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崩了,主动基金不止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 A 股投资必须得学会止盈好像成了一条金科玉律,你说你不止盈,别人看你就是一条绿油油的韭菜。

但开始深入研究主动基金以后,我就有点质疑这个操作了。因为主动基金本身已经有基金经理的一层判断,基金经理会根据预期进行调仓和操作,已经隐含了止盈行为。

散户止盈主动基金说起来好听,「保住利润」,但逻辑上明明更像是给基金经理帮倒忙。有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让一个小白和一个大牛一起干活,得到的结果很可能还不如大牛自己单干。

可惜我只有逻辑推理,一直没有证据,很多人并不信。当时我自己其实也只有 70% 置信度,原本的计划是「一半止盈、一半不止盈,试试看」。

结果最近正好在有知有行上找到了一张过去十几年的市场温度计数据。简直想哭,终于有机会量化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了。

/pic/1_VehPXEHMV1BoBpLX599VUibicy2mpw.png👆 温度越高表示越高估,70 度算是市场高估,100 度是绝对高估;30 度算是市场低估,0 度是绝对低估。

我用自己在持有的三只主动基金做了测试,刚好属于不同的基金公司、也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并且三只都是不限行业、比较灵活的那种)

  • 基金 A:大盘价值风格
  • 基金 B:中大盘成长风格
  • 基金 C:择时、抗回撤比较出众

根据 2015 年行情的温度计数据,我计算了三种止盈思路,结论如下。

市场温度计达到 70 度高估止盈,回到 50 度正常估值买回。

  • 基金 A,你将错失 40 个百分点收益;
  • 基金 B,你将错失 39 个百分点收益;
  • 基金 C,你将错失 36 个百分点收益;

市场温度计达到 70 度高估止盈,回到 30 度低估买回。

  • 基金 A,你将错失 67 个百分点收益;
  • 基金 B,你将错失 65 个百分点收益;
  • 基金 C,你将错失 67 个百分点收益;

如果选择 90 度高估止盈,30 度低估买回呢?稍微好一点

  • 基金 A,你将错失 33 个百分点收益;
  • 基金 B,你将错失 14 个百分点收益;
  • 基金 C,你将错失 42 个百分点收益;

**对于主动基金进行高估止盈、低估买回的操作反而错失了更大的收益。**真正靠谱、有业绩的主动基金压根不应该被止盈。

虽然我只测试了 2007 年牛市和 2015 年牛市的情况,也只选了我自己喜欢的三只基金,这个测试甚至有点片面。但至少证明了一件事儿,止盈根本不是金科玉律,靠谱的主动基金,不止盈收益反而更高。

对于主动基金而言,你可以通过止盈保存过去的利润,但往往是以牺牲未来的收益为代价

……

为什么会这样?我花了一张图,主动基金止盈里面最大的 bug 在于基金经理是有超额收益的 👇,你买回来的成本更高了。

/pic/2_bicqRWzrtgURolDyC3uibmWlicfroA.jpg往往越是好的主动基金,超额收益越明显,止盈带来的损失就可能越大。

……

这个结果连带着把我之前的设想也推翻了,我以前还写过一篇止盈的思路——通过观察大 V 来确定止盈。现在发现,这个思路对于主动基金很可能也是不适用的。

一位擅长择时的主理人,年化 20%。

一位擅长选股的主理人,年化 20%。

妄想把两个人的观点结合起来超越 20% 的,最后得到的结果可能会大失所望,还不如分开的收益高。

这个逻辑刚好验证了两年前我给大家翻译过的一篇巴伦周刊刊载的统计,里面提到一条——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收益反而不如一位基金经理独立管理的基金,1+1 反而小于 1

两位基金经理尚且如此。

那叫散户止盈主动基金,岂不是就等于叫韭菜和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基金,而且韭菜的权限比基金经理还大,这尼玛不是搞笑吗?

