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干活、多赚钱

放假期间我读了几篇主题类似「提高理财收益的几个操作」的内容,发现很多文章都提到了同一个细节——自动化,想到两个以前听过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一次演讲分享中听到的。说的是某小伙伴 2015 年那轮牛市前市场钻石坑的时候,在一次聚会上聊起投资,建议大家定投某指数基金(后来收益超过 100%)。但是后来大家再聚聊起这件事儿的时候,发现真坚持下来赚到钱的其实没几个,而这几个人恰恰都是设置的定投自动扣款

第二个故事,我就不讲具体的了,你们身边的例子肯定比我还多,这类故事的模板就是,某某某买了一笔投资,然后忘了,几年之后想起来,这个账户赚了多少多少。

这俩故事都符合一个共同的观点——投资理财最好的方式就是买入然后忘掉。设置定投自动扣款,自动化、少操作,就刚好符合这个买入然后忘掉的思路。(当然,这里有个重要的前提,这是一笔不能“错”的投资。个股投资应用这个原则有风险,基金相对简单些。)

点开基金 App,设置个每月自动定投扣款,前后可能都用不上一分钟,但是真有效。不是自动化有多么神奇,关键还是手动定投太考验人性了

举个例子,就说手动定投很容易遇到的一件小事儿——忙工作忘了定投了,假如每月 1 日定投,但是 3 天后才想起来,这个时候心态就很容易陷入下面两种情况:

假如这段时间市场涨了,就该纠结,「该死,我怎么就忘了呢,现在基金贵了,要不要等等市场回调再买。」

假如这段时间市场跌了,又该考虑,「那要不我干脆再等两天?没准市场还会再跌一点呢,那买入成本就更低了。」

然后一来二去,定投这件事儿就坚持不下来了。

再比如遇到市场极端大涨大跌,远的不说,就回忆一下 2、3 月疫情第一轮爆发的时候,还能够坚持手动定投不犯怵有多难。

对于理财来说,一笔投资需要操作的步骤越多,最终成功率往往越低。别看统计回测过去涨了多少多少,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最后没买,那就都是白搭。

我就有个现成的教训,以前刚刚开始跟投的时候,选了场内手动操作,没用自动跟车,觉得这样更有掌控感。然后就发现,错过了一次跟投,好不容易省下的费用就全都交回去了,而且内心贼纠结。

所以真心建议大伙,尤其是新手,能自动操作的投资,比如定投或者跟投,还是自动定投扣款的好,别拿手动操作考验自己的人性。

……

哦哦,对了,还想到一个关于自动化的反向应用——订阅制消费,自动扣款,你们细细品品。投资自动化,让投资无感,降低认知门槛,有利于财富积累、提高收益。那……消费自动化呢?

不知道你们注意过没有,很多订阅制 App 里面的付费,连续包月(虽然随时可取消)总比单买一个月要便宜不少。想想真是太心机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pic/2_g8JPXGaxUxDOicaqNHGvDc05QxppFQ.png

某同学2020-06-29 13:16:40

这老实巴交的姿势,操作十分熟悉[旺柴][旺柴][旺柴]

芒果2020-06-29 13:13:30

一样一样,买完会员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取消授权[偷笑]

肌肉瓜2020-06-29 13:12:18

我也是哈哈哈,微信付款直接进入取消扣款,还挺方便的

Sunday Wang2020-06-29 14:28:56

支付宝里面,设置了每天定投,不知道日、周、月,哪种更好

作者

按照工资的结算周期就好,一般是每月,扣款日期放在发工资后的一两天。

电子2020-06-29 13:27:19

对的,我自己有好几个股票账户,但还是在某网选择定投

作者

除非有特殊、非场内不可的交易需求,大部分时候还是定投来得香。

欧阳子君2020-06-29 13:11:05

场内的指数定投,貌似无法自动吧?

作者

大部分情况是不支持的,不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券商开始支持条件单了,通过条件单也可以实现场内定投。不过因为场内是实时成交,自动定投流动性和交易价差是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只想搞钱夫斯基2020-06-29 18:32:10

疫情期间帮证券的朋友一个忙,做了个定投,买完就忘了,任它自由的定投,今天买股票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基金悄悄咪咪的盈利了29%,无心插柳啊

.Henry'2020-06-29 14:47:10

老实巴交的我,直接不买。

作者

不买立省 100%,你赚了 [抠鼻]

子彧2020-06-30 11:13:51

也大,我入坑关注财务管理已经一年多了,我不敢说完全认同你的所有观点,但是你大部分的文章对我都很有启发,比个心先。 我发现好多刚开始的人都有一个毛病,三分钟热度,然后患得患失,或者受不了心里的落差,觉得离财务自由目标太远,遥不可及,各种顾虑导致特别痛苦甚至放弃了。 我这个人特别佛。。。甚至不完全指望财务自由,也没有那么大自制力去精打细算的记账,我就死撑着每个月工资只取2000块,其他强制存掉,按照过期,储蓄,基金的一定配比去存,日常开销不够就自己想别的办法。我是这么想的,平均年化收益8-10%来算,我每存一年的工资,近似于多一个月薪水。如果吃穿用度都靠副业解决的话,我存一年十三薪,存三年十五薪~如果财务自由的目标是找个咸鱼工作混社保,就是被动收入要能cover我的工资,静态估算的话我存12.5年的收入就够啦 而且这样子想,能给我存钱的动力~ 我甚至。。。且慢都是资产数额隐藏了无脑跟车,半年看一次哈哈哈又懒又佛! 虽然可能不如精打细算的人进步的快,但是我获得了浑浑噩噩的快乐 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