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还好学得早,被大佬一波省钱骚操作shock到了

最近啃了本印度裔大佬写的理财书。

老实说,我是不太愿意读英文书的,太花时间,啃完一本外文书基本够我读完 3~4 本中文书了。

这貌似是第一本我从头到尾读完的英文书,实在是里面太多不一样的看问题角度,有些甚至感觉当头一棒,感觉这时间花得值

这本书是 Ramit Sethi 写的 I will teach you to be rich,是十年前出版的理财畅销书,去年刚刚出了第二版。

/pic/1_YUyBORbqXNiaUf75oia7KaqGicKWCA.jpg(发现在中国亚马逊也有)整理了三个启发很大、而且目测每个读者未来都能用上的操作:

  1. 年费、利息,万物皆可谈心;
  2. 一个买车砍价的策略,拍卖理论;
  3. 订阅制成为主流,怎么省钱还不影响体验。

万物皆可谈心

原来银行卡、信用卡的年费,分期或者负债的利息,都有打电话“谈心”的空间。

想起来之前帮一位读者分析如何还债的思路,我讲了半天利率和优先级,还不及小伙伴的一句经验——打电话请求减免利息。后来我在知乎、豆瓣上还真看到过不少成功经验。

这背后的逻辑,金融机构获得一位长期客户的实际成本往往比这些手续费或者利息更高,而且未来会越来越高。

举个身边的例子,德国这边老客户介绍新客户给银行常常能拿到几十欧元的奖励,说明机构获客成本至少要高于这个数。

真心感慨,很多时候不能只知道按照规则老实行事,重要的东西往往都写在纸面之外。遇到问题打电话多问问,万物皆可谈心。当然,谈的时候还是需要策略的,需要多准备准备。

买车怎么砍价最高效

买车这么大笔开支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货比三家,多问几家经销商,但其实还能再多做一步。

Ramit 分享的竞价思路——先联系多个经销商询问报价,越多越好,谈价格。然后重点来了,拿着你上面谈到的最低报价,给前面联系的所有经销商再打一遍电话。告诉他们目前拿到的最低报价是 xx,问他们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大部分情况下,报价还能再降一次。

巧了,正好今年经济学诺奖就是颁给了拍卖理论——拍卖现场有人叫了高价,你会更有底气叫更高的价格,所以拍卖往往是人越多价格越高。

只不过这个应用反过来了,人为设置一场卖方的竞拍。由他们竞价,有时候比拉关系谈心更好用。

这个思路也可以用在卖房、谈工资等很多价格不够透明的地方,是个很实用的策略。

订阅制如何省钱?

现在订阅制基本普及了,大部分 App 和服务都提供订阅选项。但是大伙有没有仔细考虑过,订阅真的比按次付费便宜吗?

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需求,最熟知的例子就是健身卡

而且订阅以后容易陷入一种「为了用而用」的心理,觉得不用就亏了。比如吃自助餐,总会吃到撑才收手,但身体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看起来省了钱,反而牺牲了更多。

订阅制省钱的思路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关掉所有订阅,需要的时候按次付费。几个月以后重新检查一遍开销,找到那些按次付费真的高于订阅费的,再考虑重新订阅。

如果有些服务只能订阅,不能单次购买,那就需要用的时候买最短期限的订阅,并关掉自动续费。

投资上我们常说自动化,因为「无感」所以更容易积累下财富。而订阅制就是绝佳的反面应用。

虽然从商业上来讲订阅制是个成功的创新,对社会整体而言是好事儿。但塔勒布在《反脆弱》里面也写过,「整体效率的提升,往往是以牺牲、淘汰个体为代价的」,凡事必有两面。

我的体会也是,大部分时候反而单次购买更便宜,值得订阅的刚需其实不多。很多所谓的需求其实是「哈?你要不和我说我还真不知道自己有这需求……」

……

以上就是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消费策略,一遍读一遍感慨,印度大佬的砍价能力真是名不虚传,骚操作太多了。

相比于其他作者,Ramit 更擅长从人际关系和心理的角度谈钱。讨论了不少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要不要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收入?另一半或者父母的财富观不合应该怎么理性沟通?怎么面试谈工资?而不是干巴巴地谈数字。(其实算是个专门的领域“财富心理学”,但貌似国内研究的人并不多。)

我发现亚马逊中国也有的卖,大伙感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

LEI2020-10-22 14:18:47

这本书有台湾出的繁体中文版名叫 我教你变成有钱人

作者

原来是有繁体版的,需要的读者可以找找~

李榕 Viola2020-10-22 13:05:49

所以要不要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收入?

