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财务自由所需本金比你想得少

到底多少本金才算是财务自由?有人说 1000 万,还有人说一线有车有房 + 资金 2000 万。2017 年的胡润报告最夸张,「一线城市实现财务自由需要 2.9 亿」,我当时看见这个数字一瞬间我还以为自己看差了小数点。

然后回头再看我给自己的财务自由小目标——30 岁本金 500 万退休(无房无车),发现自己和胡润中间居然还差了三个“首富版小目标”,把我吓坏了。所幸定力还在,回头重新确认一下自己的财务自由目标,没毛病,依旧可撸。

看了很多目标千万才自由的论调,发现大部分都有个底层的逻辑问题,依然在带着工薪思维的局限来设置未来的目标。所以很多人对于财务自由所预期的本金都明显高估。

通常的估算方法是,在自己当前生活的开支上再加一部分享受性目标作为被动收入,然后推算出所需的本金(我最初也是怎么估计的)。但是在这条路上研究地越多,越发现这么一个让人有点开心的事实,财务自由所需的本金目标其实比大部分人预估的还要少,而且这还是在生活质量更高的前提下。

越自由,越便宜

财务自由状态所需的生活开支要比工薪状态下低很多。

有一个常识相信大家都知道,人越多,体验越差,消费越高;人越少,消费越低,体验反而可能更好。这样的例子可以找出非常多,我从小的往大了举例说。

先说吃,很多餐厅都有非常实惠的工作日午餐折扣,比晚餐和周末便宜很多。既然时间自由,人少消费低,还能享受更好的服务,为什么还要按照平时的习惯去人挤人。

再说交通,我最近发现斯图加特居然还有一种“自由职业版月票”,普通公共交通月票是 150 欧元/月,但是还有另外一类月票,每天 9 点后生效(意味着不能用来通勤),价格 6.5 折,只要 100 欧元。

再说旅行,淡季出游的好处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便宜的机票、便宜的酒店、更好的体验。我最近没事在网上收集到了好多「last minute」旅行折扣,两三折都是常有的事。大部分都是对上班来说相当尴尬的时间点,比如重大节假日后的第二个星期。如果自由了,这种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可以有多少来多少。

再说居住,回去二、三线的观念,最近又开始流行,不为别的,虽然绝对工资水平稍低,但是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假如再加上一线水平的财务自由被动收入呢,笑都能笑醒吧。

然后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吞金兽」,教育问题是个大头。但是不知道你们有发现没,教育资源所谓的稀缺无非是大部分家长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前提下的妥协。在教育问题上家庭环境的影响占比是远超过学校和外部教育的。要我说,一对能够自己努力实现财务自由并且有时间亲自教育下一代的夫妇所能教给的认知和态度,会比不上榨干钱包挤进的顶尖学校吗?

这样的例子真的能举出来太多了,实现财务自由所需要的本金水平远没有普遍第一印象的那么高。对于财务自由以后的生活开支,我个人态度是比较乐观的。而且上面这些还都是假设完全依靠被动收入,如果财务自由其实能够获得收入的来源也会比现在更加多元。

有时间、有精力的人就是有一种天然优势——等得起,有很多能够创造收入的时间换金钱+杠杆的机会等着人们去发掘。很多低流动性、低透明度的领域都有很多类似机会,比如淘笋。市场上明明白白放在那里的机会,但偏偏大部分人要么等不起、要么没时间。

到底什么算财务自由?

可能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财务自由就应该是豪宅豪车,想干啥就干啥,但是我认为这只是把重点放在了「财务」两个字上。

财务自由的重点还是「自由」,自由并不等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关于自由有种解释,自律即自由,但是我觉得也还有点虚。我自己最喜欢康德的回答

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

如果带着这个视角重新审视财务自由,有没有觉得财务自由简单了很多。

阿凡提2019-10-11 13:12:23

500万在德国财务自由对中国人来说就是个笑话。

作者

是,杠精多省事啊,不用奋斗全靠嘴遁。

Jhon_杰森2019-10-11 13:07:51

大多数人追求的不是财务自由,他们只是在追求贪婪的物质满足感。

Polaris~Waiting is the hardest2019-10-11 13:13:48

孩子6岁的时候我就退休,还有3年,家庭开销我精确计算过300W足以,坐标:北京

wonder辣2019-10-11 13:08:52

我也是看了也大的文章才真正明白fire其实不需要那么多钱

作者

说白了,太多人根本没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啥。

大胖头2019-10-11 18:00:08

关于教育这点不太认同,父母教孩子真的是教不了,一道题会做和能把这道题给孩子讲明白还是两个概念,而且孩子在父母面前的表现跟老师面前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能把你气个半死。不过现在国内的教育中家长的从众心理很强,焦虑感很大,生怕哪一门课程不学,孩子就会被落下,这方面如果家长能克服并且坚定自己的想法,不从众,能省不少钱,而且孩子也相对轻松快乐一些

作者

所以对你来说,教育就只是教功课和数学题?

