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题图:书桌 | 摄影:ashchan今天的周报从勘误开始。
读者 @田 给我留言,我经常引用的这句话:
要想一生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并不需要顶尖的智商、超凡的商业智慧或内幕消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的基础,并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并非出自格雷厄姆,而是巴菲特在给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的第四版序中所写。我查了一下确实如此,我记错了,特此更正。感谢 @田。
开始今天的话题。
今天我想推荐一本我最近读过的好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莫提默·J. 艾德勒,他曾经担任《大英百科全书》的主编,阅书无数,由他来写这样一本如何阅读书的书,再合适不过。
但我得承认,这是我读的相当吃力的一本书,断断续续读了 3 周,还少见的跳过了一些章节。另一方面,这本书给我的帮助很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接下来还会读很多书,花一些时间改进一些读书的方法,也算是资本支出前置吧(这是投资走火入魔的典型症状,什么事情都往投资上靠)。
在书中,艾德勒认为最好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阅读,这里的主动是指,你应该能提出自己的问题,“隔空”和作者对话。
今天我就按照艾德勒的方式,提出我的问题,和他一起探讨。
1)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是什么?
3)怎样快速阅读一本书?
4)如何仔细阅读一本书?
5)读的多重要还是读的精重要?
6)这本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我喜欢读书,对我来说,读书是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聆听大师的教诲。你想,那些很厉害的人,一辈子就写了几本书,如果你真的能读懂他们想说的,多过瘾。
艾德勒的定义更系统化,他认为阅读有三种目的:消遣、获得资讯或增进理解力。
消遣和获得资讯不必多说,这里解释一下“增进理解力”:这里的“理解力”可以看成我们自身“系统”的一部分,或者说一种能力。
艾德勒认为当我们阅读过一本好书之后,我们对那本书论述主题的观点会多少有点儿变化,而我们对一般事物的看法也会多少有些调整。这说明这本书已经变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这个角度仔细想想也是满恐怖的,我们读的每一本书,都在日积月累、不知不觉的塑造着我们自己。
因此,选择读什么书,尽可能读懂书中传递的“知识”,把它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就非常重要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艾德勒提出有四种阅读方式: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的要求依次提升。
艾德勒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 95% 的书连“略读”(检视阅读的一部分)都不值得,但有很少的一些书值得我们用“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方式仔细阅读,甚至一读再读,让我们和这本书一起成长。
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是什么?
我之前认为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很简单,作者写、读者看。
艾德勒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就像是棒球中“投手”和“接球手”的关系。作者很像一位投手,好的作者知道如何“控球”,他们知道如何与“接球手”沟通,可以精确的把球送到“接球手”手中。而一个毫无“控球”能力的“暴投”作家,他投出的球很难被读者“接住”。
这个比喻真的很棒。对于作者和读者而言,成功的沟通,都发生在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刚好都被读者掌握住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和读者需要共同付出努力,才能达到共同的终点。
虽然我并不写书,但我写了很久的公众号文章,也可以算一个作者。
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世界,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我的每篇文章,一定要有独特的观点和价值,有它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理由。如果只是一些时效性的信息或者重复的观点搬运,对我和读者而言都是浪费时间。
但我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我的观点是否清晰的表达出来?读者是否“接住”了那些球?如果用百分比来衡量的话,我想表达的东西,有百分之多少最终被读者收到了?
以前在读一本有关写作的书的时候读到过有关写作的三个步骤:
1)像音乐一样构思
2)像建筑一样构造
3)像纺织一样织成
当作者想要写一本书或者一篇公众号的文章,他从构思一个观点开始,然后开始制造骨架,最后则是在骨架上添加血肉,使得作品丰满起来。而读者则恰恰相反,他需要去从血肉中发现骨架,最终得到作者希望表达和传递的东西。
如果是一个完美的作者和一个完美的读者,作者拟定的骨架(纲要)和读者发现的骨架(纲要)应该是完全相同的。
这太美妙了,我从来都没这么想过。
怎样快速阅读一本书
我读书有两个顽疾:
- 匀速阅读
- 不能弃书
按照艾德勒所说,80% 的“理解力”来源于 20% (甚至更少)的书。因此,大多数书应该先做略读,之后再决定是否值得用“分析阅读”的方式仔细研读。
怎样略读呢?
1)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的话就快速的看一下,注意作者的视角和目的。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好比出发旅行之前先看一下地图一样。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读书根本不看目录(包括我),事实上很多作者在编排目录上是花费巨大精力的。
3)查看索引和新书腰封,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4)从目录中挑一些你熟悉或者感兴趣的章节来看。
5)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找几段甚至几页来读读。
6)读全书的最后两三页。艾德勒认为很少有作者能够抵抗在结尾将自己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诱惑,因此读一下最后两三页是很重要的。
这样 6 个步骤就完成了对一本书的略读,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大概一个小时就能完成。
略读完成后,你已经得到了一本书的“骨架”,并且可以决定是否值得用“分析阅读”的方式继续精读。
如何仔细阅读一本书?
