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太极端了吧……

有个多年的生活习惯我一直还挺自豪的——为了实现财务自由计划我们平时能存下大约 70% 的收入,还不影响日常生活。

直到上周我知道了,居然还有一类人可以存下近乎 100% 的……

故事 FM 分享了一篇贼夸张的播客分享——“消费主义”咋过生活的?不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理性消费,而是真心不消费。

/pic/1_N63tuDgohBet9ib5THPP2iaYAibbOQ.jpg老实说,当看到具体解决方案——捡剩饭、翻垃圾桶、自己找野菜、赶海捡海鲜——的时候,我一度被劝退了,这也太极端了吧?根本就不是我等凡人能参与的事儿。

不过听到最后,我发现虽然方法完全没法借鉴,但这种生活有个细节对我还挺有启发的——他们往往不是因为抠门或者生活所迫才选择这样的生活,不花钱却依然很幸福,就这很值得琢磨了

……

我以前在思考预算的时候提出过一个想法——幸福感守恒。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摄入”的幸福感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过少就会出问题。**很多省钱的努力最后会失败往往是盲目减少消费、幸福感减少了,却没有找到合理的幸福感补充来源。

我陆续找到过几个降低开支同时保持幸福感的思路:

  1. 消费更理性,优先买更能带来幸福感的东西
  2. 体会到储蓄、投资赚钱、看着账户净值上涨的幸福,人就自然越来越抠了;
  3. 事业本身比较有成就感,看得见每天的进步。

这几类人剁手的欲望都会比较低。

但是吧,偏偏不消费主义这波人都不太符合。所以我不禁思考——那么他们生活的幸福感到底从哪来的呢?

我想到了两个答案:

  1. 有限制、有挑战的生活,反而更容易让人开心。
  2. 杜绝浪费这件事儿是不是本身就够幸福的?

……

“我发现不用钱解决问题,而尝试用其他方法解决得到的好处反而更多。”

故事嘉宾红姐分享了一段经历——因为非常想喝味增汤,但又不想去买,她就去研究如何自己做味增,中间就结识了好多特别有意思的人,还认识了一位日料师傅学了好多东西,然后干脆又去了趟日本。

最后反倒不是获得这个味增本身,而是这个挑战的过程和中间的收获会让人特别开心。

生活的限制固然会有各种不便,但思维稍微转变一下,把他们作为一种挑战来看待,幸福很可能就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杜绝浪费」很可能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我仔细想了一下才发现生活里这样的细节其实很多:

“空瓶”、“吸铁皮”:把一样东西彻底用完的瞬间会特别有成就感。也太有个小伙伴就是以前执着于买各种化妆品,现在执着于攒各种用光的空瓶子 /pic/2_Ab6O2VXJPaxXjOSTsictaNW1p3Lxdw.png

再比如渐渐流行的极简生活,减少物品数量,同时也在减少干扰和焦虑。

我自己则是,本来想买的东西如果琢磨发现已有的东西就能代替,一瞬间就感觉自己赚到了,能乐呵好几天。

更何况这件事儿对我们这些执着于储蓄理财、积累财务自由本金的人来说,更是 triple kill,除了过程爽还能:

  • 减少开支、提高储蓄率,本金积累加快;
  • 生活成本下降,财务自由门槛反倒更低了。

简直就是致命诱惑……

所以想想这些不消费主义的战士们,岂不是从开始就已经自由了,就算平时没有剁手,生活一天天也挺乐呵的。

再后来我转念一想,不管是主动找虐、挑战也好,杜绝浪费也罢,都是试图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多产出,这不本身就是一个快乐凭空产生的过程嘛。

虽然“不消费”这个路子太极端了,咱们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尝试,但快乐凭空产生这件事儿确实可以有,减少浪费可以先琢磨起来了~

……

ps:这篇播客的链接我放在文末「阅读原文」中;

pps:上周五的留言有小伙伴说想要看题图原图,这里给你们贴一下完整的无码原图 👇

/pic/3_cJE7vKYviaZgibtrLiaqibTx79Cf1w.jpg

阅读原文

JMS2020-11-17 13:02:49

我现在就是不囤护肤品化妆品,每次用完一瓶,就好用成就感,舒服的很嘞

山涧2020-11-17 13:13:28

去日本的签证费怎么才能不出钱。。。

作者

我理解的不消费,主要是不买东西,比如衣服、餐饮这些想办法解决,利用别人的浪费。 但不消费不是完全不花钱的意思,总不能露宿街头、出门全靠两条腿吧。

马涛2020-11-17 13:19:37

不断思辨人生的意义,逐渐看淡,最后的结果就是出家了…

作者

关于出家还有一种观点:想不明白、看不淡,又真想知道,所以才出家。后来想明白了,再还俗。 一些关于禅修和冥想的书,常会提到大隐隐于市、不露禅心或者看破不说破的智慧。越是看淡了,出家这种形式反而越没意义才对。

流光2020-11-17 13:26:42

我的消费原则是物尽其用,买的必须用完,不然不买新的 现在加了一条和投资原则一样的消费原则,尽可能买最好的必需品,不择时[得意]