作者

父母真正想知道的是你过得好不好,而不是具体的数字。

呸你一脸滑稽2020-10-22 13:16:50

阿三砍价这套在义乌名声都臭了

作者

假如真看不上三哥砍价的功夫,自己去买车、买房的时候就别谈价格得了呗,也别货比三家,直接付钱拿走完事儿。一边托关系、套近乎就为便宜百八千块,一边还看不上别人的思路,到底啥心态?

菜卜2020-10-22 14:18:36

找分包商也是这样,拿最低报价找各家再问一遍。 缺点是最终合作满意度高的寥寥无几,因为价格太低,把别人搞亏了,就会扯皮。。

作者

这个方法不太适合非标准商品,尤其是商业合作这样先订单后产出的。

x飞2020-10-22 14:04:52

虽然买不起车[捂脸]但是记得哥哥提起过的一个时间点,就是11月买车价格应该是全年谷底,他解释说,因为经销商有全年指标,11月是冲指标的最后期限了,至于为什么不是12月,因为11月完成指标之后,12月考虑的就是把指标放到来年 我当时想的是,还好汽车行业不是我们行业,我们行业不按12月为结算点。按6月可还行。

作者

保险、汽车行业都有这个特征。

stella2020-10-22 13:56:09

社交恐惧症怎么办[撇嘴]实在是不喜欢和陌生人聊天

作者

我也不喜欢,但看在钱的份儿上……

Slone2020-10-22 13:18:35

第一条确实是这样的,今年各家信用卡分期优惠活动很多,可以直接在APP看到,比如我交行三点一折后年化4.99%。[耶]

作者

不分期更好,连谈都省了

金吒2020-10-22 14:59:44

忘记在哪里看到,信用卡逾期的手续费也可以“谈”。 前两个月刚好碰到同事电联客服减免逾期手续费和利息,最后也成功了。 这个月自己刚好经历了人生首次信用卡逾期,兴奋地等着“谈减免”,结果晚一天还钱完全没有费用,又开心又失望[捂脸]

肌肉瓜2020-10-22 13:12:41

好像是的,刚需也只有苹果音乐每月续费,我觉得B站年度会员也是,毕竟在上面看各种纪录片,番剧、电影等等,其他的都是按需购买月度会员

作者

具体哪个刚需还是看个人,但刚需的数量往往不会太多。

余无阕2020-10-22 13:29:43

这个买车的案例在之前《邻家的百万富翁》里面看到过有相似的例子,大佬们省钱的方式都是共同的[呲牙]

翠西儿2020-10-22 13:11:04

也大,想问问推荐新手尝试港股打新吗?

作者

港股打新最近这一两个月的收益情况相比上半年差了一些,如果打算参与的话得做好心理预期,像之前那样一个月赚几万的情况这段时间暂时没有了。 有意向的话可以先把港卡研究起来,然后伺机而动,手里多张牌总比没有好。

黑心汤圆2020-10-22 13:43:46

订阅制真的是说到心坎了。5月的时候订阅了一个V+会员488一年,还以为自己会从那儿学到多少多少东西,结果实际上就新鲜了一阵子,看了十几篇文章就搁置了,因为发现了更有效又不花钱的学习地。按价格来说,一篇文章得几十块,太划不来了。喜马拉雅找一些高质量的相关节目,微信读书、有知有行和也大的微信文章,这些知识我觉得就够我每天好好消化的了。

书山压力大2020-10-22 13:07:55

有中文版吗?

作者

可惜木有中文版,要不我也不至于花了半个多月去硬啃…… 不过行文确实比较简单流畅,很少有生僻词,要不估计我也读不下来。

老蕉2020-10-22 13:47:12

前段时间听得到里说,华为全球化员工就是将印度会谈判发挥极致

考拉2020-10-26 22:04:02

记得在成甲的《好好学习》里,提到讲价的经验,就是拉上"老婆"为挡箭牌,就说老婆觉得怎样怎样,如果多少钱或者赠送东西的话就可以等等,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哈哈

作者

转移矛盾法,心理上却是很有效~

EN2020-10-22 13:17:05

订阅那个真的很有用(之前京东充到2023年,现在实行愿望清单之后三个月没打开了,认真在后悔)

昕昕子2020-10-22 13:11:37

这个有意思,改天读一读。

陈斌2020-10-22 17:51:48

万物皆可谈心。确实是这样。今天又一次验证了这句话!

花恋花店2020-10-27 14:02:30

我前年买逍客就是这样讲的[呲牙]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