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为什么会形成协同效应?(赠书福利)
创意和创意的结合往往会创造良好的效益,这一现象在科技领域尤为显著。
以微波炉为例。“二战”后期,美国防务承包商雷神公司正马力全开地赶制多腔磁控管(英国人在“二战”早期研制而成的真空电子管,它也是雷达防御系统的重要部分)。在此过程中,雷神公司的工程师珀西·斯宾塞发现:磁控管微波在金属盒内产生的电磁场可用于加热食品。
这项技术的发展颇为迅速,短短几年后,纽约大中央车站便出现了售卖热狗的“快餐小子”微波快餐售卖机。几家企业都推出了家用微波炉产品,但市场反应平平。到了20 世纪60 年代,雷神公司收购了白色电器制造商阿玛纳,并将自家微波炉技术同阿玛纳厨用家电知识相结合,从而研制出了一款微波炉,该产品大获成功。与此同时,另一家防务承包商利顿设计出了现代微波炉的样式,并对磁控管进行了改良调整,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1970 年,微波炉卖出了4 万台,到了1975 年,其销量已达到百万台之巨。微波炉的问世得益于创意和创新的日积月累。磁控管本身对顾客并无太大用处,但其同研发、利顿和阿玛纳的设计及营销理念相结合,催生了20 世纪后期的一标志性创新。
微波炉的发展历程全然代表了新技术的演进模式。美国圣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研究员布赖恩·阿瑟在其令人回味的著作《技术的本质》一书中提出:技术创新具有“组合性”;言下之意就是,所有的新技术均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构建而成的。用阿瑟的话说:“任何一项技术都伫立于一座金字塔之上,这座金字塔由实现该技术的其他技术结合而成,沿此而行可溯及人类最早发现的现象。”
相关阅读
科学作家马特·里德利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强调了创意的演进性:“交流之于文化的演进正如同性爱之于生物的演进。”里德利认为创新是“创意交合”的结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无形资产(创意,如研发产出、新的设计、新的企业结构模式,或新的产品营销策略)之间具有协同效应;无形资产经组合配置后可形成更高价值。毫无疑问,有形资产也同样存在协同效应,如巴士汽车和车站之间的协同,电力供应和音箱之间的协同,及计算机和打印机之间的协同;但由于创意的相互作用范围更广,其组合也不会造成彼此的损耗,因此其潜在的协同规模远高于有形资产。
从微波炉的案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创意协同的其他特点:难以预测、跨界而存。在这一案例中,军用信息技术催生了厨用电器。这一扩展适应现象在创意领域颇为常见,因而人们难以预知无形资产的协同将会在何处形成。
无形资产投资也会同有形资产投资形成协同效应,这一现象在信息技术领域(尤其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领域)尤为显著。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曾于20 世纪90 年代助力该国经济扭转颓势,这一案例颇为鲜明。早在20 世纪80 年代,美国经济的实际生产率增长一度停滞不前,各方担忧经济或已进入“新常态”(new normal),生产率增长恐难恢复先前水平。但是到了20 世纪90 年代,美国经济生产率再度呈现上升势头。
2000 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了美国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与直观感受相悖,研究者们发现,美国生产率增长主要得益于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大型连锁零售商通过使用计算机和软件重组供应链,从而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了商品价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发端于非科技行业的科技革命,其增长得益于组织实践和企业实践的变革。换言之,沃尔玛在投资计算机设备的同时,还投资于流程和供应链,其结果便是两类投资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并形成了大规模的协同。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数字经济权威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详细记述了无形资产投资和有形资产投资之间的协同。其研究表明,组织投资和技术投资高度互补;换言之,投资新软件的企业也会投资组织发展。尼古拉斯·布鲁姆、拉法艾拉·萨顿和约翰·范·里宁研究了投资IT(信息技术)的美国企业和欧洲企业,并对其生产率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计算机投资并未给欧洲企业带来同等规模的效益,原因是欧洲企业无意或无力于改变组织实践和管理实践。
IT 和无形资产之间的协同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计算机软硬件同软件类无形资产存在直接、细微的协同。这正是软件的价值所在。换言之,只有将有效的无形信息输入计算机之后,其才能够发挥其效用和价值。
