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算是好的对成功的解释-评《巴拉巴西的成功定律》
单看书名,这是一本会出现在机场书店的快餐式自助书。书的副标题指出了该书的特别之处,其阐述的成功法则是通用的。自助书会告诉你要想情场得意,可以这般这般的撩;要想职场高升,需要如何的厚黑。但一般性的规律,要求规律是普遍适用的。巴拉巴西开创了一个名为Science of success的子学科,最近几年在顶级刊物发表了不少新颖的论文,例如今年10月在Nature的文章,研究失败的动力学,数据来自与科研经费的申请,初创企业是否成功,以及恐怖分子是否成功(袭击),若是从这样三个天差地别的领域都能得出相近的规律,这才算是具有普适性。
普适的规则如同万有引力定理,你中学时就知道,但却往往不清楚该怎么应用。如果将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这类成功学书籍比作倚天剑中藏着的速成版九阴真经,那巴拉巴西这本书可以算是原版了。这本书中道理不是教你如何在具体的事件上取得成功,而是首先让你能够去解释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败背后的动力学机制。
动力学研究作用于物体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既然力已经作用于物体之上了,那就不是相关性,而是因果关系。而能够对成功起作用的力,可以分为个人的先天禀赋,后天的努力,社会关系网带来的助力和障碍,以及固有的运气。只要是在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环境下,要想取得成功,都需要这四者的合力,而这也是书中给出的第一定律,即成功是一个集体现象,来自上述四个因素之间正反馈的回馈环。一旦你获得了成功,所有与你的成功有关的利益方都会竭力让你的成功延续下去。
由此引出了动力学中的一个常见概念-相变,可以理解为由水变成水蒸气的那样剧烈而显著的突然变化。既然成功的来源取决于合力,那就不是每一分的努力,都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结果,这一点在之前提到的Nature文章中也有体现。在该论文对学习能力的模型中,发现学习能力的大小与成功与否之间存在相变点,从而使得即使在学习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处于阀值点俩侧的俩个人成功的概率出现显著的跃升。而这也应对了巴拉巴西书中的第五条定律,即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的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坚持不懈。这条定律的另一个版本是真正成功的人会始终选择尝试新想法,永远不认为自己已经过了创造力的高峰。
好的解释要能够轻易的被证伪,只有便于批判,才会是动态的解释,而不是削足适履式的套用过去或者他人的经验。对于为何当下的社会会出现超级成功者的解释,就需要同时去解释为何在历史中为何有的时代会出现大英雄,有时却只是菜鸡互啄。如果你的解释是成功是可以自我繁殖的,超级明星的成功来自能够被简单廉价传播的才能,是多个维度的。那么成功与否受到幂律法则支配,意味着要能够在早期就找到和成功有关的信号,也就是说存在影响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却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使得个人的能力在被他人理解和赏识时有更多的维度,以及能够更便捷的被复制。
在之前提到的Nature论文中,最有价值的一张图展示了如何在早期就区分何时会成功,何时会失败。图中的横轴代表了失败的俩次尝试之间的平均时间差,纵轴代表了尝试平均的次数(对具体数值进行了标准化,从而使其处于0-1之间)。三幅图分别对应科研经费申请,初创企业与恐怖组织,其中橙色是最终成功的案例,蓝色是最终失败的案例,俩者的差别在于最终失败的人,尝试的次数与失败到来的时间的关系是呈指数分布的。如果失败来的太快,那就少尝试几次。而那些最终成功的人,则不是这样的,不管失败来的有多快,也不会影响到之后该尝试多少次。
来源:Quantifying dynamics of failure across science, startups, and security
巴拉巴西的书中的第三条成功定律:“未来的成功等于初始的成功×社会适应度”依旧是解释为何用社会网络的指数级放大器效应来解释为何会出现超级成功者。然而之前提到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即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和制度设定,能够让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自我应验的预言,又在长期上仅仅由该产品的社会适应度最终决定。这个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我们构建一个能够促成未来无穷多的成功的“孵化器”,而不是只是解释当下的成功。
