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信息量很大的表格
几乎所有人都说,「时代在变」。但是真要问时代怎么变了,哪里变了,好像能说清楚人也没几个。
碰巧《财富自由》的作者托马斯·斯坦利能算一个(他的另一本书你们估计听过,《邻家的百万富翁》)。
我在这本书里读到了一张信息量很大的表,作者采访了上万名美国大佬(门槛是净资产百万美元以上),对比了 1998 年和 2016 年,大佬们对于积累财富的重要因素优先级排序,很客观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对于积累财富而言,从 1998 年到 2016 年哪些因素没变?哪些因素变了?
注:这个统计调查的不是哪个因素对于高收入有帮助,而是对于积累财富有帮助。 收入不等于财富,收入减去开支,最终用于投资的部分才是我们的财富。
表里有两个点我的感触格外深,抛个砖给大伙。
时代变了,哪些因素在变化?
这张表里变化超过 20 个百分点的因素一共有两个。
- 20 年前,73% 的大佬认为,「一位好老师」很重要,现在这个比例降到了 53%。
- 20 年前,48% 的大佬认为,「一流的大学」对于积累财富很有帮助,如今这个比例降到了20% ,是变化最大的一项。
看到这两个因素的变化你们啥感觉?
好的方面,获取信息的方式在变多,好老师、好学校定终身的论断越来越站不住脚。试错成本在变小,远的不说,就说投资理财这件事儿,以前在银行买基金,动不动就 1000 甚至 10000 元的门槛,手续费一进一出 3~5% 就没有了。现在“交学费”比以前便宜多了,好多基金 10 块就能买,买入费率低到 0.1%,可以快速试错。
但是坏的一面,知识过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百岁人生》这本书刚好也有个观点相互佐证:
人的寿命在变长,知识的寿命在变短,先学习再产出正在成为过去,未来会是一个一边产出、一边学习的终身学习时代。
与其花时间学习各种知识,现在可能更要紧是学习如何自学。
忍不住又想安慰一下为孩子教育问题焦虑的读者们,也许所谓的补习班、兴趣班的价值真没有预想的那么高。与其补充一个又一个知识,会不会教好孩子如何自学这件事更有价值呢?(而且还更省钱)
排名第一的那个因素——自制力?
这张表里有个很醒目的点,你们可能刚刚就注意到了——不管是 1998 年还是 2016 年「自制力」都是公认的重要因素第一名。
说实话,我感觉挺意外的。有的小伙伴读到这里可能心里咯噔一下,「那我如果不是一个自律的人,难道就不能积累财富了?」。
这事儿我有点不一样的看法——可能并不存在一种所谓「自律的人」。
大伙不妨回忆或者观察一下身边那些自律的小伙伴们,我敢很确定地说,任何一个“自律”的小伙伴身上,都能找出至少几十上百条不自律的习惯。如果有人是自律的,为什么自律有时候好使、有时候不好使?
我身上勉强有几个算是“自律”的标签,比如早睡早起、比如坚持健身锻炼,没准可以算半个“自律圈内”人士吧。但是实话实说,这些“自律”的习惯没有一个是靠自制力养成的。
就说每天早上 5 点起,真不是我有多么自律,其实是因为时差。
确实曾经一本书《成功人士早餐前都在做什么》给了我不小的动力,坚持早起了几个月。然而最终我并没有因此变为成功人士,所以早起还是时常失败。
后来真正帮我养成早起习惯的其实是时差。那会儿还在炒个股,A 股的收盘时间是德国早上 8 点,而我每天早上 6 点就得出发去公司。除了 5 点起床,我哪有的选择?
我一直在星球里更新自己每天做的三个任务 + 一个小确幸,有一次写到看一集动漫。意外收到了几位球友的留言,「好佩服,一次可以只看一集」。其实这也不是自律,而是因为如果多看一集,第二天的文章可能写不完了……
所以担心自己不够自律、不能有朝一日成为大佬的小伙伴可以宽宽心。我真心觉得根本没什么自律,自律只是个结果。当你对一件事足够重视、足够关心,对外的表现就是「嗯,他是个很自律的人」。
所以下面这句话忍不住再和大家分享一次,也是来自《财富自由》这本书:
财富属于那些愿意分配时间、精力、金钱和认知资源以实现财务目标的人。
划个重点——愿意。
……
原表数据比较多,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说啦。
最后再补充一个我觉得很有帮助的看问题角度——抓住那些不随时代变化的东西。这个理念在投资上帮助很大,我觉得对于事业和生活也同样适用。
黄茜2020-05-25 13:07:45
抓住那些不随时代变化的东西 人性吧
作者
人性确实是,资本市场的底层是周期,周期的底层是人性。 就是偶尔有点难确认,自己到底是控制人性的那个,还是被人性牵着走的 [捂脸]
李睿2020-05-25 13:10:31
2016年以后,100万美金再也不算是巨款了[大哭]
作者
财务自由过上舒服的生活还是够的。幸福才是目的,不是财富本身呀~
坐定粒六2020-05-25 13:09:53
也大能说说量体裁衣这部分吗?
