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点郁闷的调整
有点郁闷,本来上个月开心地把可以选择「保到 70 岁」的达尔文 3 号推荐给大伙。结果还没乐呵多久,就得知 8 月 25 日这个选项又要下架了……
熟悉的读者可能知道,我一直比较喜欢定期重疾险胜过终身重疾险。这是我之前在给大家整理的保险干货中的一段观点(刚好是根据达尔文 3 号做的计算)
对于 30 岁的小伙伴来说,如果能在理财投资中实现 8% 以上的年化收益,更划算的方案是投保到 70 岁,然后用省下的保费给自己设置一份“保障基金”。70 岁重疾险过去以后,这笔钱的净值会超过保额,而且这是你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钱。
不过这个思路大家的反馈一直比较两极分化,反对的声音主要是这个收益率如何不现实,要自律等如何如何。
但相信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小伙伴是懂我的,比如 2018 年经历 A 股钻石坑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们,还有正在努力践行财务自由计划的小伙伴们,投资和自律本来就是我们的基本功。我写公众号这三年的时间里,有相当部分篇幅都是在说这件事儿——个人投资者也很有希望在资本市场获得一个长期可观的收益。
而且还有个比较侧面的观察角度很说明问题,保司出于公司经营考虑,普遍倾向下架不那么赚钱的甚至略赔钱的选项,保留最赚钱的选项的。所以大伙不妨留意观察一下保定期和保终身选项的变化趋势,保障定期的选项,总是卖不了多久就下架,挺说明问题的。
建议两类读者认真考虑一下「保到 70 岁」这个方案,下周这个选项就要被撤下了。
- 30 岁以下、有一定投资基础,具体观点可以参考我的这篇保险干货。
- 预算相对有限,本来就考虑投保定期重疾险。
投保链接 👉 达尔文 3 号
我就不再解释太多了,懂得小伙伴自然懂。其他读者如果觉得不放心,求稳心态也大可继续选择保终身的方案,那这次下架就没啥影响了,保终身的选项继续还在。
说说重疾险新规
最近这几天研究了重疾新规,帮大伙梳理几个我读完觉得比较重要的点。(篇幅有限很难面面俱到,毕竟细则大家还是以《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为准)
我先整理了一张表,想说的基本都在里面了。因为新规还没有正式落地,目前所有在售重疾险都是基于旧规则的。
根据 6 月 1 日版本公开征求意见稿整理的新规整体来说更合理了。
新增了 3 类重疾和 3 类轻症定义,但是考虑到很多在售旧规的重疾险已经包含了这几个选项,影响就没那么大了。
比较有帮助的是,原来 25 种重疾中有 7 种重疾理赔标准更宽松。比如冠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旧规的重疾险要求是开胸手术才能赔付,现在冠脉搭桥的前提是“切开心包”,心脏瓣膜的前提是“切开心脏”,不用非得开胸了。
……
但是“合理”不完全等于“变宽松”,毕竟过去十多年医疗水平进步不少,很多当时的重疾,现在已经算不上了。
最典型的就是被议论最多的甲状腺癌,我在“小马理赔”的报告里看到一个数据。(我也看了其他保险公司的理赔报告,甲状腺癌占比普遍在 20~40%,比例相当高。)
在新规下,甲状腺癌的赔付是分级的
- TMN 分级 I 期算轻症(大约占发病比例 95%)
- TMN 分级 II 期才算是重症。
以前旧规不分级,好多网友分享治疗费用连 2 万都不到,然后保险公司赔了几十万。甚至还有观点认为,甲状腺癌存活率比普通人还要高一点,因为被吓到以后生活比以前还要更规律、更健康了(我觉得这个有段子夸张的成分,但道理你们都 get 得到)。所以旧规里甲状腺癌这一项已经不再像重疾险了,而有点像 bug 价,新规把这个漏洞修正了。
现在很多重疾险都会对重症超额赔付,比如投保 50 万保额达尔文 3 号,甲状腺癌实际赔付是 90 万;而按照新定义如果是轻症,上限只有 15 万,差别还是有点大的。
再一个就是表里的三类轻症赔付上限是重疾保额的 30%,而现在很多旧规重疾险都是加量赔付,有些会赔付到 40%~45%。
……
现在新规还是公开征求意见稿,虽然上面重点内容基本是稳的,大修改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终归还是没有落地,等最终确定了我再来给大伙更新一下看法。
新定义正式出台以后,基于老定义的这批重疾险会陆续退出市场。但现在这个交界时期对我们来说其实挺有利的,不用非黑即白赌未来,也不用被动接受结果。
如果综合考虑还是更在意甲状腺癌和轻症的赔付责任变化,下架以前给自己保一份就好了。
新旧产品大概率会有一段时间同时在售,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出理性选择。
好安宁2020-08-18 13:12:03
四川的朋友们买不了达尔文,由于地域限制好可惜
作者
对,这个地域限制确实有点遗憾……
Tao2020-08-18 13:22:46
也大的配置思路是啥,可以抄作业吗
作者
这回你们可抄不了,我自己生活在国外,医疗相关保险都是在海外的。但如果我回国的话,在财务自由以前肯定也会选这个思路:医疗险、定期重疾 + 自己理财、定寿险 不管是投资理财还是其他什么的,我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只推荐自己真会用、真这么做的思路给你们。
波本2020-08-18 13:33:48
还没工作的怎么办 眼睁睁看着要和现有的重疾险失之交臂
作者
平常心平常心,就像我们投资不可能赚光市场里每一分钱,保险也是一样的,关键是当下需求和保障相匹配。
りゅう2020-08-18 13:03:33
钱哥,CFA证书含金量怎么样? 在备考中
作者
看你的目的是啥了。各类证书在工作里最大的价值是职位的敲门砖。 如果是想通过 CFA 提升投资技能,我觉得有点太间接了,考过 CFA 但是依然不会投资的也很常见。
りゅう
想做股票或者证券分析师 看招聘里面CFA证书要求比较多
赵千2020-08-18 14:17:26
也大,你在国外配置国内保险,有用么?国外的朋友是否应该配置些在海外当地的保险?