艾德勒认为关于一本书,我们应该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这本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特别是第四个问题,作为合格的读者,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而要进一步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这才算增加了“理解力”。
为了回答这四个问题,我们需要采用“分析阅读”的方式。
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作者提出的“论点”和“假设”。这部分内容通常会比较枯燥,但实际最为重要。这是作者要重点表达的东西,也是一本书真正要传递的知识。为了证明论点而具体展开的案例部分,则可以快速阅读。如果你对这个论点没有异议的话,甚至可以跳过不读。
艾德勒认为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有能力控制阅读的速度。阅读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能做到“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戴雨森写过一篇有关高效阅读技巧的文章(见阅读原文),文中他也说过类似的话:“读书和投资、做企业一样,平均分配精力是愚蠢的。读书人的精力应该重点放在书中提出的论点,以及论述逻辑上面。”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读书笔记。阅读是一项主动的行为,如果不把思考写下来,通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个写下来的过程,也是帮助我们回答那四个问题的过程。
读书笔记分为三个层次:
1)在重点以及有力量的句子下划线;
2)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者与自己的经历和见解共鸣或相悖的内容记录在书页的空白处;
3)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下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以及最重要的核心论点。
当我们努力的完成这些,回答了前面的 4 个问题,才算是和作者通过文字完成了心灵上的交流。
读的多还是读的精重要?
杨绛先生说:“中国人的问题在于想的太多,而书读的太少”,而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则说:“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
这两句话都没有错。
有人不读书,有人读书很广泛、却并不精(比如我)。
我从艾德勒这里得到的答案是:
1)读书的质量很重要。同一本书,躺在床上任由文字从眼前划过,和上面介绍的主动阅读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足够努力,读的足够精,我们可以尽可能的达到作者的程度;
2)好书值得反复读。我相信你也有同样的感觉,很多好书在重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悟。这是因为在初读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远超过我们,随着阅历的增加,重读的时候我们才能明白一些以前没有读懂的东西;
3)通过略读和粗读扩大阅读量,但也应该要抓住书的框架和作者想表达的核心观点。
这本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读完这本书,我想回答一下艾德勒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这本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虽然书名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但艾德勒告诉我们的,不止读书。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生怕被时代拉下而拼命增加信息的获取量。你订阅了多少公众号?买了多少知识付费的课程?参加了多少各种各样的培训?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获取“知识”来提升我们的系统的话,“质量比数量”、“精比多”,要更加重要。
“筛选”真正好的信息(无论是公众号、课程还是书),主动的“精”读它,提问题、找框架、反复读、做笔记,努力理解作者想传递的信息,达到与作者匹配的程度,才能真正的增加“理解力”。
少即是多,少才是多。
2、本周操作
=========
- 无
3、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125 期,最新的资产是 5,755,831.64,基金净值是 1.1222,本周增长 6.10%。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20年3月6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流年熙熙清2020-03-11 19:19:54
看完评论区大家的留言之后,我发现很多读者朋友觉得自己读书有些困难,或者感觉沉淀不下什么东西。破解此道,做读书笔记非常重要。历史学的教育非常重视读书笔记,强调读书要留痕。除了读书笔记之外,我觉得能通过公众号或者豆瓣写点东西会更好。因为输出是很好的学习,只有消化吸收了才能有得输出。 读好书,精读书很重要,但更要的是要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日拱一卒,即便每日只有半个小时潜心阅读,假以时日,也一定能够看到更大的世界,体味别样的人生。
苏苏苏苏乐岸2020-03-11 19:17:28
