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预测,只应对
题图:Mirror | 摄影:ChaojunDon’t predict. Prepare.
在过去的 136 周里,大部分时候,直到周末,我仍然不知道那周会写什么。
我把自己看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每周会遇到各种各样外界信息的「刺激」,产生一些值得写下来的思考。
拿这周来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差别」、「投资一般的创业,创业一般的投资」、「如何在投资中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些话题都曾经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但昨天晚上,当我读到《创新公司》中有关随机性的一段文字时,我知道了我这周要写的话题 —— 「不预测,只应对」。
最近我还有一个感悟:用「文字」来交流比我想象的要困难的多。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我曾经写过:
艾德勒认为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就像是棒球中「投手」和「接球手」的关系。作者很像一位投手,好的作者知道如何「控球」,他们知道如何与「接球手」沟通,可以精确的把球送到「接球手」手中。而一个毫无「控球」能力的「暴投」作家,他投出的球很难被读者「接住」。
拿今天的话题来说。「不预测,只应对」,只有 6 个字,但是当我们讨论这 6 个字时,其实压缩了大量基于个人的认知、经验和情感在其中,当读者读到这 6 个字的时候,他需要用自己的认知来解压缩。一方面,需要他拥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一方面,也需要作者能站在读者的角度,充满「同理心」地围绕这些文字做好论述。
我来试试看。
规律 & 随机性
为什么「不预测」?因为我们「预测」的成功率很低。虽然大部分时候,我们自认为能拥有很高的成功率。
预测行为的本身,是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寻找到规律,然后根据当前的信息做出对未来的猜测。为什么「预测」的成功率很低?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
过去的「随机性」让我们很难去归纳复杂系统的运作规律
-
未来的「随机性」以及「不完备」的信息让我们很难去运用这些规律
我们观察到已发生事件的结果,其实是「因果规律」和「随机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们的大脑回路天生并不习惯于捕捉「随机事件」,并且由于容量限制和快速反应的需要,我们习惯于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寻找规律。
即使我们承认「随机事件」的存在,但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对我们的影响并没有那些可见、可度量、可归类的事物影响大。而规律往往和随机事件混在一起出现,如何区分运气和规律,很重要、但也很困难。
如果我们归纳出的规律是错误的,我们又如何指望根据这些规律来做出对未来的预测呢?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我们要注意从经验中汲取智慧,但仅此而已。要不我们就会像坐上热炉罩的猫,它以后不仅不会坐在热炉罩上了,连冷炉罩上也绝不会再坐了。」
读到这里,你不妨闭上眼睛想一下你曾经归纳的规律。反正我吓了一跳,可能大部分时候,当我们自认为找到规律的时候,我们就是那只猫。
「不完备」的信息
对未来做出预测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信息」。
在任何时间点,信息都是海量的,但人类接收信息的方式并不「客观」。
在《创新公司》这本书中,艾德引用了一位神经科学家的话:
我们自认为「看见」的东西只有 40% 左右是真正通过视觉进入大脑的。其他 60% 都来自回忆或我们从往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
40% 这个数字准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听到的,自以为客观的信息,其实都是经过我们的大脑加工过的,它并不一定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靠谱,用于预测的信息也不客观,再加上未来的「随机事件」… 在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预测的正确性又能有多高呢?
再进一步,复杂系统的预测涉及到多个环节。即使高估一下,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预测的成功率可以达到 60%,一个包含三个环节的复杂系统的最终预测成功率是多少呢?
60% X 60% X 60% = 21%
投资中的例子
在《用多久的时间才可以评价一个人的投资能力?》中,我曾经写到:
如果我们对 「过去的收益」进行归因分析,这里面既有「稳妥的知识体系」 和 「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部分,是「运气」。
上周,一个朋友让我评价两个投资策略,其中一个年化收益是 5%,另一个是 10%+,他问我是不是 10%+ 的这个策略更好。
「看得见的」的收益率下,他没能看到的「随机事件」是,这两个策略的起始时间点不同。一个始于牛市末尾,另一个始于熊市末尾(2018 年底)。投资能力之外,这才是目前这两个数字不同的根本原因。
另外,我们经常根据自己的「预测」来投资:
当你满仓一只股票,你是在预测,你预测你挑中的股票能够跑赢其它股票和大盘;
当你空仓了,你也是在预测,你预测大盘将会下跌;
当你动用了杠杆,你是在预测,你预测股票上涨的幅度超过你付出的利息;
当你准备高抛低吸做个小波段,你还是在预测,你预测股票会在你卖出后下跌,然后你再在低位买回来 …
下次当你再有这样念头的时候,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真的拥有预测的能力吗?」
不预测,只应对
那该怎么办?
