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炒股一直亏还不听劝,有什么办法能积极地影响他?”

最近遇到两个很搞笑的事儿,也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第一个是发生在我身边的。

我有个小伙伴有一段时间觉得总喝咖啡不太好,痛下决心减少摄入咖啡因,于是给自己设了一条提醒「今天不要喝咖啡」,每天准时提醒。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他每天看见这条提醒都会想到喝咖啡,几个月后他终于养成了每天都要来杯咖啡的习惯 /pic/1_iagHJsfTedcsc1qJhkTD7FibtmvEjw.png

通过提醒自己「不要如何如何」来改变习惯可能倒头来倒起了反作用。

所以我就在想,劝亏钱的家人朋友不再炒股很难成功,会不会也有这个因素呢?

然后我再进一步想,假如这个小伙伴当时提醒写的是「每天泡两壶茶」,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喝咖啡很多时候就是嘴里差了点味道,换成两壶茶下肚,咖啡很自然就淡忘了。不过茶这个例子好像不太恰当哈,咖啡因更多了…… 但就是这么个意思,培养新习惯比简单粗暴地放弃旧习惯更容易下手

……

第二个故事更逗,来自有知有行的小伙伴们做的一期访谈,采访了一位他们的用户 @很凉,起因是他写了这么一条留言:

前段时间买股票时心里有些忐忑,但媳妇儿说绝对不要买,是坑!于是他就坚定决心买了,几十天下来赚了三十个点。

(ps:居然没被打死 🐶)

一看就是个特别有故事的人,小伙伴们立刻联系他,听听他的故事。

其实最初他是不炒股的,但他媳妇是老股民,一直炒股、一直亏的那种。“总是想短时间在股市里翻倍,但一直走在回本的路上。”

他倒是没想过改变媳妇什么,只是有一天他媳妇说,「你不炒股,不懂我」,要求带着他一起飞,硬是把他拉上了炒股之路。

具体的过程我就省略了,结果就是后来他走上了价值投资的道路。他和媳妇依然一起研究炒股投资,不同的是,他媳妇还在亏钱,他却开始赚钱了。

不过他媳妇依旧听不进他讲的投资理念,“媳妇儿太忙了,顾不上看书。” 但却有个很重要的变化,最开始媳妇只给了他一小部分资金(他家媳妇管钱),现在比例已经提高到 25%。

我猜最后大概率,他媳妇会渐渐放弃炒股,或者只炒很少的本金。类似的故事其实在我身上也真实上演过。

ps:这个完整的访谈大伙可以在有知有行上找到,他们正好也是工作日日更,周五的「知行小酒馆」专门唠这些家常故事 👇

/pic/2_b1kcQGbmhXOjpeEMmibibSHbWLLpqw.jpg……

故事说完了,说说我的观点。

简单粗暴地劝「不要炒股了」很难成功,尤其是从不炒股的人劝正在炒股的人,这样其实会起反作用。相比于“不要做什么”,找到那个有价值的“应该做什么”帮助会更大。

所以谈钱的目标应该是「同行」,一起寻找赚钱的更好出路。参与进去,如果你能证明自己有比盯盘炒股更有效、收益更高的策略,家人总会认同的。

再一个吧,心态立场和表达方式很重要,我们假设两个场景:

  • A:“我和你说什么来着,买基金比你炒股瞎折腾挣钱多了,你看你都亏成啥样了?”
  • B:“我最近买了个基金,好像赚了点钱,我也不懂,你经验多帮我瞅瞅呗。”

代入感受一下,如果我以前炒股亏钱,第二种表达方式更容易让我反思「基金是不是可能更赚钱?」这个事实。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分享过一个沟通技巧——语气越谦逊,反而越容易让对方听进你说的话;而越强势的人往往越难说服他人。

表达想法,但不要贬低别人,尽量别用比较级。因为 A、B 这两种沟通方式隐含了不同的潜台词。

  • A:你啥都不懂,你得听我的。
  • B:我愿意和你同行,一起探讨更好的策略。

总结一下我的想法,“做什么”比“不做什么”更容易入手,“同行”比“指责”更容易影响他人。

Damon2020-12-31 13:05:13

和老爸同时买入基金,他是all in,我是分批定投,他的基金三年涨了24%,我用一年半涨了26%,自然而然解决问题

作者

这个就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了,分批定投并不能提高收益,只是降低了极端风险。假如开始时间调到 2018 年末,结局就反过来了。

