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得稍微拉你们一把了
前段时间知识星球里有条提问让我特别有感触,这涉及到了一个家庭投资理财中特别常见的问题——如何放权。决定把这条问答扩写一下,作为福利分享给大伙,希望能帮到更多的读者,踩坑的人实在太多了。
提问原文(有改写):
也大,我目前在投资上主要参考你的躺赚体系,觉得思路很好。看到主动基金这一块的时候,我又去研究了一下现在的几只主动基金配置风格,发现现在主要集中在大盘、中盘,那我是不是应该再增加一些中小盘的主动基金来,让投资变得更加全面?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配置,也能引申到大家常问的相关话题,比如基金应该如何买卖、如何估值、如何止盈、如何配置?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发现很多提问里有个底层的假设——这些投资机会都很好,那我再稍微操作配置一下,是不是就能更好了?
有些操作可能确实是有效的,但是传统的主动基金投资或者现在的跟投,现实很可能事与愿违,我们越权了。
投资,得有点放手当老板的气魄
咱先不说自己当老板,就说当员工的经历吧。你们是喜欢放手信任自己的老板,还是喜欢每天来指挥发号施令的老板?
如果你是做技术的,遇到一个不太懂技术的老板却每天指挥你应该如何开发,你是什么心态?(反正我是被折磨地够呛)
如果你是做管理、运营这些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遇上一个像我一样的直男技术宅做老板,每天教育你应该如何和客户打交道、建立联系,你愿意信吗?
现在角色调过来了。如果我们选择主动基金或者跟投作为自己的主要投资策略,那么自己其实就是老板,而基金经理、主理人们,不就是我们雇佣的大牛吗?
除非你是自己撸袖子上阵,否则做投资还真得有点放手当老板的气魄,老板该考虑的是什么事?
**选择主动基金或者跟投来投资,本质就是建立一种雇佣关系。**作为老板,我们应该做的是雇佣比我们聪明的牛人来工作,然后放手信任他们,至于他们具体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行动,其实不是我们应该操心的事儿。只要关注结果,关注这些牛人是不是货真价实,就够了。
1 + 1 < 0
投资理财总有一种迷思,这个基金收益这么好,那我高抛低吸、波段一下,收益不就更高了吗?
我们来看个最真实的例子吧。有一定经验的读者应该听说过彼得·林奇,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公募基金经理,没有之一。
1977~1990 年,林奇掌舵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在任期间的平均年化回报是 29%,累积收益 2700%。假如你在林奇上任之初买入 10 万,那么等林奇 13 年后退休时,本金能增值到 270 万,13 年 27 倍。
那你们猜猜买了麦哲伦基金的投资者们平均收益是多少?
富达基金内部做了统计分析,发现客户的平均收益是负数。(数据来源《钱:七步搞定终生收入》)
我们心里想的是 1 + 1 > 2,但拿到的剧本居然是 1 + 1 < 0,看到这个统计我都惊呆了。**牛人 + 勤快并喜欢指挥的老板,等于价值毁灭。**越权,我们勤奋地摧毁了别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收益。
口头上都羡慕放手不干活的老板,但其实真轮到自己的时候,又偏偏放不下手里的“权利”,总想进去操作点什么。事实已经明摆着了,这事儿可能永远都不会行得通。
有些事儿老板该做,比如募集资本(上班赚钱)、平衡预算(记账储蓄)、组建团队(筛选靠谱的主理人)、把握大级别的机会(熊市坚持定投、牛市少凑热闹、不错过确定性的收益机会)。但余下的具体细节,也许真的不应该我们操心。
家庭理财,我们需要点当老板的觉悟,找到牛人然后让他放手干活,耐心点儿,学会放权。我自己一直号召大家躺赚,虽然有王婆卖瓜的嫌疑,但我真心觉得躺赚不是懒惰、不是无知,而是一种终极智慧。
最后回到文初那位球友的提问:
问:某主动基金现在的风格集中于大盘中盘,要自己再添加小盘主动基金吗?
答:这只基金不是不买小盘,几年前曾经一度是重仓中小盘的,但是最近几年大幅减仓换到了大盘股,你细细品品。手下大牛辛辛苦苦地减掉了,我们当老板的再操心操力地买回来,到底图个啥?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如果想要自己操作配置亲自上阵,可能最好的选择还是指数基金,把控制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选择主动基金,那就从人而不是配置出发,找到靠谱的人(或者机构)然后放心地把投资交给他们,尽量当一个放权不问世事的老板。少干活、多赚钱。
凡尘2020-05-20 13:19:49
在中国,基金已经比股票的数量多了。选基金比选股票还难。支付宝上的基金有多少赚钱了?
