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冥想(三):冥想的科学原理
题图:海 | 摄影:增光连续两周的冥想话题,阅读量都直接扑街 ~
我上周在微博(Dreamwords)吐了一槽,大家纷纷安慰:「哈哈哈哈自己说好了写四篇的系列哭着也要写完」。
其实我只是开个玩笑,当我决定写下这个系列的时候,我就会知道阅读量会很差。
上周的留言中还有人讽刺「怕不是要变成合一教」(不了解的可以搜索一下),我把这则留言放出来了,有朋友问我不会觉得被冒犯吗?
说实话,无论是阅读量的数字,还是这则留言,都不会影响到我。
我有自己的内在记分牌。
我知道冥想在当下的中国依然是个小众的话题,并且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所以这样的数字和留言并不奇怪。我只是想把自己内心对冥想的理解写下来,对很多朋友来说,如果能种下一个种子,未来也许能够产生一些微妙的帮助,就很好了。
我也知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视角,我们看待事物时都附带着自己的「感受」,这些「感受」是由我们过往的认知和经验带来的,所以不同很正常。而且,我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我上面说的两个角度,都和今天要聊的话题 —— 「冥想的科学原理」有关。
今天话题的很多内容来自 “Why Buddhism is true”,这本书把我之前学习的很多关于冥想、佛学以及神经科学、演化心理学的内容全部串了起来。用它来讲述再合适不过了。
Go.
人被设计的目标是「传播基因」
作为一个物种,人被创造出来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是为了追求快乐?还是为了寻找世界的真相?
都不是。
与其它很多物种一样,人被设计的根本目标是「繁衍后代」,也就是把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因此,我们这样告诉自己:「我的基因是最好的,我的利益是独特的,我比别人重要的多」,而我们各种行为的目标,都要服务于传播自己的基因。
为了做到这一点,造物主设计了这样的机制:利用「感受」让我们对周遭的世界做出判断。驱使我们去接近那些对我们好的事物,避开那些对我们坏的事物。
举几个例子。
甜美的果实会唤起我们「快乐的感受」,原始社会食物难寻,这个感受的设计是为了让原始人尽可能多地摄取糖分,增加热量,从而增大生存的概率。
如果有人偷了你的食物,你会升起「生气的感受」。这是因为在原始的小型狩猎型社会,人际交往圈子很小,如果你被欺负还不反击,这个人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负你,其它围观者也会认为你是个软柿子。
走在路边,看到一条像蛇一样的绳子,你会「感受到恐惧」。尽管这个感受是「假的」,但只要 100 次里面有一次是真蛇,被恐惧吓跑的你就可以捡一条命。
造物主设计这些「感受」,唯一的目标是为了增加我们生存的概率,以及最大化传播我们的基因。它并不在意这个「感受」是真还是假,也不会在意引发我们的痛苦、焦虑。
就连快乐的感受,也被设计为短暂和易逝的。完成目标会带来快乐的感觉,但并不会保持很久,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人类更努力地追求有利于「繁衍」的目标(比如追求异性,传播基因)。
现代社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相比原始人生存的小型狩猎社会,现代社会的信息密度、人际交往的频率和数量,都呈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而我们大脑运作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好比把一个老旧的诺基亚手机扔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
看几个例子。
在原始社会中,糖分会唤起「快乐感受」是为了让人类在饥饿的环境里补充糖分,增大生存概率。可是现代社会的大量垃圾食品,会利用「糖分的快乐感受」让我们吃的更多,反而带来健康风险。
开车在路上,当你被野蛮并线后升起的「生气的感受」真的值得吗?那个司机这辈子恐怕你都不会再见到了。你被自己的「感受」骗了。
原始人在意别人的评价,是因为与别人保持良好关系,能大幅提高自己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概率。在原始社会,那些目睹你所作所为的人们,会不断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他们的评价自然会影响到你的生活。
来到现代社会,我们日常接触的人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会经常遇到对我们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人,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再次遇到他们了,他们对你的评价根本无足轻重。其实别人根本没有那么在乎你,我们更不必花那么多时间去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现代社会的「目标」更是远远多过原始社会。「找到更赚钱的工作」、「上更好的学区」、「买收益率更高的基金」 … 我们不断陷入到「追求目标」、「获得短暂快乐」、「追求下一个目标」的幻觉中,疲惫不堪。
你看,「感受」是造物主设计出来的,本来就是为了「繁衍」而非「快乐」或「真相」,现代环境则让整件事变的更加糟糕。
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感受到「害怕」、「焦虑」的次数,远远多于令人害怕或者焦虑的事情真正出现的次数。我们也不断陷入对易逝的快乐的疲惫追求中。
我们只是「机器人」
你觉得你的「思绪」和「行为」是你自己产生的吗?
