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力量、专业主义和不同的声音
不少中外媒体在讨论东亚与欧美防疫策略的差异时,将中国等东亚国家能在最初就开始实行一系列比较强硬的策略,例如全民口罩、强制隔离,理解为东亚国家的集体主义和服从精神,以及官方的强硬手段。同时,仿佛这也成为了欧美国家防疫策略一开始不可能那么强硬的理由,因为按这个逻辑,欧美民众更加个人主义,而政府需要尊重个人自由。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这两天与朋友讨论时,我有些不同看法。
**中国民众并不像西方媒体惯常报道那样,是十分“听话”的。**在疫情最初情况不明时,中国不少民众其实早就开始积极储备口罩等物资,当明确了COVID-19会“人传人”后,未等官方建议配戴口罩,市面口罩就已销售一空。当国内疫情开始严重时,海外华人以最快的速度将国外口罩以各种方式运送回国,同时在海外疫情尚未爆发时,也都准备了自己所需的口罩。所以中国民众,乃至广义的华人群体,是“听话”的群体吗?此次疫情的应对,民间自发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民间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对官方实现了监督与批评,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行政体系的不足。
这种民间自发的力量,在互联网上也形成了不同的声音,不断曝光疫情初期地方种种弊端和问题,形成民间舆论与官方媒体的联动,使官方能够及时纠错。**在民间曝光具体问题的同时,媒体的专业主义也发挥得淋漓尽致。**财新在疫情初期就通过采访管轶等境外专家来提示疫情可能未必像当时境内专家判断那样乐观。财新、财经、三联、经济观察、北青等媒体,也通过大量现场报道(包括李文亮、红会物资捐赠等等),使地方无法掩盖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疫情震荡中,中国第三批防疫专家组将问题彻底揭示出来,没有做丝毫保留,全民隔离和全民口罩的要求同时做出。在这个时候,防疫上的专业主义没有让位于物资分配上的平衡,以及政治宣传上的需要,而是直接明确了最佳防疫策略。也正是因为在很早就明确了这个策略,才使得全球的口罩源源不断的回到国内,也才使得整个生产机器开始高速运转,医疗物资产能迅速恢复。
如果专家组在最初因为口罩资源的有限,只做出模棱两可的建议,可能大量人群并不会配戴口罩,中国大多数人本来是没有配戴口罩的习惯的,这跟欧美民众没有任何区别。如此一来,疫情的扩散可能会更快,海外华人也不可能大量采购口罩运回国内,所有的生产和贸易都不会指向这个明确的需求,医护物资的稀缺可能更严重。而这正是欧美各国在过去两个月内所做的。
西方媒体的确有不同的声音,欧美民众也乐于批评政府,但问题在于,不同的声音能否有效和及时的解决问题,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在讨论“纠错能力”。
新闻专业主义体现在深度报道和挖掘,而不仅是传播一些快餐式的观点。我几乎每天都要浏览NYT、WSJ、Bloomberg、CNN、BBC等所谓的英美主流媒体。很有意思的是,**尽管这些英美媒体有非常多不同的声音,但在一些显而易见值得深入挖掘报道的领域(尤其对于英美本国民众的利益而言),他们没有及时和有效的形成媒体观点。**例如防疫是否需要戴口罩,这些媒体其实没有深入挖掘和报道,即便有东亚各国的先例。当美国CDC先期对疫情的发展判断失误时,新闻媒体也没有站出来有效反驳。这跟中国最初防疫专家过于轻松的表态出现后,财新等媒体及时报道其他专家不同的声音,形成了鲜明对比。英美防疫策略的变化,所耗费的时间和代价,其实都不少于湖北当初。为什么在新闻报道和言论不受限的英美,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另方面非常有趣的现象是,与中国民众经常对官方“不信任”相比,英美民众非常信任他们的官方建议。**虽然中国民众对官方公开的批评要少于欧美民众对他们官方的批评,但从行为方式上,中国民众不一定会遵从官方建议,而可能选择更为有效保护自己的方式,例如提前大量购置口罩、护目镜。尽管英美民众对政府的批评似乎是家常便饭,但对防疫部门的建议几乎是言听计从,哪怕疫情已经非常严重,只要防疫部门还没有建议配戴口罩,他们就不会配戴。
我相信,如果欧美官方在一开始就建议民众配戴口罩,那他们大多数人都会听从建议,而不是某些言论所言,西方人没有配戴口罩的习惯,所以才不配戴。事实很可能是,由于各国看到武汉疫情初期民众抢购口罩从而导致医护口罩资源稀缺的报道,所以在平衡储备的情况下,防疫部门才建议不需要配戴口罩。欧美防疫部门在制定政策最初,应当是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新加坡的做法,但新加坡建议民众不需要配戴口罩的前提,是做好了其他隔离和阻断工作。
所以中国民众与欧美民众,究竟谁更依赖政府,谁更依赖官方建议呢?这里面真的有大量所谓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服从与自由,这么高大上的差异吗?
