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防社会毒打指南(2020年版)
马老师的蚂蚁IPO暂停了,太极马老师被三拳打晕之后爆红了,球王马老师去世了。这三件事都是流量热点。但对年轻人来讲,这三件事跟自己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最近跟年轻人最有关系的事,是蛋壳爆雷了。
一些地方的房地产管理部门甚至出了通知,不许通过断水、断电的方式将租住蛋壳公寓的年轻人赶走。网上房东与租客对峙的视频已经数不胜数。中国房东们也在抓紧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了解什么是“房租贷”,以及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房东把房子交给长租公寓赚更多钱了吗?并没有。一年有一个月免租期,取暖物业还不能跟租客谈,一律由房东来支付。算下来,12个月的房租其实只能收10个月。头部长租公寓公司要求一些房东降租金,幅度可能超过30%,房东如果不从,不惜主动违约要求房东收回出租房,还要反过来要求房东缴纳装修费,一般2-3万元不等。租房没有多挣钱,最后还要倒赔钱。
年轻租客就更惨了。要么押一付三租金高一些,要么索性一次性交了一年房租(这样年租金低一些),更惨的是被忽悠交不起一年租金的可以申请“房租贷”,按月给银行还款。出租房说到底是房东给银行打工(房东们拿着租金去还了房贷),“房租贷”让租客给银行再打了一份工。
以前租客到期不交租金,拖欠三个月,房东去请走租客是天经地义、没有困难的,为什么今天这么难,这是中国房东们的新课题。房东不理解,那些坚定不走的租客哪里来的勇气和道理?房东也理解,那些给长租公寓一次交纳了3、4万租金的年轻人如果搬出去,可能就真不知道啥时候能落脚了,大约在冬季(以后)。
这不是长租公寓第一次爆雷,但这次影响特别大。因为中国的长租公寓市场其实只剩下两个玩家,一是自如,另一个就是蛋壳。如果蛋壳倒了,就只剩自如了。自如虽然背靠链家这棵大树,但今年以来,也在开始清退一些出租房,只是现在房东有感受,租客还没有感受。按照互联网企业生老病死的逻辑,如果一个细分市场,连双寡头都坚持不下去,大概率这个市场要极度萎缩,参考一下之前的共享单车。
我们不讲某些长租公寓公司有多坏,其实就是坏透了,不只坏透了,而且蠢透了。自己没挣到钱、把投资人的钱全部亏出去、让房东和租客都亏、造成一大堆社会问题,方方面面都是负的。这其实比犯罪还要蠢,经济犯罪总还是罪犯自己挣了钱(虽然最后也拿不到),哪怕是跑路的P2P,老板兜里也揣了些赃款。不知道长租公寓怎么把自己干成这样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出了这样的案例,真是丢死先人了。
年轻人,被社会毒打好像是常态。制度建设、监管完善那些内容,有人会写、有人会管,不用年轻人太操心。社会还是会向前发展的。但在社会发展到你满意之前,自己该做些什么呢?这才是最关键的。
年轻人,怎么才能减少被社会毒打的机率呢?
就记住两句古话:一是天上不会掉馅饼,二是量入为出。
信用扩张犹如巨浪,是要席卷一切的。收割的方式说来说去就只有两种:一是你把钱交给我打理,我替你赚钱;二是我把钱借给你用,你来还本付息。
上述工作以前是银行干的,后来大客户来了,有了私募和私银。为什么没有私募和私银来给你提供服务,都是APP在找你?自己心里没点数?为什么你办信用卡都有障碍、额度那么低,在APP上借钱却那么容易?你真以为中国的银行都是傻缺,能赚你的钱不赚?银行干嘛要绕道那些APP去放款,它不嫌累?
