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错与得失-塔勒布讨论是非判断与真实世界收益的统计差异论文简介

本文基于:2020的arixv论文On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inary Forecasts and Real World Payoffs中

/pic/1_R0qnNqBjk3qfnicPt80pCnAO8fXkcQ.jpg

小孩子才论对错,成年人只讲得失。这句话是对现实的简化,你可以对一件事是否发生做出判断,也可以对这件事发生后需要承担的损失进行估计,这两者是不同的。我们通常用前者代替后者,而这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人们会在心理上高估尾部风险,二是认为能够对是否发生做出好的预测,就能够对发生的后果进行准确的预判,然而实际上能够预测问题的存在,反而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从日常经历出发,我们觉得做飞机比做汽车危险,这是由于我们在每次选择出行方式时,对于选择那种方式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吗?即使不考虑媒体宣传中显著性带来的认知偏见,由于飞机失事的伤害相比汽车来说在影响收益上是指数级的,这会导致在是否发生的概率上微小的误判,会被指数级的收益放大为巨大的认知偏差,从而使人们高估尾部风险。
/pic/2_LQyMCKsrlnfibYFDPCCuMAfBpFzItw.jpg上图代表在某件事是否发生的概率上,人们对概率的预估(横轴)和实际概率(纵轴)的差别,下图表示当概率越高的事收益越高(指数级增长)时,人们对这件事发生时收益产生的判断(横轴)和实际收益(纵轴)的差异。

由于人从进化上对指数级变化的收益难以理解,因此进化赋予人的机制是让人们对肯定发生的事情保有侥幸心理,而高估罕见事件发生的概率,下图是心理学对人类认知误差的预估。唯有这样做,假设发生概率大的事影响小,发生概率小的事影响大,人们才能活下去。因此原文以为的认知偏差,其实是符合反脆弱原则的。例如忽视了草丛中的熊带来的收益就是极大的,而将石头当初熊带来的收益则相对小,因此这时进行判定时,就不能线性的将置信分转换为是否采取行动,而应该选择非线性的“激活函数”,即不那么确定时就做决定。
/pic/3_4vNBmeP2B4ftHrWicVUrDY8kjeDvHg.jpg
原文中这样写到:统计学中进行概率校准时,只需要考虑平均数,由于其假设事件之间是独立无关且等价的,然而现实中,事件的收益与发生概率存在非线性的变化,还会有部分收益被截断。这需要人们关注统计量的方差,峰度,并导致对长尾的影响予以高估。
新冠到来之前,凤凰卫视的纪录片“非典十年祭”片尾说下一次疫情肯定会到来在2020的新年,如果老天重新给每个人一次机会,让人们预测未来出现类似非典的病毒的概率,再基于这个概率投资觉得合适的资金,来为自己购买”保险“,人们还是对疫情的影响估计不足,这正是塔勒布这篇论文的第二个核心观点,即预测事情会发生,不代表能预测事件的影响。我们事后总会说某件事的发生是时间问题,但认识到问题的必然性会扭曲对事情的严重程度的认知
/pic/4_licGxcYxvTfdDqxJn1CyrYhsG7CF3w.jpg
上图对比在预测成功的得失相同,符合高斯分布,按照二八法则的幂律分布时,预测成败带来的收益。这幅图提醒我们,在收益遵照幂律分布的世界里,未来总是比我们设想的要更加极端更充满未知。
总结:该文的内容和塔勒布的《非对称风险》中所表述的一脉相承。第一条是作为整体,活下去是第一位的,之后是作为个体,判断风险之后就需要承担后果,唯有这样,才能从简单中构造出复杂。

更多阅读
《非对称风险》读书笔记-思考疫情结束之后获得的反脆弱
拥抱不确定:反脆弱
高斯与天鹅

三杯茶2020-04-18 19:35:36

新冠到来之前,凤凰卫视的纪录片“非典十年祭”片尾说下一次疫情肯定会到来在2020的新年 真的啊?

作者

没有具体年份,忘了逗号断句,键盘不好。

宽爱船长2020-04-18 21:54:29

没有完全消化就写的出来的吧?[Smirk]

璞墨2020-04-20 17:47:40

Payoff这里是指后果的大小,而不仅仅是收益的意思

guoguo2020-04-18 22:13:37

坐飞机不是做飞机

Ming Dong2020-04-19 09:26:43

例如忽视了草丛中的熊带来的收益就是极大的,而将石头当初熊带来的收益则相对小—请教,不理解

孙诗雨Stella2020-04-19 06:36:56

今天的难得又短又相对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