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本质》读书笔记-陌生又熟悉的考察经济问题的视角
中文版18年出版,英文版01年出版 4星
这本书对话体的小书不长,读起来却由于书中观点的新颖,让你觉得信息量很大,整本书并没有多少严谨的研究,只是阐述作者的一种观念。但是了解这种观念,会让你认识到经济系统复杂性面纱下的简单规律,并通过很多现实中的例子来解释如何用生态学来解释经济现象。
贯穿整本书是观点是:人类在各个方面都是作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在自然中存在的。经济体系与生态系统很多相似之处,普世的自然法则限制了我们在经济上能够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想要避开凌驾其上的发展法则,在经济上是徒劳的,生态学的法则是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书中开篇就指出:自然为人类的生活打下基础,并且决定了它的可能性与限制。他们的成功依赖于聪明地和自然进程及规律一起工作,并尊重这些进程及规律。无论喜欢与否。越是了解与尊重这些进程,我们的经济体系就能发展得越好。与发展、扩张、存续和修正的自然法则合作,人们就能创造出比现在更能持续繁荣、与自然的其他部分和谐共存的经济体系。
之后,针对经济发展由何而来?什么样的经济体才算是强大的?经济系统如何维持自身稳定?书中分别展开详细的论述,本文也会分三个小节,分别用生态学中的概念来指出思考这些问题的方向。
1)经济发展与物种分化的相似性
和经济联系最紧密的词是发展,在生态学中的发展,意味着新物种从老物种中分化出来。而分化的根源在于共性。例如受精卵的分化,源自其具有共同的遗传物质。之后在胚胎的发育中,三种区别显著的细胞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如此,通过分化产生了新的共性,从中可以同时或相继出现越来越多的分化,在成形中的胎儿体内产生复杂多样的组织和器官。在婴儿的生殖器官中,一些未分化的卵子或精子被保存下来,以期产生下一代的分化。由于大量的共性正是大量的分化之源,而分化又会产生新的共性,因此可以说,发展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会产生永无止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发展不能在孤立的状态下发生。分化所产生的子系统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发展不能被看作是一条‘线’,而应被视为一张互相依赖、共同发展的网。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要做的是打好基础,而不是重点支持某个产业。所谓基础,就是让经济的细分门类越来越多,从而为了实现某一个普遍功能的选项也越来越多,而这为进一步的创造提供了素材。同时,不要以当下的价值去评价新分化出的创新,许多发展最初都是作为装饰品或消遣品开始。例如书中提到,轮子的发明可能起源于玩具。比如母亲串在棍子上转动,用来自娱自乐或哄孩子玩的小圆片。
经济发展来源于分化,意味任何阻碍分化的因素都会阻碍发展。人们不需要多么天赋异禀或才华横溢,就能从共性中产生出新的分化。因此,任何基于性别、种族、种姓、信仰、社会地位、意识形态等歧视,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而垄断企业及统一的言论,都会限制进一步的分化,因此专利只能有有效的保护期,标准化的规范也不能永远一成不变。
2)多样性和经济系统的扩张
每一个成功的新事物都会挤走同等体量的旧事物,但那无论在经济生活还是在自然的其他部分都没有发生。为什么没有呢?原因是新事物带来的扩张让环境变得更丰富。
一个生态系统可以被看作是能量通过的一条管道,能量/物质在通过管道的过程中发生了或多或少的转化。越多样化的系统,能量流动越五花八门,曲折迂回,能量被重复地再转化、组合与再组合、循环与再生,在这种复杂的管道中,能量流动是缓慢而多向的。一个系统在能量释放出去前,所拥有的再获取、利用和传递能量的方法越多样,它所获得的能量的累积效应也就越大。即能量在复杂的生命网络里留下了充分的痕迹。而多重的能量利用,要求有多种多样、相互依存的利用者。
经济扩张,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是让经济系统中所拥有的再获取、利用和传递能量的方法越多样,而这需要其中的参与者越发多元。人力和进口商品从经济系统的起始就被组合在一起,技能、知识和经验,通过公众、家庭、雇主和个人自己的投资而培育出来的人类潜能。人类劳动和人力资本转化了进口商品——将它们分解、重组、传递、回收,并通过所有这些方法把管道接收到的进口商品延伸。
