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学习的未来》书评-为什么德才兼备才能在AI时代找到工作

米国的新冠疫情,让全球看客都大跌眼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美国的疫情长久占据榜首,即使在欧洲已经挡住了疫情蔓延的脚步之后,仍然保持着稳定地新增感染。对于该问题的回答,是其的教育出了问题,从而导致其社会群体智慧下降,最终导致一个社会呈现群体非理性行为。

说起对新冠防范知识的掌握,米国的福奇不比中国的钟南山差多少,但表现到群体层面,国内的防疫措施,就远比国外的更为有效。这是由于社会的群体智商,相比群体的平均智商要低很多。
之所以这两者之间会出现差距,是因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需的智能,远远不止是知识。而在今年6月份湛卢出版的小册子《智能学习的未来》中,对AI时代,应该发展怎样的教育,书中提出的独到见解,值得所有为人父母者关注。
/pic/1_3LtcXhrl72DdW4bD1gdpPKicvzSQLA.jpg

1)德才兼备与快乐教育

提到西方的教育模式,人们通常都会想起“快乐教育”这个概念,而东方的教育理想,则要求德才兼备。其实两者,其背后都认同一个观念,即人的智能不止体现在对知识的掌握上。

《智能学习的未来》提出的交织型智能理论,将智能分为三类,分别是学术智能,社交智能和元智能。学术智能是一个人掌握了多少知识,社交智能是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调节能力,而元智能则是关于认知的认知。
人类能够发展出对自己的知识和思维的认识、对自己的感受的认识,以及对自己所处的情境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元思维”(meta-level thinking),而在中国文化中,对元认知的培养,被称为德育。
尽管元认知的内涵相当广泛,但广义上,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我们在自身认知过程方面的知识和控制,包括计划、心理资源分配、监控、检查、错误检测和纠正等执行功能。
元认知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陈述性元认知知识”(对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的认知),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程序性元认知知识”(对获取知识的方式的认知),即“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以及“条件性元认知知识”(对获取知识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的认知),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如此看来,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德育,和西方认知科学对人类智慧的理解不谋而合。两者都强调,我们需要同时发展与认识的认知和元认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调节能力,使人能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并取得成就。
2)社会群体智慧的成因是元情绪智能

三体的读者,会觉得第三部中程心成为执剑人,就像川普的当选一样,即出人意料又符合逻辑。而这背后的原因,牵扯元智慧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元情绪”,即情绪对每个特定学习任务的影响。元情绪关注情绪以何种方式推动我们的学习行为,塑造我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促使我们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对世界的理解。
我们的每种情绪都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并且每种情绪,对于提供学习动机,都可以是增强性的或者削弱性的。因此,并不是单有积极情绪就能使我们增加或者减少动机,积极的并且是增强性的情绪才能有效增加动机。
有的情绪旨在实现优秀的学业表现,有的则旨在避免差的学业表现。研究表明,前者通常会导致优异的学习成绩,而后者通常会导致较差的学习成绩。并且以掌握为导向的学习者更有可能在与同伴的合作互动中给予支持,并更有可能参与到“创造性冒险”任务中。
动机与元认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一项08年的研究中,一组儿童被告知,他们的任务目标是制订最佳策略,另一组儿童则被告知,任务的目标是成功完成的任务越多越好。研究结果表明,以掌握实际能力为目标的一组儿童明显以大量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另一组以任务表现为目标的儿童则表现出较低水平的元认知控制。
由此,就能够解释为何米国的支持川普的民众,以及三体第三部中选择程心的人,他们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想要的,都是旨在避免坏结果出现,而带着这样的情绪,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地更差一些。并且由于其元认知能力更低,还无法意识到自己对新信息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3)识别虚假信息需要情景智能和自我效能感

我们在世界中的体验对我们构建知识和理解的方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身边的人都在指鹿为马,那多半你也会对接受自己本以为错误的观念。与人的交互以及与人们所处的物理环境的交互,对在群体之间创建分布式认知的网络而言都是非常关键的联系。
而元情景智能,关注的是学习所处的情境对学习的影响,即我们如何通过与世界每时每刻的互动来构建意义,从而影响情绪及学习的动机。元情景智能的典型案例,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而影响一个人是否接受某个信息的另一个因素,则是信息的传递框架,而这也是和元情景智能有关的。信息被呈现的方式,其例子对应的场景是不是熟悉,用到的因果类比是不是常见的,都会影响一则信息是否会被接受。

元智能的最后一个体现,是自我效能感,指在预期情境中,人们可以将某一系列行为完成到何种程度的判断。拥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会与更高水平的学习表现相关。
这是因为如果人们认为他们的能力不足以应对某些活动,就会避开这些活动;但对于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力能够应对的任务,就会充满信心地参与进来。当然前提是他们的自我认知都是合理的。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正确感知自我效能感极为重要,因为感知不准确的话,就会导致我们浪费精力或感到失望。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还与元认知有关,尤其涉及元认知控制,而反过来看,我们的认识的认知同样深刻影响着自我效能感。准确的自我效能感需要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理解做出基于证据的准确判断。想要在特定情况下取得成功,不论是独自完成任务还是和他人一起完成任务,我们都需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拥有准确的自我效能感。
由于影响信息被接受可能性的另一个因素是和自身已有观点的相似度,因此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会意识到对于那些和自己已有观念不同的信息,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程度都会较低,从而使我们面对虚假信息,能够多一分警惕,避免自我感觉过于良好。
4)利用人工智能增强未来学习

如果我们善于学习,世界就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也能够不断进步。而由于智能的上述表现,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我们需要发展上述的全部智能要素,确保每个人都能做到善学善思。而这是这本书第二部分的内容,对此,书中的建议是,不要试图抗拒变化,而要预计,适应并享受变化,最终做到时刻做好变化的准备。
关于具体对教育的建议,包括提升批判思维,提问能力,想象力等。而这让我想起得到提出的,我们给用户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认知方式。虽然表述有所差异,但其关键都在于关注元认知为代表的智能的多个层面。
未来,一门好课程,需要让听课的人,在学到知识之外,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认识到自我的知识有哪些欠缺,能够提升自己的情景智能;明白自我的认知是如何被环境中新了解的因素所影响的;提升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对学习方法和套路的掌握。只有做到后面几点,才能让这门课,能够对在AI时代找到工作有所帮助。

更多阅读

群体智慧与网络中的情绪传播
《诚实的信号》读书笔记 激活网络中的智能涌现
为什么要带着地球一起走-聊聊流浪地球背后的“群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