来个吓人的观点:并不是。
近代心理学的大量实验证明,人类的行动要优先于意识做出决定。我们以为自己是球场上的教练,指挥着球员进行攻防切换,其实,我们只是场边的观众。
我经常打一个比方:我们只是「机器人」。
演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认为,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模块」,这些模块各有分工,有的负责吸引异性,有的负责提高地位,有的负责生存 … 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决策中枢」,负责根据输入的信息产生「思绪」。
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则是我们的信息采集器官。它们接收外界的信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通过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送给「决策中枢」。
「决策中枢」中的不同模块会根据这些信息产生各自的「思绪」,这些「思绪」将会竞争控制权,争夺哪个「思绪」进入到人的「意识」中,变成我们正在想的事情。通常「感受」最强烈的思绪就是最重要的思绪,会获得优先权。
举个例子,我偶尔会在深夜喝酒。
我的脑中有些模块拥有想喝酒的动机,喜欢寻找微醺的感觉,也有其它的模块拥有长期健康的动机,追求身体健康。
大部分时候,长期健康的模块抑制了短期模块促发的行为,表现为我更关注健康;而有的时候,特别是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我也会带上耳机喝上一杯。
这两种模块并没有哪种更合理之说,它们只是目标不同。问题的关键是,在具体的某一天,其中一种比另一种更强。这个更强的背后,是哪种「感受」最终胜出。
这段可能有点儿烧脑,但我真的很喜欢,我觉得这是很棒的洞见。
我们经常会认为存在一个 Ego,它能决定我们的思维,并进而决定我们的行为。但事实上,我们只是根据外界信息做出反应的「机器」,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决策中枢」是不一样的。而这是由我们过去的经历、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塑造而成的。
我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黑客帝国》中的 Matrix,「我」和其它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是不同的信息和经历把我们变成了各自当下的样子,而这个样子又进一步决定了我们回应世界的方式。前面提到的那个留言合一教的朋友,也正是如此。
我想这才是同理心的真正来源。
冥想是如何起作用的
终于说到了最重要的部分。
2019 年初,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那里》,这句话也蕴藏了我想说的答案。
作为人,我们天然渴望快乐的感受,希望逃避不愉快、痛苦、焦虑的感受。
但正像前面所说,**人类大脑是造物主设计的机器,它以非常反射性、自动化的方式回应冲击它的感官信息。**或者说,我们被外界的输入信息所控制,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回应这些信息所触发的「感受」。
如果我们反射性(Reactive)性的与这些「感受」互动,比如期望持续的快乐,讨厌痛苦、焦虑等,我们就会被外部世界持续的控制和裹挟。
或者,我们可以打破这个链条。
冥想,就是在锻炼我们的觉察能力。觉察念头和情绪的产生,觉察我们如何被这些事物裹挟和操控;觉察「信息 -> 思绪 -> 情绪 -> 感受 -> 行为」的影响链条,觉察这个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也就是从「感受 -> 行为」的空间。
这个空间,也是我总是在说的,「刺激与回应」之间的距离。
这个空间,就是我们可以产生决定性干预的空间。它不止能帮助我们找到成长和幸福,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自己从之前自动驾驶的、反射性回应的链条中解脱了出来。
在电影《黑客帝国》的一开始,墨菲斯给了尼欧两个选择:「Red pill or blue pill」(红色药丸或蓝色药丸)。
吃了蓝色药丸,会忘记墨菲斯说的一切,继续在虚拟世界中生存;吃了红色药丸,就能走出虚拟世界,回到真实世界。
Red pill or Blue pill?
2、本周操作
=========
- 6月9日:跟随长赢指数投资的最新发车(卖出一份海外互联)
3、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139 期,最新的资产是 5,745,947.38,基金净值是 1.1203,本周增长 -0.49%。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20 年 6 月 12 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好女寻真爱朴62020-06-14 12:28:10
趋乐避苦 -> 被动反应 -> 机器人。 觉察 -> 自主选择 -> 自己的主人。 无法控制自己的反应->不知道自己如何做出反应->惯性反应的奴隶。 无法控制自己的反应->清楚的了解反应的过程->拥有做出不同选择的可能。 觉察是被动的活着和主动地活着之间的开关。
作者
很棒的总结,谢谢
幕兮兮累2020-06-14 12:03:40
“打破这个链条” 是南传止观修行的核心了。 被称为十二因缘:无知-造业-产生心识-出现种种精神和物质现象-形成感官-接触外境-感受-贪爱-紧紧抓取-成为-受生-老死。 无论座上还是座下,在每一个生灭间打断感受到贪爱,贪爱到紧紧抓取,这之间的链条。 禅宗也常讲:不占有,不成为。突然觉得也是在打断链条了,更气势恢宏的那种。 机器人说也很棒了。问题不是感受,而是贪爱和抓取,问题也不是自我,而是对自我的认同和执著。 这本书真好。而我需要一些幽静、寂寞和一个不太生疏的时刻。[拥抱]
幕兮兮累
补充一点,在上上篇的评论里我说最常冥想的时刻,除了走路时,就是有非常糟糕的情绪的时候、以及对糟糕情绪抗拒的时候。其实,那种非常喜悦、宁静、鲜活、广阔、温暖、被爱的美好感受、以及对于这种美好的沉溺想要,也是非常好的冥想对境。
不二不二乀2020-06-14 11:02:08
看到开头,想说一下,有一批粉丝是正是因为你是这样才喜欢你,因为这些才是孟岩呀~这些才是孟岩写出来的文字~ 在好多公众号里,盖住作者,看选题看文章内容,就能知道哪个是你,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看到冥想系列时候我也一点不意外,觉得这就是孟岩会写的东西。 我刚开始接触到周报时候读到你的文字超兴奋,所写所想总让觉得我如获至宝~ 我很喜欢这个系列的~加油~
作者
[拥抱]
小螳螂饿了的家2020-06-14 10:16:46
孟岩老师让我又一次重新理解冥想!
