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加薪指南
最近德国商报 Handelsblatt 出了一期专刊——So steigern Sie Ihr Gehalt(如何加薪)。虽然我自己已经即将告别职场,还是带着复盘的心态读完了整份专刊。后悔自己没早点读了,踩了好多坑,给小伙伴们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教训。
先讲两个我自己读完最后悔的点:
- 新人能进大公司尽量进大公司。
- 不要被动等着老板来给你加薪。
新人首选大公司
血泪教训,自己当初觉得大公司太官僚低效,毅然选择了小公司。最后却发现小公司问题一个也没少,而且对个人职场发展非常不利。职场新手强烈建议首选大公司(千人以上)。
先说最要紧的收入问题,这期专刊里面有几个统计数据,从入职的起薪来看,人数小于 100 人的德国小公司平均比大公司低 20%。工作一段时间的,从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甚至能有 70% 的工资提升(含各种奖金和福利)。
而且在小公司工作往往责权不清晰,通常是今天忙忙这、明天搞搞那,工作了几年之后发现甚至没办法清楚地讲清楚自己到底是干嘛的。德国的创业文化不如中国,小公司基本上没有国内创业公司股权激励等潜在福利,各种缺点却是一个不落,略坑。
加薪要主动谈
谈加薪打怵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统计显示 60% 的员工恐惧加薪谈判。但是去谈加薪绝对值得,2/3 的加薪谈判都是成功的。记得一定每年和老板谈一次,不要等老板来主动给自己加薪,站在老板的角度,也很难有动机主动给你加薪吧。(除非是公司有工资表(Tarif),工资随着工作年限自动增长,我以前写过见下图)
想想谈加薪这件事,除了心理关比较难过以外风险很小,潜在回报却很大。即使没谈成最多也就相当于没谈,回去继续搬砖;谈成了美滋滋,每个月多赚几百上千的。
但是也有例外情况,在企业人事调整和困难时期去谈加薪是比较风险的,大家就不要冒死尝试了。
一般来说有三个比较合适的提加薪时间点:
- 面试的时候,主动谈一下比直接接受合同的收入要高 10~15%。(MD,我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 每年年末的年度沟通。
- 如果是新的一年责权有变化,最好在当年的第一个季度末这个时间点谈,公司预算还比较充足,成功率更大。
谈判以前先做功课
**谈之前先做功课,**作为外国人在德国工作最吃亏的就是信息缺失,很多约定俗成的信息我们反而都不知道,还是有必要多做做功课。至少要了解一下所在地区和行业的平均薪资水平和变动情况,《如何加薪》推荐几个网站可以找到比较具体的数据:
比较不同行业的收入情况:https://www.karriere.de/themen/gehaltsvergleich
各个地图的收入统计情况:http://entgeltatlas.arbeitsagentur.de
关于工资薪酬的各种信息:http://www.lohnspiegel.de
下面这张图就是我在 Arbeitsagentur 找到 BW 州的平均月收入情况,意外发现男女收入的差距还是挺大的。一句口号被喊得越响,越说明事实与目标相反。德国人总喜欢把平等和公平挂在嘴边,所以你懂得……
另外很多公司的所在工会也会公布相关信息,可以了解下。
《如何加薪》里面也附上了几份不同地区的统计数据,首先是几大城市的平均收入情况,对不起,我给大家拖后腿了 😅。
收入前十大城市下面是不同职位等级和行业的收入情况。因为考虑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收入差别比较大,这里面的具体数字参考性不强。可以着重看看比例关系,而不是数字本身。
### 几个好用的谈工资技巧
谈加薪前准备三个目标——加薪的最大目标、底线目标和额外福利。建议从最大目标开始谈,因为有个心理锚定效应,起步数字的高低是会影响最终结果的,调儿还是得起的高一点。
这里面额外福利是个比较讲究的部分,谈福利比谈薪资更容易成功,而且到手的实惠更多。举个例子,假如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加薪 300,一个是配一辆公务车(假设价值也是每月 300),我肯定选后者。