对这个问题的部分解答,来自巴拉巴西书中的第四定理,即团队的成功需要多样性,也需要平衡个人和团体的贡献。这一部分虽然关注的是团队的成功,但对于个人来说,要想获得成功,也需要自身具有的多种能力及资源的合力,因此可以将个人看成是一个由多个自我组成的团体,就像动画片“头脑特工队”中讲的那样。书中对团队成功给出的解释更多的关注的是团队领导的作用,越是由一个领导者单独领导,团队就越成功。独断专行的领导者的重要性,在个人层面对应着刚毅果决,而其反面则是好谋无断。
在巴拉巴西的书中,有一句深得我心的话“一个人的顶级成功,源自Ta对荣誉的毫不在意”,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在解释个人的成功时,往往只关注哪些通常认为和成功有关的因素或特征,而真正让Ta获得成功的原因却是隐藏的很深的。当社会里每个人都明白了当我们把功劳分配给团队成员时,谁获得荣誉,与谁真正做了多少工作没有多少关系,团队工作的功劳并不依据能力表现,而是基于他人的看法的时候,社会中患“红眼病”的牢骚不满者就会消失,从而促使每个人去根据自身的禀赋,独立的产生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基于鲜活的自身体验想法,再通过在人际网络中的适应度,去评判个人的想法,唯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解释未来无穷尽的成功之所以会发生。而不是用实证主义的观点,把从任意的观察中得出的关联,当成是对当前成功的解释与良药(这就是常见的鸡汤文的套路)
除此之外,之前提到的Nature论文也给出了一种让成功得以持续出现的环境,即能够将成功的方案看成是一系列组件相互协作的组件,通过逐步替换适应性最差的组件,获得连续性的进步的过程。图中左边代表在每一次尝试后替换方案中最差的某个部分,从而有方向的提升适应度,而右侧是将方案看成是一个整体,进行达尔文式的进化。这里的要点是通过允许对一个方案或产品是否成功进行自省和解释,人类可以将促成成功的因素分拆出来,从而使得决定是否获得成功的社会机制获得了比达尔文式的进化更为强大的进化能力,从而解释了为何人类文化进化的产物(各类的成功案例)会比生物学进化的成果显得异乎寻常的多彩与丰富。
来源:Quantifying dynamics of failure across science, startups, and security
巴拉巴西的书在开篇提到,又在结语强调:科学法则是永恒不变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目的改写它们,但可以利用对它们的认识,去影响我们未来的选择,造福整个世界。这一点我不能认同。书中描述的关于成功的普遍法则,只是在我们当下的制度和文化下,受制于诸多历史事件带来的偶然性而产生的,仅仅针对我们当下这个“宇宙”的成功法则,还存在无穷多的平行宇宙,在那里有着不同的成功法则,当下的只是默认选项。我们有能力,也有必要去问这样的问题,书中描述的成功定律符合我们对公正社会的预期吗?是否存在能够为所有人带来更大福祉的成功法则?
**对这俩个问题的探索,将引导我们有意识的,自下而上的改变当下的决定成功与否的动力学机制,从而带来不同的成功定律。**当我们关注那些成长受限于自身环境的弱者,帮助网络中可见度不高的节点建立重要连接,助推周围值得给予支持的人走向成功的时候,我们就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成功的规律。也就是说,在一个英雄惜英雄的时代,或者是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取决于我们每个人是否能够理解决定当下成功的普遍规律,并通过自身的选择,促成能够孵化更多成功的规律的涌现。
ps. 插一句与主题无关的观察。书中对于成功的解释,让我想起了关于为何深度学习会有众多的出人意料的成功的解释,其中也围绕着初始值(先天禀赋),优化算法(自身奋斗),问题本身的特性(人际网络的影响)与运气来解释为何某类神经网络会在诸多任务上取得一般性的成功。基于此脑洞一把,该书提到部分或全部成功规律,或许能解释为何某些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会成功,例如存在相变点,优化初始产生模式决定了训练是否成功。
pps. 一句话概述本文:对成功普遍法则的探索和批评带来无穷的成功
点击原文,跳转到本书的购买链接(https://item.jd.com/12762408.html)
更多阅读
贾新彬2019-11-29 20:57:51
真正成功的人会始终选择尝试新想法,永远不认为自己已经过了创造力的高峰。 真正成功……始终……创造力……高峰…… 一直没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