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卖房回二线,我财务自由了

这个例子来自我本科时的学长,有三个关键词你们会很感兴趣,房子、回二线、财务自由。连起来就是,「卖掉一线房产,回二线去,我财务自由了」。

我这学长本人是能力很强、一线打拼比较成功的那种。而且赚得多、花的少,工作这些年一共攒下了 500 万本金和一套房子(现在市场价也差不多 500 万)。以他现在的节奏看,再干几年在一线城市财务自由也是迟早的事。

他自己本来也是打算在一线再拼个几年,但是正好赶上这一波疫情,心态就发生变化了。生活里不可预测的变故太多了,可能是健康、可能是职业,想赚更多是没有尽头的,指不定哪天就倒在路上了。所以这段时间他就在盘算着回二线的事,正好我自己一直研究投资和财务自由,就和他一块算了笔账。

……

对于有房一族而言,从一线回二线就是个纸面财富变现的过程。

回二线,卖掉它现在这个房子,买个更大的户型,要价 200 万,现在这个房子市价大约 500 万。回二线相当于一下释放了 300 万的现金,可支配资产从 500 万直接暴涨到 800 万。

把这 800 万分成两部分,300 万用来投资稳健投资,500 万用来积极投资。

稳健投资两个选择,省心的债券投资,或者麻烦一点但是灵活的资产配置。后来他决定选债券基金,省事儿,还是想把精力放在工作和家庭上。这 300 万资金按照 6% 的年化收益,一年有 18 万的现金流,这就已经覆盖了他家的全部生活开支。

剩下的 500 万分散投资到指数基金、主动基金中,先不看增值收益,就看最稳定的股息分红,一年大约 3% 的分红比例,又是 15 万的现金流。关于股息我之前写过很多篇,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优质的收入来源,现金流稳定,更重要的是持续增长。在主流资本市场里,股息的增长幅度都是跑赢工资增速的。

/pic/1_56OrKZ0nfzpM7hjiaufeCibZKgwGZA.jpg债券+股息就是每年 33 万的现金流,几乎是他原本生活开支的两倍。

更关键的是这份收入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熊市的时候用债券和股息,保底有 30+ 万;牛市的时候爽歪歪,一年在多赚几十万不在话下,奢侈点的消费也完全负担得起。

这么一算,就妥妥财务自由了。就算回二线开启躺尸模式,天天宅家里也是躺着赚钱。闲不住再去找份相当的职位,跟以前工作的心态和生活质量也大不一样了。

过去这十多年财富不断向一线城市汇集,但是这些财富大多被锁定在房产里。很多人都只是纸面富豪,看着净值高,但是手里可支配的现金流其实很小,有的甚至还要倒贴。回二线去,房子更大更舒服,房价更便宜,可支配资金也更多了。

  • 在一线,15 万被动收入,刚需户型。
  • 回二线,被动收入翻倍到 33 万,房子面积再加 50%,生活质量不要高太多。

到底要不要回二线?

理性分析做数学题,前景很光辉。但卖房毕竟不是小事,真踏出这一步并不到,回二线这个决定很多人也挺不理解的。大伙最舍不得的就是一线的资源,工作、教育、医疗方方面面。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问了他的看法,作为结尾给转述一下,认同与否大家自己做判断。

……

资源够不够关键看人生状态,打拼奋斗阶段资源越多越好,但是越往后对资源的依赖就越小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开始从打拼状态往守财状态转换了。

打拼和守财是两个逻辑,我现在小有财富了,年龄上虽然 30 出头还算年轻,但是越往后肯定越拼不动。

放在 10 年前,我一年轻小伙,身强体壮,又没钱,没啥可输的。要钱没钱,身体年轻又抗造,大不了失败了再来呗。

但是有钱以后就不一样了,越往后越输不起。本来觉得维持现状应该问题也不大,但是这一波疫情以后发现生活中潜在的风险太多了,总觉得钱没赚够,指不定哪天就倒下了,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

不论是身体上还是金钱上,一旦出意外赔回去再想翻盘可能性就小得多了。而且还得多为家人考虑,以后还是想多陪陪家人孩子,二线的生活质量会好很多。

有的人生活像过山车,大赚大赔,赚过很多钱不收手最后又赔回去了。虽然可以很硬气地说「毕竟我曾经很有钱」,但是,我不想这样。

Echo。2020-03-25 21:14:46

太吹了,那有那么高6%的收益?

作者

…… 我都懒得回答了,觉得他对的给他点赞,觉得很好找的给我点赞,我很好奇最后的比例。

天天向上20012020-03-25 20:45:45

一线的医疗和教育是二线没法比的。还有就业机会。

作者

总有拿医疗、教育资源说事儿的,客观统计来讲是的,但是放到个体身上不适用。 二线治不了非得一线治的病能遇上几回?遇上了现去都来得及。而且健康 90% 来自生活状态和习惯,剩下的 10% 才是医疗。 说教育,二线城市出来的大佬也没比一线少吧,教育的核心是家庭,不是学校。

吕笑 Cici lv2020-03-25 21:00:09

还在一线城市默默努力中… 工资不高,但一直保持比较高的储蓄比例 25岁,从大学期间就开始兼职存钱,目前存款40万(股票导致有三万亏损[流泪]),我的目标是30岁达到100万可支配资产(不买房不买车)然后回三线城市找个闲职[吃瓜],跟也大一起努力[加油]

作者

加油,看这个节奏你肯定可以的~

Landseer2020-03-25 20:43:31

哪里的二线哟,二线200万买一个大房子?不存在的,现在二线房价也不低。如果是我,一线房子不卖,拿来出租。500万回二线生活。

作者

「我不知道的东西,通通都不存在」。 认真算算租售比就不会这么说了,500 万一线房子收租一个月能拿几个钱?

