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新算法》读书笔记-寻找支配人类行为的方程式
在《诚实的信号》(点击查看相关读书笔记)中,作者谈到如何使用可穿戴设备来“量化自我”,18年日本人工智能学者就同一话题的书籍《人生新算法》中,通过使用超过100万天的可穿戴设备数据,得出了有关人类时间、幸运、财富的新规律。书中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还能够提高企业业绩。
本书的研究围绕四个问题展开,本文将逐个对其进行展开讲述
1)人的精力分配有何规律?
2)人的幸福感和人的运动有何关系?
3)什么是促成心流的方程式?
4)好运气有哪些因素构成?
1) 人的精力分配成幂律分布
如何量化人的精力,书中的做法是记录人手部的活动,之后书中给出了手部运动频率的分布。
通过腕带记录搜捕动作幅度和频率
人体胳膊每分钟运动的频率和其累计次数的分布,纵轴表示累积概率,由N次以上的身体运动的累计观测时间除以观测总时间得出的。睡觉等人体不动的时间不记录。图中纵轴由于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由于有关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大量统计分布图都呈现上述形状。每个人的工作不同,性格和年龄也不同。可神奇的是,无论被测人持有什么意识、想法、情绪或者做了什么事情,都沿着U分布行动。因此书中构建了这一规律的理论依据,并将该分布命名为“U(代表Universal)统计”。
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为T,T越大,身体活动就越容易持续下去
类似的规律是:行动持续越久越停不下来,距离收到电子邮件的时间越久,回复的概率就越低。这俩个规律的统计量虽然不同,实际状况却是相同的。
由此,书中指出,相比时间管理,更重要的是精力管理。即考虑到胳膊的活动次数是有限的,我们都在下意识地调整行动,每分、每时、每天都在使行动最优化。在不需要优先活动胳膊时就保存体力,而需要优先活动时就多分配一些。这种调整细致入微、不计其数。
既然人类的运动遵循U分布的规律,那么为了有效利用全天的时间,重要的是把握各频带的活动预算,然后均衡地使用所有频带的活动预算。如果无视这一点,就算我们制定了1天的计划,因为你在推进必做事项时,用光了各频带所有的活动预算,最终还是无法按计划进行。在预算用光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想勉强自己继续做下去,结果可能就是睡过去,或者无法集中精力。从而造成更大的压力。
2)幸福的人活动更多,工作效率更高
《哈佛商业评论》2012年2月号中,有一篇《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有利于提高公司收益》的特辑。更重要的是,不是因为工作能力强的人会成功,所以才幸福,而是幸福的人工作能力强。而且,不用非得等到成功来临才能获得幸福。通过采取精准的干预,就能提高幸福水平。
使用电子名牌记录人际交往。传感器佩戴者能检测出自己面前的佩戴者并进行记录,在他们开会或者站着说话时,就会记录下那一时间与谁见面等信息。
使用电子名牌记录人际交往。传感器佩戴者能检测出自己面前的佩戴者并进行记录,在他们开会或者站着说话时,就会记录下那一时间与谁见面等信息
上述研究得出了以下4条能够提升幸福感的规律了:
1)每周花10分钟写下本周的好事,从早上开始,活动量的增速快,高峰时间提前。同时,回家的时间也随之提前。幸福的员工能够很早就活力满满地开始工作,早早地完成工作后回家。
2)幸福和身体活动的总量密切相关。当一个人感到幸福时,活动频率会增加。更幸福的人活动量的确更大。这和幸福与积极行动密切相关的发现是一致的。
3)通过活动是否频繁,借助计算机,可以用以解读人类行为中隐藏的信息。例如提高休息时间的面对面人际交往活跃度,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4)身体运动的活跃度会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周围人的身体运动活跃的话,自己也容易活跃起来;周围人的身体运动停滞的话,自己也会停滞。
根据这些规律,书中指出,可以在职场中通过身体运动的连锁反应来提高活跃度(身体运动超过基准值的时间占规定时间的比率),进而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让人们更积极解决问题,并努力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对于个体来说,也要选择那些群体平均活跃度高的工作环境,进而更容易地进入积极行动的状态。同时,电子邮件等IT技术,减少了面对面交流和身体运动,使得职场活跃度降低,导致工作效率的变低。新的IT系统必须能够推动员工的积极行动。
3)心流状态和人体的运动有关
心流的四象限并不是本书的原创。但是书中的研究指出,所谓心流状态,就是身体运动持续越久越停不下来的发条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行动自由不受限制的状态。心流状态表达的是是否享受其中的主观感受,而这种体验频繁与否,与可用传感器测量的身体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比较了前后两个5分钟的快速身体运动的频率,发现心流频率高的人,身体运动的频率变化较少。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人,更倾向于持续进行快速的身体运动。这表明,持续快速的身体运动会促使人集中精力做手头的事,而集中精力的人的身体会持续快速地运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心流体验时不一定会接连产生身体的运动。心流体验的过程中,也并不需要持续或快速的身体活动。
