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很实用的躺赚思路
很久以前我翻过一本关于社会网络结构的书,叫《人类网络》。可是当时看着太无聊,没读几章就无疾而终,把这本书扔一边了。
没想到今天出去散个步回来,突然灵光乍现,想到了里面一个概念在现实生活里很有价值的应用——可以帮我们少干活、多赚钱,工作更少却能产出更多。
这个概念有个有点拗口,叫「特征向量中心度」。我稍微解释一下,大伙可以试着理解看看,没读懂也没关系,我觉得用法比概念本身重要。
先贴一张书里的图,这是一张社会网络结构图 👇。里面每个节点的数字就是特征向量中心度,可以粗略理解为这个节点在网络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一个节点链接越多、数值越大、越重要,这个符合常识,没啥特别的。但重点是我给大家画红圈的两个节点,“南希”有 2 个链接,“艾拉”有 7 个链接,但他们的重要性是差不多的。
这张图原来的解释是,“认识多少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识谁”。但我不太喜欢这个解读,我始终觉得,人和人交往还是真诚点、随性点好,交个朋友还要盘算着特征向量中心度,活着太累了,反正我不想,所以当时就扔一边了。
但是这次我突然想到,这个思路可以用在读新闻、投资理财和认知学习上啊,下面是重点了。
关注更少,收获更多
比如说看新闻,效率最高的办法不是亲自关注多少个新闻媒体,而是重点关注一两个已经在读很多新闻媒体的人。同时关注 N 个媒体,但精力分散、浅尝辄止,远不如关注一个消息灵通的大 V,读完他的每篇文章。
Tim Ferriss 在《每周工作4小时》这本书里也分享过,如何省下看新闻报纸的时间又不会错过重要消息?每天路过书报亭,扫一眼上面摆着的报纸头条就好了;或者转身请教那个消息最灵通的朋友。
操作更少,赚钱更多
再比如说投资理财,效率最高的策略不是亲自去研究多少只个股、看多少份财报,而是找到那个已经跟踪很多股票、又在认真读财报的靠谱主理人。
大部分读者都是主业工作,闲暇时间理财。同时关注 N 只个股,但可能依旧不知道投资该做什么,那就不如认认真真地跟住一两个能力经过检验的跟投或者主动基金,100% 信任他。
我们经常吐槽财经报纸的预测不靠谱,主流舆论却是经常犯错。但还有另外一项调查,如果投资者能跟住一家靠谱媒体的观点,还是能赚到钱的。最怕的是,今天听这个,明天听那个,每个都听一点。
付出更少,产出更多
再比如学习某个新领域,效率最高办法的也不是读多少原著,而是关注一两个该领域关系最多、认知最广又乐于分享的大佬。
我发现很多知名价值投资者都有过一个共同的经历——花大量时间研究巴菲特,貌似也无意间应用了这个道理。把领域里一个大牛的观点研究清楚,效率远胜于每家都学一点。
一句话总结,**与其疲于奔命建立各种渠道、跟踪各种信息、了解各种产品,不如找到一个已有很多关系的节点,然后建立深层链接。**这是个妥妥的躺赚策略,典型的少干活、多产出。
现在有种普遍观点,大家都去关注网红主播、自媒体,读传统新闻和书籍的人少了,说明社会退步了。但是回头想想,实际上社会总是在向着效率更高的方向演变,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这个变化会不会本身就是那个最高效、最靠谱的选择呢?我们总说二八原则,保持专注,这个特征向量中心度,不就是一个超实用的、找到那 20% 的利器嘛。
李翔宇2020-06-23 13:10:49
[奸笑]比如说我就关注也大公众号,补全财产配置知识。用有限的钱,获得最大化的幸福感
作者
那我得赶紧转身再读几本新书建立新链接去,这样一来你们的权重也就水涨船高啦,帮你们躺赚 [旺柴]
Lucy2020-06-23 13:28:13
就像星球,我目前总共关注4个,付费的就只关注了:也大&老钱,公众号也不敢关注太多~看不过来。抖音,快手等还没下载过,实在木有那么多精力,虽然现在每天也没做什么,但感觉把时间都花在看各种视频的话就觉得和沉迷电视没多大区别
作者
每次都好奇,抖音那么火,我去感受一下。每次都是,刷了一两个小时还停不下来,吓得我赶紧又卸载了,反反复复好多次,都是一样的轮回……
李睿2020-06-23 13:04:25
A股散户多,所以我只买主动基;美股机构多,所以只买指数。再也不用研究公司、看财报啦