再来回顾一下,我们面临的情况是:总结出来的规律并不靠谱,用于预测的信息也不客观,而且未来充满不可预期的「随机事件」。
分别来解决:
-
运用尽量少的规律。并且这些规律最好是普世的、第一性的、经过长时间考验的;
-
去除 Ego,尽可能客观地去收集和看待信息,排除人为干扰;
-
有足够的容错性,对各种随机事件的发生做好准备。
从最基本的一些普世规律和常识出发,打造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并且对未来各种「随机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会死。用系统去根据市场的信息做出「应对」,不断迭代升级。循环往复。
这就是「不预测,只应对」这 6 个字背后,我想表达的全部意思。
巴菲特认为「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达利欧的圣杯是找到「10 ~ 15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投资回报流」,塔勒布则希望从未来的「极端随机事件」中获利。
这几位投资大师都不会频繁地做出短期预测,再根据这些预测去交易。相反,他们终其一生都在打造自己的投资系统,尽管这些系统各不相同,但在上面三点是完全一致的。
「不预测」的企业文化
再来说说引发我思考的这本书 —— 《创新公司》。
这本书的作者是皮克斯的创始人艾德·卡特姆,他用这本书讲述了皮克斯企业文化的由来。我只读了 60%,就已经把这本书列入我的「每年必读」书单了。
在这本书中,几乎每页文字都能看到艾德·卡特姆对「无常」的敬畏。在拍出史诗级的《玩具总动员》之后,艾德把所有的兴趣转移到企业文化上,他始终思考的两个问题是:
-
皮克斯如何避免像那些硅谷明星公司那样失败?
-
皮克斯如何能不丢失自己的创意,不断产出优秀的动画长片?
他写道:
我们必须要对那些曾助过我们一臂之力的随机事件有所觉察,不要妄自认为所有的成功都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的,只有承认幸运之神的眷顾,才能让我们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估和决策。
而他的思考和实践也符合我们上面总结出的三点:承认无常、拥抱无常。只总结很少的、普世的、第一性的规律作为企业的底层原则,而更看中打造一个「开放、透明、协作」的企业文化,让每个人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 100% 的把自己投入到工作中,享受不确定性,不断「探索」出一开始并不能看到的美好风景。
这就是我说的「不预测」的企业文化。我觉得国内的「字节跳动」也是这样的公司。
在内部,我们用「飞书」作为沟通工具。飞书的 Why 曾经作为 Slogan 出现在软件的启动页上 —— 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 。我觉得这是字节跳动和张一鸣真的相信并且做到的事情。虽然我不喜欢头条系的一些产品(比如头条、抖音、内涵段子 etc),但是真的很佩服他们打造公司文化的决心和能力。我不喜欢这些产品是认为这些产品可能过于利用了人性中不好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字节跳动能不断「涌现」出这些产品,并不是张一鸣或者字节跳动的管理层看到了这些机会,而是他们打造了一个 “Make things happen” 的文化和环境,吸引顶尖人才加入,赋予这些人足够的信息、权利以及工具。
这个「不预测」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系统」,在漫漫的时间中,在各种外界信息的「刺激」下,概率保证了最后的产出。
无限游戏
芒格说:「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段永平的雪球签名档是:「人们关注我们往往是因为我们做了的那些事情, 其实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很大程度上还因为我们不做的那些事情。」
我认为他们也在说这个系统。
在人生的「无限游戏」中,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变成系统,在各种外界信息和随机事件的「刺激」下,由内而外,均衡、自然、专注地做出我们的应对。
这个系统由一些普世的原则和常识构成,「原则和常识」是做决策的基础,而「不为清单」保证了在漫长人生的各种随机事件中,不会对我们造成致命的伤害。同时,我们通过工作、读书、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这个系统变的好,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拥有这样的视角,就可以用今天看到的投资人冯柳的采访(见阅读原文)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把自己交给命运,把自己托付给信仰和信念」。