作者

哈哈哈,“不择时“这条细想想确实很多时候挺有道理的,关键是特别节约心力,不用总想着什么时候买、啥时候打折、买亏了之类的。

想你时你在闹海2020-11-17 13:23:59

节目里印象深刻的一点,红姐提到的在国外可以翻垃圾桶找吃的,在中国完全行不通,因为中国垃圾分类做的太差了

作者

翻垃圾这事儿居然也得因地制宜,红姐不是也说了,国内的酒席剩菜简直就是宝藏……

俞盛2020-11-17 15:15:38

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套经典成功理论,总有人爱不释手,也总有人嗤之以鼻?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经典书籍,总有特别喜欢的,也总有我不太认可的?举个例子:我看了《京瓷哲学》,不可否认,稻盛和夫是很成功的,我也很佩服他,他的一句“作为人,何为正确?”让我深受感动。但是,关于他经营京瓷的方法,我一点兴趣都没有,直接就略过了。仔细一想,我才发现,原来我对经营企业一点兴趣都没有。其实,财务自由理论也是一样,总有人认可,也总有人不感冒。 经过认真思考,我有了答案。其实人这一生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说白了就是追求多巴胺的过程,至于这个多巴胺怎么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这跟他的喜好及天赋有关,深究下去就是跟他的上一代遗传因素、原生家庭背景及成功经历有关。然而因为事业成功能创造财富或取得成就,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它可以带来多巴胺,会向成功人士看齐。但仔细一想,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所谓的“成功”或“失败”只不过是人类给予的定义。成功确实让人羡慕,但并不一定能让所有人产生多巴胺。换句话说,文中的财务自由、储蓄、杜绝浪费等事情也仅仅能让一部分人感到幸福。(PS:我个人很认可这些事,因为它们能让我产生多巴胺。我老婆时常调侃我是葛朗台转世,我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我写了这么多,想表达的意思是关于幸福感这件事跟个人有关,并不一定是储蓄。每个人应该独立思考什么事能让自己产生多巴胺,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坚持做吧!

子彧2020-11-17 13:21:53

…用极度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多产出,emmm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出家修行是不是直接财务自由了???不需要什么资源,也没有什么欲望,吃喝靠化缘,平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坐禅思考人生,学佛经,学中医,学武术……(也大我不是杠精啊!就是看了这篇文章忽然冒出的想法)

作者

头像是一人之下的王也嘛? 王也道长第三季不也还俗了,然后天天跟土豪老爹求借钱,所以出家财务自由这条路子可能走不通,除非你也有个随随便便你借你几亿的老爹 [旺柴]

子彧

头像是王也 我好像明白了,不入世确实看起来无欲无求好像自由了,但是什么也做不了?? ,除非一辈子与世隔绝,否则一旦想要做点什么,还是会陷入财务危机,没有钱还是寸步难行

Trajectory~2020-11-17 13:26:17

自从一年前储蓄投资后,购物拆快递时的欣喜若狂逐渐被评判投入成本和追求生活状态的理念所代替,生活因此失去了无序扩张的乐趣,但有序的把控让我更有了目标感。

作者

无序扩张的思路除去买买买还有很多选择呀,最近发现每去一位朋友家里蹭一次饭,都觉得餐饮打开了一片新世界,”原来有些食材还能这么用“、”原来这个这么好吃……“。

轩2020-11-17 13:02:34

可以写一期专题,杜绝浪费就是最幸福,最省钱的事情

作者

之前还写过几篇,为啥有些财务自由大佬们生活很爽,但开销却远低于我们的预期,原因也是浪费少——每买一样东西都能一直用下去,需要买的东西就越来越少。 我更新了一下话题标签,现在在文末应该可以看到链接到以前文章的标签「量入为出」。

猫猫姐2020-11-17 13:40:57

真的有,事业单位退休的老邻居的工资卡据说从来都没有动过,捡垃圾、捡吃的、自己种菜、在外面捡柴烧火做饭等等,不知道还以为是个拾荒者

邱小尾巴2020-11-17 13:36:21

每个月还了房贷,再存一点。刚算了下,真的是收入的70%。已经过得很节俭了[捂脸]。捡垃圾,臣妾做不到啊~

逍遥老道长2020-11-17 15:10:19

服了,真狠。我有次准备买个自行车打气筒,后来在家找到一个,虽然不买也省不了多少钱,但找到的那一刻真的很开心。

LilyMay2020-11-17 13:41:47

红姐我关注很久了,对于她环保的理念,我是一直都很欣赏的,其实过度消费本身就是非常破坏环境的一件事,由此产生的包装,闲置,还有垃圾太可怕了.在完成自己的财富自由的路上,顺道为地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是真的很有意义也很快乐!

喵二小姐2020-11-18 09:41:00

夏天尝试了一下同款式不同颜色的套装一直轮穿,完全不考虑搭配每天穿起就走而且只占用了一个抽屉就OK了,爽呆了

天外云2020-11-17 15:03:43

体会到储蓄、投资赚钱、看着账户净值上涨的幸福,人就自然越来越抠了 这不是在说我吗[惊讶]

流云2020-11-17 13:30:14

为了做一件事,自己全程参与所有环节,这样便会被迫(有些人会很享受这种被迫,它是连接人与人的一个由头)与精通环节的人打交道,学会新技能,交到新朋友。我想红姐这类人,他们更享受这种随机性的交友方式,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惊喜,而做这件事,则让他们有更深层次交流的时间与机会。 背后的交友是目的,做这件事成了交友途径。 挺耗时间的,需要一定基础,但这才是过日子,悠哉闲聊享清风

西流2020-11-17 13:16:42

前两天看到之后惊的头皮发麻!我想也是这个理

Truman2020-11-17 13:00:45

沙发

妍大乖Claire2020-11-17 15:00:23

味噌(cēng)汤

蘑菇2020-11-17 14:13:54

这个故事我也听了,还发给老公学习,我觉得她挺酷的

阿玉2021-10-14 16:22:35

也大,今天收拾了屋子,感觉自己浪费严重,什么买来连吊牌都没拆过的衣服,五六只的护手霜,克制浪费吧,感觉不浪费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