我个人的观点是,从此次全球疫情的发展来看,中西方的差异,主要不是文化层面的,也不是所谓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层面的,主要差异在于以下方面:
1、在全球喧嚣的互联网舆论环境下,中国几家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断将“专业上不同的声音”传播出来,将现场发现和互联网舆论中发现的问题聚焦起来,从而与民众参与的互联网舆论一道,实现了对官僚主义的抑制和对初期判断的纠错。
2、英美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精神已经衰落了。他们虽看起来更有国际视野,但仍然只是热衷于某些政治话题,没有对东亚等国防疫经验做出足够专业的报道。甚至疫情发展至今,也没有对疫情控制较好国家的专家做过深度采访,或许他们仍然认为本国的防疫专家才是全球最好的,无需相互借鉴经验。或者这些媒体认为,各国医疗专家会有专业平台进行交流,而无需媒体介入。凡此种种,使要不要戴口罩这样基本的问题,至今无法统一。而CDC在无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又由于政客也有不需戴口罩的建议在先,使他们很难主动改口承认应当配戴口罩。于是这两天虽然CNN等媒体开始出现反思要不要戴口罩的文章,而Fauci也在接受采访时非常委婉的说明,要先在满足医护人员口罩资源的前提下才会进一步判断民众是否需要戴口罩,而纽约市长仍然只能建议市民外出应当用face covering遮住口鼻。face mask在美国仿佛成了一个禁忌词。鼓励face covering防疫,这个画面不就是穆斯林每天配戴头巾吗?所以,当看到,美国官方宁愿建议民众戴上头巾去防疫,也仍然不敢说出配戴口罩的建议时,英美媒体上那么多不同的声音,对民众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这真是人生?
中国媒体和民间互联网舆论对海外疫情的报道,尤其是对海外防疫专家研究成果的报道,是要显著多于英美等国媒体对中国防疫经验报道的(教训倒是报道了不少)。正是中国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舆论,没有自大到自绝于世界,才让各方观点、经验和教训不断汇集到中文世界,使我们能够有效评判。这种评判不只是专业上几个人做出的,同时还需要广大民众的认可,因为防疫是全民投入,如果任何一方不认可,那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反过来,欧美忽视对中国防疫经验的报道,前期仍然只集中于某些负面新闻领域,虽然看起来名义上维护了“新闻自由”,其实是让中国经验无法及时传递回西方世界,这种偏见与傲慢导致了巨大的代价。
这场疫情,也是一个广阔的实验场,用任何惯常思维和既定结论去套用解释现实,是巨大的思维惰性,难以看到现实世界中复杂的变化。
**在这个喧嚣的互联网舆论时代,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无数“不同的声音”,也不是排除其他国家的自负声音,真正需要的,是全球化下“专业上不同的声音”。**如果新闻媒体、医疗防疫部门都放弃专业主义,只搞政治正确的宣传,只搞政治正确的平衡,只忙于去否定他国,无论哪种体制,哪个文明,最终都将会面临巨大的灾难。
以上。
周治宏2020-04-03 12:09:26
媒体问题不大,其实很多都报道了,包括who的采访,详细解释中国怎么做的,但是只产生了有效的效果,根源在于:1.西方媒体是政治分派,民众层面早就形成信息茧房了;2.传统媒体式微,社交舆论上谣言的传播、舆论设置被恶意引导转移视线(特自己最典型)……
作者
热爱党争胜过生命
梓喵儿2020-04-03 12:14:40