十年前,月薪10,000元的年轻人,除了犯过没有去买10,000元/平米的房子这种巨大的错误外,基本不知道分期和贷款是什么,信用卡都是提前5天以上还款,他们人生第一次真正的贷款基本都是在买首套房的时候。今天月薪10,000元的年轻人,手机要买8,000元的;月薪20,000元的年轻人,车要买BBA的。感谢你们不惜寅吃卯粮为扩大消费做的贡献,但你们再这样下去,韭菜还能割几年?不是因为你们挣的钱更值钱了,不是因为房子太贵你们买不起开始早一天享受人生了,也不是因为你们的预期收入已经很稳定了。
你们之所以像今天这样潇洒,仅仅是因为,你们被社会毒打得还太少了。
你们要知道,连年薪百万的金融民工们都开始喜欢上拼多多了,你们那些动不动就消费贷的生活习惯,还准备坚持多久呢?没有你们的贪图虚荣,那些你们天天痛恨的资本哪里会有剥削你们的机会?
社会的毒打是最真实的教育。
早打早超生。
以上。
周峰2020-11-26 17:39:39
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本人2020毕业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避开了许多坑,包括这次蛋壳公寓。被毒打并不能涨经验,关键是要明白社会规则,社会不会无缘无故对你好。如果有人号称无条件帮你(小贷),那你本身就是“条件”(收益)。
Jamie2020-11-26 17:47:33
之前读了作者写的关于美国民粹的文章,学到不少新的的观点。但这篇文章似乎只是为了蹭热点很多细节和内容应该没有去深入了解,不符合实际情况。比如,我们看国外这类公司发展情况,其实对于房东最大的好处是通过专业公司的打理而节省精力:其中物业托管公司普遍收取5-10%的管理费用;然后就是这类公寓类的重新装修赚取差额部分。商业模式没问题,给房东带来方便租客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是有它存在价值的。只是国内这类公司被安插上所谓互联网基因,资本希望看到的是类似于互联网公司的指数级增长速度,但事实上这类公司客观就是线性增长的。所以在此压力下才开始出现各种租金贷,加价抢房等等现象。本质是资本对这门生意的预期不符合实际市场规律。
作者
你讲的都是对的。接下来你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不像你这么写了。
Jamie
还请先生明示?
作者
因为他们看不懂
JY2020-11-26 17:41:28
看来你对蛋壳的事不了解,第一,房租是市价,不是馅饼,第二,对于很多没有金融知识的刚毕业大学生,被蛋壳员工忽悠的以为租金贷即月付,并非执意超前消费。租客是完全无辜的受害者,而按照你的逻辑,被毒打是因为你有错,而租客没有错
作者
白纸黑字的合同你是被枪抵着签的?受了委屈,要不要回学校告老师?
JY
第一,蛋壳自如垄断市场,是合租人群的不得已之选,第二,蛋壳员工并未完全尽到告知和风险提示的义务,第三,租金贷,住一个月付一个月的贷,形式上与月租无异,年轻人或许热衷超前消费,但是租金贷绝非超前消,此外年轻人不需要告老师,他会让房东合理合法地去维他的权,而自己该怎么住就怎么住就好??
作者
被赶出去还能这么理性就好了
JY
被赶的只是极少数
作者
除非你是蛋壳的,否则怎么知道是极少数?
