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之死,小丑与算法隔离
杨文医生死了,被一个有着95岁老娘的大龄巨婴,一刀一刀地把头割了下来。
我的朋友圈立刻炸锅了,仿佛所有人都在转发相关的文章,有的追诉历年的伤医事件,有的深入分析施暴者的精神问题。
但我清楚的是,这些动作一点用也没有,只是朋友圈回音壁内的虚假繁荣。因为无论是丁香园还是毒Sir电影,这些自媒体的受众,都是那些永远不会去砍医生的人。
而真正会砍到医生的人,这些知乎大V和微信大号们,根本没有办法触及。
他们在贴满小广告的百度贴吧里,在你的信息流无法刷到的快手视频里,在机器写稿的“震惊”“沸腾”“必看”的本地公众号里。而他们真正的想法,你放心,他们根本就没订阅你看的那些号。
我们根本不了解他们,实际上,我们根本不愿意去了解他们。
而内容分发算法仁慈地,哦不,梯度下降地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了解网络科学的人都知道六度分割原理:你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之间的的链接距离都不会超过5个节点(node),这是无标度网络的特征。如果按照正常的局域世界演化模型,我们会期待个体在互联网中的链接方式,逐渐优化到无标度网络,通过相对“精英”的枢纽(hub)组织起来。我们喜欢抱团,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弱连接加以触达。
实际上,这也是线下世界中通常的组织模式。
但这个推演的问题在于,它强调了枢纽的头部吸引力,却忽视了当下网络动力模式的倒转。信息流和分发算法,第一次把信息权从中央枢纽,交到了每一个边缘节点上。它消解了发送者的权利和义务,转而强调了每个边缘节点的自我意志。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没有比这更民主了,也没有比这更巨婴了。当内容分发算法的目标函数是边缘节点的翻牌率最大化时,你会发现内容生产的迭代方向,就变成了让用户的巨婴最大化。在新的网络动力模式下,边缘节点用群体的力量,驱动了网络结构的迅速变化:异质性增强,连接性减弱,在循环强化的自指迭代后,亚文化群体中产生更高的集中度和极端化。
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餐厅之类的公共场合往往只放老歌:那些4G普及前的全民歌曲。而现在,无论是新歌还是新人,“出圈”都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大众被消解成群落,在算法隔离的圈层墙内自嗨。
信息流并未让青蛙认识更大的世界,它只是通过优化算法,把全宇宙的青蛙都推送到了同一个井里面。
算法隔离保护了我们的眼睛,但同时,它创造出嗜血的小丑。
《小丑》剧照:“You don’t listen, do you?”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施暴的凶手是一个“上楼农民”,在出生的村庄被现代化夷为平地后,他做过屠夫,小生意等等“个体现代化”的努力,终于沦为一个靠着95岁老母退休金苟活的“Deplorable”。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过快,让太多前现代社会的人无所适从,心智失常,这是另一个文章该讨论的话题。但这里我们要问的是,他何以失控?
每个人都有部分的精神暗黑成份,我很清楚自己的NT向机器人格,和冷血的psychopath是同源同宗。但在复杂性社会关系监护下,人与人交互规则的反馈机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我的多向度存在感,可以控制住我们内心的小丑。
但如果这种监护的社会环境被夷平了,或者,凶手来自一个构建出自身圈层墙的群落呢?我们不愿去进入他们的网络,他们也早已把自己和我们隔离开来,虽然同处一个物理空间,却活在各自维度的意义空间。
被算法隔离出来的碎片化意义空间,是极端认知的孵化场。那么,算法隔离能够保护**我们这些“白人”**吗?
