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德国小伙伴给怼了

以前我在国内和小伙伴聊赚钱的时候,一般都是这样的画风:

「我想变有钱」

「废话,谁不想变有钱?」

来了德国以后画风突变,经常是:

「我想变有钱」

「?你为啥要有钱?」

……

后来我发现有这个困惑的不止我一个,好多朋友都遇到过。

/pic/1_kHaP9KjCKGRFuVKecRR1vvDE8JbjuA.jpg不同于我们大部分人对赚钱的执着,很多德国小伙伴好像对赚钱提不起啥兴趣。反倒觉得你只知道赚钱、只知道工作,不会享受生活,一脸的鄙夷。我这个憋屈……

而且这还没完,有一次同事们异常自豪地讨论,他们德国人都是「Arbeiten um zu leben」(工作是为了享受生活),别的国家都是「Leben um zu arbeiten」(活着是为了工作,意思是只知道工作)。

后来我才反应过来,我们刚刚好像被黑了?然后心里就万马奔腾,尼玛想赚钱、想有钱怎么也有错呢?你们总说要享受生活,难道生活不用花钱吗?

而且德国人很看重休年假出去旅行,有比较极端的甚至号称工作一年就指着每年六个星期的年假出去潇洒一把,把钱霍霍光,再回来干活。旅游要花钱啊,而且有钱能选更舒适了旅游、更美的目的地,你想要享受,有钱不就是大写的享受吗?怎么讲到赚钱画风一下就变了呢?

开始的时候我还会讲我自己的投资、财务自由计划,能有被动收入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如何如何。但是久了就我就开始纳闷,为啥我们对于未来和金钱的底层看法这么不一样?

这个问题让我一度很困惑,想了很久。

……

我有个观察,不一定全面,但我接触到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好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就压根没有「奋斗改变命运」这个认知,生来也不是为了奋斗的。而是反过来,命运是给定的,赚钱奋斗就是劳累,那还不如享受。

从社会的整体收入分布来看,这确实就是德国的现状。**社会中绝大部分人收入水平差不多,**享受生活消极怠工的收入不会太低,积极努力工作的收入也不会太高,构不成绝对差距,也就差个一两倍。在这样的社会里奋斗反倒成了不明智的选择。

而我们自己一直都相信奋斗可以改变命运,这样的文化也催生了一大批新兴的互联网巨头,颠覆原来的格局。而反观欧洲这边或者日本,大多数都是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的老牌,新兴巨头比例很低。

其实以前的欧洲也不是现在这样,用我老板的话说,那是个「不工作就滚蛋」的时期。但是现在回头看,欧洲如今这批老牌巨头很多都诞生在那个年代。

而现在的欧洲表面上看福利社会让每个人安居乐业,大家收入水平相近,焦虑和幸福感会有所改善,但同时也堵上了向上的通道,想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愈加困难。而且收入提升还要再被税收和社保各种薅羊毛,所幸就趴窝不动了。

用投资理财打个比方,欧洲的感觉就像是保本定期理财,收益不错,比现金和活期储蓄高多了,但是未来增长前景也是一眼能看到头,长期并不是很乐观。

前段时间“阶层固化”这个词被频繁提及,大家对于财富和生活很焦虑。但是作为对比,当我们还在讨论、还在努力通过奋斗改善生活,那不就说明机会一直都在吗。

直到某一天我们也不再提及这个词了,而是转头疑惑「为什么要提升自己?」,那才是真的固化了。

haoooo2020-04-05 20:56:58

德国人???法国人比较这样吧德国人还勤劳一点。。。

作者

我没去过法国,但是听说好像是的 ??。之前有个段子,欧洲越往南,人越美、吃得越好、人越懒,越往北越反过来,好像还真是。

阿任2020-04-05 21:17:00

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 中国人也不是天生爱奋斗,只不过人多竞争激烈。大家都被社会裹挟着前进,对个体来说。好福利社会是好事,对集体来说有竞争的社会才合理。都是自然选择

叶金磊Mrs King’s shop138011322472020-04-05 21:11:10

自古都是北方统一南方,鲜有南方统一北方,知道为啥吗? 南方那么富庶,要北方干啥,北方有啥可去的?冻都冻死了,还不长庄稼[Facepalm]

昭明2020-04-05 20:59:16

关注您蛮久,但今天这个观点不能苟同,或许您可以做个调查,可能即使在中国也并不是“大部分人对赚钱有执着”,至少我不是hh(十分认真脸),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我想很多人也都放下这样的执念了

李睿2020-04-05 20:53:31

会不会是因为德国税太高,大家工作多工作少工资都差不多?

仰望星空2020-04-05 22:50:06

看到“起步100万、年化10个点”就好笑谁给的100万,连婚礼都是年轻人自己掏钱,能存下钱都很难吧。而且年化10%?有几个人敢把全部100万投入到股市,换取长期年化10%啊?