这一期的文章好精彩!因为学历史学专业的缘故,本科时期就有老师讲过读书中的精读与泛读问题。因为历史学的书籍很多都是大部头的皇皇巨著,如果没有筛选,很可能一个学期下来就读完了一部。高质量的阅读一本书,是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提出问题,找寻答案,融会贯通,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们读什么书,长久之后就会在思维方式、思想情感上受到这类书或学科的影响。因为接受历史学教育的缘故,老师们强调读书就要读经典。不管是学习中国通史还是世界通史,每个学期开学之前,老师都会介绍相关的经典书目,以供同学们阅读。 在学习投资的过程中,通过教材掌握了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之后,我便开启了读经典之旅,第一部经典就是《聪明的投资者》了。循序渐进读经典的文科学习路径,让我获益良多。周一收到了孟岩先生的赠书,时隔三年我又可以重温《投资最重要的事》了。想来经过了三年,自己对投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霍华德·马克斯先生又能有别样的对话呢。
劈诗为柴鼓2020-03-09 01:43:22
感谢孟总的新一期分享!这本书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读过几遍并且受益非浅。这里也简要地谈几点我的小体会。 1)对我而言,抛开消遣性的阅读不谈,和作者说的类似,读书就是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或者是为了锻炼能力。因此,阅读之前,我会问自己,你最缺乏或是最想要了解的是哪一块的知识,目前自己处于什么阶段?这让我明白自己的需求在哪,基础水平如何,这既提供了动力,也便于接下来确定目标。 2)根据自己了解的信息各种来源,例如书评网站,和名人推荐等等,确定一个候选的书名清单,这是一个初选的过程,然后我会进一步扫描一下这个清单(了解前言,作者介绍,推荐序,读一下目录,作者核心观点,试读章节等)再次过滤一下,并基本确定这个列表中要读的书。有些书被排除是因为书面向读者的群体或者对读者的水平要求,与我不匹配,书的内容可能太高阶或低阶,或者不是我感兴趣的,或者我认为作者水平不够高(尤其相比另外一个作者而言,好比投资领域的著作,同一个主题,很多人都有著述,但经典并不是很多)。这个筛选过程和投资类似,一开始就要排除很多东西,因为不值得,也因为没有那么多精力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有太多书,而且一直在增加,你不可能也不必都去读。你要通过快速过滤来缩小范围。在这个小范围内再仔细挑选出你真正喜欢和真正要认真阅读的书。我称之为粗选和精选。投资的粗选和精选之后是深入调研分析,书单的粗选和精选之后是深入阅读理解。
作者
很有帮助~谢谢
蜜桃陳time2020-03-08 11:57:26
很想知道孟总关注的公众号有哪些?可否推荐几个有营养的公众号呢?
作者
收到~
老妞的肥猫会2020-03-08 11:58:22
孟岩写文章是个编码的过程 我们读文章是个解码的过程 孟岩写文章用的是孟岩的思维 我们读文章用的是自己的思维 所以很多时候 孟岩没法准确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没法准确的去解码孟岩的想法 我们没错 孟岩没错 就像孟岩给我们一张DVD光盘 而我们自己只有一台VCD影碟机 世界上很多事情的矛盾之处都是如此 就像男人不懂女人 女人不懂男人 所以大家看同一本书 得到的感悟也截然不同
作者
你的留言总是很特别 ~
旧唱片慧2020-03-08 11:52:35
本书译者也写过一本关于阅读的书籍《越读者》,里面一句引用让我印象深刻:身处富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 这个世界,知识,财富等等都太过丰饶,也都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加油!
作者
谢谢,马克一下
韩酥萌息2020-03-08 12:22:13
教育领域有个概念,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从个人经历来说:没有带着问题的学习,只是知识堆积的话,学习过程很痛苦,记得效果也不好。
作者
赞,是的
爱情增值72020-03-08 11:42:53
我个人经历是先乱读书,乌七八糟书读了一大堆,自己思维变得极其混乱。然后接触秦晖老师的书后开始真正打开视野,懂得逻辑的重要性和面对真问题的同等重要性,从此,杂书堆开始变成我的资料宝库…… 后来接触得到APP,他的听书是个极好的工具,好就好在是极佳的不必读筛选器,我拿很多自己印象深刻的书校验过,无一漏网,比如,「乌合之众」,「枢纽」,「哈佛中国史」以及大多数海外的中国近代史专著……
作者
[强]
请叫我小耿财2020-03-08 11:34:38
好亲切,我刚写完一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呲牙]
作者
哈,这么巧
淡抹年华帜2020-03-08 13:58:15
网状思考 树状结构 线性展开的语言文字;思想是气体 谈话是液体 写出来是固体。
作者
[强][强][强]
你那么爱他招2020-03-08 15:15:46
孟总,这次希望您能帮我解疑答惑,我为此很苦恼,却又不知道怎么办,谢谢。 我读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只会一个字一个字,只会从头到尾这样子读。不能控制自己读书的速度,做不到“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细则细,该粗则粗”。 单位发一个几十页的文档让学习时,我就会特别抓狂,不知道从哪儿看起,不知道怎么快速把这几十页的文档看完,所以我经常就不看。 网上搜一下技术类的文档也是,也要把一整个网页看完,遇到一整版英文技术文档时,就更抓狂了。而我身边却有同事能快速把握一篇几十页文档的要点,快速从技术网页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希望您能给我点建议,您推荐的这本书我准备买来看看。此外,是否还有其他的书可以推荐的? 不胜感激!