天子无方2020-11-26 17:44:08
当老一辈以贪慕虚荣、放纵物欲来指责年轻人时,有谁想过是什么人营造了这样一个充满蜜糖的幻想世界。不要以品德来指摘一个时代的人,DNA没有变,变得只是生长的环境。
作者
就这样的环境,你怎么选吧
随便输个名字2020-11-26 17:33:35
哈哈哈,自从两年前在知乎上看到有人算过支付宝花呗借呗的真实利息后我反手就关了,月付利息的表象“欺骗”了多少年轻人,现在开始工作后更不碰那些有可能上征信的互联网借贷产品了,就怕自己微薄的工资还不起,特别是今年[裂开]
罗生门2020-11-26 19:16:01
就蛋壳的事展开而言,本质不是消费贷,是社会导向,监管缺失的问题。 科技公司去放高利贷,放眼全球也只有中国在这么干。 蚂蚁花呗早就应该被清理,这种商业模式头都不能露。以马云为代表的那群人是创造了财富,还是用尽一切手段在攫取财富,我想自有定论。
WANG ZH2020-11-26 20:11:03
留言区很有趣,看作者和读者你一句我一句的怂,倒也明白了为什么各种低等级金融杠杆产品会有市场。这和世界范围民粹和反智主义的的兴起相得益彰!作者辛苦了,但对大部分受害者而言却没有任何帮助,因为他们看不进去也听不进去,而理智清醒的又都是旁观者只是看个热闹。
l i n u x2020-11-26 18:13:37
还要看看蛋壳与房东那边的合同,违约房东有没有权力收回房子。 如果同样有霸王条款,房东也没权利直接收回房子,那房东与租客只能说是权力相当的受害人,只能分担损失。不能任何一方单方面承担。
作者
年轻人反复被毒打的重要原因之一:不懂装懂。
l i n u x
法律你真懂?走到这一步,总要法律解决。
作者
我讲法律你看得懂吗?
l i n u x
会说人话当然看得懂,不说人话倒是有 不少不懂装懂。 真懂就拿出点具体的建议,居高临下真有意思?
作者
你知道律师费多少吗?为什么要给你建议?天上掉馅饼?
l i n u x
[呲牙][呲牙]真是律师,就用你的公号组织个集团诉讼,不捞钱也捞够名了。 没有资质,就少扯什么律师费了,那玩意跟法律知识不是正相关。
作者
把你这条显示出来,主要是为了让朋友们开心的
l i n u x
开心就好,反正我挺开心[呲牙]
斯腾-@Nt IāzY2020-11-26 17:44:01
没事中国人不一样 女儿还不上 这不还有爹妈呢么
作者
六个钱包不是给你消费贷的,注意你的定位
斯腾-@Nt IāzY
我的意思是 国内你个人的亏空可以追遡到你亲属身上 国外就不一样了 子女欠钱跟爹妈一点关系都没啊
作者
中国的法律没有这么落后
KU2020-11-26 19:40:50
看先生的公众号两年了,今天第一次写留言。 我是一名大三学生,算是先生笔下的年轻人吧,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思路很清楚 ,就是用各种方法告诉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社会生存不是网上口嗨,做错了事情是真要吃亏的,要拎得清。 给大家分享做有风险事情时避免社会毒打的小技巧吧。 第一:在知乎上搜一下相关事情的问题,然后找有真实经历者的回答,之后再私信他,必要时花点钱咨询,会有很大收获的。 第二:在百度贴吧里按照上述做法去操作。 第三:qq有按照群名搜索的功能,很容易找到类似的群,进群后观察其他人发言或者直接列表加好友咨询。 其实这三个办法下来,简单的骗局都能识别。 还有一点:签合同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学会基本的法律知识太重要了!!!