吴念析2020-12-31 13:17:57

千万不要看这个公众号,老没意思了[吃瓜][吃瓜]

作者

然后他可能就真不看了 [捂脸],我建议把「老没意思了」改成「容易上瘾」

欣欣2020-12-31 13:07:23

我之前好像也在哪里看到过,说把他变成你的朋友,想着怎么合作共赢,而不是把他放在对立面。

作者

这个初心很重要,很多打着“我是为你好”的心态都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Fan.2020-12-31 13:03:05

哈哈哈哈哈 ,有一条教育学理论说,让一个青少年做某事的最好方法就是阻止他。看来大家都是未长大的青年。

酒儿2020-12-31 13:12:13

大脑接收不到“不要”这个词,只收到不要后面的“xxx”这个具象的词,重复多了,往往印象更深…就成真了… 所以对自己说,要xxx,反向加深指令的作用[旺柴]

作者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不要想象房间里一只粉红色的大象」,贼好用

Nulll2020-12-31 13:14:07

没有好友关注您,我来说两句:15年被强势的父亲强行拉进股市,5年了,钱亏了绝大部分。先开始,我不知道买什么,算听他的,后来,15年下半年股灾来了,我很谨慎,说收手暂时不买(老父亲财迷心窍,买买买)……至今,没话说,尽量不说……真的是人有一劫,在所难免。

作者

如果不想说的话,就多想想炒股和玩网游或者业余爱好的相似之处,心态就平和了。亏钱就当买装备了,能找到集体还有社交,还不愁老爸退休以后无聊没事做,是不是也挺好的 [旺柴]

小苹果2020-12-31 14:16:37

今年最后一天,咋不放个打赏呢

作者

我忘了 [捂脸]

自圆满2020-12-31 13:44:57

问题不是他炒股,问题是他不工作还背着我们借钱炒股,这真的不容易平心静气

作者

如果一方像这样坚定相信自己站在正确的一面,而另一方是个不懂事的人,那有效沟通是不可能达成的。

志军2020-12-31 13:21:28

语气的谦逊和强势对沟通的影响,底层逻辑是能不能创造让对方感到安全和尊重的环境。面对不安全的环境人的第一反应大都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珊儿2020-12-31 13:42:33

[强][强]总结得相当好,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绝大多数关系的沟通,包括同事、家人儿女沟通。 我喝咖啡、茶都会睡不着觉,下午4点以后就不再喝这些,都是早上至下午4点前喝。[奸笑]这些东西没必要戒吧,不是大量或者高浓度喝,都是可以的。每天少喝一点反倒容易成功。

迪子2020-12-31 13:12:37

啊我最近也想戒咖啡,反而越喝越勤了!

作者

话说咖啡这件事儿我拿自己做了几个月的 A-B 测试,记录睡前喝咖啡到底会不会影响睡眠质量。结果发现没有影响,非要说区别的话好像还提升了 1% 睡眠质量,从那以后就放心喝咖啡了。咖啡因耐受这个分人,个体区别比较大,喜欢喝咖啡又没发觉什么不利影响,喝就好啦~

某潘2020-12-31 14:36:11

感觉确实是立场和表达方式很容易影响结果。我的体会是在和病人家属沟通时,如果表达出和家属统一战线,对立面是疾病,谈话效果会好很多,反过来如果不这么沟通,家属会把医生划到疾病这一边,双方成了敌对立场就很容易产生不信任感,进而酝酿矛盾。

Expecto Patronum2020-12-31 13:26:28

昨天把也大推荐的投资要义看完了,两部分写的都挺好的,收获不错,感谢也大[加油]

方小清2020-12-31 13:08:02

也大,“周五的「执行小酒馆」”,是知行小酒馆 强迫症的我[裂开]

作者

这个笔误有点蠢 [打脸],改过来了

19002020-12-31 13:06:24

一天一个防分小技巧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