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海外疫情的进展

本篇,写给媒体和读者。

媒体每天都在报道海外疫情进展,民间社交媒体也在不断提供具体信息。同样是关心海外疫情进展,视角可能不同。有的是通过展示海外防疫的问题,来反衬本国防疫措施得当;有的是通过解释海外防疫措施得当,来说明本国防疫还需要改进;有的是指出本国媒体对海外措施的理解存在偏差,进而解释海外具体措施的原因。

以上都是从善意角度理解。但舆论现实是,读者往往比作者更为极端化,更喜欢站队。许多读者要么乐于痛批和嘲讽海外(尤其是某些发达国家)的防疫措施,要么乐于认为国内防疫的代价巨大而更不可持续。两极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我们在此提供一个视角,供仍然身处全球疫情的本国媒体和读者们思考。

首先,我们观察海外疫情进展的目的是了解全球真实情况。

此次全球化的疫情对全球化的经济已经造成重大打击,已经改变本国、并且正在改变全球其他主要国家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人们最初预想的,通过强力控制,将在4月结束疫情,全面恢复正常不同,由于疫情的全球传播和各国处置措施不同,以及由于本国已处于深度全球化阶段,因此整个疫情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全球相互影响的特点。很可能,在全球主要国家疫情全部结束之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宣告疫情彻底结束。

我们必须尽快从全球化的视角去认识此次疫情的发展轨迹。如果我们的新闻报道不够客观真实,只为引导迎合,存在人为倾向性,那将无法向读者提供足够真实的信息,进而会让许多企业和个体难以准确做出判断,可能也会让官方过早的营造出不真实的乐观情绪。

几天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讲话,提出新加坡要做好全球疫情可能持续一年以上的准备。日本感染症学会理事长馆田一博也在记者会上指出,covid-19“不会像流感病毒那样随着天气变暖就消失,战斗或将持续数月、半年甚至跨年”。作为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国家,新加坡和日本的上述言论,表明它们已经开始做疫情长期化的准备,而不是倾向性的营造国内情绪,使企业和民众单纯乐观期待疫情即将结束。了解真实情况非常重要,媒体需要及时收集全球进展情况,官方要做出专业而准确的判断,提前做好策略应对,并以适当形式将真实情况加以公开说明,这样才能引导所有企业和民众提前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疫情初期的信息公开非常重要,疫情后期的信息公开同样重要。

从目前全球疫情处置措施不同来看,东亚和欧美呈现完全不同的特点。东亚主要国家采取了诸多强制性措施,快速将疫情加以控制。而欧美基本没有采取这样的做法,它们更多的是为了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同时也是因国民配合意愿不同,将医疗资源留给重症患者,强调个体自觉性防护。英国更是大胆的采取所谓群体防疫策略。这与各国的文化传统、医疗实力和法治环境都是相关的。欧洲,尤其是英国、瑞典防疫策略能否成功,意大利的情况会否在欧洲接力上演,现在仍需观察。如果光因此就开始嘲笑海外疫情防控,进而沾沾自喜并开始自我表功,显然没有认识到已然出现并将进一步加剧的全球相互影响。

如果欧美有限制的防疫措施最终成功,那可能其经济代价和社会代价会很小,此时本国应当借鉴和总结。如果欧美防疫措施最终失败,那意味着全球疫情的时间会延长,对本国经济恢复至为不利。欧美疫情如扩散和恶化,全球化冰封状态将进一步加剧,产业链的负面影响将加深,部分行业可能会整体出现极端困难。

目前我们的媒体对海外的报道是较为不足和偏颇的。许多媒体甚至有部分官方背景的媒体,热衷于将海外媒体批评该国政府疫情处置措施不当的新闻,简单翻译摘要后,就在国内加以传播,甚至部分文章断章取义。这样的倾向性转载(连报道都算不上),除了能够营造某种民众情绪,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许多欧美国家的媒体也是会站队的,支持在野党的媒体乐于攻击执政党政府的失策,这种攻击可能也是偏颇的,因此媒体转载首要做的,是去看该国是否存在相反的观点,否则岂不是成了跟着海外媒体站队?**媒体在转载时,不妨将不同观点比较之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迟。**否则,在舆论全球化的今天,一个有倾向性的低级转载,马上会被自媒体打脸,这只会损害传统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的信誉,进而可能损害官方的公信力。