作者
试着用手指快速指着文字,然后眼睛和脑子跟着手指来读?实际上大脑处理文字的速度比眼睛快很多。这个方法对我挺有帮助的。
醉酒不醉心巨蟹2020-03-08 14:18:05
跟踪观察孟总很久了,孟总的人品是1,其他可以无脑跟了。
花期自焚促2020-03-08 11:54:30
刚开始学习基金投资的时候关注了一大堆的公众号,公众号多的话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而且都是一带而过,思考时间大大减少,经过了一周多的时间后,发现这种方式不利于成长,于是筛选了一下关注的公众号,留下了10个左右[呲牙]
作者
厉害,从多少筛到10个的?
完美翅2020-03-08 11:44:06
看过这本书,挺出名的,很长,可能我比较小白吧 感觉写的都是废话[捂脸][捂脸]
作者
??
中国好臊年庄2020-03-08 11:54:03
《如何阅读一本书》确实是非常经典的一本书,值得反复阅读。如果能够结合易仁永澄老师的好书共读之《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领读内容看,效果会更好!
作者
收到,我看看去
烟熏妆意2020-03-08 19:18:25
孟总,您对记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建议吗,大概有哪些内容,是手写还是电子,手写记录较慢怎么办[皱眉],谢谢!
作者
我用 Kindle,划线就用 Kindle 内置的功能了,然后导出。笔记我用“印象笔记”来做。
找女开房AA制2020-03-08 16:52:30
刚开始一定是精重要;精读的态度+科学的阅读方法,不断地积累,一本一本的读下去;当精读有了积累之后,知识有了积累之后,自然读的就快了,同样的时间读的也就多了,也就形成了“多读”
作者
[强]
冷言颜先生顽2020-03-08 15:38:39
感谢孟岩大大,带我Get新技能。实践了一下,看的是稻盛和夫的《活法2》,总耗时大概需要1.5小时,看书40分钟左右,写总结回答那几个问题占了40分钟,写总结的过程,能够打通一些脑回路,能理解更好,并且能解决看书不爱写笔记的顽疾,下次试试用在看技术书籍上。
作者
啊,你的效率也太高了 … 厉害
缺席咬2020-03-08 15:16:53
现在读书的时间很少,但利用通勤时间,听课程的时间非常稳定,每天大概2个钟,累计不下1500小时了[呲牙]我觉得我记性还过关,不刻意去记,但基本上都会留下印象
若非死别供2020-03-08 14:41:56
真是巧合,最近正好在翻译Farnam Street讲这本书的一系列文章!和孟大心有灵犀。 阅读量一直很大,但是随着阅历和年龄变大,发现原来的方法不管用。时间、注意力、脑子都不够。目前转到一段时间收集所有感兴趣的书,主题性阅读(比如好几本投资、心理学)。凭心情去看,而不是逼着自己(又不是哲学)。 今年阅读习惯变得不少。英文有Audible有声书,高质量的书都有音频版,听着2倍同时看书,很好专注。原来边看边写note,现在先过一遍,有意义的再重看,反正本来高质量的书就该多看。同时要保持输出的状态,不然想法堆在脑子里会会坏掉。 文章里提到的浅读我赞同,不过我不使用,因为我现在都是直接看榜样的书单,不担心质量和匹配程度。芒格、巴菲特、南添足够多,从这里扒蜘蛛网可以找到几十本高质量的非虚构类。小说找经典的经典,足以。 与君共勉,祝三月顺利!继续支持孟大的工作。
作者
[强]
隐居在史前表2020-03-08 11:42:12
这两天刚好也在读这本书,先收藏了,读完再看[耶]
作者
收藏的文章一般都不看了 …
夏沫翩2020-03-08 11:36:24
孟总离开且慢了?