SunHeat2020-11-26 18:26:58
我一直不清楚这样的年轻人有多少。大概因为我已经不年轻了。信用卡我从来不提前还款,都是关连还款账户自动还款。量入为出写在骨髓和DNA之中。从来不会出现信用卡还不上的问题。分期只要有手续费和/或者利息一律不用。只用那些免息分期没有手续费的,如果有新客户或者促销活动减多少就好了。手机要8000、车要BBA的年轻人真的很多吗?要知道这些次级贷款的余额不都是还不上的,肯定也有很多是像我这样的。
“零点"2020-11-26 18:18:32
对于热门留言JY,我想说: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自己对自己负责,博主在这里是想告诉大家凡事儿多动动脑子,你说得那些你可以对蛋壳之流说,但你放到这里来说,只能说明你的无知
白开水2020-11-26 17:34:16
我很奇怪,因为我根本用不起那些奢侈品,我也知道自己还不起钱,所以负债为零,房子车子也都买不起,我没看到什么消费,只看到年轻人收入过低。
凉柏2020-11-27 10:05:41
慕峰的公众号以前关注过一段时间,觉得写得真的很不错,尤其是那些在阅读大量文献后,深思熟虑写出来的文章,观点和证据都是令人信服的。 但关于社会热点的时效性的文章,却似乎远不及前类作品深刻,既缺乏对事实足够深度的分析,也没有较为客观和有温度的观点。看了今天的评论区,读者有不同观点其实是正常的,但慕峰戾气似乎太重了些。尤其是那句“不这样写读者能看懂?”,实在无法认同。 害,第一次留言说了这么多,就是觉得挺遗憾的,希望慕峰兄可以写得更好。
作者
这个公众号的特点就是,从来不将就读者
MLIU2020-11-26 23:43:55
有一点我读了两遍,还是很不明白,请作者指点一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出了这样的案例,真是丢死先人了。” 1、长租公司、房东、租客、投资者资金都亏?为什么? 2、看了评论以后,对这个商业模式有点迷糊,不挣钱的模式,为什么还做了这么大? 谢谢了。。
作者
投资人不是全亏,上市套现了部分。做大就是为了快速上市套现。业务不挣钱,卖股票挣钱,所谓“财技”。
兮2020-11-26 19:06:19
反对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论调。销售人员在推销过程中会故意隐瞒一些重要信息,租金贷也被包装成成利息很低,活动优惠,按月付之类的东西,很多销售直接隐瞒了下面还有一层贷款;而且他们的租房合同很有问题,很多方面都是对租客不利的,比如争议解决,责任划分等等。如果不是法学生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些问题,一般人租房的时候也不会去一条一条的审条款。其他消费贷花呗之类的东西,确实有些年轻人不知道节俭,但是商家也有自己的问题。现在媒体上社会中充斥的消费主义文化其实很有问题,一些年轻人被洗脑而不自知。此外分期利率虚标,用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财经类专业毕业的根本不知道实际利率怎么算。很多看上去7个点的利率消费贷实际利率往往是两倍以上,有些消费贷还要扣一笔手续费利率更高!不能把锅全都扣给年轻人不懂事不知道量入为出,罪恶逐利的商家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作者
左也不知道,右也不知道,被毒打以后,就知道了吧?
灵性的追随者2020-11-26 18:10:08
换人了吗? 第一,最开始是杭州这边一大波长租的拿先预付的钱跑路了很多很多,典型案例,像这种市场,不出比别人多的资金拿不到房,拿不到就做不到市场率,那些跑路的没钱说的搞笑 第二,十年前按时提前还款,是那个时候人们的自觉性高不搞提前消费吗?是社会环境吧,十年前有这个社会环境会用又能不用?说到环境说实话现在这个社会很多应用类app你不注意,按照步骤走我敢肯定你付款绝对走到各自推出的月付产品去了。你搞两个类型的打比喻有注意相同的社会环境吗?
作者
你都懂,你最聪明
月月鸟2020-11-26 18:03:14
不知道为啥这篇文章感觉不像过去的作者写的是错觉吗?