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处理工具,还可降低投资其他无形资产的难度,并提高其有效性。以共享经济巨头优步和爱彼迎的供应方网络为例。两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对计算机和互联网并不存在绝对的依赖。早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网络化出租车企便已存在,其中部分企业(伦敦的ComCab 和Radio Taxi 等)雇用独立司机开展运营;而在爱彼迎问世之前,共享住宿俱乐部的模式已经存在,这类企业通过图册展示进行推广营销活动,并通过电话系统提供房间预订服务。共享住宿俱乐部及出租车网络公司也同样投入了时间和资金发展它们的供应方网络。
但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出现降低了企业构建大型网络的成本,并(通过用户评分和搜索可见度)提高了入网者的在网价值。这一案例同样展示了可处理信息、构建网络的IT 技术同无形资产投资(主要是信息和对接的投资)之间形成的大规模协同效应。
因此,无形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无论是创意投资(创意的结合往往可形成新的创意)还是新结构投资(同新科技具有互补性)都同样如此。再者,无形资产的组合配置往往难以预料,也难以规划:机缘和偶然的作用颇为关键。
(本文整合自《无形经济的崛起》)
《无形经济的崛起》
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
作者:[英] 乔纳森·哈斯克尔 [英]斯蒂安·韦斯特莱克
比尔•盖茨 亲笔作序推荐
“更多人应该关注的全球经济趋势”
《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年度经济和商业图书
更多阅读
福利时间:在本文留言,谈谈你眼中的无形经济,5月15日前留言点赞最多的3名读者,将获《无形经济的崛起》赠书
李月婷2020-05-12 21:31:20
无形资产有四个特征: 第一,对无形资产的投资是一种沉没成本。 第二,无形资产有溢出效应。 第三,无形资产更具可扩展性。 第四,无形资产更有可能和其他无形资产产生协同效应。 无形资产的这些特征,不能简单说“好”或者“不好”,它只是跟过去工业产品的运作方式不同。由于无形资产占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多问题都需要重新讨论。
中吴凡人2020-05-13 08:10:51
无形资产是企业长期投资积累的技术知识、顾客的认知和信任程度,包括商标、专利权、非专利权、商誉、商业秘密、优惠合同、特许经营权、营销网络、良好的公共关系等,是集经济、技术、法律为一体、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投资是把科技创新成果引入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创造价值的源泉。
TZCalphabetaerbyteFRT2020-05-13 13:50:10
企业的无形资产既包括专利、商标、声誉,也包括企业内部的文化、价值观和不同部门通用协作的隐性知识等。 随着信息化的进步,具有战略意义的无形资产对于评估企业的价值越来越重要。企业也可以对具有战略意义的无形资产进行投资,从而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和价值的增长。
naive2020-05-12 22:58:22
无形经济的崛起是怎么回事呢?无形经济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无形经济的崛起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吧。 无形经济的崛起其实就是无形资产在经济的比重中越来越大,大家可能会很惊讶无形资产在经济中的比重为什么越来越大?但事实就是这样,小编也感到非常惊讶。 这就是关于无形资产的崛起的事情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小编一起讨论哦!
颜如玉2020-05-12 22:20:37
无形经济有着无穷的实力,也是经济多样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杯茶2020-05-12 22:19:46
制度创新能够形成的经济效益,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巨大。 僵化的制度对经济产生的扼杀,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巨大,想想美国。 中国的科研氛围,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一流的人才,二流的制度,三流的行政人员。 为什么自由那么重要?因为它是人类不断挑战新世界和新领域的基础。
Susaiki2020-05-12 21:25:52
无形资产常常和知识经济被联系起来,但无形资产不止包括专利,软件,算法,AI模型,科研成果,物流网络这些可以量化的东西,还包括品牌,商誉,甚至还包括组织的规章,组织间的信任和领导力。
祥宇2020-05-12 21:24:54
无形指引有形,无形胜有形。
最爱月光白2020-05-13 07:52:32
只举个案不太有说服力。无形资产的设计更像是创造一个模糊混沌地带去促进随机涌现现象发生,高收益,低胜率,无限次,低成本博弈。随机和低成本无限次可能更关键,虽然高收益很吸引眼球。。
繁星2020-05-12 21:43:35
我已经买了书了 实话实说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