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实证#8理财实现财务自由都是骗人的?
上周后台有读者给我转了一篇文章,问问我的看法,我点开一看,呵,「别做梦了,财务自由都是骗人的」,这是来砸场子嘛。
其实看了标题就已经对文章有个大概的判断了,耐着性子读完,果不其然。这类文章有一个通病,把财务自由和巨额财富绑在一起,说实话,只要这么一定调那岂不是啥都是做梦。先给自己设置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当然怎么证明都是完不成的。你赚了 10 万,人家说 100 万才自由,你赚了 100 万,人家说千万才是自由门槛……
而且就算最后证明了一大圈得出结论,理财不靠谱,又能怎么样呢?回去死心塌地吭哧吭哧搬砖吗?无非是给自己的不努力和懒惰找个借口,让自己更安心点。最看不惯天天光知道吐槽却拿不出个像样解决方案的嘴炮。
财务自由真不用啥大富大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想要啥,能够从投资中获得不低于工资的被动收入就够自由了。
但是靠谱归靠谱,这年头打着财务自由旗号卖鸡汤的也不少。财务自由之路绝不是不用努力、不用付出,天天往沙发上一瘫,每月存个 500 块就自由了。假如真这么容易,我也不用费劲吧咧地按照三五年的时间计划来写财务自由实证了。
我们工薪族投资理财本质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把自己的人力和职业价值变成财富,然后再通过认知实现变现,获得被动收入。**财务自由之路不是一条捷径,而是一条奋斗之路,**我们得努力让自己更有价值,同时还要终身学习,让自己更加配得起财务自由。
好了,现在回到实证。
实证目标
为了方便新朋友阅读,简单重复一下实证的目标和方法,老朋友可以跳过这一节。
这个系列实证是我个人财务计划的公开,目标——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Early Retirement)。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担心生计问题,更有底气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放心做那些自己喜欢,却不一定能够养活自己的事情。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 500 万人民币金融资产。
实证第 8 期
截至 10 月底,财务自由计划完成度 51.67%(当前资产 ÷ 目标资产),上个月完成度是 51.04%,涨幅比较小,增长了 0.63 个百分点。储蓄带来了 0.38 个百分点的增量,投资带来的增量是 0.25 个百分点。
从实证开始后的几个月到现在,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 A 股基本都是个震荡横盘的行情,所以目前还体现不太出投资带来的价值。只能说,现在横有多长,未来竖有多高吧。
预算及储蓄
10 月的预算执行情况尚可,储蓄率勉强 50%,毕竟圣诞促销活动已经开始了,买的东西稍微有点多,估计 11 月的储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得等到 12 月好好往回补一补了。
注:预算节余或者超支会累加到下个月的预算中。这个预算和开支图包括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笔开支,包括意外开支。下图是我们的具体预算分配,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总额上限 2100 欧元是固定不动的。
> 财富的积累就是把宏大的目标拆成可执行的每个小目标,财务自由始于最初简单的预算制定和储蓄。
愿望清单
清单历史非常开心地告诉大家,愿望清单空了,没啥可买的了。我大概点了点自己还可能想要的东西,iPhone 11、Kindle Oasis 和一款宜家的台灯,但是就只是想想,还没觉得有加入愿望清单的必要,所以还是等等看吧。
目前我个人的开支基本就是知识付费和软件订阅了。
资产配置的调整
资产配置部分得益于最近读的《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资组合》有一定的调整,把 50-50 替换成了永久组合,关于这个组合的介绍可以看我前两天的推文。
我把自己当前持有的全部核心策略梳理在这个表格中方便大家参考(不含个股和少量 P2P,陆金所还在减持中)。
其中永久组合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紧急备用金,我个人建议是永久组合大约为备用金的 2~4 倍,剩下的部分尽最大可能投入长期投资当中(除了三年内要用的钱,不过这部分我没有)。
最后感谢一下周四打赏的小伙伴们,居然足足 130 人打赏,真的有点受宠若惊了。不敢懈怠,拿着大伙打赏的巨款又去订了两本财经和生活期刊,争取能产出更多好内容,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有价值的回报了。
双木2019-11-04 13:14:34