昕昕子2020-03-25 21:07:09

说二线医疗的,我也是最近才想通,发现问题了,在二线现金流这么充足的情况下,还有保险覆盖,马上去一线也是OK的。一直呆在一线,反而不一定有这么多钱去医院哦 而且钱多了,心情好,不容易得病,恢复快…

凤鸣榣山2020-03-25 20:39:36

一辈子只需要富一次就可以了~

作者

真的是,大富之后大赔,这个心理落差比从来没有过钱要难受多了。这个痛,炒股看过浮盈的都知道。

商亮2020-03-25 20:44:13

我属于能赚一块钱都知足的……[撇嘴]

作者

那我们俩是一路人,我花 20 块买只钢笔都能高兴好几个星期,每回写字都暗爽。

Coding2020-03-25 20:42:40

回二线过的舒服、安逸!重点是现金流起来了啊!

作者

现金流很关键,有资本以后选二线还是选一线收入相差就不大了,还是选更舒服更安逸的地方。

Panda2020-03-25 21:05:31

老实说成都杭州武汉南京这种二线对普通个体来说生活基本和一线没差别,医疗差不了太多,都有区域顶级医院,教育初高中更是都有名校,虽然可能比不了人大附中这样的,但是在一线并不意味着能读一线的顶级名校,唯一有优势的可能是北京和上海高考竞争没其它省份那么大。大学就更没必要被城市限制住了,其它如音乐会、画展之类的就接触得更少了,大部分人的娱乐生活还是KTV、电影、密室逃脱、逛街…

专心致志 2020-03-25 20:42:25

我赚钱的目的就是财富自由,那我财富自由还回去干啥?别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就数钱数到手抽筋

作者

实现财务自由以前每个人都是这么说的,但是实现以后都被教做人了,在家熬不过仨月。

叮叮|活出绽放2020-03-26 12:02:47

有没有办法既保住一线房子,又能多出资金的?

作者

刑法里都一条条写出来了,查就好了。

陈陈2020-03-26 15:33:45

被大大朋友的生活成本震惊了,一线城市,存款500万,还有一套500万房产,一年生活开支才18万,作为二线生活,存款只有20万的人,一年开销也要这么多,觉得自己真是个败家子,我要反省了。

作者

假如我自己扣掉房子的开支也差不多这个数,省钱才是工薪族积累财富的最有效途径。

李博-EVAN2020-03-25 20:40:15

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心态。

作者

每当遇到这种大灾大难才感慨人多脆弱,很多风险太不可控了。原以为按照一个节奏能赚多少多少,指不定到哪块就咔嚓一下都没了。该求稳还是得求稳,面对现实。

吴健昌2020-03-25 20:41:52

26岁来一线工作两年多才攒几万块就想去二线的我[捂脸]

李永昌2020-03-25 20:43:48

最近认真规划了在一线干5年,转二线去,认同你学长的选择[呲牙]

李宁2020-03-25 20:40:09

也大,所有的股票基金都有股息分红吗,持有一年以上直接给?一直不知道怎么让发到手上。

作者

每次都有小伙伴问这个问题,股票会分红,然后积累到基金的净值里面,有的基金会每年把这些钱分出来(国际指数基金会每个季度分)。虽然有的基金不分,但是这些钱也没损失,都积累在基金账户里面了。有需要的话根据需求卖出一部分,最终效果是一样的。

FIRE2020-03-25 21:09:05

200万的西安就能买个差不多的大房子了

古月学摄影2020-03-25 21:02:45

为什么不考虑永久和全天候组合呢? 债券,指数基金+主动基金 能应对各种危机吗?

作者

投资这事儿分人,有的投资者连场内、场外都分不清,资产配置太强人所难了。现在这个时间点不就已经是危机了,这个时间都挺过去了,后面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hwm您您2020-03-25 21:05:52

新粉关注也大时间不久,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带小孩,没有时间挑选基金,也大可否推荐个稳健收益的好基金。先谢过也大![抱拳][抱拳]

作者

星球里有我自己精选的各种基金,感兴趣可以来找,回复「星球」就能收到二维码。

mandark2020-03-25 21:02:30

所有能成功的人都是在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先下手为强,等一大堆人都开始尝试复制这个成功的时候,大批人成为分母的时候就到了,此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屡试不爽。

恋曲2020-03-25 21:06:35

羡慕,这就是我追求的方向财务自由,能够自己做选择!

蛋蛋2020-05-07 13:08:28

在我大福州200万市区只能买60平,乡下只能买100平,还是自建房舒服

Booker_Wang2021-05-27 10:17:56

不是一线教育资源好,是你没钱,你要是有钱,直接去二线的最好的学校, 找最好的老师,也比你去北京的郊区,去一些普通学校强,所以我支持也大的观点,有钱,你在非洲你都是大爷,没钱,你在美国都是孙子

小bird2020-08-09 15:37:16

你好,帅哥,我弱弱的问一下,怎么能保证 每年都有大概6%左右 的年化收益呢,怎么做到不亏钱的啊?

小bird

我是真心不懂的问句,不明觉厉的那种

作者

从后台菜单 投资-入门 里面找答案吧,年化 6%,但没人能承诺永远不亏。

沧海一声笑2020-04-27 17:41:24

我觉得说的挺有道理 但是不宣传这种思想 如果人人都这样 以后社会怎么进步 我们要积极一点 阳光一点 打拼一点

15552021-05-02 17:39:52

深圳医疗还不如二线城市,身边有几个生了大病都去广州看的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