霖靓妍2020-06-14 14:02:30
每次都认真地看完孟岩的每篇文章及评论区的留言,心很静,不急不燥,这也许就是每天坚持读佛经的效果,和孟岩说的冥想有关。很喜欢曾国藩,通过他的故事认知到无论什么年龄,只要肯行动,坚持,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快50岁的我,学习曾国藩坚持做日课,读经,健身,读书,学英语,和孟岩学习坚持每周写投资实证,每天都活得有目标,有动力。一直有一个理想情怀,想等自己有能力了去做一些利他的事情,后来修正了这个想法,当下就做,从带动身边的人坚持健身,学习财商知识开始,不过,有点难度,因为每个人的认知都不一样……。感谢遇到孟岩,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年轻人。
温存疯丫头败2020-06-14 10:07:28
期待第四篇[微笑]
作者
了解原理很重要,就像投资一样 ~
温存疯丫头败
是根基[偷笑]周末愉快,孟老师,在北京要多注意多防护戴好口罩。[拥抱]
我系神经病偿2020-06-14 11:52:19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岩先生就是这样的谦谦君子呀。我们有被讨厌的勇气,我们的写作要写出我心。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活动,非常比拼认知的深度。没有刻苦的学习与坚持不懈的毅力怎么可能有超越常人的深度认知呢?公众号后台还提供另一个数据,“统计-内容分析-单篇群发-阅读完成率”。其实,能坚持读完文章还能看看评论区留言的读者朋友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态度决定一切,太过随意的学习态度恐怕只会得到随意的结果呀。 人的大脑拥有者无穷的奥妙,每个人终其一生能开发的大脑潜力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面对未知,面对我们还不太了解的事物与领域,最好不要先入为主,最好不要用已有的认知随意否定。 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差异极大,精神力也差异极大。如果尚未理解冥想的奥义,至少也要有时间来自省、来总结、来让自己停下忙碌与自己的内心多对对话。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会让人渐渐迷失和平庸,而唤醒自己的精神力,才能让我们不甘平庸,才会让我们认识另一个有梦想的自己。不管多忙,请抽出一些时间和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好好相处,好好对话吧!
不会敷衍尔琳2020-06-14 10:14:22
关于冥想的科学原理推荐一本书,《新情商》。书名虽然包含「情商」两字,单通篇讲的都是正念的科学实验。
韩茹宣眉2020-06-14 11:06:40
赞。尤其是关于“机器人”的理论,第一次可能是从尤瓦尔的未来简史看到这个理论,当时完全颠覆我的三观。后来看金观涛的书,再次加强这个理念。不仅如此,大脑也有很多缺陷,人是通过身体五官这些sensor探测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后,由大脑这个计算机进行建模,形成了我们的意识,来认知这个世界的。只不过,这个建模的过程无法完全逼近客观世界,因此形成了各种偏差。冥想大概是能帮助我们修复这个缺陷吧
作者
赞
小柒柒酱庭2020-06-14 11:43:29
投资很多时候是反直觉的。 需要克服因为市场先生的喜怒而给投资者带来被动的情绪波动,所以稳定的情绪跟平和的心态是跟先生友好相处的先决条件,而冥想恰恰能很好的帮我们实现这个条件。 情商高最要紧的是情绪稳定和与人为善两条,而冥想在这两条里面都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冥想和投资一样要做时间的老朋友。 真诚的希望今天通过孟大撒下善良的种子,将来有更多的人可以由此乘凉。 这样的成全会非常的美好。
作者
[强][强][强]
水瓶喵星小宝2020-06-14 10:27:42
冥想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思考工具,帮助我们对抗进化本能。 我咋一眼看到了深夜喝酒,哈哈
尼玛太现实采2020-06-14 10:13:56
有推荐的书么
作者
有,下篇 ~
尼玛太现实采
那等下篇,先实操,在看感悟
子千畅要2020-06-14 15:27:42
孟总很优秀,评论区的小伙伴也很优秀,优秀的人互相吸引,努力变优秀。
作者
[拥抱]
子千畅要
一直有在坚持冥想,每一次冥想过后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结合孟老师的分享,我想自己会再往前一步的,谢谢~
剖腹取娃长2020-06-14 11:00:11
看到孟总文章后开始冥想,每天10分钟,感觉生闷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而且在自己思绪跑偏时能马上反应并纠正,第一次打赏(不记得以前有没有),希望孟总继续分享。
作者
第二次哈哈
慈光判2020-06-14 13:39:54
简单地说,我们只是为基因服务,是基因存活的载体。基因的利益和载体的利益可能会不一致,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选择服从基因的指令(直觉),还是做出符合载体(我们)利益的选择? 这些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自私的基因》《机器人叛乱》,里面有详细的叙述。
作者
赞,收到
王功升2020-06-14 11:00:54
艺术家和工程师是不一样的。情绪也不都是坏的。
欺陌血亏2020-06-14 10:51:39
meditation is good[得意] (印度语口音)
作者
你的留言为什么有声音?