以前别人问“你做预算,你存钱有啥意义,存的少不说,也过的不快乐。”我当时的确也找不到话反驳,也纳闷,后来从也大这里找到了答案:“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更值得的事情上”,经过一年的记账后,我终于开始做预算了也大。感觉生活越来越可控。对比其他同事,他们基本月光,而且快乐程度也好像增加多少(大家都感叹生活无趣),反而自从把有限的钱买重要的东西之后,反而有种越来越跟随内心的感觉。那种愉悦无法言说[得意]
作者
怎么隐隐地感觉一条鄙视链正在逐渐形成。
公子京2019-11-04 13:07:25
财富自由的重点不在财富,而在自由,只有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真的自由~
Q2019-11-04 14:44:10
也大,不行了,我关注的公众号里最走心的! 爱上你了[爱心]
作者
走心归走心,男男我可不干。
Polaris~Waiting is the hardest2019-11-04 13:05:02
有一个铁律就是如果这人不记账,他不可能“财务自由”
作者
倒没有记账这么绝对,但是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客观了解确实非常重要。
Stanley2019-11-04 13:50:47
看到有人说不记账不行,我也说下我的反对意见。 不记账可不可以实现财务目标,当然可以。做法就是从事后记账变为事前规划。比如我家就是所有收入等分,一半进投资账户我来管理,一部分进生活账户我媳妇儿管理。生活账户还分为生活费,购物基金,旅游基金,家庭日常支出(物业费,供暖费之类的),给父母的钱等等。某些账户固定资金,某些账户根据剩余钱的多少灵活分配。 在这个基础上保证专款专用,我们已经两年不记账了,但是完美保持50%储蓄率。 记账的核心是让自己有规划,是方式,不是目标
runtimewu2019-11-04 15:39:27
每次想消费的时候,先看看低估的基金,瞬间剁手进去,不知道是不是怪癖
作者
这个思路很清奇啊,?? 挺赞的。
stella2019-11-04 13:41:48
最近在看《滚雪球》,发现巴老26岁就攒够钱退休了,但这里的退休不是就往沙发上一躺啥也不干了,人家是不给别人打工,自己成立合伙人公司去了,我理解的财务自由就是这样吧。
作者
我理解的也是这样,假如哪天我能不用坐在办公室码代码,能舒舒服服每天在家读书写东西,就很满足了。
wonder辣2019-11-04 13:17:16
好久没更新实证了
作者
奇怪了,最近好多读者都这么问过,可是我每月一更没断过啊,到底谁被外星人抓走了……
双木2019-11-04 13:33:24
不太清楚是不是鄙视。只是有时候有疑惑,他们会埋怨自己月光,建议记账后,又说麻烦懒得记账。[捂脸]
作者
对,而且自己又花不起钱雇私人会计。
Chen2019-11-04 13:09:30
airpods 2 不改成 airpodspro 吗[呲牙]
作者
不改,现在基本没有路上通勤的降噪需求了。偶尔需要 Bose 应付一下就好了。
庸医毐2019-11-05 09:18:45
也大在德国的话,消费算是正常满足需求叭~感觉国外的基础的生活费用就不低了。。。但是质量的确还不错。 看到也大也会每次因为某些事情超出预算就感觉放过自己了哈哈哈
作者
预算偶尔超支很正常,后面几个月补回来就好了。月月达标那是机器人吧。
谢悃2019-11-04 16:49:40
是fier 还是fire
作者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我的全称写反了。都第八期了居然才被发现。
平行宇宙2019-11-04 14:01:21
英国的applewatch比国内贵吗。。我换算了一下你买的是3999,国内官网是3199啊。。
作者
德国要贵不少,因为消费税 19% 的缘故。
光影_青空2019-11-04 13:59:27
airpods pro骚操作,把硅胶塞拔了能达到90%airpods2的舒适度,出门的时候再上回来开降噪。
作者
大佬们真会玩 ??
勿忘初衷2019-11-04 13:27:24
也大,国外消费很高吗?相对于国内,2100欧元我换算成人民币,一比较…..好高
作者
可能主要还是房租、水电燃气和人工费比较贵,再一个我们还有每月 800 欧元用来消费呢。
云舒2019-11-04 13:09:27
别做梦了,财务自由都是骗人,前一两天好像也看过这篇文章,只能说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而且有些事情要自己真正去做了才能清楚
西北风2019-11-04 14:23:39
请问也大怎么看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呢?
作者
技术上可行,但是大部分人没这技术。
Penny2019-11-04 13:41:46
有没有回复关于哈里布朗的永久投资和达利欧的全天候的区别在哪里呀?
作者
上一篇回复过,简单来说就是全天候的比例做不到长期不变,因为是根据过往波动率算出来的。跟投全天候还得纠结比例问题。 但是好消息是,各种投资组合的差别其实不大,但是投资还是不投资差别就大了。
化雨乘风2019-11-04 13:13:54
一夜暴富的人最后大抵也没什么好结果[捂脸][捂脸][捂脸]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