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亟待修改
1月21日,国家卫健委宣布进入甲类病防控,这是整个武汉疫情事件的转折点,这意味着具有中国特色优势的“举国体制”正式启动。接下来,各省相继进入一级疾控响应。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条例》在操作。1月21日国家卫健委宣布进入甲类病防控后,本文随即发表《传染病防控是一场人人有责的全民战役》一文,在全网第一个讨论了现行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存在的流程性问题,也就是甲类病防控需要报国务院批准后才能启动执行,而确认为甲类病防控又是启动交通检疫的前提,如果不启动交通检疫,那么交通要道排查、封闭都难以启动。这个制度流程过长,导致地方可以在一些需要紧急决策的公共卫生事件上拖拖拉拉,宁愿走流程,也不提前行动。
另方面,湖北以外的部分其他省份行动却非常迅速。尽管从流程上看,甲类病防控和一级疾控响应尚未启动,但河南等省已经提前在本省积极行动,在国家卫健委启动部署之前,提前开始防控工作,做好了各方面准备。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在启动甲类病防控后,均在第一时间(2天内)启动排查、交通检疫措施。
虽然流程仍然存在改进空间,但在同一要求下,有的省市知道问题严重所以提前准备、行动,而疫情源发地却迟缓、等流程,两相比较,其实是各地治理能力的巨大差异,也是为政一方是把民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走流程、推责任放在第一位的巨大差异。
我们的立法仍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需要在每次公共事件发生后去总结、改善,不能浪费每次公共事件。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流程需要大幅修改,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流程清晰的情况下,地方官员能力再弱,只要照办,也可以最大程度减轻损害。
另方面,在立法、制度尚有诸多需要改善的情况下,各地官员有没有把民众放在第一位,才是第一位需要考核的,不能让流程、制度的不完善成为他们不作为的挡箭牌。如果武汉提前一周建好自己的小汤山医院,提前半个月做好物资储备,何至于有后来的惶恐?
目前,国家层面已经按照最严格要求防控,剩下就是民众自身的意识问题。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一定会让我们铭记。
delong2020-01-26 14:17:07
以前觉得你文章很有深度足够科学严谨,现在看到都是马后炮没卵用。你这公众号余下的价值就是看看能有什么留言。真希望你现在能去武汉。
作者
公共事件后可操作的具体建议,都是马后炮,却是最有用的。你平时看到的所谓深度,不过是因为你知识储备有限,自己不了解,看着过瘾罢了。
卜祥峰2020-01-26 12:46:54
河南省棒棒哒,为河南点赞!
孙科2020-01-26 12:59:54
武汉zf这次的种种表现,估计要成为以后的反面教材
作者
教训跟经验一样重要
春风2020-01-26 13:02:45
新年吉祥! 科学认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次病毒肺炎在初始阶段具有欺骗性,骗过了临床医生。 个人感觉这次疫情国家的决断非常迅速,胜过非典时期很多,感觉半个月之内民众能安下心来。 可商榷的地方也很多,需提高全社会风险意识。 恰逢春节,天佑中华!
作者
进步很多,但还需要更快
sophie cao2020-01-26 13:50:17
每一次大的危机都是修法的好时机。人大不是摆设,加油!