至少对医生不行,从社会经济地位上看,医生是一个独立的专业性知识群体,他们甚至拥有自己的民主党派(农工党)。但是这个职业决定了,他是我们这种太讲道理的群落(cluster)和太不讲道理的群落间的弱连接节点,它会被动接触到几乎所有的圈层,因为凡人皆有一死。
医生所处的社会网络位置,天生是圈层墙之间脆弱的天桥。在这个意义空间分离化的时代,他们集中承受着这种张力。
我曾不止一次向医生朋友们推荐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你们可以像小说里的实干家那样,拒绝为自私的巨婴社会服务,不再徒劳地讨好贪得无厌的公众。去自由执业的“高尔特山谷”隐居吧,只服务于尊重知识劳动的自己人。
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我不会
但我知道他们无法这么做:记得在医学院的时候我和读MD的同学坦白,我这辈子都没法去当医生,因为我无法容忍那些太蠢和太坏的人,但是医生依然必须去救治和抚慰所有人。
但糟糕的是,我们的医生自己也受陷于算法隔离的回音壁噪音。在超强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下,医生疲于应对医保和自身的安危,看着丁香园上的泣血控诉,无法对大多数病人产生共情,也只能勉强做好治疗。中国也许是全世界palliative care(安宁招呼)做的最差的国家,视人为物,而非视人为人。
当一个反智情绪被算法回音壁日夜强化的“Deplorable”,看着面无表情的白大褂,说着自己无法理解的术语和黑话,要自己一遍遍去走繁琐无效的现代化就医流程,只要你掏钱不给你解释的时候,他同样也是崩溃的。
正常人选择在微博上大骂,看着仇医的留言感到满意。而没有微博的边缘人,选择举起屠刀。
在那一刻,他也许会陷入狂喜:自从被现代化锤爆蛋蛋以来,这是它第一次雄起了,敲掉了那个操蛋的“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螺丝钉,谁叫她这么倒霉,正好坐在自己面前呢?
《小丑》剧照,这张图片的精华在于那个戏剧性的水印“秃头少女话娱乐”:我们竟然把《小丑》视为娱乐?!
归根到底,这个世界的病症都是“现代化后遗症”在后现代困境中的集中爆发,但我们需要的是,有什么办法把这个病从急性变成慢性?
算法是个中性的工具,问题在于它的加速方向并不正确。我们亟需一些措施去恢复弱连接的有效性,去打破信息的自指迭代,而并非更深入的算法隔离。比如给所有人打上标签,把人化成单向度的“良民”积分,进一步让圈层之间将对方“非人化”,这是更危险的方法。
丁香园等“高智”公众号中常见的言论
算法隔离是双向的,当隔离孵化出小丑的时候,次元壁另一侧高贵的“白人”们也只能用“垃圾人”“反社会狂魔”这样贫乏的想象力去解释他们不能理解的行动逻辑,但这并不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只是想要把“小丑”用算法隔离在这个网络之外,当你割掉一部分边缘人,你会获得新的边缘。
我们无法指望“社会大机器”在AI炼金术的加持下,变得坚固完善全知全能,任何单向度对人性挤压的结果是产生更多的“小丑”,而不是更少。有温度的AI帝国主义,是应当让人的多向度和网络连接得到发扬,而不是让人去适应机器,让所有人只和“懂我”的算法发生连接。
重构,而非取代连接。
医生,是当前的社会网络结构中无比珍贵,同时也是最脆弱的连接点。如果这些链接点继续被侵蚀,那么我们可能终将陷入“我们”对“他们”开战的那种未来。当思考医疗的价值时,无论是医生还是大众,都应当意识到医疗的价值从来不是抵御死亡或是治愈疾病,医疗的价值在于特鲁多医生那句箴言: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所有的病都是穷病,这话不假,但同时,所有的病也都是心病。治疗一个95岁将死的老人又有何意义呢?他的家人更值得被“治疗”:安慰,缓和和指引,在这点上,民航总医院可能还不如乡下巫婆做的更好。中国的医疗系统和医院选择了错误的目标函数,而代价却要医生用血去承担!