作者
作者能文能武
孙继平2020-11-27 06:07:47
旁观者、长者、不需租房阶层的姿态,何不食肉糜。
王宇2020-11-26 18:09:00
从来不超前消费,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 买不起的东西,到不了的地方,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再去完成它。 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加油]
Archangel2020-11-26 17:35:40
说得好,习惯了消费贷吃枣药丸!不过,十年前月薪10k和现在月薪10k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吧
龍在渊2020-11-27 08:51:16
毕业3年多了,我说一句。年轻人被骗,根本上是缺乏风险意识。没有被骗过,其实讲再多大道理,听的人都不多。我在2014年通过赶集网招聘兼职,被骗了432元,那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有过这次经历,凡是让我花钱的时候,我都会反复思量,包括现在工作签合同,每个条文都会仔细阅读。坚决不能再犯类似错误。
一凡2020-11-26 18:34:52
说个实情,蛋壳这种网上找房平台都被占的差不多,线上找房找到最后大多都是蛋壳自如,线下找房,一房东房源概率太低,而且环境差,二房东的更差(尽然马桶安装在床边,我也是无语了,香港的囧浮现在眼前);再者,实体房由于蛋壳自如的扩展,在公司周边要找房子,基本上都是这种平台提供的房源,考虑时间成本,即使知道蛋壳这种模式有风险,也没有太多的选择 ,这周末房东来谈判
壬子2020-11-26 23:52:10
很奇怪评论区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奇谈怪论的人,比如两个JJ开头的,还有那个满口法律的。看懂作者的本意了吗?还是你们自身就是蛋壳这种资本集团的人?明明白白是坑了房东坑租客,留个大坑给社会的一帮吸血资本,竟然还有一帮人在拿着充满陷阱和霸王条款的“合同条款”说事…这些人估计脑子里还是被西方所谓“契约精神”精神控制着吧。希望国家像追查p2p一样追究蛋壳的责任——所有在蛋壳上过班的人,不论职务不论岗位,有一个算一个把任职期间在蛋壳拿到的每一分钱都吐出来,以此弥补房东和租客的损失!
作者
蛋壳员工只是完成KPI,到现在,恐怕他们也是受害者。
桑桑记得开电热毯2020-11-26 20:36:49
家人买的公寓楼下是五星级酒店,当时出售也可以签包租的合约,因为酒店本身有经营短租公寓的需求。合同约定最短三年,装修费用占到一个季度的租金还要多一点,是一开始就由业主承担了。不过可以参与后续经营分红。但家人嫌麻烦还是找了中介直接对接租客了。遇到疫情就租金大跌[擦汗]不知道包租的那些业主怎么样了。
作者
售后返租这种模式房地产管理部门在15年前就在禁止,后来屡禁不止。一部分地产经济史,就是中国当代史。
桑桑记得开电热毯
不是房地产公司的酒店,一个连锁店。不算售后返租吧。
作者
这不算
董书成2020-11-26 18:47:07
若干年后历史会清晰记录下“租房贷”这一丧心病狂的资本发明。
panda顾2020-11-26 17:32:58
年薪百万,还是金融民工。。。。
Ethan2020-11-27 16:33:34
本篇文章的通篇着力点在指责超前消费的年轻人与错误的消费习惯,如果本文放在年轻人举债购物导致破产的事件下,我是双手赞成的。 但是租金贷的问题并不完全是由于年轻人贪图享受,穷是原罪 盲猜峰哥应该很久没有真正的了解房屋租赁市场或者去租房了 试想一个家境一般的毕业生,毕业出来全部身家就是一个书包加上父母给的几千块,只身来到北上广打拼,按天通苑的单间算,1500一个月算是便宜了,交一年虽然单价能便宜但是咱没钱交一年,押一付三的话要6000块,年轻人一算,要是租一季度那工资下来之前得天天泡面了。 在你考虑要不要去找个10平以下更便宜房子的时候,蛋壳说我们有按月付的,而且还有返现优惠,只要走租金贷,贷款的利息蛋壳承担,年轻人一听这个好啊,我就不用吃土撑到第一月工资下来了。 峰哥故事讲到这里你觉得这些年轻人还是你笔下爱慕虚荣超期消费的年轻人了吗? 峰哥应该是事业有成的大佬,屁股决定脑袋,在站在道德高地指责他人之前还是要多了解事物的真实面目和多面性,这点峰哥肯定很清楚 感觉本篇戾气过重,多说了两句,见谅~
作者
以关怀温暖的语气,就真的能获得关怀和温暖么?是作者站在了道德高地,还是部分读者自己站在了道德高地?先生存下来再讲道德吧。出了校门是找不到老师告状的。
Ethan
又如何生存呢?看来在作者眼里这个年轻人只能选600一月的地下室床位求生,或者穷人孩子不配去北上广了。。
作者
真会归纳
蕭十一狼2020-11-26 18:09:24
拼多多的软文,鉴定完毕。
作者
拼多多啥时候来结广告费?