- 加薪 300 的情况下,扣去税费和社保,实际到手的净收入往往只剩一半(后面会解释为啥)。而且企业付出的成本反而还要高于 300(因为企业还要缴社保)。
- 如果选择福利,到手的好处都是实实在在的,而且企业付出的实际成本要低于 300,更容易接受。
综上,如果最高目标不能达成,不妨曲线选择福利,是个双赢的策略。
**换工作被问及以前薪资情况或者预期工资的时候,尽量别给具体数字,说个比较含糊的。**之前我读过的几本书和博客也提过类似的观点。HR 一般都有个预先判断的数字,假如你给的数字低于他们的预期,不会主动给你涨;但是如果高于这个预期数字,会尽量压到这个数字以下。给具体数字只有坏处、没啥好处
不要把同事间比较作为筹码,比如谁谁工资比我高。这里有个坑,有的工作合同里是禁止员工之间交流薪资情况的,但是和行业、地区平均水平对比没毛病。
**谈加薪的时候,多从自己创造的价值出发,少说自己的需求。**像上有老下有小这种理由就比较 low 了,还不如不用。
从理财的角度看加薪
我之前在没钱是开始理财的最佳时机里讲过,理财有两个关键时间点——刚刚参加工作和加薪。加薪从心理上来说属于一笔“意外之财”,拿来投资理财比从生活开支里面节俭要容易得多。**加薪的部分可以考虑一半用来改善生活、一半用来增加储蓄,一石二鸟。**同时增加了生活幸福感和储蓄率。
然后再补两句加薪后的无奈。考虑到德国想骂人的高税负和社保开支,加薪所能带来的好处要打不小折扣,工资涨 1000,到手一般只能多几百。比如我下面对比了从月收入 4500 涨到 5500,加薪的一半都用来缴税、缴社保了,工资涨了 1000,到手只多了 500,有点无奈。
- 税前 4500,税后 2730。
- 税前 5500,税后 3237。
想要切实改善生活,收入有质的提升,还是得考虑其他渠道,比如副业和理财。
这里专门提一句在德国做副业的好处,副业所产生的开支可以抵扣主业工资的所得税。换个电脑、手机、买辆车,基本都能抵税,相当于落地六折,还是值得的。尤其是副业本身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生活幸福感提升还是很明显的,大伙不妨多花心思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宇宙级幼稚鬼Doroloo2020-02-23 20:24:03
“虽然我自己已经即将告别职场”。羡慕大佬,这是已经FIRE了么?
作者
没这么快。 就是感慨德国打工缴税太重,工资到手少一半,大部分企业又是大锅饭的文化,没啥指望。正好有个机会就折腾出来卖保险了,也算个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在税务筹划上有不小的优势,之前《富爸爸》里面不是也说过,开公司花税前收入,先花钱再纳税。在德国自由职业算是个捷径。
新星河2020-02-23 21:44:42
膨胀了,去不了德国的竟然点进来而且还看完了
永不放弃2020-02-23 20:39:09
马克还是欧元呀?
作者
马克在 2002 年就已经被正式取代了。
lucky2020-02-23 21:47:27
“换工作被问及以前薪资情况或者预期工资的时候,尽量别给具体数字,说个比较含糊的” HR问薪资情况具体怎么答呢,说个范围吗?
作者
原文的建议是引用行业和之前对应职位的平均收入,给个比较模糊的范围值。
小马无双2020-02-24 14:36:29
对于那个选车还是选钱,我会选择钱,因为我这个行业里跳槽后的工资一般是之前工资的120%-130%,base涨了未来到手的钱才能多
FANG2020-02-24 07:34:15
可以研究下使用电动车做dienstagwagen的税收优惠,一定令你眼前一亮。
作者
多谢这个信息,我去研究看看。
クミコ2020-02-23 23:36:46
在德国理财交税都要缴哭…25%啊,直接抢得了[流泪]
陈磊2020-02-23 21:24:06
公司补贴福利(车leasing。fahrkosten之类)也算入你的收入也要算税的。
作者
要看怎么补贴,实物直接补贴没事,比如直接给工作手机或者用车。以现金形式的补贴需要在第二年报税的时候退税。
LKY2020-02-29 07:52:36
对于问工资预期,给个模糊区间的。只能同意一半,这个要看公司。有些公司你给个区间反而不一定好,身边例子很多。主要还是要了解自己的价值,最好能对新公司的同职位的待遇提前了解下(考研人脉或者网络搜索能力)。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