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路不走”-愿你的年终总结多一些“因果思维
岁末,伴着中欧贸易协定和RCEP的签署,回想一年前李文亮医生的吹哨,这个V型大逆转的庚子年,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哪些不可磨灭的记忆呢?与加速变化的大世界相对的,是属于打工人的小世界越发稳定,看不到阶级跃升希望,要么超前消费,要么抱怨卷卷卷,其背后,都是将命运放在了“救世主”的手中。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2020,你想说什么?我想起的是当年写严肃科普文时被删掉的“”,做出怎样的选择,就会迎来对应的回报,疫情中太平洋两岸的表现,理应使更多人明白“因果思维”这个道理。
在今年读过的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广州某财经学院的中文系老师写的《我的二本学生》,全书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数个学生的案例,讲述了2006年至2015年间,这些学生真实的人生故事。书中的出现的人物并没有什么惊人的伟业或爱恨,只是一些现实的困顿,迷茫与起伏。然而从中却反映了真正的普通年轻人面临在改革开放最前沿所面对的一般性问题。
《我的二本学生》是今年的两本直面现实的书,另一本是《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两本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直面社会的撕裂。技术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隔阂,面对同为成年人的他们做出的选择,哪怕这些选择在某些人看来是不理性的,我们也不应该只是“好自为之”式的尊重,而是细致的深入到他们生活的细节中,明白他们为何会这样做,从而找到可以沟通的起点。人的智力水平,呈现正态分布,这决定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智力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这与产业升级是否成功无关。然而国人的传统中,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阶级跃升,而在刚刚结束的快速变革的时代,有太多人仅仅凭借运气就轻松将那些辛苦读书的人甩在身后。于是一方面是“读书能改变命运”这一强大的先验预设,另一方面是层出不穷的“读书无用”的故事,对于二本或者民办大学的学生,这一先天和后天的矛盾,使得他们沉迷于游戏,或者在自己的兴趣和能赚钱的专业之间反复横跳,前者来自多位友人的朋友圈,而后者是《我的二本学生》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如何影响这些普通年轻人的选项,入关只是答案的一部分。占据了产业链的更高端,的确可以让更多有志于文学艺术的青年不必于不顾自己的兴趣,去学财会这样好找工作的专业。但如果他们所推崇的文学艺术,只是对旧时代的怀念,适合装点弱者一夜暴富的白日梦,却不宣扬而是反对适应当下的工业大生产的现代化对应的价值观,那么这不过是为了之后的衰败埋下种子。即使是出身二本或是民办大学,也是处在正态分布的右侧,理应成为强者。毛时代之所以能创造出一代人做了三代人做的事,不只是因为能那一代人吃了五代人的苦。而是其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时代精神,即那种自信能改天换地,即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自强不息。正是这样的强者文化,使得他们相信普通如我,能够在那个时代成为强者。
如何让大多数普通的打工人,能拥有强者文化,不靠他人只依靠自己,懂得因果思维,是当下中国面对的最基础的问题,这个的问题得到解决,什么芯片禁运,人口老龄化,都会自然解决。用《遥远的救世主》中的话: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不论是那门学科,传授的知识不过是工具,透过知识得出的教会思维方式,才是最终目的。而现代化要求的思维方式,首先是批判性思维,其次是因果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教你区分事实和观点,而因果思维则是将事实进一步细分,分为描述相关性与描述因果性的事实。批判性思维关注的是陈述句,是对一个静态的世界的描述,而因果思维则关注做了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适合动态的世界。
所谓观点,就是判断所基于的相关性关系是稍纵即逝或因人而异的。将观点和事实区分不清,就会想当然,觉得世界是围绕自己旋转的。而事实,则是判断所基于的相关性或因果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将事实分为基于因果和基于相关的,是因为前者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干预,而若是将决策基于相关性,那么你能做的只是顺应规律,而不能进行干预。
其实因果思维,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日常的语言,就包含了对因果关系的探讨。例如问你自己,当我们说“因为爱”的时候,我们在表达什么?那就用"因为爱情"中的四句歌词,来总结因果思维吧:
因为爱情 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能力)A是B的原因,意味着事件A的发生,让对应的特定个体有了选择是否让事件B的能力,这句歌词中,不轻易悲伤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得拥有爱情的一方,可以活的幸福。因为爱情 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 (能动性)由于因果关系始终需要行动才能验证,因此个体的选择变的有意义,这使得人获得了主观能动性。具体的表现,就是可能会做出某些看似“疯狂”的选择。因为爱情 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由于因果关系的相对稳定,不会随着场景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年老还是年少,都不会有沧海桑田之叹,这种一致性,也是因果思维的最大优点。
因为爱情 在那个地方依然还有人在那里游荡 由于可观测的变量不断增多,加之哥德尔定理指出足够复杂的系统中,总有无法证伪也无法证明的定理,因此因果思维要求人们不断的探索更本质性的因果关系。
这四点,总结起来,就是拥有做选择的动力(主观能动性),做出选择的能力,不管在什么场景(一致性),同时选择后不断调整复盘(因果发现)。无论是怎样渺小怎样偶然的存在,当获得了这四点,离“强智能”就不远了。
即使当下达不到,也要运用有限的理性之光去点亮无边的无常黑暗,所谓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一篇读罢头飞雪,问渠那得清如许。万水千山只等闲,吹尽狂沙始到金。
更多阅读
新年寄语-不要未拼尽全力的人生
从信息传递的视角看因果关系
“找亮点:解决问题法,其实还是回归因果
乾坤2020-12-31 21:29:47
当逻辑推理到极限,你一定会发现并喜欢无、空,以及无所谓喜与忧、欢与愁。 因而你就会理解M理论,以及相信M理论是真的,一定是属于未来的物理理论。 再此基础上 您就会意识到到量子优势对人类和人类文明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当逻辑推理到极限,你就会发现逻辑和逻辑体系的局限。你就会瞬间理解并相信,佛为什么说法不可言,道为何非常道。 而且你几乎会在重新理解“自由是激情的奴隶”这句话的含义后笃定向前,纵情生活
格鲁吉亚菜包子2020-12-31 18:25:38
相较于因果,我还是更推崇塔勒布的反脆弱,因为很多我们所看到的“因果关系”,实际上只是事后归因。就好像问一对情侣,你看上了对方什么,你们为什么会在一起,可能他们会回答“因为他老实”,“因为他善良”,“因为他唱歌好听”,但是这些到底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性关系,亦或是事后归因,为自己跟另一个人形成恋爱关系找一个合理化的理由,这是无法判断的。
南风薰2020-12-31 18:23:03
见路不走,还是回归实事求是,惟条件的可能,不能偷心不死。
郑锦泉2020-12-31 18:15:35
喜欢最后一句,“万水千山只等闲,吹尽狂沙始到金”
0.0智能=学习知识,使用知识,思考2021-01-01 08:37:50
因果可用来做视频识别,语言推理,数学ai
cla2021-05-03 09:11:44
好久没来了。每次读完都觉得瞬间变得聪明一丢丢!立下flag 认真读每一篇!
雪山大猫2021-01-01 10:12:58
你猜我打不打算还钱,猜对了我就还你钱。
v79062020-12-31 18:13:58
决策机制,反馈周期,感觉就是一个复杂系统了。至于智能还需要多层级的组织和涌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