作者
国内很多保险是不让海外生活的客户购买的,还是优先考虑生活当地的保险。
鹿鶴2020-08-18 14:01:33
看过一个律师的文章,他也不懂医学,光从条文上来看,重疾要赔钱给患者的时候,基本是人已经没了,算是安慰奖
作者
他说的这个是 2007 年以前的情况,当时没有统一规范所以条款很苛刻。07 年国家统一定义(就是现在的旧规则)出台以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刘昱2020-08-18 13:47:06
前几天才买这个,咨询了建议说是可以在旧的规则先买预期保额的一半,剩下一半等新规则落地再买对应的新产品
作者
哈哈哈,我也同意这个思路,有点像投资组合仓位管理的思路。等新规正式落地我会再详细写[呲牙]
Ken.N2020-08-18 14:20:02
无脑买牛基,跑赢热点
作者
买牛基我同意,但是“无脑”最后基本都拿不住,亏的多、赚的少。
Ken.N
市面上大部分人凭实力选的股也差不多是狗屁,还不如无脑买业绩好的
作者
话糙理不糙,这样买基金确实还能少赔点……
可恩2020-08-18 13:13:10
也大这里测算的买到70岁,是50万保额嘛?那么达尔文3号60岁之前180%的赔付,个人选择买30万保额到终身,60以后也能有保障,这个思路如何?
作者
50 万保额只是举个例子,对于 30 万还是 50 万不同保额结论都是一样的,因为保费是等比例的。
卷银2020-08-18 17:59:22
如果是多次赔付就更好了
作者
也不能太贪心呀 [捂脸]
马菜菜2020-08-18 17:39:59
补充两点哈。1,网络销售保险的地域限制其实并不需要担心,而且对于理赔也丝毫没有影响。限制地区的小伙伴可以详细的去了解一下怎么破。2,对于很多人来说,重疾险其实并不是一锤子买卖。随着收入的增加,相应保额最好也跟着增加。那么也就可以第一个保终身,之后的买保到70岁。对于很多人的收入水平,50万的保额其实是不够的。
作者
1. 投保以后不影响全国理赔。但是达尔文3号这个不能这样异地投保,信泰的要求很严,工作、居住、户籍至少得满足一个。 2. 也是个不错的思路。
Karma Lhamo Chokyi2020-08-18 15:25:11
「保到 70 岁」不带身故,如果满足需要,真的是性价比之王。
作者
哈哈哈,我就说老读者肯定懂我的~
一嫣2020-08-18 13:54:55
现在买还是按照重疾险老规则么?
作者
目前的所有在售都是基于老规则的,新规还没正式落地呢。新规落地以后老保险会逐步退出,但是不影响已经投保的保单。
我所在的地方最多只能40w保额[发怒]
张老果2020-08-18 16:05:54
也大,新规以后没有70岁的定期了吗?
作者
不不,这是两件事儿。 新规是行业统一规定,规范重疾险定义和条款。 70岁下架是保险公司自己决定的,两者没有关系。
booooooooo2020-08-18 15:09:12
想问也大,是不是有了定寿就可以不配意外了[捂脸]
作者
和你说说我自己投保的思路吧。意外相比于定寿的优势在于意外医疗和残疾赔付。 我自己认真考虑以后,发现我在意身故责任要多于担心残疾和意外医疗,所以从优先级的角度,我会先考虑定寿。 重点还是看伤残导致的后果对个人的财务风险有多大,这个是因人而异的。
没心没肺快乐加倍2020-08-18 14:46:30
保险和理财还是得分开,不好指望用保险赚钱,毕竟谁不想健健康康呢。
帅2020-08-18 14:36:20
也大能推荐一个无职业限制的高性价比保险吗?达尔文三号买不了
作者
可以看看钢铁战士,那个是 1-6 类的。我之前给大伙对比过,后台菜单里面有文章。
作者
可以看看钢铁战士,那个是 1-6 类的。我之前给大伙对比过,后台菜单里面有文章。
名字太短容易被记住2020-08-18 19:56:12
看到第一个评论说因为地区限制,没办法买达尔文。 看到也大的回复,看着也是认同了这个条件限制是有效的。 但是我看到其他博主,还有在网上搜到说,可以不用管地区限制。说是因为后续还可以再更改。 现在有 2 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也大: 1、请问地域限制必须要遵守吗? 2、请问地域限制的条件是: ①根据外省上班的居住地? ②根据身份证上的户籍地址? 期待也大的回答[呲牙]
作者
确实有人这么说,但我不提倡这么操作。买保险是为了防范风险,而这么操作是等于把自己放到风险下,如果因为这个影响理赔得不偿失。 地域条件是工作、居住、户籍,满足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