作者
选基金的本质是选人,中国人口超过 14 亿,也没耽误你选出知心、可靠的好朋友吧? 多用生活智慧,看人品、看诚信,少做算术题,数字是评价不了一个人的。
作者
另外补一下,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过去二十几年的平均年化回报是超过 15% 的,但是基民的平均收益是负的。和彼得林奇的麦哲伦很像。
凤鸣榣山2020-05-20 13:07:49
类似于“不要自作聪明的去打断好企业的自动复利”~
作者
之前有一个作者写,正确理解复利的姿势是什么? 不是赚到一点钱然后卖出获利,而是把别的地方赚到的钱都投进来~
JIA 2020-05-20 14:10:26
是的呢,去年过年期间买的基金,再也没管过没动过,到现在涨了66%,我就是那个爱放权的老板[偷笑]
许坤2020-05-20 13:16:31
E大做完这一轮就不做了,也大有没有替代方案
作者
走一步看一步呗,保持观察,我觉得不用为这些小事焦虑。一来还没发生,二来发生与否其实也不一定,三来,总有解决方案。
爱蜗牛壳2020-05-20 13:21:36
嗯,很赞同。主动基金其实是挑人,跟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非常重要。我刚入门基金,从最开始YY自己辗转于各种主动基金,到几个月后认识到是挑人,剩下的就是耐心持有等待时间验证了。有这个想法改变,还是得感谢互联网和各个牛人的分享,让我能够基本无成本的学习。
卓奕鹏2020-05-20 15:12:06
也大,研究之后,我发现港股打新,手续费不少呀,还有日常交易也是,然后资金的流动性也不快,现在算是明白港股散户少的一些因素了
作者
学习港股打新的三个阶段: 1. 觉得港股打新各种好,就是捡钱,各种热情; 2. 稍微研究,发现港股打新也有很多局限,有费用、有时间精力; 3. 最后深入研究开始实践,得出结论,这些付出太尼玛值了,死心塌地死忠粉。 你还差一步了~
Dexter2020-05-20 13:07:11
那问题来了,在哪找靠谱的大牛呢[吃瓜]
作者
这个问题和「在哪投资就能赚钱呢」一样难回答。好工作难找、好女孩难追、好大牛可遇不可求,往往都是遇见,而不是找到。前提是你在这个领域投入的时间刚好足够你遇到并能顺利判断出来。找资管,人品比能力重要。
阿牛掌柜2020-05-20 15:23:46
很多人其实是辛苦命,忍不住要撸起袖子自己干。
作者
我不认同「辛苦命」这种说法,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干」还不如不干,很多所谓的技巧、方法其实都是负技能,用得越多产出越少。观念都是渐渐发生改变的,保持浓度很重要,所以我得每天叨逼叨 [旺柴]。
空2020-05-20 14:14:29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优秀的主动管理型(尤其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经理是可以带领投资者穿越牛熊的,既然选择了该投资标的,就不要轻易赎回,自作主张,弄的好像基金经理不知道风险不知道控制仓位似的。
作者
不能假设自己比基金经理聪明,假如真这么聪明为啥还要买基金。
石×32020-05-20 16:12:44
哪里有说E大做完这一轮不做了[撇嘴]看来我不是个称职的铁粉
作者
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反正我自己是觉得还会有下一轮。真没有那就再想 Plan B 呗,有良心愿意坚守的主理人难找,但并不是没有。
练感统的Jack2020-05-20 13:13:22
说的特别好,老板最大的作用就是整合资源,而不是指指点点比谁都累。 同样的,人生也一样,重要的是放下!!!
2020-06-17 15:19:39
也大的文章非常精炼,想必是花了大功夫的。读起来很轻松,爱了爱了,感谢也大!
作者
哈哈哈,最喜欢的两个评价:平静 和 轻松,确实花了很多功夫想让文章读起来容易一些 [害羞]
哇~2020-05-22 13:55:07
这段时间在看也大推荐的《哈利布朗的投资组合》,结合今天的文章来看,所以能抵御风险的投资组合才是能长久的王道。(也大推荐的书都在陆续看中,第一本讲财务自由看的是《不上班,也有钱》,从此对要存钱这件事上心了。) 如果说对于财富自由的问题,我现在也不太敢多想,因为身处制造业,工资很普通,财富积累比较慢,所以不知道我们这种非互联网或者尖端高薪行业的能否达到财富自由?毕竟资本积累很重要。不过现在是开始把理财这件事抓起来了,边学边实践边改进吧,应该会有新的认知。
-2020-05-20 20:59:41
看完了觉得和自己长期坚持的一样,买主动基金只看人,自己手里有几个宝藏基金经理真的是太幸福了,真的要当一个放权的老板。
Gardenia2020-05-20 21:09:04
想起那个糟心的傻x不懂业务只会压迫人的巴基斯坦老板
tx.2020-08-14 17:52:10
本来我2020年牛市,基金赚了百分之十。后来我自己去股市上手,买啥啥跌。。。吐了7个点回去。我真是手残。。。还是基金躺赚好。什么高抛低吸,我把本来盈利30个点的基金,一顿操作,变成10个点。。。。现在只能专心修佛
Cc2020-05-20 18:50:58
益达没说过没下一轮!又在揣测益达了,这不就是不放权吗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