作者
嗯
他说的爱噩2020-03-08 17:40:16
借宝地问一下 有没有好的背景音乐推荐 阅读时来听的
作者
阅读最好不听音乐或者听白噪声,因为音乐可能会引起走神
无关痛痒治2020-03-08 13:47:17
读文章能感受到孟大写作时跟着自己感觉走的随性,梳理回看全貌时,文章又浑然一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像音乐一样构思,像建筑一样构造,像纺织一样织成。
作者
把框架和“写出我心”结合起来~
婴儿飘落申2020-03-08 12:44:26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斥着大量难辨真伪的信息,我想,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不但要学会如何读书,更要学会如何在公众号、微博、博客、知乎等互联网瀚海中,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高效提取价值信息、塑造正确认知,一直平稳运行的系统。比如,关注孟岩[旺柴]偷学他的学习方式学习感悟,转化成自己的[旺柴]
爱静儿否2020-03-08 12:28:29
这本书的电子版我还有,是我失眠时候看的书,我花了一个礼拜看完这本书,睡着无数次,是真的无聊。
作者
[捂脸]
金牛是樱酱呀2020-03-08 11:38:50
最近就是多读书。希望慢慢有一天孟总的公众号都能看懂什么意思[调皮]
作者
我也努力表达的更清楚一些
贞子她妹浮2020-03-08 14:28:53
“懵”的意思是,觉得自己写的是“重复的观点”。这其实也是我离开图书版权行业的原因之一,新书里说的话,之前已经(也许是以另一种方式)被说过了。 好比,古代中国人看太阳和月亮得出了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对古代中国人很重要。古代埃及人也看太阳和月亮得出了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对古代埃及人很重要。但其实,大部分是同样的结论。对于第三个人,不用一遍遍读。 除非,另一种方式比原先的方式更贴近心,更深地进入心。
作者
是的,同意
柴震再烂2020-03-08 13:15:49
我昨晚在和朋友写信,各自分享一个偷着乐的乐趣(我写的就是读书啦),然后写着发现不过瘾,觉得可以写成一篇公众号文章,本来已经接近写完。 今天看到这篇,突然有点懵。有太多赞同之处,也有要想一想消化一下的部分。那我写的要不要改呢?啊啊啊写作讲究一气呵成,想太多就要难产了……
作者
[偷笑] 改
你那么爱他招2020-03-08 12:49:28
最近也是刚读完,并按他的方法又读了一遍,有些地方写的还是有些啰嗦
小三你不配申2020-03-08 12:05:57
我对孟大和E大的论点没有异议,所以可以跳过你们所有的文章[呲牙]
作者
[尴尬]
go浅唱ai半夏2020-03-09 06:46:53
对,想知道孟总关注的主要公号?手机上常用的推荐的app,学习工具,还有一天的时间分配尤其是工作外的时间分配。因为这公号每周更新质量还能做到如此不容易。
作者
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哈,回头我写写
岳小颜各2020-03-09 00:35:03
我要写下我自己的观后感,免得被其他留言者带偏了:1.正好我也想开始网上写写,正好您就给打开了一扇窗;2. 如果去学习,学个什么技能取得个什么专业职称,老师这篇文章也很有帮助[强][玫瑰]
茉桖兮钉2020-03-08 23:57:03
好的文章和好的电影一样,很能抓住人的心,这篇文章一字一句从头读到末尾,本书作者写的好,孟总总结的到位,连评论都不舍得忽略,不少大佬的评论让我写小白认知的边界蔓延……倒推着我去探索未知的知识,越来越喜欢现在的自己,充实而又方向。19年年底接触老同学的养群,认识到您,一路追寻,终于可以一眼认出您,微博评论被翻牌到,也能开心一整天。。。现在想想都开心。带着好心情去学习,好棒!
作者
赞
滥情囚2020-03-08 21:44:30
萌新跟着优秀的大佬们学习[奋斗]
度半房2020-03-08 16:44:07
之前也看过这本书,所以孟总这篇文章看起来就会觉得孟总是一个很好的投手。很好的提炼和总结
作者
谢谢 ~
许妳生安好姆2020-03-08 13:01:41
盂总,今年以来的公众号几乎每一篇都值得而且都在仔细阅读,尤其是有关投资体系的系列文章。 我认为比读一本书更有价值。 精练之中既可以了解到孟总想传达对个人投资者构建投资体系的重要性和由简开始的方法,也可以结合之后的文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由略到术。 这篇文章更是及时,可以缓解自己因为认知不够想急切地短时间内通过大量读书尽快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等造成的焦虑。 非常感谢盂总。
作者
赞,有帮助就最好了~
纺赴状的2020-03-08 12:05:49
孟总好!去年读了这本“小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陆陆续续读了一个月,并做了大量的阅读笔记。在后来的阅读中运用了书里一部分有要点,比如序言、目录、挑论点、找问题等,但如实在做不到按她的逻辑来。后来发现一个问题,越是经典的小书,越难读,包括刚看了一半的《简单的逻辑学》,还是需要修炼啊!加油!