2、本周操作
=========
- 跟随长赢指数投资(赎回 标普500 0.2份)
3、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136 期,最新的资产是 5,473,716.83,基金净值是 1.0672,本周增长 -1.91%。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20 年 5 月 22 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love啁小逸2020-05-24 21:05:58
做一名成熟的投资者,先从放弃短期择时开始吧。凭运气躲过了下跌,但也会凭运气错过上涨。孟岩先生的精彩文字中,已经把复杂系统的预测难度阐述得非常清楚了。 我再分享几个数据给朋友们。2010年以来至今,在532个交易周当中,沪深300指数有287周上涨,有245周下跌。当前绝非牛市,但是沪深300指数从长期看单周上涨的概率还略大于单周下跌的概率。在这种概率下,让您连续盲猜沪深300指数下周的涨跌,我们猜中的概率长期看只能是在50%附近徘徊。同样的时段内,列举超级大牛股贵州茅台也是如此。532个周中,287周上涨,245周下跌。尽管涨跌的概率基本也对半开,但这并不影响因内在价值提升而带来的股价巨大涨幅。 基金投资的短期预测择时有多难?首先,卖出后您得保证未来有下跌。其次,您得保证下跌的幅度足够大,能覆盖掉您的买卖成本。预测明日的涨跌本来的概率就在50%附近,再引入成本的变量,再加上择时沉重的心理负担,长期看很难有好的预期。因此,非重大牛熊转换还是审慎择时,万勿低估择时的难度,更不要沉迷于择时带来的蝇头小利差价。如果实在要卖出,一定要想好未来如何买回。对于有巨大价值的投资标的而言,卖出而不再买回,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变成错误。 孟岩先生提到的好书《创新公司》在微信读书APP里可以阅读。人生是只有一次的体验,又是一场无限的游戏。坚定信念与信仰,大踏步地前行吧!
作者
谢谢林阳的数据 ~ [拥抱]
泡影乾坤惨2020-05-24 21:51:58
1.复杂的系统要用简单的原则去驱动,比如投资和教育孩子;简单的可探索的系统要用复杂的方法去完成,比如制造汽车; 2.不预测事情的走向和复杂的演变,但可以预测概率的分布,用长时间的尺度去尽量做大概率有利的事情,比如读书,与时间做朋友,专注,概率权思考,空杯心态。
作者
特别好,谢谢~
欲望嚣张总2020-05-24 20:50:26
信息量好大,得好好消化消化。 关于规律,掌握一些规律能让我们少犯一些常见的、低级的错误,有时候遇到随机事件,或者犯一些没犯过的新奇错误,会有点兴奋
尛雨爱迩寒2020-05-24 20:48:54
话说最近做毕设在看系统工程相关的资料,突然想到工程中也是只会对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作出预案而不是去预测长期或者短期可能会发生什么突发情况。就很有趣,为什么人们在投资领域却总是很喜欢去做预测而不是预案呢
作者
反馈太快?钱也比较刺激 …
尛雨爱迩寒
hmm确实,一夜暴富总是刺激人的神经 不过方案里面非常重要的tradeoff关系套到投资里面,就是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了吧
过度执迷sky2020-05-24 23:05:13
很好奇“每年必读”书单都有啥?[疑问]
张洲琳缩2020-05-24 20:42:59
一遍遍的查看微信,终于等到孟总的文章了,每篇必读,很有收获。
作者
[拥抱]
苏33窗2020-05-24 20:47:53
最近因看评论说中美关系有可能严重到演化为战争而感到很恐惧咋办,毕竟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要靠全球贸易体系的。这个快影响我的跟投定投了。。孟老师怎么看啊,如何破
水果部落閣枪2020-05-24 21:52:39
在A股这么个波动性巨大的市场,择时是有用的。但是不要太讲究择时,不要指望今天买了明天或者下个礼拜下个月就涨。我们只需要判断当下处于怎样的一个周期,然后配置与之匹配的仓位就可以了~
作者
嗯,基于估值的择时并不是短期预测,而是系统的一部分。
童年开始了镜2020-05-24 20:49:04
分享拍子最新的微博问答部分内容(花了1块钱围观),投资方面,首先要审视投资是否可靠。几年(5年)的投资经验其实是不够的,不但要评估期间的收益率,还要看运气占了多大比重,以及获取这个收益率,承担了多大的风险,这需要结合市场风险偏好以及收益率取得的方式(例如是集中持股还是分散持股,持仓股是否迎合了市场偏好,是否有波段操作这类幸运但不可复制)来分析。其实,能否承担风险,抵御黑天鹅,让投资体系反脆弱化以及实现盈利可持续性,才是最关键的。[微笑]周末愉快!
