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再不高抛低吸了

这两天有张统计图挺流行的,我看好多地方都在转——上交所做的账户收益统计图,从 2016 年到 2019 年 6 月期间各类账户的收益情况。

/pic/1_bJPDkHlB2icuNNDTdCxY0DtU7EZLJA.jpg统计来看,散户炒股整体赔钱算是有数据实锤了,就算做到资产千万以上整体也只是少赔了一点,还是赚钱的少、赔钱的多。而相比之下,股票市场里机构投资者的优势还是太明显了,几乎就是一边倒的吊打,一面是散户全面亏损,一面是机构各种血赚。

你们细想想,那机构的收益都是从哪赚来的,总不是天上变出来的吧?

所以理性选择,以投资收益为目的还是再三建议大伙优先考虑基金。虽然也不能保证 100% 赚钱,但赢面要更大,自己炒股赢面真的太低了。

……

这张图里还有个点挺值得思考的,不管是机构,还是散户,择时都是价值毁灭,带来的收益都是负数。

/pic/2_shkiaPh0oXCraFGibUMx3Lt9yibzXQ.jpg至少从统计上来讲,高抛低吸是个注定失败的活儿**。**虽然有一定成功的概率,但整体来看成功率很低。

我以前炒股做过复盘,高抛低吸基本就没做成过,2017 年那波本来能赚 50+%,然后一顿高抛低吸加选股,白送回去近 20% 的收益,现在回头想想还是时不时扎心。

我有时候也会被大伙问到关于择时的话题,比如「最近 xxx 涨了很多是不是应该先卖了?」,再或者「这段时间还在下跌是不是应该推迟一下定投?」。看了这张图,更是坚定以后换着法劝大伙不要乱动的决心,还是傻瓜点儿好、别预测了。

放弃择时,不是怂、也不是懒,而是这事儿不值得花心思,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最后越失望。

……

那什么样的操作不属于择时呢?我总结了比较靠谱的几个供大伙参考。

就买入操作来说,最典型的就是低估定投,放弃高抛低吸,工资到账就定时投出去,干脆别去纠结买高了、卖低了的问题。

就卖出操作来说,相对复杂一些,有几类比较合理的逻辑:

  • 达到投资目标,应该变现了。比如原本是为了 5 年后买房投资,时间到了或者目标金额到了,也就应该卖出了。
  • 当初的判断出错,发现并不是一个好机会。(判断理由不能是,现在涨了、跌了……)
  • 发现了更好的投资机会。
  • 持有的投资进入了极度高估的位置。

剩下的大部分其他操作往往就属于择时范畴了,建议大伙还是能放弃就放弃吧,毕竟统计数据在这儿摆着呢。虽然不择时、不预测这事儿有点反人性,但对钱包有实打实的好处,少亏就是赚。投资上的事儿并不总是一份努力、一份回报,有时候行动上懒一点反而能赚得更多。

……

因为分了点儿时间整理更新今天二条的干货汇总贴,推文比平时短了点,还希望大伙理解哈,明天恢复正常。

青华2020-08-03 12:56:11

也大,年初的时候跟着您定投,现在有了不错的收益,请问这个时候定投要暂停吗?

作者

所以…… 你是来砸场的?[抠鼻] 貌似好多小伙伴还没把自己的各种操作习惯和「择时」联系在一起。但其实你这不也是择时嘛。 还有我没在公众号给大伙做过定投计划呀,你是不是从哪里搞混了?

李睿2020-08-03 12:56:13

个人炒股也有十年,心得是:低吸相对容易,我买入点往往是近几年低点;但卖出确实很难判断。我2019年底买了五粮液和双汇,但五粮液卖飞了;2020年3月买了三只基金,现在盈利的股票就一直拿着,不敢动……

作者

1000 点买入,只要能拿住 3000 点总能等到。3000 点卖出,很可能这辈子也再没有 1000点买回来的机会了。

国新月2020-08-03 13:01:09

最近天天有人喷恒生辣鸡,我巴不得它继续矬个一两年让我多定投几期[跳跳]

作者

个股说不准,没有哪只个股是跌下去必须涨回来的,所以我还是不去纠结这事儿。 但要是有人来喷大盘垃圾的话…… (想了半秒钟)还是让他喷吧,说服他赚钱了又不会分我……

枫2020-08-03 12:58:16

上周华谊兄弟做T 飞了一部分,幸好底仓还在[捂脸]

作者

做 T 有种痛,叫卖出去再没买回来过……

平凡之路2020-08-03 13:51:36

也大推荐的卖出操作,和《解读基金》一书中给出的建议异曲同工之妙[呲牙]

作者

后三个其实是价值投资的“标准答案”,但是我发现在基金上也刚好适用,就一起搬过来了。

作者

对了,安利大家读一下《解读基金》[呲牙]

阮鹏2020-08-03 12:55:22

简单的来说择时只能在长期的基础上进行,凡是短期的择时操作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

作者

理论上来说,有两个“择时”,如果是长期投资没准还可以考虑参与的,要么就是极度低估,要么就是极度高估。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其实也没能力判断这个,所以能跟投、能躺赚,就干脆长期择时也别做了。

Penny2020-08-03 14:01:09

这篇值得收藏。以我浅显的学习学到的东西,极低估买入,极高估卖出。差不多10年左右操作两次。如果不知道啥时候极低,极高,就说明不需要动。

哇~2020-08-03 20:10:33

今天在看香帅课里的“有效市场悖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机构比散户厉害。 对于基金,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你就跑不赢市场,买指数基金就更能跑赢主动基金,所以巴菲尔一直建议大家买指数基金。但是对于A股市场,因为散户多,所以市场会市场不是特别有效,因此主动基金经常跑赢大盘。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