虽然大家都在批评微博,但是我觉得微博这次真的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监督了政府。但是也体会到了对面新事物人类从各方面的无力感。
作者
特定时期,微博聚焦了公共话题
donald2020-04-03 14:39:01
2019年12月31日,那天看到了武汉卫健委发布的不明肺炎的通知,当时我就和几个师兄弟在群里讨论说这个通知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不明肺炎”,二是“传播途径不明”,我当时就说要去买口罩。一个在武汉的师弟,立刻跑去买了100个N95口罩,事实证明我当初的分析是对的,虽然我是学文科的[捂脸][捂脸][捂脸]
奥2020-04-03 12:21:43
谈个人体验:我和家人都是您说的“听话”群体,觉得“听话”比“不听话”并没有带来什么更多的负担,毕竟不是疫情中心吧。 完全没有听说什么财新等媒体的信息,也无所谓。 技术上的专业主义的确非常重要,您的横向对比结果很有道理。但这同样也不能掩盖政治宣传带来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
無知2.02020-04-03 12:05:20
不管是民众还是媒体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背后的原因可能还是对03年非典心有余悸的反应。
困嗯哈根2020-04-03 12:13:28
洋大人听扯皮听习惯了,农业文明也更希望未雨绸缪的确定性,说到底中国人这几代都比较务实,毕竟是经历过一大堆大风大浪的民族上述认识延伸自基辛格写的《论中国》
nightowl2020-04-03 23:07:52
不止是 欧美防疫部门 不建议戴口罩,是讲科学的都不戴口罩,包括WHO。医生戴口罩是为了保护病人,而不是自己。中国人戴口罩是为了保护自己。这次疫情控制,也不能说戴口罩没有用。有用,只是很有限。
作者
由于病毒潜伏期长且有无症状感染者,所以全民口罩事实上既在保护自己也在保护他人。欧美只是因为没有足够口罩才在初期策略上不建议全民口罩,这只是因为医疗物资缺乏,而不是什么科学。
心手合一2020-04-03 12:12:45
还有个原因,中国人被17年非典教育了一次,西方没有;1月中旬零碎报道武汉时,身边人就有人开始直觉买口罩了,我们也会提醒亲朋做好防控,保持社交距离,感觉这样做很直觉
周某某2020-04-03 12:30:01
楼上也是偏颇了,客观来说在一种新疾病来临之际,在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之前,反应速度和效能是会迟滞低效的。每一个官方表态都是有压力,因为没有十足把握。官僚作风害死人可分两种情况:1是隐瞒;2是不负责任,一报了之。换作其他人,处理方式也不一定高明,后来英美领导人的官僚接力棒是接得稳稳的。
Never.2020-04-03 12:08:39
聚焦专业,聚焦操作,聚焦人、流程和法律。 如果只聚焦“价值观”议题,从“价值观”推导操作,是空中楼阁,也是虚假议题。 从这一点出发,灯塔卢比奥和科顿两个是真的人类渣滓,比建国垃圾十倍不过分。
作者
利益使然
August2020-04-03 15:42:56
(1)因为没有news的自主,民众需要自主寻找辨别相关信息,专业人士的力量就凸显了,闻风而动的传播迅速扩大了声音。而西媒长期处于news的竞争阶段,专业人士本身经常在各种立场上发言,关键时刻专业人士也只是news中的一员,而非需凭借的关键力量,传播不会扩大其声音反而会无形中抵消其声音。(2),就民众而言,民众不会被彻底洗脑(无论是政-纸方面还是娱乐方面),日子久了生腻了反而会生出自主判断。16年特朗普的上台就是如此。这次疫情中本能的西化派反而因为其一贯的怀疑(对底层到上层)态度出现了错误的判断(包括我自己)。言论自主不是思想自由,一贯的反对立场也带不了思想自由!
