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可算满血复活了

工作上的项目告一段落,然后在家彻底休息了几天,可算是再次满血复活了,精力充沛地坐在这里码字恢复更新。

过去这一个星期过得真挺糟心的,在高压工作的这段时间我观察到了一个从未留意过的细节——静息心率受压力的影响非常明显,我下面贴了一张项目期间的静息心率走势图。

/pic/1_vw1iacdhLv4XrWUqacCicEevtYgfUQ.png在项目临近节点不得已加班加点以后,静息心率就开始飙升(平时都是 60 以下),然后到项目 Demo 前一天达到峰值接近 70。项目完成以后休假在家回血,第二天静息心率就回到日常平均水平了。这也算是我第一次量化观察到压力对身体指标的影响,压力对身体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我预想的还要大。(可见买了 Apple Watch 还是非常明智的)

这件事也促使我开始认知思考一个问题,上班和生活的平衡点究竟在哪里,我决定给工作划分一个清晰的边界,开始试着拒绝加班,认真说「不」。

作为一个开发人员,总会被迫面临各种各样的时间节点,节点本身没有错,俗话说「deadline 就是第一生产力」,我自己也深以为然,我也常常给自己设置各种各样的节点来督促自己、量化进度。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很多节点真的就是拍着脑袋想出来的。

以前我面对这种“赶命”的节点,选择一般都是被迫加班加点赶上 deadline。这段时间真的特别痛苦,除了工作压力以外,还深深地觉得自己的付出不值,感觉自己被压榨,痛苦翻倍。

而且很多时候,项目是按照时间完成了,但是一方面对于生活的副作用实在太大了,上次赶项目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深度吐槽,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后来还被也太反馈,这段时期脾气暴躁……

而且这样的选择后果不仅如此,工作上最终其实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为了赶工,代码质量不佳,很多工作完全没有复用性,尤其后期维护各种蛋疼。更要命的是,每一次顺利赶上时间节点,最后的结果反倒是更加蛋疼的新节点。

有限游戏的玩法

之前罗胖曾经讲过一期关于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的解读。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可以划分成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两类。

有限游戏追求的是「完成」,在边界里玩;无限游戏追求的是「玩下去」,在和边界玩。比如工作这件事,对于企业本身而言是一套无限游戏。但是对于企业的员工而言,大部分工作本质上是一套有限游戏。

以我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言(财务自由),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毫无疑问是一场有限游戏,所谓「完成」就是积累足够的本金,让我从容退休。而工作上的压力、不爽感,则是被要求以对待无限游戏的方法来执行有限游戏,有种边界被侵犯的感觉。

**对于有限游戏,最优的选择就是,划分一个清晰的边界,边界以内绝对负责不懈怠。但是边界以外,只为自己的无限游戏负责。**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算有限游戏,有的工作能够给未来带来持续的回报和满足,只要符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可以划入无限游戏的范畴。

想明白了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的关键点——边界,确认了当前工作的性质——有限游戏,我决定以后认认真真说「不」。

对不起,我尽力了,但是我真的完不成。

因为我知道,有限游戏就是在边界里面玩,出圈就算越界,而且我也必须为自己的无限游戏预留精力,负起责任,一赶项目就断更也不是个事啊。

对于有限游戏而言,说「不」其实是一种双赢。当边界被打破时忍气吞声,最后结果只能是怨气积累,效率下滑,最终双输得不偿失。

Sponge31542019-10-29 13:14:48

毕业两年多3个月,完成了10万的目标,也大,我感觉我这样的进度,完不成10年的财务自由,估计得二十年[捂脸][捂脸]

作者

找个另一半和你一起呀,开支 1+12。

黄火火Gold2019-10-29 13:03:15

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对工作说不

作者

关键还是要想办法让自己扛得起说「不」带来的后果,有选择必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Lion2019-10-29 13:04:05

身体真好,平时静息心率60以下,我平时接近70[流泪]

作者

我可是把健康长寿写进人生财富目标的人,当初我把财务自由三要素拆成:本金、收益率、时间,时间的一大块就是健康,所以投入很大。

平凡的世界2019-10-29 13:07:48

我说怎么这段时间没有更新了,原来这样。93年的我,有时也在为工作而焦虑,年底要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了,倍感压力巨大。多来学习你的理财经验,也买了一些基金。