作者
加油
穆洛落教2020-03-08 11:59:56
这本书我也买有,一次都没看完过,太难看下去了[捂脸]。。。我就好好看孟大写的总结好了
作者
[捂脸]
那么后来呢咪2020-03-08 11:56:03
惭愧,前几个月买了这本书,也只是翻了几次,未能从书中领悟太多;春节回到老家才发现早几年前就买过这本书了,居然就一直没读过。感谢孟老师的分享,获益良多。
作者
[拥抱]
新人归毙2020-03-08 11:51:14
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赞孟岩[强]
作者
[拥抱]
洛倾颜宇2020-03-08 11:50:16
哈!好巧,我居然和孟大同步在读同一本书![呲牙]
作者
[握手]
幸运的西诺天枰2020-03-08 11:48:44
这篇写的特别好,主题分明!谢谢孟老师的分享。
作者
[拥抱]
qq944023的春天2020-03-08 11:48:20
个人理解阅读是筛选,吸收,总结,运用再总结的过程。
作者
嗯,很精辟
耳朵想跳舞鼻2020-03-08 11:44:52
17年看过,看你的读书笔记又复习了一遍,不过我都忘记书里面说到有快速阅读的部分,现在又要去翻翻了。
言西叔琳2020-03-08 11:44:02
看书分为精读和泛读, 现在的书实在是太多了。
司划牵2020-03-08 11:42:18
也是刚知道孟总离开且慢,希望一切都好!感觉咱们算是价值观高度一致的,向你学习,永远支持!
作者
[拥抱]
fly阿富汗之王2020-03-08 11:41:44
正如你说的质量很重要,且好书真应该多看几次,慢慢吸收[握手]
作者
[强]
迷魂少男博2020-03-09 07:27:49
这是我读过的对读书方法总结得最为系统一本书。
作者
是的
幾回兜轉钙2020-03-09 00:09:08
正在看孟总推荐的(投资最重要的事)
皇甫巫灵郭2020-03-08 21:19:27
老孟的这篇文章也让我断断续续读了三次才看完
作者
[捂脸]
亡心忘桃2020-03-08 21:05:09
刚好正在阅读这本书!
浩鑫左溢且2020-03-08 21:03:24
谢谢孟总,这本书刚刚下单您就给我这么棒的推荐,这几天我也在思考自己阅读的方法问题,我基本每本书都是随时笔记,看书速度很慢,往往一本书要看很久,这本书我很期待,我觉得会对我很有帮助,再次谢谢
作者
[强] 赞
狗样年华默2020-03-08 20:46:00
当关注的公众号、微博自媒体太多之后,静不下心去看了,这时候就会开始精简,或者拒绝,开始NO screen day,孟岩公众号就属于精简后仅剩的那几个公众号了~
作者
[拥抱]
小惜绪职2020-03-08 19:23:05
读孟总写的提炼和总结比自己看书理解的更透彻,谢谢孟总的无私分享!让我受益匪浅!佩服你的人品,喜欢你的作品!期待孟总更多的作品
作者
[拥抱]
love啁小逸2020-03-08 17:06:59
偶然的跟投长赢近两年,也就关注孟总公众号近两年,虽然还没学会控球,但已经一点一点在学会接球!学会舒服的投资!感谢近两年一路的陪伴!
作者
[拥抱]
恰北誉2020-03-08 12:21:06
配合<学会提问>,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更上一层楼
作者
[强]
木希季2020-03-08 12:05:03
以前读过这本书,对作者的观点很认同,但是现在读书要么匀速读完,要么想起来了读一下。这是个坎
作者
迈过去
贝蛋贝蛋丫妄2020-03-15 10:39:26
昨天去图书馆找到了此书,发现作者人数在于版本的不同。《如何阅读一本书》1940年初版是莫,1970年新版因艾德勒较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了,因此两人共同署名的,想必孟大估计是看的原版
作者
我读的是新版~
褚雪月2020-03-14 21:46:18
感谢孟总,很有收获! 我也很喜欢读书,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只喜欢读小说,而且一旦读上了就很难弃书,不管什么书都是只通读一遍,很多读完就忘记了,没有精读和细读。 最近偶然的读到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发现原来哲学类的书也这么有趣,而且对自己的人生更有指导意义,最喜欢里面这句话“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以后会多看那些经典的能帮助自身成长的书。
作者
很喜欢《被讨厌的勇气》
新嘎件sky2020-03-13 01:11:39
最近攒着孟大的文章,每次阅读也是像之前有位读者提到的,都是尽可能在自己清醒好吸收的时候查阅。刚看到这篇去翻了下自己的读书记录,12月末我有在图书馆看过这本书,但没看完,当时直接是对着书笔记本摘录下来部分。有个地方有些出入,我记录的作者是两位,《如何阅读一本书》美 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不过我有时会把作者提到的书名或是推荐的作者一并记录下来。摘录的部分有:基础阅读 elementary reading 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这本书在谈什么 系统化略读 skimming systamaticallly;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优质阅读 专注的活动 追寻理解 咀嚼与消化;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comparative reading比较阅读 最有收获的……
郑郑郑小多硝2020-03-11 20:15:59
最近也在读这本书,一开始还没有明白这个主动的准确理解应该是怎样,看了心得之后瞬间明白了。[强]
兔子呀482020-03-10 23:34:47
人生短暂,读书耗时甚多,学会品鉴,方能体味更多乐趣与智慧!地球上95%的书烧掉对人类几乎不会有任何影响。不要轻易写书,不要轻易读书!
