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亏十几万买了个教训
给你们分享一个我上轮牛市吃过的大亏。经常有读者问我,为啥投资不去炒个股,连行业指数基金都不买,嗯,就是这次吃亏吃来的教训。
这个教训来自 2017 年那波美股行情,虽然不是 A 股,但背后道理都是互通的,这次吃亏基本上决定了我后来的投资体系。
2017 年那会儿我其实还是炒个股为主的,那年美股行情特别好,我也特别勤奋,每天早上 5 点起来看 K 线,更新交易订单。然后 6 点出门,坐一个半小时短途火车去上班,晚上回家接着看行情、看新闻。
当时我做了个从选股到择时、止损、止盈的完整交易策略,别说,还真挺好使的,基本买啥啥涨,胜率特别高。我还找到了当时的交易策略统计 👇,一直是大赚小赔,好不惬意。
那一年标普 500 收益率 21.7%,同期我的账户盈利是 37%,以至于我一直以为自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巴菲特,以后年化 20% 收益就是随随便便的事儿 😅 。(而且当时手里的各项数据确实都是支持这个判断的)
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复盘我才发现,那其实是我最血亏的一年。因为,我当时选错参照系了。以当时的投资标的,我压根不应该以标普为基准,而是应该参照中概股和港股的走势,同时期正确的对标指数 MCHI 的收益其实是 54.6%,所以我并没有跑赢,而是跑输了近 20%。
你们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情么,假如我当时买个指数基金,撒手不管该吃吃该喝喝,一年能赚 54%;结果我特么每天起早贪黑,终于把收益做成了 37%。把付出的时间成本也算上,亏损还得再翻一倍。再后来我就果断放弃炒股,转投基金躺赚了,别问炒股,越炒赚得越少。
倒也不是说绝对不能碰炒股,回头再来一遍,我大概率还是会选择去炒股的。毕竟能够通过炒个股、选行业,跑赢市场、稳定赚钱的股民是客观存在的。不去试试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这块料呢?毕竟就算 1% 的概率,1 万人里面也有 100 人呢。
但是假如真能重来,我会至少做三个改进:
不会在结论不明确的情况下,一开始就把身家全赌在股票上,而是用小部分资金来尝试炒股,一轮牛熊下来确认实力相当在开始也不迟。到时候发现没跑赢,就当试错学个教训,不至于拿真金白银给自己过去不去。所以一直建议大家把投资分成核心资产和非核心资产,炒股还是得控制仓位,拿非核心资产去冒险。
多花一些时间在那些确定性更大的投资机会上,而不是赌未来不确定的超额收益。有些机会在买入的一刻起,你就大概知道自己能赚多少,甚至是当天兑现的,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以后会涨」上面。典型的就是打新和场内基金折溢价,2017 年我也有点 A 股,但是对打新之类的一直不上心,有一搭没一搭的,后来看错过了不少捡钱的机会。
谨慎选择参照系,做好复盘。我当时复盘做的不错,也知道自己在干啥,但是参照系选错了。明明一直在价值毁灭,却傻乐呵以为自己在跑赢市场…… 更何况想要跑赢市场也不一定要自己亲自下场肉搏。
……
目前我是不会考虑跳车的,除了跟投的正常操作没有一份卖出。至于什么时候止盈,一年前我就想好了,时候还没到。
理性上来说,现在的情况下回调下跌风险和上涨踏空风险并不对称。如果没卖真跌了,一涨一跌还能补仓、事后看往往也会有超额,市场也迟早会涨回来,闲钱投资等得起;但如果跳车最后踏空,遇上牛市一波上涨,很可能就没有原价再买回来的机会了。
感性上来讲,当年牛市里本该赚到的钱最后错过也是一种血亏,那感觉并不会比直接亏钱更好受。勤勤恳恳、价值毁灭的教训,我可不想再吃第二回了。
汤圆儿2020-07-14 13:14:30
也大,今天A股就跌了好多。。。。。
作者
看来以后是不能用“多”“少”这种词了,还是用具体数字吧。吓我一跳,然后赶紧在看一眼,连 2% 都没到呀 [尴尬]
偶素喵星人2020-07-14 13:08:03
我就是这种策略,定投的是核心资产,躺平不动了,拿一小部分资金炒股,去感受市场,提高认知,为未来更大的天地做准备。
kezhe2020-07-14 13:27:55
我还以为真是真金白银亏了十几万呢。。。认知不够没赚到的钱怎么能叫血亏了[抠鼻]也大到底有没有真实亏损本金的例子啊?
作者
是我们关注的点不一样嘛?我觉得教训本身没啥意义,想要教训每天都有一大堆。 难道不是那些能够提炼出未来可以复用经验的教训才有意义。 认清自己,明确瞎操作的危害,每年省下大把时间、还能少跑输大盘几个点,难道不香吗?
銀葉吉祥2020-07-14 13:15:31
其实只要买的和指数不完全一致 总有个股跑赢指数,也总有个股跑输指数。跑赢指数不一定就是选得策略对,跑输了也不一定说明方法有问题,这个系统的反馈是滞后且具有随机性的。所以我自己的话会把80%仓位放在基金里 剩下20%不管跑不跑的赢 就当是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了
海源2020-07-14 13:15:19
时间成本往往是最容易忽略的
作者
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往往都很难被看见。
欣口茹一2020-07-14 13:52:00
特斯拉要是拿到现在啊啊啊,可惜没如果[微笑]。
作者
跑赢个股和跑赢指数是两回事。 特斯拉往回看确是厉害,但是放到现在依然不敢买。 但是如果明确跑输指数,指数基金一直都在那,换过去就是稳赢,参考性要大得多。
秋水仙素2020-07-14 13:42:10
已经有6位好友关注也大了,掐指一算可能都是被我安利的家里人哈哈
作者
想了一下,假装自己没看到后半句好了,开心又能翻倍一点 ??
三指弹天白愁飞2020-07-14 18:34:15
也大的情况符合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内的钱!
作者
妥妥一现实版例子,当初没意识到参照系的问题,确实是认知局限。
仰望星空2020-07-14 13:56:54
你买的美股,基准当然是美股指数。你买的A股,基准就是A股指数。哪有买美股,选择港股指数的道理?
作者
嗯,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中概股也是美股,当然要和美股指数比。所以就陷入了错误归因,觉得自己能力强才跑赢。 但当时跑赢美股的真实原因是,2017 年是中概股牛市,大部分中概股都跑赢,不和正确的基准比较根本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如果我当时想明白这一点,早就认清现实,转投基金了。
cassie2020-07-14 19:29:40
楼主怎么看 A股主动型基金跑赢指数这件事
作者
新读者吧?我早就是主动基金铁粉了。指数基金是个新手入门不会错的选择,但想要省心+收益,还是主动基金香。
黄药师2020-07-14 18:15:16
17年开始买基金,18年看到跌太厉害,一抽风跑路了,留下了8000多的亏损,去年拿回两千多,今年已经拿回四千多,还剩下一千多,希望这次能把这个坑填上。人总是要吃过亏,才能长记性啊啊啊!!!
re2020-07-14 16:30:52
不后视镜的话,当时按照什么认知逻辑才有望意识到要MCHI来对照?现在美股牛、A股牛,分别合理的对照是?
作者
关键还是看持仓,比如自己投资主要选中小板,那就应该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为基准,而不是对主板。如果投资大盘为主,那就是沪深300。以衡量策略是否有效为目的,应该选择和持仓风格最接近的指数。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