作者

他说的是德国收入吧,刚刚参加工作就努力一点存钱,三年存 100 万真不是啥难事。 而且相当一部分读者都是冲着 10% 以上的年化去的,很现实的目标。

Shuming2020-04-05 21:13:31

欧洲现在是吃老本,美国人都比他们勤奋,安逸的生活对社会的发展不会有推动作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中国人的机会……

牛哥2020-04-05 20:55:47

这次疫情,让欧美很多没有存款的家庭遭受巨大打击。

haoooo2020-04-05 21:00:31

越往南吃的越好是真的 但是好看还是北欧男生最好看啊

志洪同学2020-04-05 21:02:15

可能德国的国情最终导致,都有国家来保障了,就不用拼命,不如啤酒,烧烤…(不是很懂德国的,只知道的那边的汽车工艺很精湛),在中国没有爹拼的,只能自己去拼命

余波2020-04-05 20:55:42

外国人知道太再努力也没用,所以就放弃了挣扎,然后刚刚赚的钱够享受就可以了

王珊2020-04-05 21:12:33

中国社会就是因为没有真正阶层固化,才会有讨论阶层固化,讨论赚钱的压力,因为看着身边不断有人赚到钱不断有人成功,你还在原地当然会焦虑。德国估计是看不到这种成功范本的,反而得过且过了,

平凡2020-04-05 21:00:28

感觉是 煮的时间长了,失去奋斗意识

Ying2020-04-05 21:41:08

个人看法是,变化和变动,本是历史和社会的常态。在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的变化。时代大环境给了我们一个无比珍贵的信念,那就是明天会更好,努力能改变命运。这样信念不是理所当然的。且不说在战乱会动荡里成长的人,从何去相信明天一切都会好,在这样老牌发达国家,他们也没有如信念。在德国生活10年多后,总体感觉这10年变化及其缓慢,也并非日新月异似的变化,相比同龄的德国人,感觉他们很多多经历太少的变动,也惧怕比变化,也喜欢用旧的画面去审视这个日益变化的国际格局。wohhabendes land ,uns geht’s gut. 这样固有的思维没跟上时代更新。

渝2020-04-05 21:12:58

发达国家,不愁吃穿,福利好,我国追求赚钱的目的也是为了享受生活,只不过人家不缺钱了。同时跟宗教信仰也有关系,基督教貌似不提倡金钱至上。

Walking dreamer2020-04-05 21:20:59

感谢分享,又多知道了一点世界的样子。也大所在的地区受疫情影响大不?

作者

还行吧,德国算是稍微相对好的。反正就是宅家里哪也不去呗。

hui2020-04-05 21:02:36

唔,这就是所谓的话不投机半句多吧

高银海2020-04-05 20:56:41

这突然让我想到 李超人为什么All in 欧洲了

加零2020-04-06 09:12:00

关注了一段时间了,这个论调实在不敢苟同。内卷和创新力或许有关系,毕竟不能杀出一条血路的都死了。但过高压的竞争也会导致人们选择低风险的非创新。用鼓励创新和阶层流动来辩护国家的保障和兜底的缺失,不是好选择。您也可以看看北欧,现代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更多都在北欧。从托拉斯主义走过来的各大巨头说创新也配尾大不掉罢了。

徐大熊2020-04-05 21:47:14

也是德国公司,感觉德国小伙伴们工作也挺努力的,责任心也是很可以的。

流光2020-04-05 21:43:27

有个疑问,德国人通过投资二十年不是也能资产翻倍么。 感觉欧洲人家底都挺厚的,假设一个小家庭两人都24岁上班、工资全部都用于日常消费,起步100万、年化10个点,奋斗20年后670万+,奋斗30年后1400万+,这算得上是阶层跃迁了吧[发呆]而且到时候也就44-54岁,还想享受啥都来得及,它难道不香吗?

逍遥老道长2020-04-06 22:15:55

我赚钱是为了财务自由,然后不上班,就这么简单。

作者

那咱们一路人~

王一波2020-04-06 06:01:55

《财务自由之路》是德国人博多舍费尔写的,在德国不畅销?

作者

这就好比非洲兄弟普遍比亚洲兄弟肤色黑,但是里面肯定也有个体是反着来的,非洲也有白的,亚洲也有黑的。但是你能因为这个就否定前面的统计?

Christine | Xu2020-04-06 05:06:15

之前这边读书上德语课的时候,其中一个老师也很”骄傲”的有你说的这个意思。 我另一半公司工作的同事兼朋友们,我们谈一些金融相关,投资理财,娱乐消费,则挺正常。同时旅行也未必是奢侈旅行,野外生存那种。是不是还是还是分人吧?

品品茶2020-04-05 21:50:07

国外疫情胶着中,请注意防护。-来自灾区武汉的提醒。[害羞]

蒋丰泽2020-04-06 23:47:42

个人理解就是多努力了也涨不了多少钱,都交税了,还不如多出去玩几趟。反正债券也是负的,股票很多保守德国人又很怕,把钱就给银行扣不如花了吧

火炎焱燚2020-04-06 09:19:09

这应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结果吧,我们的将来也会是这样,除非有重大变革重新打破这个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