兮浓妃厅2020-06-14 10:39:34
认知决定一切。人是不是都更认同和自己认知相似的人和事物,不管哪一种都有可能对或者错,或者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一个人拥有灵活的思维,批判的怀疑与好奇的观察,才是成熟智慧的。感谢学习投资让我碰见孟大,学到的不仅是投资,还有很多更深更远的东西,感觉一切事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谢谢孟大不断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夜有多寂寞格2020-06-14 10:18:08
冥想最好配合呼吸,外静而内动,冥想和传统养生的呼吸吐纳之术,好像一个道理[微笑]
跌跌撞撞呵敬2020-06-14 10:10:49
以前种过种子了,在您这快发芽了
作者
赞
earth顺乎天命2020-06-14 23:44:50
关于孟大写的冥想篇 每篇必看,必点在看,必留言,也必上墙 (孟大你懂我的意思吧[奸笑][奸笑])
作者
懂了
earth顺乎天命
哈哈哈,谢谢~[嘿哈]
心月两相依刮2020-06-14 13:45:42
科学的分析,食欲性欲都是为生存繁衍而设计的,一点毛病都没,找漂亮,健康,富有的伴侣就是本能。所以好色和拜金的人不应该被责备,哈哈哈哈哈!
作者
??
专属温小暖禽2020-06-14 11:05:32
阅读量扑街——恰恰证明太多人需要内观。仅仅外修,是无法解决内心焦虑和实际问题的;长期来看,人类最后都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摆脱短视、缩小ego,无我利他几乎是所有伟人的标配。
良心何在nice2020-06-14 10:48:31
接触冥想一段时间,确实能感到类似功夫熊猫中所讲的“inner peace”,现在每天3分钟的冥想,变得稍微不那么浮躁和做事聚焦一些,期待下一章节孟老师的实操篇[吃瓜]
heaventys乌鸦2020-06-14 10:36:08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三季讲解的《行为(BEHAVE: The Biology of Humans at Our Best and Worst)》(只有繁体中文翻译版本),从脑科学方向解释的更加彻底。。细思极恐
作者
收到
惠小傻银2020-06-15 01:35:38
现在人成天妄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实那都是结果 真正的本源成因 反而没有人重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就和冥想是一样的东西 真搞不懂 您为什么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我觉得 应该在您冥想的时候 趁您完全沉溺其中的瞬间 对着您的肩膀狠狠的打一戒尺 这在禅宗里叫“棒喝” 那一瞬间 您得到的顿悟 就是您的初心本源 日本第一狂僧一休宗纯 就是在琵琶湖的一叶小舟里 经历暴风雨 丢了船桨 奄奄一息 觉得自己快要死去的时候 突然被一声鸦啼惊醒 瞬间大彻大悟得成正果 您可以试一下 不过我担心您会被吓出毛病 所以仅供参考 博君一笑[奸笑]
华纳国际9092020-06-14 23:24:56
《禅的行囊》里有有首赤松仁者的偈语对无我总结的很好, 心无所住, 染法不生。 对境无著, 苦乐无根。 一念动时, 成生灭因。 了悟无常, 得自在身。
命运的伯爵宫2020-06-14 16:05:17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保留一段距离,克服人类自身的动物性,觉察到自己,控制、平衡好各种意念,Life will be better。另外,感觉冥想有点像潜水,控制自己到更深的海底,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沐暖整2020-06-14 14:27:11
这几天每天十分钟感觉确实有了些变化,十分钟结束的时候会觉得脑袋很清明,或许就是“灵台清明”?以往的自己也不会相信这种说法。不过这种状态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会被接下来的事情盖过,不知道在“刺激”时能否起到作用。这么想似乎又有些功利了。
小凡切安好脆2020-06-14 14:25:07
我想起了陪儿子看的动画片《头脑特工队》,感觉也是几种情绪主导和支配你的行为。
作者
对,是的
遍闭压2020-06-14 10:44:13
冥想真的很有利的,希望逐渐不小众
张小套轮舞向2020-06-14 10:40:25
先泛读一遍,或许我现在的理解能力有限 亦或没有发现能触动我心领深处的动机。当时相信大佬们一般都先知先觉。 说不定哪天就豁然开朗,明白今天文章的真谛了。[呲牙][呲牙]
差不多先还好go2020-06-14 10:36:52
第一次留言。写的非常好的一个系列。以前断断续续尝试过冥想但是一直不得要领。非常期待第四篇!