花絮无情粟2020-03-09 22:56:47
孟总每次读书都会做笔记吗?是边看边做,还是看完之后再翻一遍找重点记下来?是手写还是敲键盘呢?
作者
是的,会做,敲键盘 ~
扣小洁吧2020-03-09 19:42:53
我也买了这本书,一直在积攒勇气去读[捂脸]公众号筛选我有一点心得,首先,明确目标,比如我最关注的是获取知识,就把这一类中最好的那几个置顶,但是还有一类一半知识一半消遣,就发到微信小号,包括不重要又不能删的群,全部发到小号,手机支持同时安装两个微信,我一般都是忙的时候只看大号,处理完大号的事情,有空才打开小号[呲牙]。还有关于读重要又不容易的书,我会等待时机,等到现实中遇到的对应的麻烦足够多,多到不得不想办法解决,同是自己的状态非常好,不失落不抑郁不烦躁,没有信息过载。我才会去读一点,归根结底,我不想破坏对一本好书的那种美好期待(˙ー˙)好印象好体验,哪怕慢一点[呲牙]
超贪引丹2020-03-09 10:14:32
我改完了我的,不知道有没有更贴近心,纠结要不要占用你的时间来喊你去瞅一眼(在社交上这等于喊了对么,但不是本意>.<本意就是表示下纠结…要不,你用来练手一下不匀速阅读?) 总之,决定来好好留个言: 1-给反馈:你写的清晰地表达出来了,完美而完整地被接收到了,百分比是百分之百。(嗯我到底是在夸你,还是在夸我?) 2-即便同意论点,也习惯扫一眼例子,有时会加深理解,有时甚至会发现自己原先对论点的理解有偏差或太浅。 3-控制速度该快快,该慢慢。这点非常赞同,也是我做得不够好的。重点的触动深的在那一刻就可以慢下来去进行更深的连接。不仅如此,我自己读书(仅限中文书)是一目十行的,但会在有些地方无法一目十行读下去,这显然就是我不懂的地方,就该慢慢读,甚至找些参考资料弄懂基本概念逻辑、找人问问之类。强行用手指指等外在方式帮助就只是形式上敷衍过去。可懂才是目的。 4-躺在床上看和坐着看真的不一样是亲身体验吗?我的体验是真的一样啊,躺着趴着更佳……不能听有歌词的音乐是真的,太干扰了。
作者
我就无法做到一目十行 …
月月悅2020-03-09 09:27:48
那是一条向右上方走的曲线,平缓,坚定,有力[加油][加油][加油]
作者
[胜利]
小沫晾2020-03-09 08:46:57
想请教增进理解力如何指导实战?如何克服道理都懂可是臣妾做不到的情况?
作者
知了,行起来~
深莫一smile2020-03-08 23:13:43
看到提及“读书的目的”时发现自己读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消遣和信息获取的目的居多,增进理解力的并不多。可能这类书一般比较难读,所以系统一自动抵制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作者
没有 … 想读的时候就会读了
馁寻葱挛押妊22020-03-08 20:15:09
想看的书,想学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大多数的书,很多都看不懂,认真看的话,特别多的细节,特别多的逻辑都弄不通。
初夏夜曲西2020-03-08 19:54:49
看书看着看着就溜号了,看了几页发现什么都没记住…怎么办
作者
哈哈,试试指读?就是用手指带着眼睛来读
噬骨之痛暑2020-03-08 19:37:29
跟孟大师是同龄人!在KFC和Luckin之间加个小时后用的转换号就对了,必然是输入的时候手滑了!
作者
??
贰中牛比啊跃2020-03-08 18:29:33
孟总,其实阅读是能练习速读的,西方人早就研究出结果了。百度一下很多这种书。我个人以前一个字一个字心里音读,一分钟看不到100字,速读我练了三天差不多就一分钟千字了。而且由于速读精力集中,加上练习默写。理解力也上升了。我这推荐一下,总之百度一下一堆这种书
作者
是的,其实大脑的处理速度是很快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跟不上。我也试试~
几分情薄传奇2020-03-08 18:24:14
这本书作者貌似很啰嗦,实际是不厌其烦,不遗余力,言无不尽的教我们怎样阅读一本书,我老公正在和女儿一起读这本书,还反复试读一篇文章实践。刚好读到孟总这篇文章,感觉真好!
