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互联网平台就等于在犯“左”的错误吗?

有位读者在后台给作者发来一条私信,是他自己朋友圈的截图

/pic/1_CMqyluWnbRYGTvB22etibtGDgMT0ag.jpg

这是对作者文章很有代表性的一类批评意见,作者认为就此提出回应是有意义的,也对许多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有所帮助。

首先,作者并非国内语境下的“左派”或者“新左派”,也与网络上许多借“爱国”发财的自媒体有本质的不同。事实上,长年阅读这个公众号的读者都知道,作者对波普尔的认识论较为推崇。作者对文明史的钟爱一定程度上使作者突破了“左”或“右”的观念选择困境。在尽可能多的阅读历史后,你会发现人类社会其实长期是处于“左”、“右”摇摆的历史进程中。

读过**《民粹主义改造美国(增补完整版)》**的读者都了解,美国的镀金时代是自由放任的,接下来左翼民粹运动将历史的钟摆往回拨动;战前又进入了右的时代,进步主义的反抗一直延续到大萧条之后,小罗斯福再把历史的钟摆往回拨动;滞胀袭来后,凯恩斯主义被新自由主义批判,里根将历史的钟摆又反方向拨动;全球化下的去监管竞争将自由市场推向新的极致,左翼和右翼民粹再度展开竞争。

从经济史学家的视角,长期债务问题是资本主义(也包括广义的市场经济)挥之不去的固有问题。这是人的本性导致。债务积累到不同阶段,左右的均衡被打破,历史的钟摆偏向一端。而在这个过程中,过于严格的管制,权力具有优势,寻租四起,经济活力丧失;过于宽松的管制,资本具有优势,投机四起,贫富严重分化。所有国家,其实都是在历史钟摆的两端寻求一个合适的摇摆幅度,避免使钟摆过于左或者过于右,而控制这个幅度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制度”。

**无论是为政者、企业家还是每个个体,首先要判断自己身处人类历史钟摆的哪个阶段,此时的幅度是什么。**人类社会有自发矫正问题的能力,过于左时,人们受不了,就会自行向右;过于右时,人们受不了,也会自行向左。但如果制度有问题,钟摆的幅度过大,朝一个极端走得过远或者过久,就可能导致出现极左或者极右的倾向,社会将承受非常大的代价。而一代人的生命不过数十年,过大的代价,往往意味着需要整整一代甚至两代人来承受,这是最不应该出现的。

**最近在与许多朋友聊天时,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互联网上年轻人的言论有一种明显反对资本的倾向,这是以往很少见的。**有人认为,这完全是宣传引导的结果。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我认为对一个年轻人而言,在今天这样房价高、房租高、教育成本高、工作996、收入不见涨、信贷消费成习惯的情况下,他们反思自己身处的环境,追问原因,是理所当然的。

不要光讲年轻人被社会毒打,又有几个中年人敢讲自己已经属于理想中的“成功人士”?有几个中年人不在为下一代是否还能找到一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担忧呢?如果不担忧,你周周逼娃去读奥数,难道目标是为了去美国竞选总统,或者是为了让娃接马老师的班?

**我们对平台的批评,既非对民营企业整体的批评,也非认为除了平台有问题,其他方面就没有问题。**事实上,许多在今天批评资本的年轻人,只是在批评互联网平台及其背后的资本,或者说,只是在对曾经标榜自己是“先进”的平台表达他们的极端失望,他们完全没有去批评“私有”、“民营”,他们甚至大多赞赏那些在实业领域真正有所成就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对美国的反感,并不影响他们观看关于明治维新的日剧并发出感叹,也不影响他们对德国这类制造业强国的赞赏。他们只是在像美国的老百姓那样在反感自己身边的“华尔街”和“硅谷巨头”,但他们大多数并不认为回到计划经济或者实施国有化才是正确的选择。

我们必须认识今天所处的时代位于历史钟摆的哪个阶段。

**过去若干年,这个国家的改革者和民众对平台给予了过高的期待。**这种期待最终具象化为平台的各种政策优势,包括融资便利、劳工和消费者保护制度的豁免、税收的优惠等等。我认为改革者曾在一定程度上,将平台期待为打破经济结构固有问题(传统国企的低效与地租对实体的压制)的希望。平台确实做到了一系列革新,改革者和民众也认可革新会有代价,因此在两年前即便有滴滴事件,后来即便有共享单车爆雷,人们仍然给予平台期待。然而平台的年轻一代企业家,是否有认真面对过这些期待?

今天对平台的支持言论,犹如本文最初所展示的观点那样,只能采用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去辩解,这些辩解的逻辑我在此做一个归纳:

1、批评平台就是批评中国的民营经济,就是支持国有化,就是主张回到计划经济。

2、平台的问题其他企业也有,国有企业也有,地产泡沫的风险难道不比消费贷的风险更加严重吗?传统金融企业的不良问题难道不比平台更严重吗?凭什么光说平台?平台带来的巨大便利你怎么不表扬?

3、平台的问题难道不是监管失当造成的吗?明明你有监管权限,你自己不行使,怪我?