素尕韬河2020-06-14 10:30:52
网上看过报道,国外企业高管流行正念冥想,跟成功学有点像。所以当初看到介绍冥想时第一反应是正念冥想的恰饭文章。 下士闻道,大笑之,真不好意思。[呲牙]
作者
[拥抱]
素尕韬河
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看了文章还是对冥想有比较大排斥,总感觉像小说里面的。不过在不伤害人的前提下,我也不排斥个人信仰。 我不敢去深入接触这些心灵课程,因为知道自己容易被骗,洗脑。 感觉儒家文化比较适合我这种普通人,比较接地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者
嗯嗯,课程需谨慎
被推入过去含2020-06-14 10:22:05
之前读过冥想相关的书籍,感觉很不错哦。看来能孟总也喜欢类似的事情[呲牙][呲牙]这是你自己的公众号,如文末所言“我手写我心”,孟总加油
媚俗的忧伤辈2020-06-14 10:19:41
这本书叫《自私的基因》
稳定就行啦2020-06-14 10:13:57
看了作者和题目就知道一定是篇好文 先点赞后观看[呲牙]
寻找天边的光2020-06-14 10:11:09
《自制力》书里第一节也是教冥想
同学有纸没源2020-06-14 10:10:18
了解原理很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最晚的晚安叠2020-06-15 11:05:14
安静专心的读好书应该也算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冥想了 读好的公众号也算,比如孟总的[呲牙]
娟娟娟娟儿耀2020-06-15 00:40:42
孟大的文章永远那么有温度,而不失深度。所以我每篇都看。您对佛教的心得,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您在识货的人眼里,永远是最棒的。
笑逐秋风远希2020-06-15 00:21:57
虽然文章的后面绕回来了,前面的部分其实已经触及终极问题了。突然很好奇,作为一个创业者,作者创业的底层驱动力究竟是什么?
作者
为了表达自己的理念,公司是更好的表达自己的工具
花为伊人笑92020-06-14 23:13:18
我就是看了上周的推文开始接触冥想的。我看了《写出我心》和《十分钟冥想》,并尝试冥想。为了不被外界控制,制作出太多的“感受”,我取关了很多博主和大号,减少了刷手机的时间,把时间用在读书和写作上,虽然只短短几天,效果已经很明显。我会继续学习冥想,并把冥想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感谢
作者
赞
萌比浸2020-06-14 22:00:46
孟老师,,我昨天剪了个巨丑的头发,感觉明天不知道怎么去见同事了
作者
哈哈,他们笑一下就忘了这件事了
芥烟介酒2020-06-14 21:55:28
阅读量再低也会有忠实读者,比如我,因为你写了三篇冥想的真实体验,而把该公众号加了星。写如何赚钱更多人愿意看,但写对大家有用的东西,会吸引到忠实读者。谢谢你,
作者
[拥抱]
警惕之心不可无2020-06-14 18:51:53
这篇真喜欢 感觉了 对自己的认识开通了一个新的维度 以后不轻易对自己设限了。 而做理财 认知和心态都很重要!练习冥想相信可以解决心态问题,甚至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至于阅读量,有可能以后冥想作为流行事物时,被人找出来 流量有个大的突破不一定[偷笑][偷笑] 其实相信孟哥现在对这些根本不怎么在意了,或者只是一个数据。 不知道孟哥下次心态变动特别大 是什么时候[坏笑][坏笑]
作者
今天就有波动大的事情 …
菇凉大大好蓝瘦2020-06-14 18:10:32
每个人的成长,学习,经历真是不一样了, 在我们圈里心性修养功夫(冥想)是常态的, “机器人” , 我老师说人具有:神格,人格,兽格, 所以我们喜欢《西游记》,京剧《闹天宫》, 喜欢那只调皮的猴子 , 你们更偏西方文化元素, 你列的那些书,电影都没看过, 你的文章基本上能看懂, 那是什么吸引我? 首先能带我挣点小钱, 庆幸自己一把年纪学理财是从指数基金入门的, 都说A股是割韭菜的, 感觉你们带大家从指数基金入手从金融投资领域看,更趋于“道”的境界,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公道自在人心!!