作者
哈,赞
农夫与犬2020-03-08 17:50:40
这个假期就在反复读之前孟总推荐的《将心注入》,然后发现了自己喝星爸爸咖啡时没有注意的一些细节,然后又头脑风暴瑞幸咖啡,越想越有意思()
作者
[强]
你夺色2020-03-08 17:17:15
看书评的时间大于读书的时间。选择太多,找各种途径定位自己要看的书,看着看着书评有时候就放弃了。真怀念小时候在三联一蹲蹲一天的时候,那时候还木有喜茶连KFC和Luckin都是奢侈品……
作者
直到看到 Luckin 之前我还以为我们是同龄人 …
髙傲是迩媽怨2020-03-08 16:06:01
孟总,我是看了您在知乎的文章注册了且慢和开始长赢计划的,看了几个做定投的平台和公众号,只有且慢说明了WHY,自己感觉讲的十分清楚,很认同这样的理念。接下来会继续关注孟总,坚持长赢计划。加油!
作者
加油
你大婶裙2020-03-08 15:37:39
就是啊,只读经典,那样或许才能像金克木先生说的那样“书读完了”。
咏琪爱心凌消2020-03-08 15:30:58
读书和我们忙一样的,有人说我每天很忙,但是一天撒收获也没有,这就是瞎忙。读完一本书对每个人也不一样,所以感谢孟总的分享。
作者
是的,每个人读完同一本书都不一样。
小绚烂炮2020-03-08 15:00:2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么好的天气不出去跑步 不好
作者
北京今天有些雾霾,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能出去 …
哩意例阿2020-03-08 14:37:25
读了3周是不是这书确实写的有些琐碎。当然书里传达的思想是很好的。
作者
应该找大块儿的时间来读书,最近有些忙 …
卟必费心质2020-03-08 14:31:48
其实大多数人还根本没到书读多了的地步。。书读不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书
作者
嗯嗯,明白
不会敷衍尔琳2020-03-08 14:25:47
听着背景音乐看着文字,无比惬意
作者
[太阳]
蒙着眼睛看人772020-03-08 14:11:45
关于写作,我认同孟总“写出我心”的方法。直抵内心深处,一气呵成。一气呵成的感觉很棒,一次写一篇文章的感觉是真的爽。 《如何阅读一本书》好难读下去,停留在分析阅读好久了
惠小傻银2020-03-08 13:38:42
这本书买了2年了,还没看
Shirley_小乱82020-03-08 13:34:53
读过这本书但一直没有刻意练习过这些读书方式,不过有三点启发也挺大: 1. 速读用手指导读 2. 读书像开车一样有快有慢 3. 大纲式阅读
作者
嗯,第一个点亲测有效
勤勤5558882020-03-08 13:34:10
啥时候能有孟老师的知识和见解,操作账户上的金额至少也可以跟上孟老师的节奏了。[强][强][抱拳][抱拳]
楠子楠子彩2020-03-08 13:28:07
孟总目前的且慢实盘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
作者
6%
闺蜜围2020-03-08 13:22:11
在书店我也看到这本书,但是看起来很枯燥,就没有读起来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哎[爱心][爱心]
内木光枝time2020-03-08 13:20:46
这本书反复读过几次,仍然觉得自己没有做到理想的读书状态。
我是荒信处女座2020-03-08 13:11:27
看了之前,您写的一遍文章,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句子,“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那里.”激励了我看书的愿望,感觉触电了,这短时间看书欲望不减,感谢您。
作者
[强]
很難遇見2020-03-08 12:57:50
我也正在读这本书[呲牙]
术灬心摔2020-03-08 12:48:38
一年多以前也在读这本书,当时还做了思维导图,但是看到三分之二就没坚持下去了[捂脸]看完孟岩大大的这篇文章,打算最近把它重新捡起来[打脸]
淩尢岁月2020-03-08 12:43:16
想知道您有关注哪些优质的公众号,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黑夜黎明2106552020-03-08 12:31:42
这本书开始看也是看不下去,最后略读完了感觉说的方法和做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一样。。就是告诉我们要略读要精读
皮卡丘翻身2020-03-08 12:24:37
同样不能弃书 就连烂的电视剧也弃不了 孟总一定也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哈哈哈
作者
哈哈,是不好的习惯
爱情生物链灭2020-03-08 12:22:02
里面的4个问题读书法受益无穷
小爱锋2020-03-08 12:08:43
电影激战里听到,最喜欢的版本,没有之一
作者
是的~ 张家辉
景岛七音蹈2020-03-08 12:03:03
这张题图是孟总自己书桌的一角 我猜是
作者
是我的一个老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