医疗真正的目标函数在于维系良好的社会网络结构,传递对全社会各圈层的照护,我们可以帮助医生分担部分社工的作用,重建本地共同体,让边缘节点获取更多面向的链接。修正算法隔离导致的不良网络结构,加入创造弱连接的新规则。这需要另一篇文章去详细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
也许我依然无法去成为一个医生,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修治我们赖以为生的这个网络。
依旧沫儿叛2020-01-02 08:05:31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是肿瘤科医生,这两个月轮急诊,出车的时候,真的可以看到这个世界还有这么穷的人,就像生活在另一个维度。以前看中国阶级分层,说真正的穷人是你日常生活接触不到的。我们总是被教育仰望星空,穷人真的挺难被关注的。
ZFPie2020-01-02 08:49:53
1/“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过快,让太多前现代社会的人无所适从,心智失常” 这句话弱化了本文的论证,有点为社会结构问题甩锅了。个体层次的残酷竞争是关键因素,物质“发展过快”顶多恶化了竞争环境 2/此文虽然旨在建立不同群体的链接,但讨论的语言和内容,依然距离作者希望沟通的群体很远……
铁铉2020-01-02 07:18:00
这篇写的不要太好[强]和我几天前的观点不谋而合: 把“超过某些阈值的人”打成敌人,他们,非我,然后把他们从社会中删除掉,这只能造就更多的敌人,他们 非我,而不解决系统性问题。
Phil2020-01-02 10:30:10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没有比这更民主了,也没有比这更巨婴了”,说的真好[强]。 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投喂算法的危害不自知,而我们所在的超级局域网+投喂算法,更容易培养巨婴。
Rhyzm2020-01-02 07:17:55
其实跟AI关系也不大,人是社会动物,天性就是趋于抱团。就像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算法注定只会照顾大部分人的感受,而永远不会侧重在那一小撮特殊的群体上。
有人唱胡不归2020-01-02 15:44:08
唉能不能把这篇文章读完都已经区分出两个纬度的人了。
有人唱胡不归2020-01-02 15:42:57
睡了几个小时六点就赶火车的我,刚才还让隔壁铺位的几个外放抖音,看直播看剧,大声讲话,放任小孩吵闹弄的烦躁和抱怨。 于是看到这么一篇证实了我的一些猜想,解答了我很长时间疑惑的文章,值得一读。 “信息流并未让青蛙认识更大的世界,它只是通过优化算法,把全宇宙的青蛙都推送到了同一个井里面。“说的实在是高[强] 现代社会越来越把人分为不同纬度的人和有综合特性的人。会有你从未见过富有的贫穷的蠢的坏的人,有打工皇帝有精致穷人。只是在这个世界你们终究会偶尔相遇的。永远别抱有优越感,给他人贴标签,因为这是一个个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一种时代或者说技术下的悲剧。
邵 军2020-01-02 09:46:12
“孤立”和“愚化”有利于统治,但难免带来自相残杀。
童舒坦2020-01-02 11:59:24
作者想要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固然可以。但作者不懂算法、社交、人工分发的区别,混为一谈。请了解清楚再做评议。
ZFPie2020-01-02 08:52:42
刚提了两条意见,不是杠精,还是很欣赏此文的!
Kevin2020-01-02 08:04:26
最后两张图好像缺了
作者
怕和谐,没放
xyz2020-01-02 10:09:12
写的很混乱,看不懂。根本不知道你以什么角度在这中英结合乱写一气。你这以白人自居的思维不知道是在啥土壤培养起来的
ZMr.Almost2020-01-02 10:42:20
要不是学过深度学习,根本听不懂你在说啥[捂脸]
~2020-01-02 08:57:34
公众号本身就是逐利而生,我们看公众号,本身也是出于焦虑,所以这一切看起来苍白无力,根本就是泡沫。不知道那么多人为了发毕业论文自我隔离浸入论文泡沫时有多少快感,我没有,除了一篇对话,没有回音的对话。现在写这个留言,依然是在自言自语。
张3勇勇2020-01-02 11:42:47
亲戚群也是,当前的社会网络结构中无比珍贵,同时也是最脆弱的连接点。
Forever Yang2020-01-03 07:36:39
迭代算法很容易由于初始条件从而陷入局部最优点,所以对于mutation变量的选择很重要。社会因为主流,不理智地对于医生的言论,媒体算法使得pattern加深,更推波助澜地加强这种封闭。个人认为解决办法,除了使用随机变量跳出闭合。还可以设立阀,从而对社会舆论在整体比例上进行调控。
狮猫主人2020-01-02 15:14:17
这种言论,是想说这届患者素质不行吗?
于蒙2020-01-02 12:19:13
穷 就巨婴了?