作者
谢谢[拥抱]
逢人如逢已妥2020-06-14 16:00:24
6月2号开始冥想练习,周末两天看完《十分钟冥想》,2到12号这些天的“盲”练,就是作者一开始说的对念头的驱逐的误区。 尝试过,再遇到指路人,真的是豁然开朗。 结合行为疗法 结合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结合情绪相关的学习/拆解建议(情绪本身,产生情绪的事件/诱因,情绪带去的身体心理反应和行为) 有点激动(她感觉激动) 坚持练习[愉快][调皮]
秋心正暮雨辽2020-06-14 15:47:09
从高中开始冥想,觉得最大的帮助是帮助自己建立起一种直觉,抓住问题核心的直觉
口蜜腹賤叶2020-06-14 14:30:05
冥想的话题虽然不受欢迎,但最近因为孟总这个主题重新拾起冥想之路,真是颇有收获。以前每每在情绪深陷泥潭的时候会求助于各种方法,读佛法,四书五经,道德经,读经济学,打坐,站桩等等,其实每个都很有用,甚至理论之间是相辅相成。近来身体不错,情绪亦稳定(不得不说身体状态其实对情绪影响很大),每天上班走路时留十分钟专心内观。忽然发现一次因小事而肝火大起的时候,瞬间进入平日内观状态,静静看着那火升起又灭下。这可太太太有用了。
南乔home2020-06-14 14:21:40
扑街了么?我真的很喜欢,也受益良多,已经买了 The Headspace Guide在看
只许奶我岁月2020-06-14 12:39:47
1. 冥想与EGO: —— 往里走,安顿自己。 要有一个远见超越你未见。 2. 就像投资遇到哲学: —— 妙不可言! 我还处在,想让孟总教如何读书,怎么能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从而变现的阶段。期待,孟总能选中,我提问中的话题。疫情憋坏了,最近想边走边学~ 如能有幸中选,不甚感激[玫瑰][玫瑰]
晓璇是火药l2020-06-14 11:45:53
理性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是取得好绩效的核心因素,因为大部分人都无法战胜自身的情绪。所以冥想很关键。但是大部分人只重视“术”但是没有意识到“道”的重要性。
我系神经病偿2020-06-14 11:32:13
我在做,道家的打坐之法。我们讲究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有念则应,念去不留[旺柴]
夜郎志大197912020-06-14 11:29:14
眼前、脑中, 浮现出一串串熟悉又亲切的文字: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暂停键。 内心丰盈的自己。 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焦虑, 投资中的浮躁不安, 学区房、鸡娃、补习班, 我觉得他们都存在于同一类人群中。 还好, 有这么一小撮,不急不躁,自律自由。
作者
[拥抱][拥抱][拥抱]
华纳国际9092020-06-14 11:22:49
冥想是心理学的范畴,几年前因为工作和家庭的事情,有抑郁倾向,经过了半年的冥想和心理治疗,挺过了那一段艰难岁月。孟老师写的很专业,有点看不太懂[流泪]世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心理学来解决,感恩,感谢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一切!
