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硬核搬运备用金存17432元最科学?

熟悉理财的小伙伴应该对「备用金」这个概念不陌生,尤其是经过这轮疫情黑天鹅以后。为了应对生活中一些意外大额开支,有必要保留一笔专项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

一般经验公式是 6 个月左右的家庭开支为备用金。不过这个公式在应用的时候要面对不少细节问题。

比如低收入家庭普遍储蓄率比较低,存下 6 个月的家庭开支不是件容易事。假如按照每月存 10% 来积累备用金,攒够 6 个月的开支得花 4.5 年,怎么看都觉得不太科学。

而收入比较高的家庭,开支弹性比较大,6 个月的日常开支可能数额高达十几万。但同时这些家庭一般保障充足,抗风险能力够强,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备用金放在账上难免觉得浪费。

备用金到底置备多少最科学?最近有两位硬核作者,Gallagher 和 Sabat,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写了篇论文,分析出了 2467 美元这个数字(按照我写这篇推文时汇率来算就是 17432 元)。

2467 这个数字怎么来的?

这两位作者的分析思路很值得借鉴。起初我以为是计算各种常见意外开支的平均值然后算个总和,但是后来发现和我想的不一样。两位作者分析了 70000 个低收入家庭的储备情况和陷入困境申请社会补助的可能性。

备用金不就是为了预防财务困境,那只要从结果出发,计算不同储蓄情况遇到财务困境的概率问题不就解决了,简单粗暴,赞一个。

直接上结论,当储蓄水平比较低时,储蓄每增加一块钱,都能显著降低财务困境的发生概率。从没储蓄到有储蓄这一步是决定性的。储蓄超过 2467 美元以后,储蓄增量带来的额外避险作用就开始快速下降了,边际效应越来越弱。

假如你资金有限,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那备用金置备 2467 美元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既能救命又不至于浪费。

以上就是这个数字的来源,文章链接我附在「阅读原文」里面了,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几个注意事项

作者强调这个数字是给大家的「建议最低值」,并不是理论最佳值。主要初衷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困境,对他们来说存够 6 个月开支的备用金太难了。

与国内相比,美国的储蓄率要低得多。疫情期间微博上有个很火的视频,一女议员对质美国 CDC 官员要求开放免费肺炎检测,里面就提到过一个数据,美国 40% 的家庭连 400 美金的经济开支都拿不出来。弹幕纷纷表示「简直难以想象,这要是国人写出来肯定得被质疑是刻意黑美国」。

/pic/1_wAI6UvcwloUUicDk9B5O5xekdJgFeg.jpg虽然研究结论来自美国,放到国内不一定能完美匹配,但是借鉴意义依旧很强,值得小伙伴们参考。当然了,有条件的话建议还是往上加量,对于主流家庭来说,6 个月基本开支依然是个可行的标准。

……

末尾提两句行情和操作。

这两天美股反弹挺凶,从当初的低点已经上涨超过 25%。我想了一下,昨晚把当初融资杠杆加的 10% 指数基金全部平掉了,虽然只是很小幅度的杠杆但还是觉得不适合长期持有,小赚一笔、见好就收。账户回归满仓状态,顿时觉得舒服多了。

/pic/2_VoqFnh37pY3wjQHjxmRQIgicq611Eg.jpg事后认真考虑,觉得融资杠杆抄底这个思路还是不可取,风险太大。虽然反弹上涨能多赚,但是亏钱也是同步放大,不是长久之计。为了给下一轮可能的下跌做好准备,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找合适的抄底工具,到头来还是发现期权最合适。

1000 块买个十倍杠杆的看涨期权,最差也就是 1000 块都亏光,但假如指数翻倍却能拿到十倍的回报,很适合我这种手里现金仓位有限的投资者。但也提示一下风险,我主要把期权看做极端市场环境下的抄底工具,只会动用全亏了也不心疼的资金量。杠杆产品不能总用,否则容易陷进去。

就目前已知的途径,港股的窝轮、牛熊证,美股的期权,德国的 Optionsschein 都能满足要求。这两天我也是一顿忙活,把该开的账户都开好了,抄底钱也准备起来,就看市场未来给不给这个机会了。耐心等东风来。

如果这些思考能给你带来些许启发,也请分享转发给身边朋友们、顺手点个在看,感谢!

