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亮点:解决问题法,其实还是回归因果

希思兄弟在《瞬变》(现翻译行为设计学)这本书中提出了找亮点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是拿你现在遇到的问题,同你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对比,追究是你的亮点在那里。例如婚姻咨询中,问夫妻俩何时不会吵架,学校里去看坏学生在那门课表现的好,然而最近的精英日课中,对该思维套路的讨论,却不能认同,尤其是其中写的,“要解决问题,不一定要理解问题”,我认为情况与之相反,找亮点的问题之所以能快刀斩乱麻的解决困难问题,就在于其理解了问题为何发生的根源。
/pic/1_hypyPPvuictAP6mj81LPry2RnNMiaA.jpg
找到亮点之后,需要做的是判断为何有些情况下,该亮点会出现,换句话来说,这是找到那些导致亮点出现的原因,之后的解决办法,则是去再现这些促成亮点出现的条件。这相当于从观察数据中,计算出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的效果,可以看成是因果推断在现实中的应用。其威力来源于其能够厘清问题出现背后的混杂因素,找到真正的成因,即问题的本质。
与亮点思维对应的,是根据相关性去试图理解问题,婚姻出了问题,就看问题在何时第一次出现,但往往原因的出现和结果发生之间,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孩子学习不好,就那自家孩子和学霸对比,看需要给孩子买书还是买补品,这些都是从相关性的角度,来找问题解法。
与亮点思维类似的,是和自己去竞争,看能不能超越自己之前的最好表现,或者能否更加有把握地,再现之前的最好表现,将偶然的成功,逐渐变成必然。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做的是通过归纳和假设形成“普遍概念”。
/pic/2_dzORA29CyibiaEyGTr2MFtNouHCtSA.jpg
在《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中写道:“归纳的本质是它可以从一套事实中推断出另一套相似的事实,而假设是从一种事实推断出另一种不同的事实。”。要想提高亮点出现的概率,避免偶然因素的带来的失败,就是用归纳去找出一次次尝试间的共性,排除一切可能的干扰;而要想超越之前的表现,则要通过假设,去问如果不是这样,那又会发生什么?
所谓找亮点,就是找到那些与我们之前所观察到的任何事实都截然不同的特例。基于我们称之为常识的假设,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法则,得出某些观察到的事实必然会导致另一些事实,但如今出了特例,那要么我们用来归类的常识错了,要么是我们解释事物为何发生的法则错了,从而这会迫使我们重构自己的认知。从信息熵的角度,亮点意味着意外,意味着相对高的信息熵。
将找亮点的思路延伸类比,研究大脑很难,但是如果研究大脑出问题的状态,就相对简单,因此神经科学的历史中,很多进步来自于奇怪的神经系统病例,往往对一个病例的发病机理研究清楚,就能顺带搞清楚大脑运转的普遍规律。研究那些基因差异决定了身高差异,你会发现你能找到的相关变异有上万个,而最近的Nature论文[1],则反其道而行,研究为何秘鲁人平均身高最低,从而找到了一个让人变矮2.3厘米的单个变异。类似的,通过研究为何有些人不管怎么吃,都天生长不胖,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促成癌症生长的基因,会促成那些天生的瘦子,而这预示着某些针对该基因的抗癌药,可以用来治疗过度肥胖的病人[2]。

塔勒布的投资哲学,是主动寻找黑天鹅,这其实也可以算成是一种寻找反向的亮点。只是塔勒布找的,是从这些极暗之点中,能够通过过补偿的对冲,能够获得的超额收益,以及自身能够获得的提升。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找亮点不一定要看何时超常发挥,面试题目中常用的”你是如何克服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其实也是面试官想从你的经历,以及你的描述方式中,想找到你曾经的亮点,由于面试官大多经验丰富,若是这段经历是你编造的,多半能从你的描述中,找出逻辑不清晰之处。

找到亮点,不止能寻到解决问题的捷径,还能找出更简洁的解释。举例来说,都市人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比例急剧增加,之前认为的原因之一是现代人很多人都不爱动,但为何不爱动,久坐就会导致心血管风险增加,却还没有说清楚。而今年PNAS的一项研究 [3],发现西非的原始部落,每天也花近十个小时,处在非平躺的静止状态,只是他们大多数蹲着,之后研究者通过可穿戴设备,测量者蹲着和坐着在腿部动脉血流速度的情况,对比显示,坐着下半肌肉身完全不用受力,而蹲着虽然是休息,但其腿部肌肉还在轻微运动,消耗更多能量,因此相比坐着,蹲下和跪着的姿势可能会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之所以能够得出这一结论,正是来自于研究者找亮点,寻着特例去调查成因的思维套路,正是这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度,区分开了导游式的走马观花的快餐式学习。但正如皮尔士在《如何形成清晰的观点》中所说的,也是这本书中我极喜欢的一段话:“一个人对待逻辑思维的态度,应当如同对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妻。不必苛责他人,相反对他人报以深刻的敬意,如此更彰显对思维的尊重,因为这是其自己的选择,于是他会为期努力奋斗,对打击没有半句怨言,只愿暴风雨来得更猛,以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护花使者,充满勇气与斗志”。
其中的逻辑思维,我将其看成是深究因果,不止于相关性的思维模式,若按照皮尔士的说法,不必觉得精英日课没有讲出找亮点解决问题法和因果思维的关系,就对不起精英二字。看的越多,就越深感自己的无知、浅薄与狭隘。追求因果,需要先有假设,先有对世界的模型,这本就是自我选择的,需要终身实践的路。
ps 关于蹲着有益健康,建议在家办公的小伙伴,除了站立办公,也可以蹲着或者跪姿。

pps 推荐一本硬核哲学书,chaoice love and logic
[1] A positively selected FBN1 missense variant reduces height in Peruvian individuals[2] Identification of ALK in thinness
[3] Sitting, squatting, and the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human inactivity
更多阅读从因果的视角看三门问题与华为断供
论文速递-新冠死亡率的辛普森悖论,因果推断的一个例子
《牛奶可乐经济学4》读书笔记-经济中的多重归因

Baba Yetu2020-05-23 12:13:10

《瞬变》《变的美学》《改变》这三本书是当时听李松蔚心理课被安利的。题主关注的亮点,是关于找到解决方法的方法论。但是有些时候,人知而难行。

龚鹤扬@1587causalai2020-05-22 22:52:06

找亮点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治疗的重要前沿手段。

依森霍克2020-05-22 22:35:52

“生命实在是太短暂了,人应该对某样东西倾注深情”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表达的意思应该很相近吧

JHB2020-05-22 21:33:06

ps 关于蹲着有益健康,建议在家办公的小伙伴,除了站立办公,也可以蹲着或者跪姿。 蹲坑拉屎就够了[G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