作者
哈哈,赞,一样一样的 ~
夜晚的宁静o2020-05-24 23:42:35
害怕会发生战争的那位同学,如果真的到了那种程度,你也不用纠结定投了,面对国难普通人如何应对效果都微乎其微,只能随波逐流了。
小疯纸灬儒2020-05-24 22:09:51
预测是人处理问题的本能,而应对则是系统处理问题的机制。如何提炼极少的根本性原则来不断优化系统,并让自己与这系统融为一体则是一生努力的方向。
作者
赞
sky我是邋遢姐2020-05-24 20:44:57
孟总赎回的标普500真少,这是加大每份金额了
作者
没有,当时买的时候由于限额就只买了 0.2 份
苏婆妄2020-05-24 20:45:58
不预测,只应对。这也成了我的座右铭[啤酒][啤酒]
作者
[强]
动漫控boy2020-05-25 01:37:00
上周就想好了下周要写什么的我默默飘过…… 过去的“随机性”+未来的“随机性”和“不完备性”归纳得真好。 GRE作文的时候,有一条常见逻辑错误就是将时间先后关系等同于因果关系。但只能驳斥“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方式,却并不实际解决问题。 看到过一个统计,因为美国70年代的经济非常糟糕股市非常惨淡,所以80、90年代的时候,虽然股市一路上涨翻了好几倍,可是投资者却不断把钱撤出股市,无论是股票还是股票性基金,来自投资者的投资都减少了超过一半。因为出生在60年代的那批人,在十几二十岁时(70年代)亲眼目睹股市惨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们步入中年后就自然不愿意买股票,也错失了牛市。 ——无意识地以过去预测未来且失败的例子。 还有一个例子,长期资本按照过去的信息做了计算模型,但没有预料到全部的未来随机性。 ——这是有意识以过去预测未来且失败的例子吧?其实不加杠杆就有容错性了吧? 记住了结论:运用尽量少的、普世的、第一性的、经过长时期考验的规律。+ 为未来的随机性做好准备,有容错性。 老早说要睡了还是写了这么多。。。
动漫控boy
忘记问了:你有一个投资的错误清单吗???
小惜绪职2020-05-24 21:00:28
反复看了三遍,我有点疑惑的是 桥水基金的投资原则,和塔勒布的投资原则,明明就是截然相反与对立的,怎么会在底层一致?没想明白……
作者
都在寻找自己的「元规律」,也都给「随机事件」留了空间,这俩人也都是 Ego 极小的人
小惜绪职
多谢,学无止境啊,原来以为雷达里奥的投资原则是以团队智慧,尽全力减少随机性影响;塔勒布的投资原则是,尽全力让随机性为投资服务……看来,我看到的还是太浅了,[抱拳][抱拳]
拆碎爱与恨质2020-05-24 21:00:03
孟总,好奇你是怎么做到对过往写过的信手拈来,每篇都能引用的
作者
写过的东西都在脑子里面啊 …
说了再见理2020-05-24 21:13:49
在著名的“孟三条”中,我甚至觉得第二条和另两条存在关联性呢——只有不断地清除过大过强的ego,才能够拥有“运用尽量少的规律”以及“留足容错空间”的谦卑与自省。所以,这几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我常有“投资这件事真挺难”之感,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表面学习过程正在不断帮我清除“投资也许没那么难”的过往认知
作者
孟三条 … ?? 不过张老师说的没错,点醒了我,清除 ego 确实是最重要的
农夫与犬2020-05-25 02:30:06
文章能读出作者的气质,一定要找时间把过往的文章全部一字不落的认真读完。读不浮躁的文章能使人平静下来,学习投资也是修心,不断思考,升级操作系统的过程,最终知行合一。
男姑娘实2020-05-24 22:07:00
太震撼了,逻辑清晰,不知道孟总能否分享一下每年必读书单,让一个失业的民工读一读
作者
好的,我写一篇 ~
巨蟹帅帅的军爷2020-05-24 21:04:16
当我接触到“复杂系统”理论,知道股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参与个体多,非线性反馈,学习效应)时,我就彻底放弃了短期预测。物理学的理论解释了金融学的现象,这就是芒格说的格珊理论吧?