阅读原文

Dean2020-04-09 13:16:23

我看原文是根据美国低收入人群测算出来的,直接换算成人民币用在中国不合理吧

作者

这篇文章讨论的所谓低收入人群标准是贫困线收入的 2 倍,也就是人均年收入低于 3 万美元的家庭。虽然这么说好像有点扎心,但貌似刚好匹配了国内的主流情况 [尴尬]

gongmin2020-04-09 13:12:49

记得也大原来奉行躺赚策略,现在什么期权、套利、杠杆都上了,折算违背初心吗?

作者

核心资产依然坚持躺赚,这是主要投资策略,也是收益的主要来源。 至于其他尝试都放在非核心资产里面,占比不会超过 20%,目前连 5% 都没到(文章里说的只是美股账户的 10%)。 对我来说核心资产才是投资,非核心资产属于副业,要消耗精力和时间的那种。

李木木. Silence2020-04-09 13:23:54

熟悉的更新频率~

作者

还是现在这个节奏最舒服,前段时间发文不规律把我自己弄得贼焦虑,节律全乱套了。假如后面没有被突然拉去出差,就保持这个节奏了。

K.M.T2020-04-09 13:12:49

也大能否有时间普及下窝轮牛熊,期权这些相关知识[社会社会]

作者

推荐看微光破晓的《投资要义》,里面有很实用的阐述,甚至连投资原则和方法都给了,简直不要太良心,我自己还是抄作业为主~

昕昕子2020-04-09 13:30:54

我真棒!目前存的数比这个多一点。已经存好啦!

追风筝的海风2020-04-09 13:17:54

可怕,也大已经开始走上衍生品的不归路

作者

文章末尾强调过,**一定要用亏飞了也不疼的资金量**。对我而言衍生品不适合做日常交易,只有极端场景才能用得上,一般三五年能用上一次就差不多了。

仰望星空2020-04-09 13:23:49

买期权有个问题的,就是暴跌时波动率大涨,这时候买入等到反弹时波动率大降,实际赚不到什么钱。更别提时间损失了,因为尖顶圆底。我反而觉得用两融来加少量杠杆是最适合的,因为这种杠杆是线性的,而指数底部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也就是知道买多少,最多能亏多少。

作者

真熊市底部市场是很低迷的,波动率也很低,所以期权的溢价反而会收敛。 假如看过德国市场曾经出现的 2.2 倍 PE(不是 PB)就不会说出指数底部能算出来这种话了。一般 PE 降到 10 以下就算低估,这时候杀进去,然后还能再跌 80%,请问什么融资杠杆扛得住?

博雄2020-04-09 18:18:08

请问也大,您觉得持有的哪些资产算是核心资产一般人如何筛选自己的核心资产

作者

我自己对于核心资产的标准:胜率高、不会死、不操心。最典型的就是指数基金,或者再进一步,主动基金和跟投也不错,都是可以放心持有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品种。

Gene2020-04-09 16:37:14

钱大~有空讲讲这些已知的途径呀

作者

这个太难讲了,衍生品需要完整的投资体系和认知来支持,还是建议看书,写推文太容易误导。我最多只能做到“我来了”“我又走了”这种程度,提示一下信息,具体规则和细节还是得你们自己探索。

汤汤2020-04-11 21:54:27

信用卡额度可以视同备用金吗?毕竟现在大医院看病也都能刷卡了。

作者

只能算是应急中转,不能算备用金。万一信用卡一时半会还不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