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使生命的复杂成为可能-读《生命的跃升》文末福利赠书
(function(){
var cover = "http://mmbiz.qpic.cn/mmbiz/dcEP2tDMibceCVEcCs5RZicJnuv5XDBzFp1c1coRzwI0lO7ZeMZD0ZOD7etNyPHgDJXyJh0XIpl74ibhwd5gB5OaQ/0?wx_fmt=jpeg";
var temp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tempImg.setAttribute('class', 'rich_media_thumb');
tempImg.setAttribute('id', 'js_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data-back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src', cover);
tempImg.setAttribute('onerror', 'this.parentNode.removeChild(this)');
document.getElementById('media').appendChild(tempImg);
})();
对于生物界的复杂与多样,我们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如今,人类正在构建同样复杂的系统–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自主agent。我们能从生物中学到的,不止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更应该是那些特征让生物体的复杂成为可能。
换一种说法,生命的进化,从个体上看只是为了延续自身,但整体上,却在长期上产生了整个生物界内的更多可进化的途径。个体生物为了延续自身,探索出了之前没有考虑的可能领域,从而让整个系统能够进化出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多姿多彩。 生命的跃升这本书的副标题是“40亿年演化史上的十大发现”,然而看完了这本书的目录,我认为这十次发现,是十次“弯道超车”,也是十次“颠覆式创新”。生命从最初的碱性温泉中的有机分子,到DNA,再到复杂细胞,热血动物,直到进化出意识。每一次我们眼中突变,都是有迹可循的一步步演化的结果,而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些故事。下面是该之前的一篇读书笔记,本文更偏向与评论,建议没读过书的先读这篇推送。 就如同一首歌可以分为旋律和演唱者,每一个发明也可以分为机制,影响,物质基础。旋律对应的是机制,如同美的旋律在每个民族中都会受欢迎,生命演化的机制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领域,这也是目前我们用到较多的,比如DNA和性启发了遗传算法;而演唱者则是特殊的,受制于具体环境的,其中会涉及到具体的分子与众多的生化细节,这固然有趣,但我们若是多年后将这些细节忘记,却仍然记得这本书讲述的生物演化的机制,那样我们也许会收获更大。 生命的这十大“发明”,有什么共通之处了?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分类。这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DNA,性和死亡是关于如何让生物体的信息传递下去的,光合作用,复杂细胞和热血是关于如何为生物提供足够多的能量的,视觉,运动和意识是关于生物体如何在其一生中改变自己的状态的。
想要解决复杂的问题,我们都需要解决这三类问题,对于管理一个企业来说,第一点是该如何让让企业获得更多的认可,第二点是如何让企业能有动力(对应经济社会中的金钱),第三点是如何让企业的每一款产品改变自身的状态。对于个人来说,第一点是如何让自己珍视的价值传递下去,第二点是如何让自己活下去,第三点是如何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那我们能从每一种生物体的发明中学到什么了?有些会是一些很跨界的话。比如DNA这一章,也许多年后我会忘记了密码子背后的故事,但生命体那看似偶然的密码背后隐藏的逻辑让我想起了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复杂细胞的组成方式让我想起了项目组,每个复杂的细胞如同一个项目组;性这个保持多样性和相互坚持的机制,让我想起了学术界中的同行审查,热血,这一通过提高机体温度,加强运动的耐力的机制让我想起了通过头脑风暴来激励持久的创新。 最后,想引用这本书中几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第一个是关于性这一章的结尾” 把有价值的观点吸收进一个理论之中,正和基因重组成为染色体的方式一样。因为观念也是通过性的方式才能最好地演化,而我们都是其受惠者。另一个是意识这一章的结尾” 感受的本质就是神经代码。
然而这神经代码如此热情洋溢,充满了亿万代里积累的意义。我们还不知道神经元如何做到这一切,但是意识是关于生命和死亡的。而不是关于人类心智的奇妙巅峰。如果我们真的想要理解意识从何而来,我们必须将我们从大框架中移走。(死亡) 我们对进化,还有诸多的不明之处。本书并没有回避这些未知,而是多次以不同的语句在章节的结尾指出“猜测很容易打扮成假说,而猜测,按照Peter Medawar的话来说,是向未知中泛出想象的一跃,而这是所有好科学的基础”,本文中很多跨界的猜想,不是作者批判的“just so story”。
那些跨界猜测依据的不是“编出来的缺乏证据的故事”,而是不同的领域中都必须要面临的权衡,比如对于视觉,这个权衡是精度与弱光下的敏感度,不管是生物体还是人类的组织,亦或是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面临着“不可兼得”下的取舍,从生命体通过进化探索过的轨迹,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我们面对类似的取舍时可以怎样收集信息,正如科学家是如何从基因和化石中拼凑出进化的大图景的。 这本书中讲述的生物化学知识,我会忘记。但这本书更多的是关于科学是什么的?正如作者所引述的”我们始终处于已知的边缘;我们始终在摸索前行寻找希望的方向。每一个科学判断都濒于谬误之险,都是人性化的。科学是对已知之境的礼赞;虽然我们注定会犯错。”。