丁浪2020-11-26 19:51:41
看留言动不动就哀其不幸怒其不幸给我逗乐了。中国四十年的发展走过了欧美百年的路,本质是前一两代人把这代年轻人的机会抢走了,然后个个吃的肥头大耳又开始给新一代洗脑,什么“新国货”“z世代”,说白了不就是整个资本界变着法的炒作剥削么。怪不了年轻人吧,前一两代已经上岸的人,不要一边哀其不幸,一边嘻嘻哈哈赚钞票就好
SunHeat2020-11-26 18:53:59
慕峰讲讲国内学院圈子的怪像吧。感觉很多教育者屁股都是歪的。是都想做买办还是真傻?说的就是方方之流,还有最近去聚会给她庆祝BBC那个评选的一帮子人。
作者
现在还有人关心方方么?
宝宝昌2020-11-26 18:40:22
让年轻人经历毒打是必然的,不然一天到晚只会盲目自信吹牛逼骂学校。
Rainbow2020-11-26 18:12:10
感觉年轻人的爱慕虚荣也是在一种社会背景下,被各种蛊惑(诱惑或者诱导)的结果
唐宇2020-11-26 17:48:39
花呗这种用好了跟信用卡差不多的。只不过额度一定要紧盯自己的收入,超过了就是作大死。
芝麻开门2020-11-26 21:46:52
用支付宝借呗借钱真是笑话,比放贷公司的利息还要高,我真是搞不懂,这玩意是怎么存在了这么久?
欧经凯2020-11-26 17:37:30
拼爹爹是个好东西
Winter2020-11-26 17:28:51
没有你们的贪图虚荣,那些你们天天痛恨的资本哪里会有剥削你们的机会?
使独尊2020-11-26 20:07:07
年轻人,怎么才能减少被社会毒打的机率呢? 就记住两句古话:一是天上不会掉馅饼,二是量入为出。 信用扩张犹如巨浪,是要席卷一切的。收割的方式说来说去就只有两种:一是你把钱交给我打理,我替你赚钱;二是我把钱借给你用,你来还本付息。——能用好自己钱的人,基本原则即前?再,第一,真正需要,第二,用的可靠?
老汤2020-11-26 19:45:32
很多人压根没算清楚分期付款的利率。 小贷所说的七厘四是月息,而且是按月还本的月息,年息8.4%也只说利息不会告诉你本金的事,七厘四的实际年化利率是16%,但是签合同时候几乎没人去看……看了有些人还是忍不住剁手,超前消费这个习惯真是……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Maurice2020-11-26 18:00:49
好的模式未必一定带来好的结果,时机不对之时好的模式也会成为炸弹与毒药。比如次贷、比如对冲·…….都有其合理性。但其设计有缺陷,时机有问题,最终就会成为悲剧[流泪]
Maurice2020-11-26 17:49:24
攀比之风,虚高的价格,资本的贪婪,推动了社会险恶。完全放任的所谓“市场自由”,在全球资本自由流动的今天,无时不在伺机寻找割韭菜的场景。金融是最高端的经济形态,但也是最容易走火入魔,成为伏地魔般邪恶的力量。把这股力量关入制度与中国老百姓真实需求,追求稳定发展的框架之中,是需要巨大智慧的。
于洋Randy2020-11-27 12:54:54
受害者有错论的口吻不能接受
W2020-11-26 22:49:49
一群小年轻,能懂个啥,不过最近互联网金融搞得过了,啥啥都靠资本运营互联网公司那套去操作可不害人嘛。资本嗜血,今年刚玩股票,算是懂了点这句话啥意思,不过这次老马没上市也让我感到挺欣慰的,起码上面已经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安安心心做实业吧,除了实业能定国安邦,其他的都是天空中的一朵云,随时都可飘散
WANG Y2020-11-26 21:27:04
高看金融民工了,都是混咸鱼的,拼多多那是高端平台
Fusion2020-11-26 19:03:00
据我了解蛋壳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一二线城市的房主签下长期的租约,之后再将其以市场价租给租客,按照年向租户收取租金,按照季度向房东支付租金,有种类旁氏模式的感觉他需要依靠每年翻几倍的租客增长带来的现金流,或者是持续租金市场价的持续上涨,但是今年因为疫情。。。一二线租客少了,市场价低迷,所以GG
作者
月租金看似高一点,但房东12个月只能收10个月租金,高在哪里了?
