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了一个有效提高执行力的技巧
今天要分享的这个技巧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记录待办事项一定要用动词开头,没了。但是亲测下来确实明显改善效率。
我们的大脑是比较“懒惰”的,节约能源算是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如果一个 todo 看到以后还要进行一下思考才知道要做什么,往往就倾向跳过或者拖延。
我自己一直在 Things(任务管理软件)中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想到的一个点子、想要精读或者收藏的文章、等待处理的邮件等等。我发现里面经常会堆积长长一列等待我读或者等待我剪藏的内容,就像下面这样:
当我读到这样的任务,一瞬间根本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一定要读一遍标题,然后想好一会才能缕清楚自己应该干啥,是要读还是要收藏还是要干嘛。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习惯,看到这类 todo 就会第一反应跳过,然后单子越拖越长。
但是等我尝试附上明确的动词,比如「剪藏网页」,拖延的情况就大幅好转。因为看到这个 todo 我立刻就知道,这个任务耗时不会超过一分钟,然后就地就给解决了。在 todo 的命名上,只要是动词就比一个简单的名词或者不知道哪里复制来的一句话要强太多。
如果要在这个思路上再稍微往前一小步,我会加个限定词「尽可能简单、细碎的动词,最好还能附上时间限制」。
所谓简单细碎,就是指动作拆分得越小越好,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上面的反例「写一篇文章」,这种 todo 一看就是会被无限拖延的那种。我之前任务「拍一条讲讲预算的视频」愣是被拖了一个多月,反反复复地「明天再做」。但是把这个动作拆分以后效果就会好很多,工作量完全可预期,执行起来容易很多。
而且还有个小技巧,多用类似「随便写写」、「大概想想」这类关键词,效果同样显著。
你们可能会疑惑,这样会不会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其实实践下来并不会,我们的专注力是有一种惯性的,做一件事最难得部分往往是开始以前的思想斗争,任务一旦开始,反而就会自然而然地专注进去,相信你们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加上 随便、大概、3 分钟 这类能让任务显得很轻松的副词,会让启动任务变得非常简单。
等真的开始着手做一件事以后,持续专注就变得容易很多。而且一旦顺利完成一项任务,再着手搞定其他任务的心理阈值就会低很多,常常是顺手就给做完了。
任务划分往往是预期越低,动作越简单,到头来做得事情反而越多。如果动作太笼统,难度大,往往就是不断地一拖再拖。
拖延不算贬义词
其实我自己并不觉得拖延是个负面评价,也不是人执行力的问题。说实话,即使我已经大幅度改进了自己的任务管理技巧,还是会有经常的拖延现象。
拖延更像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核心的根源大概有两个,一是任务太笼统,不知道怎么处理,前面已经说过,二是没找到这个任务的意义和价值,意识或者潜意识里觉得这个任务不重要或者还不紧急,至少是没能找到真正打动自己的那个点。
我们完全不用妄自菲薄,往自己身上贴拖延的标签。像第二类拖延其实就是一种潜意识的价值判断,我们必然是在意识或者潜意识层面觉得这个任务不重要或者很排斥,想不清楚任务的意义执行就会异常艰难。
……
最后文末提示一下,之前推荐的<a class=“weapp_text_link” data-miniprogram-appid=“wxe186f230ce102b30” data-miniprogram-nickname=“保险精品汇” data-miniprogram-path="/pages/middle/middle?id=1049103&path=/product/product&planId=128241&productId=103898" data-miniprogram-servicetype=“0” data-miniprogram-type=“text” href="" style=“font family: “Open Sans”, “Clear Sans”,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text-align: start;white-space: normal;">芯爱重疾险会在今晚 18 点收紧健康告知,主要调整在于限制三高(尤其是高血压、BMI 超标)、增加眼科疾病告知,有特定需求的朋友可以重点看一下。具体的解读可以看我之前这篇推文 帮你分析重疾险买多久最划。
裕涛2019-10-15 13:14:47
这个方法对你好用。是因为你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你没有能够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反应你生活当中所有的事情。因此你的大脑养成了跳过、忽略你生活中的许多东西的习惯。换句话说,你在活着,在喂养你的焦虑,在满足你的不安。但你失去了生活。
作者
写公众号这么久,在德国生活的我真心头一次被说「节奏快」「焦虑」「不安」。你可知道很多读者喜欢我的内容恰恰就是因为我放得下,不焦虑,内心平和。 我前面说的都是基于大脑工作和进化原理,可能你的大脑天赋异禀、远超乎常人吧。
裕涛2019-10-15 13:22:52
没必要怼我。那应该是我先入为主的想法错了。我为可能对你造成的侵犯向你道歉。是我推己及人推错了。我说的那是我自己的情况。感谢你为大家分享优质内容。
作者
道歉其实不必要,有收获就好。其实我很欢迎负面评论,怼来怼去也是个思考和反思的过程。
Macust2019-10-15 13:14:22
默默的每天看也大的文章,很少评论过,一看也大就是想的多,产出也多,请教一下如何做到的?我平时想的多,纸笔放面前一句话写不出来啊[捂脸]
作者
可以试着整理自己的观点,变成框架性的笔记。也可以写写日记。 另外,我从想的很多、了解很多,到能写得很多其实也花了很多年的时间。
Polaris~Waiting is the hardest2019-10-15 13:09:53
我的观点是GTD或者todo一定要“tag化”这样一目了然我也一直这么做,并且每日早上先过一遍,当然我更想说达到财务自由,有自律的一大部分功劳,财务自由后自律也同样重要,如果你能做到自律的同时学会理清,分解问题和”控制或者约束欲望“,也许真的不需要500W即可自由去享受生活陪伴孩子和家庭
王新港2019-10-15 13:30:23
是的,还可以给自己的任务预估个时间,然后预估下自己的大概空闲时间。 这样就不会盲目超量的分配任务,然后因为任务量太笼统而一拖再拖,造成焦虑感。
作者
对,量化时间也有很大的帮助,我是配合着日程表来处理,一目了然。不然真的太容易过度安排任务。
耿老的竹林2019-10-15 13:07:03
我是每周末写一个本周已完成工作,以及下周待办事宜,看来也该尝试这种动宾结构了,多谢。
林中水滴2019-10-15 13:17:59
收紧之前上车了,踏实赚钱。
作者
在我看来保险对赚钱的最大价值就是把不确定的开支确定化,以前生病花多花少不可能提前规划,但是有了保险就等于提前确定了这笔开支,不管与安排、与焦虑都帮助不小。
Tao2019-10-15 13:11:28
也大可以研究一下“执行意图”,或许对你有帮助
『Sherry』2019-10-15 14:19:59
哈哈,每句你加粗的话我都拼命点头
作者
这句留言太有画面感了。
子彧2019-10-15 13:39:54
????那个Macust头像怎么和我一毛一样???我是自己裁剪的啊[尴尬]
作者
哈哈,这么一看还真是……
家豪2019-10-15 21:58:46
也大可以介绍一下QDII债基吗?风险和收益如何?
作者
对哦,确实从开始就没有正八经写过 QDII,果断加进我的素材库里面。
X.Y.T2019-10-15 14:21:14
有时候的拖延也是给自己一种缓冲吧 我会列明代办事项 明确截止时间 在稍有富裕的时候 有时候实在是不想动了 就让自己缓一缓 有时候逼自己太紧 过于紧绷 反而会慌 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