作者
嗯,是的。
旧梦失约从2020-05-24 20:59:45
明白了,只有强大自己,那么面对各种随机事件才有可能有策略或者达到游刃有余!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作者
嗯,不过运气也很重要哈
黑白灰过2020-05-24 20:44:55
不预测,只应对,知易行难
作者
是
佳尔的老巢2020-05-25 21:18:48
不预测: 大道至简 成竹在胸 静观其变 只应对: 见微知著 概率应对 落子不悔
斤两阳光嫁2020-05-25 09:20:59
孟总推荐的《投资最重要的事》,这本书讲的是投资的事情,但是其实放大了看,里面很多道理在人生过程中都是适用的,好书需要慢慢读,多读。
抹残败的笑帅2020-05-24 20:56:24
写的非常棒,很受益! 随机性也算普世规律吧
作者
嗯,算
艺心艺意孟2020-05-24 20:49:55
最近在看你之前推荐的《黑天鹅》,好像有那么点感觉,还没看完[旺柴]
作者
加油
夏之纪年办2020-05-26 01:37:03
老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白髮小妖瑶2020-05-25 22:42:36
阿里巴巴:拥抱变化
假洒脱秽2020-05-25 17:30:18
文字,默默地为心灵疗伤
菇凉大大好蓝瘦2020-05-25 08:45:07
孟大现在在头条吗?
作者
没有 … 我们只是用飞书而已
阴缘结伍2020-05-25 08:20:46
虽然没有详实的案例数据,看起来"虚",但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某句话就会突然"蹦"出来,指导自己可能做出的选择,谢谢孟大,润物细无声~
兮蒅宴2020-05-25 07:25:15
没想到艾德·卡特姆还获图灵奖了啊,我是四年前读的创新公司,书写得非常真诚
琴浅售2020-05-24 22:24:42
目前确实很多随机性因素,疫情,中美关系,经济压力,房地产风险,香港问题。。即使足够的知识储备,可能也无法控制和计算这些随机性发生的概率。同时,每种随机性因素也可能会有对冲的随机性反应,处在这种变动的环境中,我只能制定纪律,然后按照纪律执行。把一起交给运气来抉择。
回回回忆殇沐2020-05-24 22:14:12
很好奇留言里的张奔斗说的“孟三条”是哪三条规则
作者
应该就是说的文中的三条解决方式。
始终放不下爱你2020-05-24 22:13:02
刚看完《一生的旅程》对迪士尼和皮克斯更感兴趣了,兴许孟岩提到这个关于皮克斯的书,更要好好看看。
作者
你怎么知道我的下一本书 [抠鼻]
童年开始了镜2020-05-24 22:00:18
其实就像数学中的马尔可夫过程一样,真正的随机是无法预测的,需要通过足够的智慧来应对,投资的境界就像是人生的一种修为,正如大道至简,是看透了世间万物化繁为简,感谢孟总的文字,读字识人,越来越喜欢!
作者
[拥抱]
朽白丫2020-05-24 21:41:14
最近几篇是在记录创业心路的一些思考吧。说回本期题目,“不预测,只应对”,我理解下来,觉得,应该有信念,有愿景,有战略,有预案,有策略,这样就不需要预测了,而只要应对。任何突发的事件或是局势的变化,都不会对我们最终目标的实现造成致命的打击。
作者
赞,Ed 说皮克斯管理文化的精髓是「轻拿目标、紧抓意图」 他的意思就是你说的,有愿景和价值观,但对短期的目标、路径要轻松,享受不确定性
褪色的城奴2020-05-24 21:25:57
我们总结的经验都来自于自我的经历,只是对整个世界的一个非常微小的认识,注定了是片面的,不可能完全有效。要做的应该是那些大概率会发生的事,而不是去拼运气,最终的期望值才会高。看运气随机选择会让生活更加的脆弱。
作者
嗯,是谦卑的认识到运气的作用,然后做好自己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莫熙阳偿2020-05-24 20:58:37
我把自己看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每周会遇到各种各样外界信息的「刺激」,产生一些值得写下来的思考。[强]
莫熙瞳棍2020-05-24 20:58:29
请问下孟总:关于第一性原理您是在哪里接触或学习到的?谢谢
作者
最早是从 Bezos 的信吧
梦爱情生坠2020-05-24 20:55:18
头条的面试,有质量有难度,且算法贯穿全程
作者
去了吗?