作者
这段本来有的,后来考虑篇幅加上我的主管臆断给删掉了 ??,没想到还得回留言区补上。 对自己而言就是把通用知识转化成自己所需认知的能力,给自己做「定制化」,对外的话,则应该是说群体分化,不一定也越来越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融入自己所在的小圈子也是一种方向,也能获得成功和幸福。
Msysea2020-05-25 13:10:26
其实也大是有自律心的呀。就算明知第二天有重要的deadline,也会最重视眼前的快乐(动漫电视剧游戏等),因为不想干正事的逃避心情,用玩乐牺牲掉大块准备时间,甚至认真考虑把deadline往后推,这是拖延症的主要表象。最后期限会激化矛盾,使拖延的人更痛苦,顶着内心的自责更不愿做事,是很难受的。
作者
那是因为没遇上,准备时间不能压缩的、截止日期不能推迟的任务。市场每天 15 点就收盘了,没人会等我呀。 如果是我的话,会考虑反过来想,如果一个任务的准备时间可以牺牲掉,那么计划那么多准备时间真的必要吗?
逸瑶63142020-05-25 17:19:51
自律真的太重要了,当空闲时候自己定下很多待完成项,当忙碌时很多每日目标都完成不了。哪怕晚上终于空闲下来却想刷微博刷剧放松下自己。难,人生真是越来越难
作者
不是没有自律,这是典型的精力透支症状……
清汤挂面2020-05-25 14:16:06
也大的内容是关注的公号里最近受启发最多的。谢谢也大!
作者
也谢谢你们一直听我叨逼叨呀~ 说话有人听也是种幸福呢 [呲牙]
陈磊2020-05-25 13:38:13
其实还有三点也可以一下: -组织能力 -领导能力 -竞争精神个性 这是想说当官行政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虽然本来就不应该已此为目的。 至于竞争精神和个性比重降低,有点想不通。。
作者
因为这里调查的是「积累财富」为目标,不仅仅是「高收入」,竞争精神和个性对于积累财富更可能是反作用的。
MDD2020-05-25 15:22:56
去豆瓣上看了一下 有人说这本书是邻家百万富翁的作者的儿子写的 不确定真假
作者
比较忧伤的故事,作者写到一半因为意外事故去世了,儿子负责整理书稿最后发出来 [大哭]
晨光熹微2020-05-25 13:36:44
比例基本都在下滑。。
作者
嗯嗯,我也注意到了,不过更可能的原因是选项变多了,所以单个的比例就会下降。
Boy2020-05-25 13:28:30
抓住那些不随时代变化的东西,这句让我想到之前关注阮一峰,4月17号周刊那里提到说信息有半衰期。虽然每次大盘大跌都去捡漏开个黑车,但是这种能捡漏的情况太少,时间短。我们还是踏踏实实构建自己的理财体系,多发现并且学习一些长盛不衰的理念,别总想着搞快钱,捞偏门……
光影_青空2020-05-25 16:53:19
自律很多时候是deadline逼的,例如早睡早起只是因为单位离家远。
欧弟-买方财富顾问2020-05-25 13:50:45
收入不等于财富,收入减去开支,最终用于投资的部分才是我们的财富。非常认同。当下赚钱越多也并不代表能够财务自由。
夏之錦年淡漠流年2020-05-25 20:28:07
是的,现在交学费更方便了
Sigrid2020-05-25 20:21:04
财富属于那些愿意分配时间、精力、金钱和认知资源以实现财务目标的人。 补充一点:还得活的长……
Sunny2020-05-26 19:08:44
“我真心觉得根本没什么自律,自律只是个结果。当你对一件事足够重视、足够关心,对外的表现就是「嗯,他是个很自律的人」。” 第一次留言,感觉这句说出了自律的本质。找到自己不自律的原因了,不足够重视,原本这件事可能是很重要,但并不紧急,做和不做没有立刻的结果显现。所以……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