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实证#17.1|加更一篇我的思考和调整
这个系列实证是我个人实盘财务计划,目标——工资理财实现财务自由,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Early Retirement)。不追求大富大贵,但求能够不再担心生计问题,更有底气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放心做那些自己喜欢,却不一定能够养活自己的事情。
有兴趣参考这个实证的朋友建议先看看之前的引导篇,制定你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和我一起财务自由,对于理解实证会有很大帮助。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 30 岁前积累 500 万人民币金融资产。
因为是加更一篇,这里就不更新目前的预算和投资情况了,这个部分还是每月更新一次。
……
最近复盘主动基金止盈的问题,有个意外收获——市场估值虽然很难指导我们进行主动基金的择时,却可以辅助我们进行财务自由的择时,在实现财务自由目标以后选择一个更加合理的自由节点。
先说结论,如果可能,尽量不要在牛市高估时期评估财务自由,即使实现了本金目标,也最好主动等待一次熊市洗礼,在市场低估的时期自由。
看小说经常会看到主角修炼到一个重要的层次,但是一直压抑修为、迟迟不突破,为的是夯实基础突破以后吊打同级。
emm…… 好像就有点像这个感觉。
低估时期水分更少
在制定财务自由计划时,我们通常会估计一个未来 10 年所能预期的平均收益率作为参考,当时我给大伙的建议值是 10%。
比如我希望财务自由以后能够获得大约平均 50 万年化收益(年化收益不等于每年 50 万),折算下来需要通过储蓄 + 投资积累下的本金目标就是 500 万(50 / 10% = 500)。
这是我的财务自由目标。
但是这里有一个隐含的限定,估算收益率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市场长期的平均估值。在十年这个长周期内这是合理的,但是当我们实现本金目标,试图从投资中提取收益补充现金流时,会遇到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长期投资收益率,而是我们自由以后的这三五年内的收益率。
同样一笔钱,不同的时间段,以牛市高估为起点和熊市低估为起点的收益率往往是不同的。低估为起点,后面的可预期收益往往会更高一些。
举个例子,还是我的 500 万财务自由目标,如果我攒下 500 万的时候,市场刚好处在低估的位置。未来的可预期收益是要高于市场长期平均收益的,所以后面的几年年化收益甚至可能到 75 万甚至 100 万的程度。
低估市场会有额外加成,那反过来,如果当时处于高估,未来的收益就会打个折扣。
进入财务自由的时间点和未来几年的预期收益是高度相关的,而自由后 3~5 年的财务状况往往至关重要,所以选择一个更好的时间点确实挺有必要的。
低估时期心态更稳
除了预期收益以外,心态也是个挺重要的因素。
因为牛市的赚钱效应,我们的资产水平会快速上涨,赚钱赚到爽。估计大部分小伙伴都会在牛市里积累本金达到目标值。
但牛市的赚钱效应也会形成一种赚钱很轻松的错觉,比如牛市里动不动就有人辞职想去炒股,这个时期信心比较膨胀。
所以不管是出于收益还是心态的角度考虑,最好的选择都是「再等等」。继续呆在市场里一段时间,经历一轮低估洗礼,去除下资产和心态的水分。
之前在雪球上看到一个类似的观点,如果你准备转行做全职投资,一定要熊市里做决定。财务自由虽然不等同于全职投资,但是很多方面是相似的,都是要依靠投资收入来支付生活。
我的调整
考虑到这个方面,我决定对自己的财务自由计划稍微加一个调整。
我会把「攒到 500 万」和「市场低估」,共同作为财务自由标准,给自己加一个安全边际。
这个结论也适合于美股,但在美股还多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可以考虑。选择一个比较稳健的资产配置策略,比如永久组合或者全天候。
总结一下。
在制定财务自由目标时,我们会根据目标现金流 + 长期预期收益来推算所需的本金,并把这个本金作为我们的自由目标。
但考虑到对自由影响更大的是自由以后 3~5 年的市场收益,在临近自由作出这个最终决定时,还是要把当前市场的估值一并考虑进来。最安全的时间点,不是开心数钱的牛市,而是市场低迷的熊市后期,这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边际。
山涧2020-08-25 13:12:25
有道理,那等实现财务数字自由了,再压制修为继续工作攒钱三五年,最后才能正式宣布突破财务自由[调皮]
Challenger2020-08-25 13:16:34
其实一直想问500w包括房车吗?
作者
不包括,房子和车子很难产生现金流。 房子产生现金流的效率很低,又不能随时像股票基金那么变现一部分。而证券类资产可以灵活变现。
Brenda2020-08-25 13:46:42
也大,按照你的方法算了下,我想象财务自由后大概有12万年化收益,这样本金只需要120w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了。[天啊]我竟然离财务自由这么近的吗
作者
我们距离财务自由从来都不远呀
钟大大 2020-08-25 13:05:58
一看到你写的年化10%,我看着就瑟瑟发抖!
作者
我也不太理解,前前后后都写过这么多内容,自己食盘投资收益也证明 10% 这个目标并不难。但还是有好多老读者每次一看到 10% 就各种抵触,到底为啥呢?
钟大大
因为到了系统性的大回撤,规避就很难了。
作者
10% 当然是考虑回撤以后的结果。假如不算回撤,那就一年 20~30% 了……
H2020-08-25 13:05:58
有两个基金经理管理的鸡是不是不好?比如董承飞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
作者
巴伦之前发过一个统计数据,统计看几个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收益确实不如一个经理独立管理。 但是在国内你不能直接数人头,比如兴全的两个人,董承非是基金经理,童兰是助理,其实还是一个人。
董王兄2020-08-25 13:06:08
简单理解是否是在达到自己设定目标后再观察3-5年,再来走下一步
作者
还是要看高低估,如果实现目标的时候市场刚好是低估,甚至是低估开始小涨,那就是天赐良机呀。
流云2020-08-25 14:24:57
昨晚也在想安全问题,但没考虑熊市退出这个事,倒是新增知识点了。 我的安全垫是这样想的:目标本金+5年生活费+50w(用于熊市加仓) 后面两项用永久组合+股性债券组成,这样目标本金就可以承受更大的波动,但这笔钱怎么放置也没想好(150不知道还在不在,抄作业是做好的),但为了后面两笔资金,退休时间又得延后,想问下,这样做会不会造成资金重复+浪费?
作者
感觉 5 年生活费够了,再额外准备 50 万意义不大。经过美股股灾我有个收获,与其放着大量现金等着抄底,不如提高现金收益率避免浪费 + 想办法提高现金购买力让需要的抄底本金量减少。
汤姆2020-08-25 13:10:01
也就是说,如果高估阶段,自由的目标不是五百万,需要增加了。
作者
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发现最后和等到低估其实差不多。 如果高估,目标相比于五百万肯定不能简简单单就增加几十万,少说也是增加几百万的程度。但是我们攒钱速度哪有这么快,大概率本金还没到这个数,市场已经重新回到低估的位置了……
Hongbin2020-08-25 13:25:06
看到10%(比房贷利息高很多)又纠结该部分提前还房贷少付利息还是留下来投资了,请教也大这个如何权衡比较好呢?
作者
看本金富余程度吧。进取赚钱的时候,留着这个无风险杠杆,多投资赚收益。等到开始求稳的时候,减少负债心态会更稳。 心态和安全感都是“花钱买来的”,看你愿不愿付出这个成本了。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