高估卖出、低估买入这一套本来是从指数基金来的,但可惜对于主动基金可能并不适用,反而会让你赚得更少。

对于靠谱的主动基金而言,赚取最大收益的、可复制的思路可能只有一个——只要基金经理还在,就把它好好拿住了,请珍惜他们

……

因为自己在真金白银投资,分享的都是我自己投资的感悟和心得,而不是市场评论,所以难免带有强烈的价值偏向。为了防止误导大家,加上一段限定。

不止盈有个重要的前提,主动基金本身要够靠谱,超额收益够明显。越是靠谱的基金(经理)止盈越会起到反作用,如果基金不靠谱或者没有基金经理,比如指数基金,止盈依旧有价值。

但是话说回来,谁选主动基金不是冲着“靠谱的基金”去的呢?所以我依旧认为,主动基金谈止盈,只是一种错觉。

流云2020-08-21 16:19:26

如果手里有一笔钱(5年内没有具体用途),且能承受较大的波动,从收益角度来看,一次性投入主动基金,比分成12笔按月定投,收益会更好,这样理解对吗?

作者

不对,很多读者问到这个问题,周一我会写一篇补遗。

田小川2020-08-21 13:05:58

小白弱弱问一句,那啥时候止盈,拿到天荒地老不还是浮盈吗

作者

难道你卖了,再买回来就不是浮赢了?只要你还在资本市场里带着,一辈子都是浮盈。而且很多人把止盈和变现离场搞混了,止盈是卖了,但迟早还要投资回来;卖出离场是另外一回事儿,最初的投资目标实现了,比如通过投资基金攒首付,原则上就是离场的时候。

欧阳钰龙2020-08-21 13:07:17

所以主动基金,就该配置到长期不用的资产里面,然后靠分红来享受收益?可以这样理解吗?

作者

或者干脆分红也要投资回去。 最理解财富的人,不是指望着复利赚钱变现,而是把别处赚来的钱也放进复利里面去。

.zZ2020-08-21 13:12:53

如果不是根据市场,是根据自己设定的盈利目标(比如20%)这样进行止盈呢?

作者

还是那句话,你止盈以后这笔钱要买回来吗?如果还要买回来那止盈有啥意义?

Real Madrid2020-08-21 13:39:43

我这么理解可以吗?只要主动基金这笔钱我还在用于投资,就没必要止盈,放着就好;如果有别的地方需要用到这笔钱,直接撤场花掉。是这样吗?

作者

大体上可以这么理解。

吕梦一2020-08-21 13:19:08

也大,看留言有个问题,比如投资目标是首付,攒够了清场离开,之后努力赚钱又有了投资的本金,这时侯再投资主动基金,不就比之前错失了吗?想问下这种情况怎么办,是不是我这么想事情的优先级没有排对?

作者

对,有了 100 万再赚 100 万比从头重新赚 100 万容易很多。但排优先级也不能只看钱,丈母娘把刀架你脖子上,「买不买房」,你咋办?有些生活目标也挺急切的,得平衡。 但最理想的情况还是拿一辈子。

仰望星空2020-08-21 14:28:04

我16年通过晨星网选了六只基金定投,都是五年以上五星基金。到18年初,有3个离职,1个风格突变重仓军工 这四只收益自然悲剧了,只有2只收益还不错。从此以后只重仓指数基金,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不用担心基金经理跳槽或者发神经了。

新宿豪雨2020-08-21 13:11:12

看投资的目的了,如果你是为了无止境的追求利润,那当然没必要止盈,如果你只是为了赚够钱享受生活,那“错失利润”又有什么不可接受的呢?恰好这个公众号和其读者的目的应该就是后者吧。

作者

7 月 21 日的文章分享过 最理想的答案是,最好永远都没有取出的那一天,永续投资才是最好的投资。 …… 选择权到底是来自消费掉的金钱,还是来自积累下的财富呢?是不是没有变现的财富才是我们选择的底气?我们做出的选择越多,剩下的选择权就越少。被围着转的,往往都是手里拿着钱,但还没付款的。

陌小生2020-08-21 13:06:05

也大的止盈策略更新了[旺柴]

作者

对于主动基金而言,现在没有止盈策略了,“止盈?那是什么?”[旺柴]

Jason2020-08-21 13:54:10

之前也想到这个主动基金从低位定投到牛市高位卖出好(2005-2007、2008.09-2015.06、2016-现在)还是一直持有好。然后就拿富国天惠做了测试发现还是一直持有并月定投的收益更高。本人大四,基金投资时间快两年了,但都不是定投,现在准备定投富国天惠,不用经常看市场的走势去加仓了,还是能留点时间学习。唯一有点担心管理了14年富国天惠的朱先生会不会做几年就不做了[捂脸]