作者
这个点赞同,美股市场和国内有些地方还是不一样。底层逻辑通用,但是具体策略上会有一点点区别。 国内指数基金也不差,是个入门不会错的选择;但是后期还是会一点点偏向主动基金,整体的可预期收益更高一些。
WaterZhai2020-06-23 13:24:37
虽然不太懂这个原理,但我感觉我已经在用了。自己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还要尽量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尽量接近第一手,不能谁说的话都听。比如说,听罗辑思维。
作者
说到这个,我已经开始从“微信读书”转战去“得到”看书了。微信读书太了解我了,总给我推荐小说、漫画,贼浪费时间,看完就后悔,还管不住手 [打脸]…… 给的都是那 80% 的低效链接。
law2020-06-23 13:43:43
啥叫主动基金?
作者
百度「主动型基金」
星雨2020-06-23 13:56:36
跟投确实省精力,我前几年跟着一个大v学基金理财的课程,其实自己当时还是没有开户,是自己慢慢的放下戒备,然后在公号和社群跟大v互动交流,发现很多问题他并不是不管你,而是会帮我指点迷津,而且自己也确实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因此开始跟投,每个月工资就定投一次,很省事,我也没时间天天盯着股票看,指数定投很适合自己
作者
我自己的感觉,现在的跟投相比于以往的主动基金,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陪伴,你知道主理人在想什么,他也愿意讲给你听。 投资最大的风险是中途退出,有陪伴会好很多。虽然跟投不一定是收益最高的那个,但是赚钱的概率其实要更大一些。
要有光2020-06-23 13:30:02
刚刚开始股市投资时,喜欢听消息买股票,吃亏以后,开始研究指数基金,相信低估买入,高估卖出。现在又发现,在熊市时,沪深300和中证500、中证1000这些宽基定投,波动大,盈利效应不明显,除非在牛市启动前,建好底仓。不然,熊市还不如买主动基金,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捂脸][捂脸][捂脸]
明城2020-06-23 14:14:45
建议一并考虑接近中心性,紧密中心性,聚类系数。jaccard指标,adar-admic指标[旺柴][旺柴]复杂网络方向研究生路过。概念还行,具体实施就算了吧
作者
瞬觉有种被专家拿一箩筐专业术语吊打的感觉 [打脸]
夏阳白2020-06-23 13:38:51
我看到的是:认识多少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少人认识你…[悠闲]
Cc2020-06-23 20:38:40
楼下某层提到约翰博格!很认同! 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其实就是大道至简! 10个字概括 越懒惰越好,越消极越好! 真的包含很多投资哲理当然,前提是合理的配置好资产[呲牙],然后放心的懒
寒睿2020-06-23 13:17:57
跟<共同基金常识>强调的一样,最小化投资成本。
作者
我得再看一遍了,这个点居然完全没印象。好像只记得当时的数据表,入场越低估未来赢面越大。
寒睿
“在坚持长期投资的基础上,约翰·博格先生强调,回报、风险、成本、时间共同构成了投资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大多数人往往重视回报,少数人管理风险,却极少有人关注成本,极少有人真正理解时间的价值。
小九2020-06-24 11:34:33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里也提到了无标度网络[旺柴]然后这本书我就看了开头也落灰了
黎兆举2020-06-23 18:34:03
还有一个躺赚的思路,WWDC开会前买入苹果股票
作者
这个可真不一定,我还在炒个股的时候,后来验证出爆品的发布会当天,常常股价都是跌的。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