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4》读书笔记-经济中的多重归因
《牛奶可乐经济学4》的原书名“达尔文经济学”更加能说明该书的主旨。相比类似的经济学小品集,该书的在各章讨论的话题中,有一个连贯的主线,即反对在经济议题中,将自我的贡献看得太该死的重要,个体应该放弃自己的选择权,以便获得其它权益。用原书的话来说,就是讨论理性的自由主义者应当自愿承受何种由国家所赋予的限制。
该书的封面上,提出了不少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父母不能自由选择孩子的入学时间?为什么鹿角不是进化得越大越好?从这样的问题引出,讲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是很多这类图书的写作套路,然而从因果推断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的思考习惯。
经济领域的很多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反事实推理的问题。即如果这项政策没有实施,那会发生什么?例如《达尔文经济学》的第八章讨论累进税制是否合理,这个问题等价于问,如果没有收入再分配,结果会怎样。这样的问题之所以难以回答,除了因为无法通过实验验证推断的结果,更在于经济领域中,存在着多重原因,每件事的发生都是由于多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会导致切断其中一个原因,看不到明显的效果,或者很久之后才会看到影响。
虽然归因很难,但人类天生倾向于在看起来有关,且发生时间接近的事件间建立因果联系,由此人们会认为是自己的选择促进了社会的公正,自己的才能促成了当前的成就,而忽略集体,网络及运气的影响。对此,书中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经济学的现象。对进化论的理解,最基本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是书中要批判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进一层是群体选择和性选择,再进一层是如何通过进化的机制,为未来的可进化性开拓空间,从而促进复杂性的不断增加。
从扩大可进化的空间,来看为何要要在经济领域,批判对不加限制的自由选择盲目崇拜,就变得理所应当。“拥有完全的自主权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极端情况。自由主义者所面临的挑战,跟其他人一样,在于如何获得最大价值的选择权组合。”书中的最大价值,其隐含的主语不是特定个体,而是个体所生活的经济系统。
认识到个体选择的局限,并不是意味说个体的选择无意义。书中11章的案例讲到美国华盛顿州对苏打这样的含糖饮料征收饮料税,这看似侵占了个人的选择权,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含糖苏打饮料被认为是引发肥胖症流行的主要因素,而肥胖又会引起诸多健康问题,更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和心脏病,从而让所有人通过医保为其买单。在这项税收征收之后,苏打企业可以将成本转给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推广无糖可乐来更积极的应对。
针对苏打饮料税,有些经济学者会担心滑坡谬误,例如格里高利曼昆,他写道:“征收苏打饮料税会鼓励人们保证营养,更好地照顾未来的自己。于是,也可以对糖果、冰激凌和油炸食品征税。接下来,可以资助西兰花、健身房税费和牙线。向愚蠢的电视秀征税以及为严肃文学提供补贴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对于这一批判,书中给出的辩解是:“在进一步经历这个“滑坡”之前,我们无法消除这种担忧。饮用含有大量高果糖玉米糖浆的苏打饮料显然会造成重大损害。但只要我们还对储蓄、创造工作机会以及其他有益的行为进行征税,通过对有害行为征税来取代对有益行为的征税就迫在眉睫。”
用进化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够对含糖饮料征税,就是由于含糖饮料造成的健康问题,在某些地区已经足够广为人知了。人们能够想象出喝了太多含糖苏打饮料引发的延迟后果,能够想象出例如由于糖尿病循环障碍而被足部截肢这样生动的画面,因此这项政策实施后,预期的反应是企业开发无糖或低糖饮料,消费者也逐渐转变习惯,而不是含糖饮料涨价。之所以不必担心滑坡谬误,就在于曼昆担心的场景,例如对油炸食品征税,制度实施的成本会高于收益。也就是说,只有那些预期实施,并且事实也证明了对全民有益的限制,才能持久实施。
《达尔文经济学》的阅读中,总让我想起另一本看似飞马牛不相及,但主题却是相通的书-David Brooks《第二座山》。两本书都推崇“失去自我”:即你为了别人,或者为了某个使命,而主动选择失去自我,放弃自我的选择权。 攀登第一座山,是关于如何获得更多选择权的,在此途中,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你成功了,你只需要找到相关性,顺势而为。而登第二座山,则要顺着推测中因果链条,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confounding),对自身会产生负外部性的因素加以限制,因此会限制选择。
自利是人类强大的动力,但过度关注自我的自利,正在将世界引向歧路。当今时代的末世预言者则是最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强有力的行动,快速抑制全球变暖,我们很有可能会化为灰烬。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政策工具不仅简单,而且易于理解,那就是实行坚定的碳排放税政策。但人们如今本能的反对税收,反对那些对个人自我选择的限制。使人们注意到这样其实不对,是《达尔文经济学》的最大贡献。
登第二座山是在成就他人,而这其实等价于改变世界,即使你成就的那个人只是世界中的八十亿分之一。这或许听起来有些疯狂,但正如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留下的警示所说的那样:“过于清醒或许就是疯狂,而最疯狂的莫过于接受现实,而不去想生活本应怎样。”
更多阅读关于游戏的哲学思考-读《玩的就是规则》
写给普通人的因果逻辑入门书-《别拿相关当因果!》
好书推荐-《结果与原因的经济学》极简因果推断教程
樱花,气候,相关性与因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