周益善2020-01-26 16:36:06
简单看了下几篇文章,三点 1,即便定为一级,即使可以进行交通管制,但对于交通枢纽型城市,必须报国务院同意后,才可进行交通方面的动作。你好像没提。即武汉封城是国务院同意的。 2,对于武汉政府走流程我是很有印象。武汉市长,在事态严重后,我第二次看他出来的受访。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流行病甲级管理的定性给了武汉的行政做了政策依据。 可能是交通枢纽、省会市长的无奈,约束太多,顶头上司太多。 但稍熟悉职场的人就知道,这个是在找sop上的理由。 这个市长,不是敢担当,有担当的。而或许,他只是个背锅的。不知道。 教训是关键位置的人,该有能力,有担当。 3,这件事最大的教训其实不是政府,武汉政府再怎么,也只能说个不勤快,懒政。面对疫情,其实武汉政府早期反应还算及时,不算慢了。但后来的动作让人看不懂了。明知其剧烈流行性而不管控,我相信中国没有这样的官。所以很有可能是官员接收到的疾控建议有问题。具体就是对该病毒最开始的流行病学研究有缺陷。 可能是专家摔了跟头,早期对政府的政策建议让官员们有了轻视。导致大家都出现了认知错误。从而行为失误。 说明我们的疾控体系,以及疾控体系对行政的支持与影响方式,对待未知病毒的态度等,还有的改。
作者
具体哪一级哪个环节的问题,只能事后调查了。但有一点,防疫不能靠科研有结果才启动,这次十几天能够分离出病毒、研制出试剂,不代表下次还会这么快。防疫就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先下手,这需要担当。
玉宇澄清万里埃2020-01-26 13:21:24
03年的深刻教训没有警醒我们,希望这次疫情的惨痛教训,让我们从上到下好好反思。这种全国性的传染疫情但愿是最后一次。
早早2020-01-26 15:21:17
我住在武汉疫区中心的中心,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妈妈我真的很焦虑……
作者
目前物资人员都在到位,会平安的
寻思远2020-01-26 16:05:59
用现有已知结果只能推导出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决策结果的正确性,无法推导出当时那个节点的决策合理性?假如武汉政府一开始就宣布紧急状态,然后疫情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那这件事情的好的结果到底是由于武汉政府处理得当,还是本身这个病毒危害就不大导致的呢?我甚至怀疑现在有部分跳出来指责政府的人,到时候依旧会跳出来指责政府浪费公共资源。所以对于这次武汉政府处理危机的结果上来看,事后纠错是必要的,一味的指责政府反而是没意义的。只有再一次次纠错之下,执政制度才会越来越健全吧。
作者
在其他省市都有行动的情况下,源发地的行动是迟缓的,在多个省启动一级疾控响应后,湖北才从二级升级到一级。不是单纯批评,都是有比较的。
渔2020-01-26 16:11:40
个人看法,武汉湖北市省两级政府治理思维,与武汉湖北的居民风险意识正相匹配。很耐人寻味的是,武汉本地政府真的是内紧外松吗? 如果是内紧外松,那么武汉甚至周边地区的网民为何在刚开始升级防控措施时,有那么多网上武汉网民(貌似算年轻人)说,武汉本地气氛根本没那么严重 我的结论是武汉从官到民都是内松外松! 总体上比较麻痹大意。
Mr. Balance2020-01-26 12:55:21
法律,制度的完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是人们慢慢适应接受,倒不如说是时间把不听话的都带走了。非典已经过去十几年了,相比现在当年更是可怕。疫情要重视,但不要恐慌,毕竟恐惧只会条添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邵长江2020-01-26 12:43:47
危机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每个人的真面目。
阿德2020-01-28 10:49:16
制度的完善是结果不是前提,制度的完善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状和可预期的未来,所以制度没有完美的,都是循序渐进的,任何制度都有局限性,上层已经表达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没有这种政治意识的没有担当的主官,所有的行为结果都容易走样。这次的危机,底层官员可以用流程塘塞,封疆大吏肯定不行,政治意识和担当才是合格封疆大吏的必要条件。
雪墨2020-01-26 19:30:14
目前消息来源太过杂乱,不断辟谣,辟辟谣的谣……此次事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民间力量的组织力和制度上无法言说的缺陷。本次事件中展现的人性之善之美与人性之恶之丑着实十分深刻,希望那句老话是真的,好人有好报。最后,中国加油!
作者
制度,是靠人主动去改善的
熊无大智2020-01-26 17:30:40
时时自省,后事之师
使独尊2020-01-28 10:17:35
先生,若讲预防,是这样,一大早上,就被推送n条武汉肺炎病例新增与死亡,我就想起昨晚所读,上医健康第一篇,其中就讲中医治疗了两例,北京,和治疗的思路。我转发了我的群,然后我想,若有先生认可,多少人将受益。再,我认为其思路或对先生学术有益。中医也讲数,而且是生克的。人体的,天地的。… 还讲了非典时治疗了广州73例。我想的是,为什么没能更多?记得若用五运六气预防,是可以备药以对的。对,这也是讲数的。 学术,假设,验证。假设从哪来?我不知道。但看到美好的结果,一般会追问,这是怎么能的。或如问非典病源。 新年好!好在哪?…
作者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猪头]和[爱心]都是HJX的2020-01-26 15:07:17
已转,火钳刘明,送我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