**如果媒体发现海外疫情措施可能失当,那最应当做的,是继续做深度的专业挖掘,去采访全球专业人士,通过他们专业的眼光来分析不同情况。而这些报道、挖掘和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痛批他国、赞扬本国,而是为了弄清楚海外防疫措施如有不当,后续可能会对本国造成何种影响,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非常可惜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全球化疫情的专业分析,大多不是出自传统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之手。更有甚者,部分传统媒体甚至也转载了一些极不靠谱的自媒体文章,编审的判断力,何以至此?

**我们反复强调,在互联网舆论仍显混乱的今天,在诸多自媒体、新媒体依靠极化言论产生流量从而大赚广告费的今天,传统媒体(尤其是官方媒体)要以专业树立自己的权威与公正,提供人所不能的信息和分析,这才是能够立足长远的正道。**这些信息和分析,如果对经济、社会有足够助益,自然会被重视和广为传播。所以跳开赞歌与批评的二元选项,其实媒体可为之处仍然非常多,无论从功业的角度,还是从专业的角度,何不主动跳出自缚之地?

其次,我们观察海外疫情进展,是为了以他人为镜,而不是为了获得阿Q般的快感。

任何时候都有改进的空间。中国历史上有两类执政者容易被记住,一类是刚愎自用、听信谗言的,另一类是海纳百川、从善如流的。唐太宗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海外疫情处置,本国之外,是不同的他国。发达国家普遍建立的分级医疗体系是中国缺少的,这直接导致了武汉前期对大医院医疗资源的挤兑;新加坡的精准严控使防疫代价降至极低,在本国即将迎来的后期防控中,尤其有必要学习;日本在防疫中明确留出其他疾病的床位和医疗资源,避免了因防疫导致其他疾病无法救治而出现的次生灾害,这是目前和今后都非常值得学习的。

无论媒体还是读者,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应当时时将本国置于第一位,在讨论他国时,也要时时考虑本国的需要,而不是为呈一时口快,寻求阿Q般的快感。每天以大标题耸人听闻,倾向性选择显示极化的留言,对本国的改进毫无助益。

最后,建立一个更高级的世界观,可能已成当务之急。

官方已经定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此次疫情可说是最佳体现。在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某些国家,更确切的讲,是某些国家的某些政治势力和代表它们的媒体,仍然表现出对本国嘲讽和敌视。那应当作何回应?是以民粹对抗民粹,以阴谋论对抗阴谋论,以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抱团出征对抗海外专业的媒体?

在全球化受挫的今天,如果本国立志要坚守全球化、实现复兴,那么定然不能学习今天陷入反全球化浪潮的欧美民粹做派,反而要有怀天下的心胸。我们不能一边行动上胸怀天下,一边嘴上却无理性的嘲讽海外。

**此次疫情日本收获了本国民众最多的感激,并非日本做出巨大贡献,而在于日本的舆论中基本没有敌视本国的内容,而无国界的互联网将日本舆论对待本国的善意及时传递回来,中日关系就此向前。**相反的是,本国部分热衷民粹的媒体对海外嘲讽式的报道,最近陆续被海外媒体翻译回去展示给其民众,进而扩大了海外民众对本国的敌视,这一切是得还是失?**这个年代已经没有单纯针对本国民众的宣传,所有的宣传都有遍及全球的效果。**本国对欧美的策略是否也能从日本的做法中寻找到一些经验?

全球化受挫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欧美本土民粹情绪将会愈演愈烈,如果我们要坚守全球化,就要反对全球民粹情绪,当然也不能培养本国的民粹情绪。要充分认识到不同体制下的民众所面临的真实困境,要充分尊重不同文化之下的习俗、法治和环境,最重要的,治理能力的重要一项,是否也要加上对深度全球化的基本认识?