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得以发展,最初都是源自其具有的自然资源,之后进入的商品和服务被回收、再利用、重组,之后再将其变为出口商品。处在中间处理过程中的管道中的活动相对于接收到的进口商品的比例是否增长,可以用来判断这是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的管道,还是像一个半荒废的生态系统,以及在这两种情况下,它正向哪个方向发展。
这一观点,能够解释为什么居民区绝大多数处于农村的国家无一例外地贫穷,出口自然资源的国家,经济通常无法扩张,不论他们进出口的商品价值多少,因为他们进口/出口的东西没有经过人力资本的重组。这还解释了为什么最富裕的经济体系也就是扩张得最多样化的经济体。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之间的实际联系就是经济多样性。多样化的系统在丰富的环境中扩张,而丰富的环境来自于对接收能量的多样化利用与再利用。
通过进口延伸、资源替代和人力资本,资源用得越多,收益就越多,而不是越少。由此回答了无论在经济生活还是在自然的其他部分,为什么新事物的诞生会带来增量而不是零和博弈。
3)动态系统避免崩溃的四种方式
经济系统毫无疑问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然而其又是长期看来是稳定的。正如生态系统能够同时保持鲁棒性和适应性,书中给出了4种一切复杂自适应系统用以保持动态稳定的普遍方式,这四种方式互相影响,同时发挥着作用。它们分别是:
1)分支(bifurcations):一个系统的不稳定性可以变得非常严重,以致对它来说,继续像之前那样运转已经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了。它需要做出根本的变化——走上另一条岔路,进入新的领地,并带来意料之外、不可预见的后果。
2)正反馈循环(positive-feedback loops):好的改变带来更多好的改变,从而促成系统自我补给的循环,正反馈给系统带来了稳定性和活力,促进了系统中多样性的产生。但正反馈循环也能够深化不稳定的或其他具有破坏性的情形,例如赤字财政。
3)负反馈控制(negative-feedback controls):持续不断的调节创造出了一个自组织的秩序,例如货币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用来调节供给和需求的负反馈工具。对负反馈信号的扭曲,例如操纵价格的多种手段,会扭曲了供给与需求的实际情况。
4)应急适应(emergency adaptations):面对非常情况下的非常措施,例如人体的免疫反应发烧,失业保险、暂时保护破产企业和个人免于追债的措施等。当适应手段在不再需要的时候还在使用,那它就是不合时宜的。变成了累赘和多余。
除了这四种调控手段之外,其他试图稳定经济的手段,都会有适得其反。凯恩斯的扩张型财政,试图通过在困难时期的赤字财政和在繁荣时期的债务减免预算结余,来消除经济的不稳定因素。但经济周期却一再发生。这是因为在居民区没有在发展、分化和自我补给时,其经济体系充满了经济上的缺陷。没有什么能修正这些缺陷,除了那些能够发展、分化和补给的居民区。经济危机时恶性的正反馈之后促使系统发生的应急反应,是无法避免的
4)总结
人类不能仅仅靠研究人类生活来学习什么是人类。还要与其他群体相比较,并观察他们与自身的关系。这本书在讲述了经济如何发展,扩张,自我补给,并维持动态平衡后。回到人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这个主题上,指出当前经济活动中,存在太过单一、持续和具有破坏性地运用同一种自然资源这一问题。而这会先把我们自己带向毁灭。
一个系统通过自身的存在来丰富自己。在面对蝴蝶效应所内在包含的不确定性时,生态系统的冗余性多样性会提供难以用经济价值估计的价值。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值得介绍的部分,书中的例子层层递进,涉及多个学科,值得多次阅读
更多阅读
从国家产业升级到职业选择–一篇Science神文的启示
读《生命的法则》,邂逅生态学的四条智慧
《脆弱的领地》读书笔记,看看复杂学科视角下的生态学
泓砚2020-03-02 08:09:28
太理想化了,人类社会的经济不仅仅是经济,而是政治经济,需要平衡民生、效率、外部风险三大因素,政府不会不干预其发展的。
黄晓强2020-03-02 07:44:39
文中提到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要做的是打好基础,而不是重点支持某个产业;这一点跟林毅夫的新结构主义经济学有点冲突,发挥优势产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而这也需要政府有为,不知Peter 怎么看?
作者
自然禀赋适合的产业,有强烈市场需求的产业,不用扶持就会发现的很好,不打压其他产业就好
想你想你2020-03-02 12:57:58
还不如打打仗,经济发展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