正如每天确认体重计的测量,会影响我们的饮食生活。对身体运动的测量,会让我们有意识的改变身体运动的频率,例如增加快速运动所占的的比例。快速运动增加后,心流状态出现的频率也明显增加。通过控制身体,来控制内心。企业也可以通过创造一个促使身体持续快速活动的环境,在工作和生活中让员工获得愉悦感和充实感。
4)运气源于与人的相遇
与人见面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什么好事,但是,与人相遇会提高我们抓住好运的概率。每当自己与人见面时,都有遇见有效信息和能力的可能。量化的来看,运气就是你的人际圈2步以内的“到达度”,即有多么容易遇见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和能力。
结识了新的朋友后,还需要找到两人对话中的连接点,以引出具体的信息和能力。其中,交流的质量至关重要。所谓交流,听话者理解了才有意义,问题不在说话者。这意味着对话要是双向的,互动的。使用可穿戴式传感器,根据是否有快速身体运动,可以明确定义对话的质量指标,即有多少比例的对话是双向的。如果看到自己的“对话双向率”数据极低,就需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而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如果团队成员中,三个人之间俩俩熟识(组成三角形),那么即使领导不直接介入,由于俩个下属可以自行对称信息,在现场主动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提升,从而看起来这个组织运气很不错。因此,提高社交网络中增加三角形关系所占的的比例,提高现场的凝聚力,促进成员间的相互关联,可以提升领导者的运气。
总结这一节:对人和组织来说,可穿戴式传感器及其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新时代的“镜子”。也就是说,通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状态,组织也可以看到组织本身的状态。通过持续测量并分析交流与业绩的关系系统,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情况,采取对业绩最有效的交流。
5)总结与展望
《易经》中有一句话:君子知微知彰。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建议高效的知识工作者和管理者,需要详细地实时地记录并分析自己使用时间的方法,每个月定期查看记录结果。可穿戴式姓名牌与腕带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会面、地点、环境音量、精力集中度、身体姿势、温度和亮度等信息。通过定期查看数据,探讨并制定时间利用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人生品质。
机器学习的算法,提高人类“从过去学习的能力”,人类可以根据自己指定的假说,用计算机和海量数据来验证该假说。对于下一代的劳动者,最重要的能力是设定工作目的和目标。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灵活而准确地做出判断。
在《管理的实践》中,德鲁克写道:“我们知道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引起变化正是企业的主要功能之一。”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产生心流体验。这使得经济富裕和过上人类应有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亚当斯密主张,追求经济效益和追求人性这两者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发展。随着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算法的出现,正如在这本书中所描述的,斯密的这种想法终于变的可能。在人类行为方程式中,我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更理性的依据,从而更加智慧地提升自我,推动社会变革。
更多阅读
吸引子2020-02-22 22:19:55
君子知微知彰,加上设备能及时反馈数据,把定性的东西可以定量化了,反馈更加准确及时高效,但这不是目的,不被数据牵着走注重模型思维,优化各阶段目标,是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甚至人机合一共同要走的方向!
罗西2020-02-22 18:56:02
建议作者写完之后找个人编辑一下文章,主要是polish the language a little bit. 内容真的非常干货和有启发,但行文充满了某种可能是山西/陕西方言的表述(所有的“两”都是“俩”),以及多余/缺失的字词。这样读起来,一会儿让人拍案叫绝,一会儿让人云里雾里,还得时不时压制纠错的冲动。
美昕绿2020-02-22 17:05:58
这是一天读一本书吗……
作者
没那么快啦
想你想你2020-02-22 23:06:59
最惨官方啊,每天都没啥评论
三杯茶2020-02-22 17:52:17
这本书推荐等级是?
作者
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