不同文明除了对抗,还有融合和进化,但后者需要人为,需要耐心。如果以对抗之心处之,心口不一,只能反复加剧对抗;如果跳出被动应付的对抗心态,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加以俯视,或许整个国家策略会变得更为长远、稳定而清晰。

以上。

中正平和2020-03-15 12:08:39

日本的與论基本没有敌视本国的内容?麻生公开坚持称武汉肺炎,中国捐赠物资给日本,日本雅虎评论最多的强奸犯捐套子。国内觉得日本好是日本会宣传

作者

那么就学习一下别人的会宣传吧

两只小白是小白兔2020-03-15 12:17:14

美国不评价,不过欧洲的防疫很可能会失败。尤其是那个群体免疫的策略,没有的任何科学依据,我觉得只是躺平的借口。如果防疫失败一月初就能看到大瘟疫肆虐欧洲的惨状了。

作者

失败对中国来讲也会是悲剧,这就是全球化。

At.Lin2020-03-15 13:09:27

说实话我觉得国内民众冷嘲热讽欧美是正常的,实际上他们也冷嘲热讽我们,如果他们可以这样做为什么我们不行呢?我从来不觉得逆来顺受会取得好的结果,你怎么对我我怎么对你不是很对等的吗?至于政府为了国家利益如何安排和管理,我站在民众的立场是支持的。谁都逃不过真香定律。并不是我们态度好,对方就会觉得我们如何好,说到底还是看利益。

作者

相互冷嘲热讽当然正常,欧美冷嘲热讽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反华氛围扩大,进而让产业链从中国迁出。中国冷嘲热讽的目的是什么?我不关心情绪,我只关心利益?

田瑞林2020-03-15 12:03:14

海外国家防疫应分别辩证看待。部分欧美国家如英国瑞典,并无实质策略可言,“群体免疫”之言也早已被WHO、饶毅等专业人士批驳其无科学基础,更接近无力防疫后“发明”理论依据。这类政府不作为是值得批判的。而新加坡的精准追踪以及日本的预留床位预防次生灾害等是值得学习的。该批判的不批判这不叫客观中立,该批判的批判该学习的学习才是。

作者

我不懂的东西,就慢慢看,把批判留给专业人士。明明不懂还热衷批判,能得到什么?

托马斯2020-03-15 11:55:58

英国的这种达尔文防疫法即便获取成功,在中国可以用吗?至少我先骂死这种没人性的

作者

我关心的是如果英国防疫失败可能会大幅延缓全球疫情结束的时间,进而影响中国。而不会去考虑中国能不能用那种防疫方法的这个问题。自设问题如果脱离实际,寻求答案都是浪费时间。

在远方2020-03-15 11:44:04

先生的文章给人一种理性客观的感觉,引导我们客观看待事物,这是我们所需要的。

Ling2020-03-15 11:45:45

非常赞同!!别什么都不了解就站在自以为对的高度去评判。不同国家的做法与民众反应都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而发生的。不想停是正常的,没有经济运转,何谈发展。

作者

与其批判,不如应对。如果认定欧美防疫会失败,那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恢复会延后,此时应该着手应对,需要做的事太多了,把舆论空间留给那些能提供应对策略的人,难道不是更好吗?

张马冀2020-03-15 12:21:39

君不见,有多少正规军的记者记述事实,发现问题,质疑假象?有多少人民代表站出来履行责任?媒体成媚体,新闻成宣传,嘴里跑火车,无奇不有啊。

作者

还是有的,所以要支持他们

侯-jia-hao2020-03-15 13:54:07

有朋友说老外冷嘲热讽中国,所以中国也理所应当的冷嘲热讽外国。 我只想说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们是中国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军者,是新型国际化的先驱者。,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是不会骂人,不屑而已。

作者

该骂还是要骂,问题是怎么才能骂得高级?骂人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怎么骂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这都不是简单的事。