今2020-08-21 13:55:55

我觉得这个前提是选对基金。。毕竟业绩不稳定的主动基金也一大把。要是选张坤,朱少醒等人管理的公募基金,那择时确实不如长期持有

日富一日2020-08-21 13:34:11

我之前主动基金止盈了,然后同样的指数位置,基金得净值却回不到我当初止盈的位置了,现在我买主动基金也不止盈了,相信基金经理

西界2020-08-21 13:24:10

所以主动基金的止盈策略就是不止盈

作者

或者说主动基金的止盈策略在买入的时候就定了,最好的止盈是找靠谱的经理,然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周挺2020-08-21 13:17:03

高抛低吸=波段操作(是成本最大的操作,没有人能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涨不敢追跌不敢买)还不如追涨策略组合来的简单明了,始终保持组合里是最强的标的定期调整。

作者

也看投资标的,指数基金总能顺利买在低点、卖在「近似」高点的人确实也客观存在……

Kelley旷2020-08-21 14:51:41

按照这个逻辑,对于优质主动基金而言,按照定投的策略分批建仓是否很有可能还不如直接一次性买入?毕竟分批建仓也相当于自己代替基金经理做了择时。

作者

分批买入是另外一回事儿,目的不是放大收益,而是降低波动,短期来看涨跌不可测。这和止盈高抛低吸是两个概念,出发点不一样,场合也不同。

没心没肺快乐加倍2020-08-21 14:06:55

避免人为干扰因素,减少主动操作是我买了张潇雨课程的最大体会。

二二2020-08-21 13:19:30

基金经理的能力很重要,有时也得看运气,人嘛,总有出错的时候,唉,2018年买的一个主动基,掉了50%!!

作者

50% 回撤确实水平有问题…… 但对于大部分散户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你自己操作掉的可能比 50% 还多。 散户的努力方向应该是选人,选一个靠谱的主理人,跟投也好、主动基金也罢。别自己进去瞎几把折腾……

阿杰2020-08-21 13:06:30

所以,买主动基金只要看好基金经理的能力,就不用止盈是嘛?

作者

想要通过止盈来实现高抛低吸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

CamillaCamilla2020-08-22 22:55:52

唉,早看到你这篇观点就好了。我以为疫情会影响经济到大跌,也是宅在家闲的,把07/08年持有到今年的基金都在春节后赎回了,完美错过这拨行情,肠子都悔青了[捂脸]

许志宏2020-08-21 13:14:33

深有体会,老是自作聪明,时间按月算,没有一次不后悔的[撇嘴]

小星星2020-08-21 19:01:40

有道理,主动基金真不用和指数基金一样止盈,不然你看中这个经理又不相信他,岂不是自相矛盾,而且投资的一个特点就是散户越是努力,结果越差。 不过有两点要注意: 1.进场时机必须选好,要在市场整体低估的时候,成本控制还是很重要的; 2.挑选鸡精经理要慎重,最好选择好的经理加上好的鸡精公司,这样的话,哪怕经理走了后背来的经理也优秀,而且更新的年报半年报还是要看看十大重仓股,看看有没有改变你当初认同的投资风格理念

费培培2020-08-21 16:42:03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温度计止盈法本身不靠谱[呲牙]

作者

这个方法可信度还比较高,在指数基金上确实经过检验了。

十三2020-08-21 13:13:52

确实有点反常识,比如富国天惠在2015年最高回撤了45%左右(富国天惠常年保持股票95%左右不减仓)…还是感觉温度计90°逃顶能增大收益…

作者

回撤看的是最高点和最低点,但是当时你是不知道高低点在哪的,所以事后讨论回撤没啥价值,不可能复制。 实际是只能根据估值来,但 90 度距离最高点还有相当的距离。 而且逃顶还有一个幻觉,你总以为自己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来,但往往并没有。

李木木. Silence2020-08-21 13:04:42

嗯哼,星球已看已截图~

作者

玩我呢…… 当时帖子被删把我气坏了,结果早上一看居然又回来了 [捂脸]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