嘉(*ˉ︶ˉ*)2020-04-03 11:56:57
“专业主义”这个词语有点奇怪,“主义-ism”是一种英语使用中贴标签式总结的表达方式而已,其实用“专业”或是“专业精神”“专业训练”等等完全可以代替的。个人观点。
黄鹤2020-04-03 12:52:48
就我自己通过各种媒体看到的,包括朋友圈、微信群,国内的声音很多元,有的骂,有的夸,有理性分析的,也充斥了大量的情绪,谣言自然也没有缺席。我觉得这样挺好,纵向对比,在进步。微信平台上如果敏感词和删帖能少一点,就更好了,进步会更快
Never.2020-04-03 12:20:49
是的,卢科这两头在下赌注呢,塑造急先锋形象,赌灯塔会死压中国,过十年一把收割
开心 就好2020-04-03 12:36:15
武汉不明肺炎的时候,虽然专家说可防可控,我还是准备好了口罩也警告家人,还被长辈和老公说我大惊小怪,幸好那个时候就没带孩子四处去玩而是呆在家里,知道钟南山院士说人传人家人才重视起来
桑桑记得开电热毯2020-04-03 17:31:18
不听话会承担法律后果,政府的很多行为是依据现行法律作出的啊。比如不戴口罩出门如果造成传染病传播就是刑事犯罪,会被抓起来坐牢。国外也是一样的,比如新加坡罚款+坐牢。东西方在这次疫情中还有同样的地方就是小孩劝家长戴口罩。照你文中说的听话的话,西方小孩为啥也要劝家长戴口罩?还有最近报道的意大利华人社区无人感染,他们不就是西方社会中不听话的人吗? 还有说到传统媒体的专业报道,财新等媒体不是被骂了很多次带节奏煽动恐慌情绪吗?也许客观上他们起到了一定教育民众专业知识的作用,但是主观上,我以为媒体都应该这样做?你不能把一行所有本职工作都拿出来夸一番说人家是xx主义吧= =这次有很多医生在社交媒体发声,是不是他们也表现出了专业主义起到了教育民众的作用呢? 不论哪一国社会自治能力都是很强的,哪怕是传统上大家认为中国人因为政府强势社会自治能力弱,在这次疫情中很多企业、个人也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组织能力,承担了一些政府无法顾及的部分,只不过,大家不能把这种应急时期的做法当作常态,过了应急之后,国家、社会和市场还是要分清各自的责任边界,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
陈星星2020-04-03 14:23:27
难道,这真是人生? 是的,that’s been the story of life.
萌萌爸(姚)2020-04-03 13:04:21
人性>文化>制度。傲慢,偏见是人性。偏重个人或集体,是文化。制度不用说了。对这次突发重大疫情来说,东方胜了一场。诞生于西方文明和体制下的科技创新和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多世纪的发达国家和西方社会,虽显出颓势疲态,但并不脆弱。只能说,文明和制度的碰撞,借瘟疫之手,又一次拉开了历史的大幕,而人性隐在幕后,正冷眼旁观呢。
白亦帅Plus2020-04-03 12:46:10
我们是佩戴不是配戴,西方人是不佩戴不是不配戴[偷笑]
源宇宙2020-04-03 12:37:55
声音是个好东西!最后几句讲的好[强][强][强]
Fan-Enn刘璠2020-04-05 20:47:52
并没有觉得“英美民众非常信任他们的官方建议”,如果信任的话,就该乖乖听话。美国前段时间号召人们居家隔离的时候,美国年轻人还在开party。最近春暖花开,法国人已经开始出门旅游了,法国政府不得不出动大量警备去拦截。更别提几个意大利市长视频吼人,让市民乖乖呆在家里了。 欧美民众,只是很听大媒体的话。而这些大媒体的背后金主通常不是政府
张冰冰2020-04-03 20:37:42
大概在1月初,不超过5号,看到关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消息,还提醒一个要出差的朋友最近不要吃海鲜(手动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