梦爱情生坠
面试没结束呢,[偷笑]
大大我的大学2020-05-24 20:54:09
反脆弱今天看了个开头,也是说这个的
大代表悍2020-05-24 20:53:48
作者由投资入道,思维确实很深刻,值得学习,但请容我说点建议,文章中措辞太生硬了,充满着高级废话……个人看法而已,作者可以继续保持自己风格,我也会继续关注下去,感谢分享
作者
谢谢~
白墨汐鹅2020-05-24 20:38:42
文章很务虚,玄而又玄,不接地气
黑白灰过2020-05-24 20:38:36
现在适合定投指数基金?孟大
作者
现在是开始投资的好时候
盛开的花儿玄2021-03-04 00:23:10
前字节人 为你用飞书点赞. 是用心的好产品. 另 , 孟总你的音乐很好 , 也很适合阅读 , 但是全都是付费 , 只能片段 … 体验不够丝滑
作者
我选的时候还都没有 VIP [流泪]
拾壹从不谈情2020-12-23 16:13:55
第二次看,似乎更懂了,常读常新
超级阿多帜2020-09-07 21:38:59
有点像,交易时去除个人意愿或者情感的影响
1461天48月4年42020-07-21 00:21:31
一些位置,我搞不清楚是涨还是跌,我觉得这里有支撑,我就先进去,砸烂我就跑,能弹我就拿着。[呲牙]
兴兴钮2020-06-04 02:56:26
写得真好!
作者
谢谢[拥抱]
妩姒女王3Llife2020-06-02 23:43:30
在这里看到容错性,突然想到曹大「曹政」总是在他文章里提“容错性”:不管是对他人还是在设计系统,一定要有容错性。 似乎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啊。
墨颜橘2020-05-25 21:20:31
孟总 突然觉得由繁入简也挺难的。您的有些观点我觉得挺对,但是收获不大,就是结合到自己身上很难,有时候可以举一些小例子,有可能更好理解一些。也有可能自己的综合素质很低,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你讲的所有观点,对于不同的层次都有收获。俗语说:众口难调 有没有可能性 让这个受众群体的比例再大一些。 很喜欢孟总的文章 每周必看 坐标 内蒙古偏远地区 巴彦淖尔
調奢崋职2020-05-25 10:30:34
说起这个企业文化,我就忍不住想分享一下我上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价值金三角,真文化,诚信感恩负责任.ect,,当时觉得公司企业文化做的就是好,有一次年终总结的时候,我还写了我自己比较诚信感恩负责任的企业文化价值观,结果我们领导说,我年终总结写这个干嘛?什么乱起八糟的。后来我发现公司很多人都不符合这个这样的企业文化。现在离职4年了,才慢慢领悟,有的公司的企业文化其实是用来忽悠人的,尤其是那种搞得超级花哨的。[微笑]
作者
嗯嗯,是,挂在墙上的不是真的文化
調奢崋职
想起了那个棒槌的自己[捂脸][捂脸]
我还是我娜2020-05-25 09:31:30
写的特别精彩
go浅唱ai半夏2020-05-25 08:21:40
不预测是个人行为。作为系统,比如智库,预测是任务,是常态。越是大的系统,越是需要大势预测,并且要量化,进而做出模型和预案。预测有周期和久期限制,关键是要有与预测结论相对应的对策。一辆设计再复杂的自行车,也不会考虑气囊装置。但是在头盔和护膝护肘背心上完全有必要做出安排。
灬桃子小姐恋2020-05-25 00:29:56
谢谢孟大大的分享
作者
[拥抱]
简简单单辈色2020-05-24 23:36:28
好好听的歌,我专心听了歌[愉快],下周愉快!释放了明天上班的紧张不安,谢谢
作者
晚安 ~
疯女人放荡郁2020-05-24 22:14:59
对于新手小白来说,这真的是太刺激了。[捂脸]
作者
为啥刺激 [悠闲]
疯女人放荡郁
孟总快睡
作者
晚安 ~
逍遙の傑哥2020-05-24 21:36:14
学习,每周必读!
作者
[拥抱]
末苛作2020-05-24 21:18:37
为什么是0.2份标普?数学好的同学算下孟总一份是多少资金?
作者
买的时候就是 0.2 份,限额
梅各尼2020-05-24 21:17:41
今天的文章到哲学高度了,赞。
作者
[拥抱]
惊梦念伊人旬2020-05-24 21:12:35
这本书的作者还是2019年图灵奖得主。大师的作品都值得好好阅读。
作者
是的,让我想不到的是,他对企业文化有如此深的思考和实践。
还在就好意2020-05-24 21:08:04
今天的音乐好听。
作者
嗯,我也很喜欢
蓝莺至2020-05-24 21:04:06
有所为有所不为,还是在深挖与进一步了解自己吧
作者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