科学需要细节来为大的图景提供支持,也需要框架来让我们一直走在未知的边缘。这也是这本书中所讲的知识的价值,这本书不是为了科普而罗列了诸多实验,而是多学科的知识汇总成了一幅完整的长卷。这也是为何要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本书目录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来自旋转地球 第二章 DNA——生命的编码 第三章 光合作用——太阳的召唤 第四章 复杂的细胞——决定命运的相逢 第五章 性——地球上最大的彩票机构 第六章 运动——力量和荣耀 第七章 视觉——来自盲人之地 第八章 热血——打破能量壁障 第九章 意识——人类心智的根基 第十章 死亡——不朽的代价
福利时间,留言谈谈对书中那一章最感兴趣,为什么?9月26日前,点赞最多的3名读者,出版社会包邮赠书一本。
更多阅读
生命的跃升
zh~2020-09-23 21:03:56
最喜欢第九章,意识,因为每个人因为思维意识的差异,决定了他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事,所思考的事情的不同,意识在个人的教育与经历的作用下形成。
作者
留下地址和电话吧,会安排给您寄赠书的
流动小吃车2020-09-24 10:02:55
意识与死亡,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 以下为我对这两种概念的看法。 我们不明白意识源于何处,仅是简单的复杂网络与连续跳跃的电信号就让我们有了意识,未免也太草率了。而对于死亡,则是人体丧失了机体的统一,虽然细胞个体还活着,但你已经不是你了,像是一个国家分崩离析一样。人在死亡瞬间或死后一段时间意识是否延续,我们不得而知。
作者
留下地址和电话吧,会安排给您寄赠书的
青年彭益力2020-09-24 10:18:48
第九章意识一人类心智的根基感兴趣,原因是生命的情感表达与意识无一不有大关联,行为也与意识相关。没有意识,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青栀露2020-09-24 09:27:38
对第二章 DNA感兴趣,DNA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其有关。
阿布2020-09-24 13:05:47
喜欢第十章,用演化的角度来理解死亡。 种质细胞和体质细胞理论。前者是不朽的,能够一代代传下基因;而后者只是在帮助不朽的种质延续下去而已,它们得到的唯一回报就是种质能够把二者共享的基因传递下去。一旦体质细胞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它们的配角身份,那么它们的死亡时间也就得依种质细胞的需要而定了。 要想维持一个生命,除了保证生死之间的平衡之外别无选择。如果平衡改变了,生物体就会像洪水或干旱时的溪流一样,失去稳定。
刘川2020-09-23 21:18:54
并没有读过本书,不过从目录来看,比较喜欢第九章 意识——人类心智的根基。从生命的角度来看,肉身终将逝去,也许在未来我们的意识可以获取某种形式的永生。 而人类文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人类意识的传承,从这个角度来说意识永生是真实存在的。期待能深入阅读本书,以互证。
秒针2020-09-23 23:33:12
看到这里,我打开kindle,找到我当年阅读的版本,批注显示那已是2014年底的事了,我从那时开始阅读英文版的life ascending。 是的,Nick Lane这位作者的作品,中文引进的版本寥寥,尤其是更早一些的作品。而我却屡屡被他作品中的洞见而震撼,为他那精准而有意趣的文字所吸引,以至于一本本英文版找来啃下来。 这个留言的主题,是我最喜欢哪一章。回想一下,他在线粒体这部大作中对于膜结构的重大意义的论述,大约对我影响最大,至今回忆起来,读至此处时那种汗毛直立的感觉仍然很生动。而本书的第四章,the complex cell很大程度上是这个概念的延续与扩展,所以我想这就是我的选择了。kindle中的勾勾画画也能佐证我当时受到的启发,例如这一句mitochondria , then,retain a small genome to tune respiration,matching power to demand.天地为炉,造化为工! 最后,引用本书跋的最后一句,以表达对作者的敬意,在我理解,这句则是作者对物种起源那磅礴的最后一段的致敬:there is more than grandeur in this view of life. there is fallibility and majesty,and the best human eagerness to know.
小雨点2020-09-23 21:41:43
对意识那一章最感兴趣。一直很想知道意识的本质,也就是意识体为何,也是如何感受自身的。意识之间可否连通,是否存在对意识绝对客观的定量描述。太想知道了。
祥宇2020-09-23 23:29:44
对最后一章死亡挺感兴趣。若没有死亡,是否有不朽?
王栋2020-09-23 23:11:58
第九章 意识——人类心智的根基 。 现在理解人类心智包括 感知,记忆,意识,以及由此促成的高级能力。“意识”是人类心智的根基也不为过。意识是不是也要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看看机器智能,了解更多人类智能。看看孩子,了解更多心智成长的过程。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了解更多关于心智模型,心智计算,感知和意识的概念框架和知识图谱,可能更容易审视自己的人生。
王韶华2020-09-24 13:30:41
最感兴趣的是“第十章 死亡——不朽的代价”。 追求长生不老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也许在几百年后,人类的科技能够发达到能治愈已知的所有疾病,让生命更持久,比如150岁、200岁,但可能还是无法实现永生。因为这是自然规律,而人类是无法扮演上帝来挑战自然规律的。或许,我们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把意识下载到机械的躯壳里,实现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王锐 rui2020-09-24 09:10:55
第五章 性,带来无限的可能
嘟嘟嘟2020-09-24 00:14:35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来自旋转地球 刚看了一会 我就陷入进去了 我要继续看了
MY2020-09-24 20:00:48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在一个午后时分,独坐在书桌旁,在满室的阳光里,面前放置一杯氤氲的香茗,手捧着《生命的跃升》这本书静静阅读,这是一本关于生命演化历程的书,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在书中我们能够领略到大自然的伟大,能感受到生命持久的美好。
施飞2020-09-23 21:30:50
第十章 死亡是一切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