JChen2020-01-02 10:28:48
其实这是科技发展导向在整个后现代社会里的迷思:科技缺乏引导一味地走向了人类文明价值的对立面
Liao2020-01-02 10:28:32
说的是一种潜藏的现象,可是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本质,却那么明显,大家都不能谈不能说,不能解决。
GL2020-01-02 10:23:19
这句话“中国的医疗系统和医院选择了错误的目标函数,而代价却要医生用血去承担!”容易成为整篇文章被和谐的原因。
__steven_lu2020-01-03 23:41:22
关键是现代生活下人的网络时间都被投喂的信息和圈子内部的事件占据了,没有时间学习理性科学的思考方式。建议有针对性地向各种群体投放科普信息、提倡科学的思想方法,比如说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投放科普公益广告。 另:@xyz 本文的中心思想在于现代技术能够知道你喜欢听什么话,不喜欢听什么话,所以就只说你想听的话,不管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全面,因此你总是在网上看到你认同但是未必正确的观点,看不到你不感兴趣但是非常重要的话题,所以说科技的进步并没有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反而使他们疏远、隔离。小丑、“白人”都只是比方。那几个英文单词和算法也是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但是像@TsT 提出的,有的概念的使用并不准确,还应当先查证再使用。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否认这篇文章中心思想的意义。如果您感兴趣,您可以自己在网上查一查这篇文章中的术语和概念,网上也会有从科普到专业的讲解。这不仅可以丰富您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也可以在您一天的工作之余给您带来好奇心的满足,同时帮助您和世界前沿技术接轨。
董雷2020-01-03 15:09:59
给作者点赞。对于网络,圈层的剖析很深刻,很到位。但是窃以为要想突破圈层的壁垒,靠圈层内的人是很难实现的。圈层内的人固然需要努力,但真正能打破壁垒的力量,无疑是来自于超越圈层的上帝视角。我怀疑,中国的各个圈层,除了祈求青天大老爷,能做的究竟有多少?
惠荣2020-01-02 19:28:51
一切都是算法,却不该问责技术,算法是人写的,归根究底要讲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解决
Ken2020-01-02 19:10:38
文章充满着对巫婆的偏见
北之冰雪–林振2020-01-02 17:38:27
算法隔离不了你,是你的心把你跟其他人隔离了。
徐凯2020-01-02 12:20:17
安兰德这本书可谓影响了一带美国人
Lotus木林森无敌美少女2020-01-02 11:23:37
很喜欢这篇文章,认同作者所说的:如果我们只是想要把“小丑”用算法隔离在这个网络之外,当你割掉一部分边缘人,你会获得新的边缘。 人类在进化上消灭了剑齿虎,长毛象以及陆地上几乎所有对人类生存的大型哺乳动物。当屠龙的勇士屠杀了所有的恶龙,勇士最终变成了恶龙……
活在人间2020-01-02 09:52:02
熵增的意思就是理智为非理智买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创造了人
Astrostar2020-01-02 09:03:19
怕HX的东西可以放到“阅读原文”[微笑]
kipli2020-01-04 10:42:13
“We Shape Our Tools, and Thereafter Our Tools Shape Us” McLuhan
Hikaru2020-01-02 11:52:34
用算法来解析医患问题所代表的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说得不错,凡人皆有一死,目标函数和待解的题不匹配。人更多的会照顾自己的情绪而非问题,如果说不照顾情绪无人性只解决问题那就是把人变成了一个算法机器,脱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内核。倘若脱离了人群,得到的又是否真实有效,你都不是人,怎么去解决人的问题(比如需要感情解决的情感问题)想要解决所有问题过好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后工业时代,所有的人都需要面临选择。
YANG2020-01-02 10:09:20
矛和盾的并存,医疗质量的的提升,离不开医生的精准诊断,精准诊断靠的不是古代的望闻问切,而患者的病情分为轻重缓急,付出的代价却是三六九等。
威斯特法伦的挂猪蹄2020-01-02 09:56:39
好文已转~
Jing CHU2020-01-03 14:18:36
农工党?医生为何又是最脆弱的连接?作者看似在兼济天下,言语间却充满了高傲和优越感,不知底气何来
戒定慧2020-01-02 19:22:24
这也是社会阶级隔离的意识反应
漫漫2020-01-19 18:52:48
我是护士 现在在医院也有很多困惑的时刻 文章从一个我没有听过的角度和高度讲述了伤医事件 感谢分享
牛牛杰的追梦旅程2020-01-02 09:25:44
我总觉得很无解很无力。
Astrostar2020-01-02 08:56:30
少了两个图?
作者
怕和谐,没放
凤来仪(这个号不常用)2020-01-28 18:13:07
法家社会,举目皆敌,霍布斯的世界…最适合一个利维坦,大家也确实得到了利维坦
宝亚卡鲁2020-01-28 14:57:25
一切智慧都是虚妄 不要自作聪明 你不是自然
Destinasy2020-01-02 17:47:47
言辞也太激烈了吧,不符合一贯风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