正辉2020-11-26 17:58:19
租金贷是贪小便宜吃大亏。不算超前消费,属于智商不足,识别不了月付房租和年付房租贷款月供的差别。
double72020-11-26 17:27:13
只有韭菜愿意一直做一颗优秀的韭菜 随时为国家奉献
Huijing2020-12-02 22:25:50
居然有人以为在中国子女欠钱可以找爹娘来还。。震惊了 这是帮人讨债的黑帮大哥吗
兮2021-01-01 16:31:18
我不喜欢“年轻人被社会毒打”这种表达方式,听起来好像是年轻人的错一样。如果仅仅是劝诫年轻人量入为出不要贪图小便宜,我也认为不应该用蛋壳公寓的例子,因为这本质上是一个二房东挪用房租资不抵债的例子,不是年轻人故意要欠房租,蛋壳的受害者里面也有相当一部分三十岁左右的成熟的社会人,怎么非得给年轻人贴标签呢?其次,我认为第二点量入为出和蛋壳暴雷是两回事。问题在于蛋壳在销售过程中诱导甚至是误解租客签租金贷,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这是一个贷款协议,仅仅是以为按月交租的合同,很多签年租季租的人其实都是预付了很大一笔租金的,因为蛋壳相对市场便宜些,这其实和超前消费没有关系。按这个逻辑,被电信诈骗的中老年人是不是也应该找找他们自己的原因呢?活了五六十岁还被社会毒打(电信诈骗)是不是更该反思自己呢?我不知道为何作者会对年轻人这个群体有如此大的敌意,但是我明显感到这篇文章不复之前系列文章理性客观的风格,情绪的味道更重些。每个人都年轻过软弱过迷惘过,对于社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我们应该给与更多的关怀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在他们遇见不幸之后再踩一脚:“谁让你贪小便宜?”正常的思路应该是赶快把作恶的二房东法办才对,然后反思我国的制度监管上值得完善的地方。再说爱贪小便宜的是年轻人嘛?是社会底层才对。很多老年人听说中彩票了赶忙给诈骗分子汇款。如不是生活所迫,谁又会拿住几百块的优惠租金念念不忘斤斤计较呢?
