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生》中的五条原则具有的普适性
《人机共生》这本出的书,论述了人类如何在AI崛起的时代,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和AI共同创造出更美好未来的五条原则。分别是:
超越( Stepping Up )。通过建立起全局视野以及对于计算机来说太过松散和广泛以致难以做决策的决策体系,从而超越自动化系统。
避让( Stepping Aside )。转移到计算机不擅长的、而且不以决策为中心的一类工作上,比如销售、激励他人,或者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计算机做出的决定。
参与( Stepping In )。参与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决策,从而理解、监控以及改进它们。这是智能增强的核心选项,虽然这 5 种生存策略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被说成是智能增强。
专精( stepping Narrowly )。在你的专业中找到一个精细到没人想要自动化的专门领域,因为对其进行自动化可能在未来也不合算。
开创( Stepping Forward )。在一个特定领域开发出支持智能决策和行动的新系统和技术。
这五条从本质上来看,说的是“君子不器”的道理,书中给出的原则,其实讨论的是关于如何合作的普世的道理,不论是面对危机,还在职场的团队合作,亦或家庭中处好人际关系,都是可以适用的。
新冠危机持久化之后,如果要想让自己成为对抗击疫情有贡献的人,你可以从上面的五条中选一个来执行,例如你可以:
超越:做信息的整合者,从将各自来源的咨询去伪存真,从中梳理出因果脉络,让你的读者获得更全面的认知
避让:成为积极情绪的传播者,帮助那些因为疫情而感到抑郁的人去改善她们的心理状况,激励他人的同时避免同质化的信息造成同情疲劳
参与:加入志愿组织,切身帮助受影响的人。例如人人都可以做的,加入SETI@home,利用电脑的闲置CPU帮助新冠科研
专精:对参与到疫情中实际工作的人,在细节处做出改进,例如做出更快速的检测试剂,提升口罩生产线的产能
开创:指出病毒变异的可能性,扩宽大众的认知边界,提出新的模型,从而能够对疫情更准确的预测,或者找出特效药或疫苗
在职场中,个人要找到在团队中的位置,也需要在上述的几个关键词中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一种。
选择“超越”,意味着要做部门或者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连接者,需要能进行跨界的沟通,能够简洁但清楚的表达观点
选择“避让”,要能够看到常人注意不到的坑,找到那些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不做就会在长期带来损害的任务,然后不管这个多苦多无聊,完成它
选择“参与”,是大部分职场人都正在做的,参与到生产中容易,但要想从众人中脱颖而出,需要想办法对自己参与的决策过程进行改进,提升效率或性能
选择“专精”,你需要让自己成为在某个领域的问题上最权威的人,让自己变得不可取代,即使专精的领域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选择“超越”,需要很多看似无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年积累,如此你能够利用意料之外的连接,创造出新的思考框架
在家庭生活中,你需要在上述的五种模式之间灵活切换,可以有所偏重,但是却不能够只是扮演一个角色,企业可以通过人员的流动保证团队中上述五种人处在均衡状态,而家庭中核心的就只有两个人,因此要经常进行灵活的切换。
孔子在《易传》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对于君子不器的理解,之前只是到不囿于一技之长,而要关注事物运行的道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你掌握了问题的本质表征及因果链条之后,应该做些什么?在《人机共生》中,作者结合AI给出的出路有五条,而在两千多年前的《素书》中,对何为人才是这样说的: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古人没有创新的意识,因此想不到专精和开创。但前三条,分别依次对应超越,避让和参与者需要具有的素质。
更多阅读
枫2020-04-09 23:11:49
超越/避让/专精,我理解为竞争策略,针对计AI的弱项开展行动; 参与/开创属于合作策略,发扬AI长处。
吸引子2020-04-08 15:58:24
古人是有创新的,哪怕只是思想上,只是没有表现在现代科技中,古人的创新早就遗弃或被迭代不知多少回了
三杯茶2020-04-08 13:05:53
这样内容都能够出一本书?信息密度是稀薄还是浓稠?
作者
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