笑逐秋风远希2020-06-14 11:18:27
不知道您看过危机边缘没有,那里面的未来人类的进化方向和您文章里的感受那段有点相像
幕兮兮累2020-06-14 11:14:19
我觉得冥想让自己更理性,不被单纯的感官刺激吸引,不被人性中的贪婪,猎奇心理所吸引,让自己真正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叁日月宵宵2020-06-14 11:12:47
原本就打算等这段忙碌的时间过去之后 开始练瑜伽的。现在看来,瑜伽和冥想更配哟[偷笑][悠闲]
安幕风尘国2020-06-14 11:11:42
感谢分享,冥想系列对我帮助很大
几分情薄传奇2020-06-14 11:08:43
喜欢你的冥想系列,calm,今天工作太累了有些看不进去,明天再看一遍
狮子玉鼠凌峰2020-06-14 11:07:57
peaceful cheers man
小小小浩子君2020-06-14 10:54:12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本性具足”,我们应该用“本心”去生活而不是用被后天学校和社会训练出来的思维方式,冥想可以让我们在纷杂的思绪里觉知到“本心”的声音。您关于冥想的分享,一定会帮助到那些在寻找自己声音的人。我就是其中一个[愉快]
海灵户外水瓶2020-06-14 10:46:38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冥想能让我们觉察自己念头、情绪,给我们决定性干预的空间。”自己刚开始入门冥想,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走神了,过去的自己习惯让自己脑海里充满各种念头,也经常会被一些念头所困扰,都没有给自己留白的空间,孟大的文章很有帮助,慢慢改善。
狮子玉鼠凌峰2020-06-14 10:42:31
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分心,比我预计的多花了好久才读完,然后都想不起来读了啥,只记得无关紧要的片段,又要在读一遍[抓狂]
爱不易魁2020-06-14 10:27:53
看了《自控力》,再看老大的文章更轻松了
我们不装纯静2020-06-14 10:26:58
听了几次冥想,感觉自己没那么浮躁了
半度冷暖变2020-06-14 10:25:51
比起冥想,我目前更想看些书,神经科学类,哲学类的,感觉自己之前是思而不学的状态。这些好像比看投资的书更重要,一天有四十八小时就好了,时间真是不够用。
祁梦瑶姬2020-06-14 10:23:44
写得很科学!其实,冥想在中国存在很久,曾国藩每天都会静坐,静坐其实也是冥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非常注重冥想。其是一种静的修炼、
茉桖兮钉2020-06-14 10:21:59
深有同感,虽然很少冥想,但这种经历与认知是会殊途同归的。这就是 醒觉
漫天灰和2020-06-14 10:20:53
很喜欢你的冥想系列。你推荐的冥想书籍,也准备找来看看。我认为的冥想就是给大脑装了一个开关,在需要的时候关上开关。
沫木兮贵2020-06-14 10:13:26
陆陆续续也冥想快半年了,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是当下感更多了,还需要坚持下去。喜欢这个系列
林熙换2020-06-15 06:53:33
练习冥想四年多了。最早是在看意志力这本书时作者在第一章就推荐。且之前练习瑜伽,很喜欢瑜伽中的呼吸,所以对冥想这一段记忆深刻。后来机缘巧合后天下了考场,人特别疲劳在火车站,就带上耳机听冥想引导词练习了二十分钟,睁开眼之后人疲劳退去,精神抖擞。 后来就把这个冥想练习保留在每周精神紧绷 想缓解疲惫的身心的时候。再后来的阅读中,比如《深度工作》,《心流》等很正面积极自我管理等书籍中也都接触过冥想这个信息。 虽然有四年多,但是我的冥想阶段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倾向配着指导呼吸内观的背景音乐。如果没有音乐和指示,我的大脑就会想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就像你所比喻的在大马路上看车水马龙。希望今年我的冥想阶段能更前进一步。 今年还看到一个理论:柏拉图的白马黑马战车和婴儿。黑马代表欲望本能,白马代表情绪,婴儿代表理性。我们的内在就像是这样一架战车:理性的骑手还未成熟,黑马是受欲望本能驱使,情绪的白马协助骑手制约黑马。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内心的婴儿骑手强大起来,越来越好地平衡黑白马,驾驭战车。 在我的体验中,练习冥想 是提升理性的非常直接立竿见影的方式。 虽然我还是比较情绪化[Chuckle] 还要努力练习调整自己。 非常喜欢这一系列文章。所以留言支持一下
堇年丽2020-06-15 00:35:58
佛学上讲,人的不好的念头也会造业,所以通过打坐参禅提高觉察力,自控力,定力。在念头刚产生的时候就及时觉察到然后停止不好的念头。感觉跟冥想相似,大道至简,都是相通的。
卿氏沐夜纵2020-06-14 23:54:58
诸行无常,有漏皆苦 我觉得冥想是一种“控制”的学问,能否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是需要不断练习的。 希望下篇有实践分享,刚开始冥想的我每次都有好多好多念头在脑海,完全控制不住…….
沃素凹凸曼宰2020-06-14 23:33:02
觉察是一切改变的开始,而冥想能够帮助觉察,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前段时间在日记中写到:“好像快乐的停留总是很短暂,难过和纠结却会持续漫长的时间,后者如永夜,前者是转瞬即逝的光点。我回忆20岁时的一些梦想,发现其实大多都实现,可是现在的我却并没有因此很快乐。梦想实现的过程像放烟花一样,绽开后即成为过去式,要不是特意回溯,脑海就波澜不惊,平静到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连我现在回忆起来的曾经即时迸发的成功的喜悦都像在欣赏别人的故事。这到底为什么?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开心一点吧。” 现在这个“为什么”似乎获得了解答,为了繁衍生息物种延续人类的大脑就是被设定成这样,这是个生物骗局
网名控世家卦2020-06-14 22:59:07
啊,孟老师,你可真是公众号的一股清流呢(此处是夸奖哈),我已经开始把孟老师推荐的冥想的书籍加入下周的阅读清单啦,之前一直get不到它的好处,现在我要开始行动啦,谢谢孟老师
阳光的Ua35fv02020-06-14 22:34:56
摆脱“条件反射”的我,找到真正的我,实现本我,变得更加自由。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由自己控制,而不再把自身的情感交给外界。非常棒。我每次跟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就非常紧张,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导致每次汇报表现的都不太好。看来我也要去思考“信息 -> 思绪 -> 情绪 -> 感受 -> 行为”这根链条了。
你夺色2020-06-14 21:05:12
解释的很清楚, 试着去感知自己产生各种念头的过程并加以干预。 之前看完前两篇,尝试着在安静的环境下放空自己 有感觉到自己的脑海中会蹦出来一个又一个的念头,然后想象着自己把一个一个念头“按”回去 Ps. 难得有一首海外能放的bgm 开心
张琪张琪琪完2020-06-14 19:44:39
最近在读《十分钟冥想》,我想冥想最终可以将正念引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正念时间占比的上升,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认知都会更接近真实。而第一步,是觉察,觉察自己的情绪,觉察我们都如康德说的,带着有色眼镜看这个世界。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绝对客观,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客观。
爱7855123baby2020-06-14 16:50:22
每次看到孟总从内心流出的文字,心里都会自然平静,耐心认真逐字阅读,包括文章下面的留言。期待下一篇冥想文章,感谢您的分享!