ChrisS2020-03-15 11:58:41

好文章,有見識是提高全體公民意識的必須品

Cicada2020-03-15 13:17:35

先生好,一直觉得您的文章很客观理性,也对政府提出了很多切实建议,但这篇里有些话恕我难以苟同。 “而欧美基本没有采取这样的做法,它们更多的是为了防止医疗资源挤兑…英国群体免疫…这与各国的文化传统、医疗实力和法治环境都是相关的。欧洲,尤其是英国、瑞典防疫策略能否成功…现在仍需观察。” “如果欧美有限制的防疫措施最终成功,那可能其经济代价和社会代价会很小,此时本国应当借鉴和总结。” 在您之前那篇《应对新冠疫情的个人小结》里,您这样说 “选择不出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回老家督促老人。在春节前几天,家中老人普遍没有意识,此时只能靠子女高压和不断灌输信息,才能确保家中物资储备正常,确保家中没有外人往来。我相信,非湖北地区的大多数家庭,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讲,这次之所以能够平安渡过,只是因为远离了病源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幸运”,而不是因为准备充分。” 如果您全家(尤其老人)在英国,不知您是否对 的“群体免疫”还是如此客观理性的评价? 同时我也留意到,您并没有对zf和医疗人员的努力做出任何评价,只是提出了很多“批判性建议”,是否有点苛刻?

作者

我处处写了两个“如果”,你只读其中一个“如果”,作者不偏颇,读者在偏颇,为什么呢?接下来你是否应该看另一个“如果”的内容?口头赞扬医疗人员对他们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我对医护人员所做最有意义的,应该是疫情期间建议捐赠物资不需要过红会。赞扬都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吹在嘴上。

半小时2020-03-15 12:13:10

作者的这个文章,写得真好……只是,人性里头本体论的自私与狭隘,会障目于人群里头的绝大多数人……人类历史就是这样,并且会一直延续下去,貌似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削弱而是增强了这样对抗的频率和程度……没辙呀

作者

历史在于人的选择

曾子子子恒!2020-03-15 12:48:42

非常独立清楚的观点,一味嘲讽与阿Q以及大陆老百姓吃不起茶叶蛋有什么区别。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的医疗模式和国家体制,面对疫情的策略与得失,来反思我们的得与失,以待国内未来一个更完善的医疗系统,和更好的国家,毕竟现在经济全球化了。

邵长江2020-03-15 12:34:01

站在更高的维度上看世界,得到的一定是更广阔的视角,支持作者

孙德龙2020-03-15 15:23:58

英国的防疫策略很可能是导火索,甚至有可能损坏中国付出极大代价赢得的成果,这种事情该不该谴责我觉得很快就会明了

作者

从这个角度谴责,我认为是对的,因为可能伤及自身,所以加以批评。而不是讲别人不会抄自己作业。

zhao2020-03-15 12:27:29

过两个月,再谈世界的疫情

梅.Y.J2020-03-15 16:23:28

此次疫情日本收获了本国民众最多的感激,并非日本做出巨大贡献,而在于日本的舆论中基本没有敌视本国的内容。 这个确实不是日本国内的实际情况,疫情爆发后日本国内对中国的负面舆论居于主流。 但这就得佩服日本的宣传能力了。在中日韩推动合作的大背景下,日本政府能够在国内负面舆论横行的时候,通过巧妙的对外宣传,把一些简单的善意举动成倍放大。这正是中国的宣传部门需要学习的,接下来中国就要开展对国外的抗疫支援,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这个功课必须做好。

噼哩啪啦&淅沥哗啦2020-03-15 14:29:51

这个不是很简单的道理么?救人就是救自己。若是海外疫情持续蔓延,难保不会渗透到国内。让目前的受控局面功亏一篑。另外,海外疫情持续增长正常的经贸往来如何进行?

困嗯哈根2020-03-15 11:58:35

反手一个在看,同时希望更多人再看

Scarlett Qiu2020-03-15 13:44:37

民粹甚嚣尘上,也多是因为如今大多数媒体或者自媒体都是流量至上,而民粹刚好就是挑起情绪获得流量的最佳工具。

何谓正邪.2020-03-15 15:40:32

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如果的,物竞天择的防疫模式你认同吗?