作者

恭喜恭喜~ 下次请假还是得文本专门推一次,上次在文末提了一下,现在上线一看中间还是好多朋友在问为啥没更新。

光影_青空2019-10-29 13:34:57

静息心率上半年一直是40多到50左右,每周要跑3次到4次20公里有氧,下半年工作压力猛增,静息心率最近一直是60左右了。

作者

看来以后我还是叫你「心率 40 的大佬」吧 [发呆]。

Joseph黄界2019-10-29 13:15:38

好巧不巧,也谈钱大大,刚好前段时间也听了樊登读书会的《有限与无限游戏》这本书的讲解,有限游戏都是剧本性的,都是以取胜为目的的;无限游戏是具备传奇性的,是以延续为目的的,要么突然终止,要么继续拓展边界!所以很认可,也谈钱大大的“对于有限游戏,最优的选择就是,划分一个清晰的边界,边界以内绝对负责不懈怠。但是边界以外,只为自己的无限游戏负责。”学会划界,学会说不!

作者

很多现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把有限游戏当做无限游戏玩,或者是没有自己的无限游戏。 现在回头看为啥大型企业里面官僚主义横行,这其实是整个系统的最终选择结果,不按照规则玩的要么飞升、要么淘汰。

老鹤2019-10-29 13:23:29

真好,加班加点完了还能休息,国内大部分的小公司只有没完没了的福报[捂脸]

作者

那来德国吧,准备个三五年还是大概率能搞定的(我自己耗了三年)。

Msysea2019-10-29 13:15:02

现在年轻人忙着挣钱,没什么生活,没什么健康,真的是被这个社会逼得不行了。自己病过一回才能把健康放在首位。

作者

假如你回头看以往,你会发现每个时代大家都会这么说,大家都觉得以前机会多、生活好,现在不行了。 跳出圈子是自己的事,不能指望社会改变。

王维2019-10-29 13:24:54

求恐龙图

作者

留言不能附图…… 我只好通过意念发送给你了,今晚你做梦估计就能收到。

Ruqin2019-10-29 13:39:20

可算等到你了,每天看一看期待你的更新。身体指标量化,其实就类似于记账,有了数据后面就容易分析,我觉得我也是属于比较关注这些指标的人==

作者

其实我也很渴望回来继续 beebee 的,总算又能说话了。 话说 Apple Watch 买的还是很值的。

来又如风2019-10-30 10:33:59

找个另一半一起,财务自由的金额不是需要翻倍吗

作者

收入增加的多,开支增加的少,像房子、车子、餐饮这类开支,两个人一起并不会翻倍。

柚子朗姆冰淇淋2019-10-29 13:47:30

准备三五年就可以是留学德国吗

作者

如果走留学毕业这条线,从准备到毕业开始工作大概 3~5 年。

李木木. Silence2019-10-29 13:41:13

毕业两年,病倒三次,不得不审视过往的自己。

作者

年轻人,还是要注意身体啊……

李永昌2019-10-30 08:11:15

终于回来,上一篇看到了你说要赶项目,有了心里预期,不然以为要失联了[偷笑]同是开发,多保重[抱拳]

练感统的Jack2019-10-30 06:51:52

你买的applewatch是哪个版本的?[可怜]

作者

5,最便宜的铝合金 GPS 版。对我来说就是个电子产品,买最便宜的就好,反正几年还得换。

思佳2019-10-29 15:11:06

看了下自己近几个月的静息心率,果然工作压力会带来心率飙升: 按周来看的话每周日静息心率最低,一般是50到60。工作日的话平均在80左右。 羡慕静息心率40的大佬[破涕为笑]

沉淀2019-12-11 15:31:27

毕业三年多,同为开发,工作上的压力我可以辞职,可生活上的压力搞得我即便带着一身病,都不能辞职,人生真的太难了

十三2019-10-31 09:56:04

忍不住安利华为的watchgt,有和中科院心理所合作的压力监测,有和301医院合作的心脏早搏筛查,有和哈佛合作的科学睡眠。数据够准。当然最重要的是,续航2周[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