兮
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论调,不是人本主义民本主义的思想,更似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立场。我更希望我们的社会精英对底层人民弱势群体更多一些同情善意甚至是帮扶,而不是居高临下相互践踏,说一些何不食肉糜乎的话来。
SHY2020-12-02 20:04:41
白纸黑字的合同你是被枪抵着签的? ————– 留言中点赞评论的有多少是北漂的人?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心细如发,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就像现在的各种手机软件收集个人信息,你使用之前平台也周知了收集内容,有多少人知道看协议?有多少人看了协议?有多少人看了协议以后还能拒绝使用呢?对吧,没人逼你们啊
娄振宇2020-12-02 19:46:47
房东也想当甩手掌柜,自己直租虽然双方都获利,但是麻烦,躺赚多舒服
王田2020-11-29 08:13:31
你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总有人以为你在居高临下嘲笑,写成这样也看不懂,那就真的是毒打太少了,哎呀呀……
Jerry C2020-11-27 12:06:11
微众银行和监管才是最大的问题吧
天元2020-11-26 23:53:00
总说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成了乐呵呵的要求被打吗。我也用花呗,从不逾期,也分期,只买无息的,借呗只是应急,隔日就还。至于投资和投机,还是多读书吧
$('#cc'). prop(‘love’, ‘++')2020-11-26 23:16:23
哈哈哈哈哈 话糙理不糙
finxible2020-11-26 22:51:50
所以说,住在老家里的父母家里不好么(虽然没面子但是有里子啊)
新喻庸2020-12-25 18:51:58
如何避免被毒打?最好的方式就是被毒打,哈哈,其次要从他人犯的错误中学习
York.Tang2020-12-17 23:11:33
从后浪自身发展和成长角度来看,被社会毒打是有利的,前提是犯错成本必须足够低、负面影响也足够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错误”。小错误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让我们在成长道路上及时进行自我修正,以防犯下大错误,进而付出巨大的、不可挽回的代价。我用现身说法说明一下:我父亲投资的高利贷产品(类p2p)去年爆雷,本金400余万一次性“计提坏账”;他投资了近5年的高利贷产品每月准时收到月息,对方从未出过一次小差错。但正是这种0差错引导的惯性思维促使韭菜们一次次加仓,从初始的50万直至崩盘那一刻。试想但凡过程中有一次犯错,系统都能及时止损并修复,可惜并没有。事已至此,我只能把400万看作防止更大金额爆仓的“小错误”,做为一种自我安慰吧。说回后浪,对未知世界和复杂事物(如“租金贷”等复杂金融产品)缺乏敬畏之心是所有年轻人的通病,过来人的苦口婆心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最好的一剂良药就是作者文中所提的“社会的毒打”。通过犯错 复盘 修正这样的轮回才能住后浪们不断进取和成长。 噢,顺便提一下,引用上述理论的提出者是纳西姆,他的书《黑天鹅》和《反脆弱》非常值得一看。
作者
早打早超生
姜文军2020-12-11 00:14:41
作为一名94年的“年轻人”,看完作者的文章感触非常多,脑子里不断浮现因为自己年轻不懂事而犯错的场景。毕业4年,犯了4年的错。留言里好多人说自己被坑了,是别人坑我,我又不想被坑。说这个话的人,绝对没经历过啥事情的,或许连社会生存规则都没摸清楚。我一个朋友因为转让店铺引起矛盾,有人扬言要教育他,他报警110,警察来了登记好,说了句打人事情还没发生,他们没法处理,然后就走了。留下我朋友一个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外乡担惊受怕。政府的监管和国家的法律很多时候是事后才起作用,而且为了处理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每天发生的矛盾纠纷不可胜数,单靠政府根本管不过来。不是政府不作为,而是政府真的做不到事事都处理。这个是中国现在法律法规执行和政府监管的现状。认清楚现实,凡事多反求诸己。做事情前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请教别人,多咨询专业人士。不要指望自己做错事情后会有人兜底,社会没有老师管的。还有别动不动法院起诉,请律师。律师费,法院诉讼费用和诉讼时间,这些否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也别指望社会的公益律师会出来帮忙,公益诉讼都是小概率事件,没有锦鲤体质千万不要惦记。公益律师免费咨询一下法律条文,简单案情分析还是可以的,这个可以。千万不要指望人家帮你起诉打官司。现在找律师写个起诉状都要几百上千的了,公益律师要吃饭的,没那么多时间来搞公益的。凡事多靠自己,不要指望他人,这才是社会生存之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但愿我行事坚定2020-11-27 09:31:04
一纸辛酸泪;不掩悲悯心。慕老师,谢谢
空心竹2020-11-27 06:24:28
只敢消费力所能及的,没有丰厚的收入和存款就不会轻易奢望消费想象中的未来。感觉那看不见的资本就像庞氏骗局的各种套路,只对你洗脑绕晕你,让你不仅赔上现在还有未来…
Thomas2020-11-26 18:03:09
常租公寓只有自持+Reits模式能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