆塔2019-08-08 15:19:06
50岁以后享福的那位,万一之前落下了病根怎么办[撇嘴],并且我也不认为富二代真的能享福一辈子。感觉生活不可能那么容易过,即使是投胎到富贵家庭
牛要困2019-08-08 15:13:52
我自己在做年度预算时,会把旅行单独拿出来,每年1-2次长途加3-4次短途旅行,预估一个大概金额加到总预算里,这部分类似提前规划好的旅行基金,用时扣减,不够时要么从省下的其他预算里转移(也可以为了今年能去一个好一点的地方,提前把省下的预算转进来,类似愿望清单)要么就不去了[破涕为笑]
Polaris~Waiting is the hardest2019-08-08 13:53:28
人生一世,所有事都有一个度,对于享受相关的事情我更愿意放在50岁以后,,,没有人能一辈子都享福(富二代除外)
sui2019-08-08 13:57:37
从理财策略的角度来分析旅行,有意思。最大化旅行体验,其实就是找重点。第6次从欧洲回来,这次的旅行整体只能打7分左右,但当中有9分亮点体验,一切就都还值得。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