赦免犯2020-06-14 15:52:54
虽然有一些不太懂,不过通过孟老师的话,最近经常思想走偏能自己带回来,不偏的更远,有这样的意识,我觉得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进步
浮沐陵辛2020-06-14 14:48:34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万维钢老师在《得到》精英日课的第二季中也做了详细的解读。 时间久远,具体内容已经忘记了[捂脸] 我现在只记得一点:意识是可以锻炼的[嘿哈]
莫熙瞳棍2020-06-14 14:37:05
刺激与回应存在一段距离,呼吸转换之间也存在一段距离,是光得以照进的时刻,是冥想可以发挥作用的时刻。
洋娃娃鱼儿迷2020-06-14 13:24:10
我很期待关于“冥想”的系列,每篇都看。还买了您推荐的书,[强]
跌跌撞撞呵敬2020-06-14 13:23:07
感觉你和达里欧有些相同的地方
作者
不不,差远了,努力中
警惕之心不可无2020-06-14 13:19:00
跟孟总一样都喜欢黑客帝国,看了不下五六遍,有时候觉得红色药丸的Zion也是假的,只是Marix对这些不安份程序的回收站
我是冥王你信吗2020-06-14 12:42:07
谢谢孟老师的分享[拥抱]我给自己定的每日计划: ①冥想10分钟 ②读20页书 ③读一篇日语文章 读了孟老师的文章,我下定决心每天静观冥想10分钟,每周也向老师分享我的感受和变化。 看了
曲终人瘦柒2020-06-14 12:36:24
文章深度不以阅读量的多少来衡量,好东西终究是好东西。
你选择逃避匀2020-06-14 12:35:39
很喜欢孟总这个系列的文章,让我很深刻的理解了冥想的意义,更喜欢孟总的状态,通过内在记分法评估自己,宁静而致远,这不正是自由的感觉嘛,我也希望早日能有这样的状态[微笑]
兔子呀482020-06-14 12:07:32
文章前半段不谋而合,冥想类似于内观课程的感受,都是可以长期受益的活动,更敏感也更了解自己
乳此美妙lc2020-06-14 12:03:49
喜欢孟总冥想的文章,我又重新拾起来丢了很久的冥想,感谢孟总。
ALLOPS的老巢2020-06-14 12:00:40
读了孟大的文章,好像慢慢拨开一层层迷雾。
辰你还有我吾2020-06-14 11:56:54
冥想带来的收获,是做好很多事的根基。可惜多数人都看不透。
我系神经病偿2020-06-14 11:54:32
想把我的夜跑思绪万千,飞扬的思想换成冥想,但冥想真的安排不出时间了,好想快点财富自由,能腾出更多时间给自己,做自己喜欢,学习自己以前缺乏没学习过的事物,想练习,跳舞,旅游[呲牙]
作者
永远没有完美的时机 ~
小菲12138uvcgo2020-06-14 11:53:13
写得很棒,深度认同作者的观念
巨蟹帅帅的军爷2020-06-14 11:41:39
为什么是控制最后一层,而不是思绪那一层? 我今天看了你这一篇文章,就冥想了10分钟,希望这是一个起点。谢谢!
和蔼的七血七2020-06-14 11:27:08
老师发的每篇文章我都有看的,就是看不懂都由头拉到尾点个"在看",原后看评意的。“阅读量都直接扑街"这是什么意思?
作者
就是阅读的人很少
十八串章鱼线2020-06-14 11:26:49
冥想1年左右,最大的感受是,很多东西虽然一直在我眼前,但我好像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它们。
倾覆架2020-06-14 11:19:54
因为扑街,所以小众,因此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