团子2019-10-11 13:26:29

关键还是怕意外导致的风险

作者

理财体系四类资金,第二类就是保险,也不用啥事都自己扛,大风险「外包」出去就好了。

高飞2019-10-11 13:07:05

很赞同,自由后在得到高享受同时会降低成本,旅行错峰,时间延长更舒适却成本更低,没有职场上的消费攀比会更加重视自我需求,不过对于我来说也是财务越来越自由才越来越能理解这些,应该对大部分人也一样

杰2019-10-11 13:14:56

抢个沙发,为自由在加把劲[嘿哈]

作者

发文都已经 14 分钟了,你是不是对沙发有啥问误解……

X-Ray2019-10-11 13:44:52

300w本金,赶上5年熊市负收益,固定开支就把本金吃掉小一半了

作者

假如是过去 5 年亏一半,我大概推算了一下,合着是打算牛市顶点 all-in 然后死撑在里面扛到下一波?

喜剧人生2019-10-11 13:05:52

确实是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反而更体现出自由两个字[玫瑰]

real鹏2019-10-11 13:09:26

所以最快的财务自由之路就是让自己完全喜欢上工作[冷汗]

熙2019-11-05 14:14:01

财务自由就没什么奢望了,人穷志短,我只想追求医疗自由

作者

医疗自由买保险去就好了,想拿自己的钱医疗自由,那你得攒个几千万才够你造。

李什2019-10-11 13:22:22

关于一线城市基本要300万的房价这个事情,解决也不难,一方面,选择弱一线或者干脆二线就好了,150万可以有100多平米了;另一方面,买房可以贷款,凑个首付50万,把月供算到日常开销,一年6万左右。

作者

被动收入凑个首付、换个贷款还是没啥问题的。

张三三2019-10-11 13:23:25

您好,日常开支+享受性开支算好了,要怎样推算本金呀?

作者

年开支乘以 10 到 20

Mr、Zeng2019-10-11 19:36:57

这篇文章刷新了我的认知 问个和这篇文章无关的问题,消费开支和日常开支有啥区别?望回复

作者

买 iPhone 消费开支,交房租日常开支。

北扬2019-10-11 13:21:01

现社会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自由”这两个字本身都特么长的条条框框的。谁还特么在乎这俩字的本身含义,连字面意思都难以理解。

作者

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活得更明白,而不是更糊涂。

DuX2019-10-11 13:48:43

什么是淘笋?也大能说的明白些吗?谢谢。

作者

淘笋就是掏一些因为特殊情况(必要急要钱)急于脱手的大幅折价的房子,买到就是赚,但是你得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等、去找。

Seven2019-10-11 13:42:42

赚够500万之后如何配置能每年稳定进账覆盖支出呢?

作者

长期投资的两个底层逻辑,增值和收入。实现以后需要有所取舍调整到收入侧,比如高分红指数,适当增加债券比例。

果树2019-10-11 13:12:44

恩,简单好多。 问个与本文无关的问题,也大给也太转账,是怎么记账的呢? 如果是转过去的钱刚好全部买了某个商品,是记为消费吗? 如果转的金额,一部分交社保,充值公交,一部分用于买买买,一部分还信用卡,是如何记录的呢?

作者

看是具体什么项目了,如果是帮她付钱,直接附上她的标签,就会统计到她的预算里面。

Link2019-10-11 13:06:50

那可能一线城市还是需要有套房才能实现也大所说的“自由”,一线城市现在房价基本300w以上呢(80平左右),年轻人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实现[捂脸]

滕彬堂2019-10-12 17:10:16

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换个角度看问题,发现生活辣么美。这文章比喝罐红牛都来劲![拳头]

作者

红牛广告好啊,困了累了,读也谈钱!

Z2019-10-11 17:20:11

没错,有了时间以后其实很多事可做,不光是省了不少钱而且能发现更多赚钱的机会。自由的时间,轻松的心态,这不是成功学书籍里讲的每个排行榜上的人必备的吗?

潇潇2019-10-11 14:34:46

也大之前推荐的书《不上班也有钱》有写一个作者研究的方法哦,也说是专家研究的结果。就是每年你所需花费的钱/4%,就完全不影响你所累计的财富的使用了,剩下的还在进行被动收入的理财。作者当时是累计的650W吧,一个家庭,算的就是一年支出26W,然后环游世界了。无车无房。有小孩也一起环游世界。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看怎么选择。 哇~第一次留言也

暖暖2019-10-11 14:01:41

北京的地铁折扣票价是在早高峰7点之前,还得是指定线路。至于餐厅打折餐就没有听过了,这是国内和国外的商业环境不同导致的么。还有什么类似的优惠可以在国内享受的呢?

作者

餐厅折扣怎么会没有呢?仔细找找一抓一大把。我上次回家最开心的回忆之一的就是撸不到 100 元的工作日午餐日料自助(晚市 300 多)。来了德国再也没有了……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