作者

不赞同,这是缺乏人性的

Charles2020-03-15 11:52:16

很重要的一点事,很多人还是把点击率作为重要的变现来源。监管也不到位,部分自媒体门槛低。

Orion-fer2020-03-15 11:40:34

疫情所带来的世界性萧条是已经紧紧依附于全球产业链上的中国不可避免的,毕竟生产的整体衰退所产生的“生产减少—无价上涨—消费欲望衰退—企业进一步降低生产欲望”的恶性循环在哪个时代都是不变的。

我遇见你2020-03-15 21:35:32

新冠肺炎在欧洲、北美蔓延开来之后,“中国病毒”一词就登上了推特的热搜榜。在此之前,美国部分高官、媒体与议员就已经使用“中国病毒”来称呼新冠肺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则公开将新冠病毒称作“武汉冠状病毒”。除此之外,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还在接受采访时说,由于中方不公开、不透明,美方获得的信息不完善,导致美方落后于疫情挑战。这意味着,美国官方公然要把应对疫情不力的责任甩锅给中国,并且煽动美国公众仇视中国的情绪。

作者

每个国家都知道中美缠斗甚深,反对美国政客无理言论的最佳方法应当是什么?是由政客相互指责病毒来自对方,还是让专业的第三方人士来澄清,然后由中国不断提供防疫经验?NYT驻华记者在美接受的采访,才是最近对中国最有利的。

YOUJUN2020-03-15 18:04:02

我觉得留言区那些依然认为群体免疫荒谬的人可以去读读相关的英文一手报道,我看他们反对的理由都是在复述中文二手非官方消息。我一看到“毫无科学依据”我就感觉这话没法说下去了。

托马斯2020-03-15 16:11:42

作者:我关心的是如果英国防疫失败可能会大幅延缓全球疫情结束的时间,进而影响中国。而不会去考虑中国能不能用那种防疫方法的这个问题。自设问题如果脱离实际,寻求答案都是浪费时间。 ——这是认同的![强]

白亦帅Plus2020-03-15 14:32:11

我们把这次疫情视做一次大考,考试就是有暴露问题查缺补漏的作用。相信这次考试过后各方面都会有进步,包括媒体宣传,包括如何与世界相处。[得意]

老厂长2020-03-15 14:30:32

感染治愈后的后遗症情况,一直没有全面的统计情况公布。病死率的各国、各地区差异也没有很准确的解释。基于以上两点,对英国、瑞典的选择表示悲观。[睡][大哭]

海盗2020-03-15 13:39:10

全球化的预期和全球化的阻力一样大。

梅.Y.J2020-03-15 16:13:43

在全球化受挫的今天,如果本国立志要坚守全球化、实现复兴,那么定然不能学习今天陷入反全球化浪潮的欧美民粹做派,反而要有怀天下的心胸。 这句非常赞同,欧美已经开始陷入民粹主义愈演愈烈导致社会不断撕裂的困境,我们不能以民粹对抗民粹。平心而论,相比欧美国家主流媒体动辄用毫无依据的文章抹黑中国的小人行为,我们国内的主流媒体确实要文明得多,但还是依然可以看到一些立场偏激、鼓吹极端对立的文章。 在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有理有据、理性分析。作为媒体,必然是有立场的,但也不能一味地从立场出发,发布一些立场偏极端、煽动对立的文章,这才是体现了胸怀。

Eric2020-03-16 16:04:15

虽然中国一再说有充足的资本工具, 但实际,也是捉襟见肘。 一句话,国外放水,跟还是不跟? 只能硬着头皮跟,不跟就被国外资本淹没。 2008年中国尚可以把资本引导至基建, 以配合极速城镇化。 现在呢,基建已无多少空间, 只剩一个股市。但拉起股市,又容易形成资本财团,到时反受其害。尤其创业板一堆垃圾公司,拉起就是坑散户。两难。 去年的科创板,也许是这次大水漫灌的一个重要标的。毕竟,科创板公司还有科技潜力,指不定出来下一个腾讯。 “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麻烦”忘记那个美国人说的这句话了,实在是一语中的

凌~潇潇2020-03-16 02:40:39

疫情,疫情,大多说的还是眼前的,为什么不反思全球环境恶化可能是那只煽动翅膀的蝴蝶呢!假设,出现的灾难是近几年媒体报道的地球村自然生态被破坏的诱因,那么是不是首先该保护自然环境呢!

Eric2020-03-19 09:21:48

前几天给慕大汇报了欧美订单大致情况, 整体是一个hold状态,昨天美国客户要求,除了夏季订单暂停,圣诞节订单也暂停,按照惯例,三四月份是圣诞节订单产品开发阶段。唯一例外是,沃尔玛的订单,不仅要求提前发货,而且订单量加大了很多。

作者

不同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