对于上述三个辩解,我做一个对应的翻译:

1、批评我就是批评先进生产力,就代表你希望回到封建时代。

2、凭什么他们语文不好你不批评,你非要批评我语文不好?我数学奥赛国际金奖你怎么看不到?

3、我在课堂上打闹是我的错吗?我也知道有《小学生行为规范》,但你作为老师怎么从来不管,这还能怪我?

当辩解变成上述逻辑,不再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一不小心,其实就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我认为平台完全没有必要再在那些只会讨论所有制问题的学者和自媒体身上花任何公关费了,事实上,全球化的今天,哪个国家没有在反思更根本的问题呢?我建议平台的企业家们多倾听一下老百姓的声音,看一看B站弹幕上当你的名字出现之后会有怎样的评价。完全没有必要再为企业自身的利益去制造“国有”与“民营”的对立,并以此在监管面前要价,这一招在这个时代已经没用了。

历史上,严厉的监管其实都是非常被动的变革,对体型巨大的被监管对象而言,往往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主动调整。企业能否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确确实实反应了企业家内心的价值观。

未来几年,对企业家而言,如何避免历史的钟摆过于偏向一端而带来极端的调整,恐怕是比几百个“小目标”都要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共勉吧。

以上。

H01D2020-12-10 15:37:31

少嘴炮多干事,有能耐挣国外钱,天天国内卷。出海的还不都是国企基建?还不是国内钱太好挣太安逸?该加大监管,逼互联网出去闯!

作者

也有很多民企

大雯雯纸2020-12-10 15:40:46

马云老师公开挑衅,就是姿态摆出来,逼你你监管大棒一落,马上就有学术圈的朋友跳出来讲“打压企业家”,一个个都跟膝跳反射一样

Li2020-12-10 15:45:11

原来以为平台是英雄,可以赶走恶龙。没想到平台捡起了恶龙留下的角,转身一变成了恶龙。这种收租型的平台,利润一定要反哺国家,不能让少数人聚敛了巨大的财富。

冯晓鹏2020-12-10 16:00:35

平台型的企业,不应该是吸血虫。不要去挣涉世未深人的钱,不要去跟底层的卖菜的人的钱。一个个身强力壮的送货员去跟下岗在创业的夫妻档抢活路,这还要不要给条活路呢?有资本去发展硬科技啊,干重资产的事啊,干行业门槛高,引领未来的事业啊!

见鹿Jane.Risa2020-12-10 15:42:42

因为某个观点,给人贴个“左倾”或者“右派”标签,这事儿可太傻了。 独立思考,明辨历史,努力追根溯源,是摆脱极端主义的灵丹妙药。 我最近一直在想,如果国内的商界大佬有识之士,能早点意识到海外从18-19年就在酝酿反托拉斯,保持警醒,或许也就不用栽那么大一个跟头了吧…

对方正在续命2020-12-10 15:49:00

想玩美国那一套“大而不能倒”? 郭树清表示,要关注新型“大而不能倒”的风险。少数科技公司在小额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涉及广大公众利益,具备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特征。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跨界混业经营。必须关注这些机构风险的复杂性和外溢性,及时精准拆弹,消除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中国银保监会网站发布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的演讲。 让国家给你出人出力精准拆弹是你的福报。

王宇2020-12-10 16:14:47

屁股决定脑袋。一部分人是屁股歪了,一部分是真的蠢。不管是蠢还是坏,教员在中国人心中埋下的种子,希望能早日发芽。 不能一杆子把所有资本家都打死,但是不能让有的人榨着我们年轻的劳动力,嘴里还要我们喊福报,他们剥削着我们还坑着我们父母的钱(最新兴起的团购) 毕业以后决定去三支一扶,太多事情改变不了,但是做点自己能做的,为了比我更需要帮助的群众[加油]

W2020-12-10 15:57:05

个人不信那些所谓的时代前沿的小团体或者个人,要信也信最大的那个,起码人家经历过反围剿,长征,经历过建国后历次对外战争。任谁吹得天花乱坠,多么有理想,多么讲情怀我也只能微笑以对,历史的长河中,都是一朵浪花而已,时间才能冲刷出本真

W

还有就是在我们的国家性质下,年轻人变现出对资本的失望没啥毛病,全民所有才是真,个人的,团体的终究只是他们的,某蚁有功劳不假,但是我也看到了宣布上市时一群人的狂欢还有钱塘江两岸房价的瞬间飙升

谢富胜2020-12-10 15:39:36

在中国,科学的批评确实很难!早在此事之前,我们的一篇论文就批评了平台经济在资本主义下的矛盾!

星海2020-12-10 17:01:25

金融平台只有窝里横,在中国市场保护下成长,干了什么反馈民众与国家的事。如果它们能在高专精顶尖科技上投入,大家怨气会少些。问题它们干得是传统高利贷,古代粮店利用地位高卖低买,两头吃。平台上网店和用户都没有好处。这种事不是它们以前讽刺的国家计划行为吗,怎么轮到自己就不一样,就特殊。国家以前可以拿出转为公众福利,它们吃得这么多,回报社会多少了?

李灿2020-12-10 15:56:13

标签化解读,标签化执政,怎么看怎么像“键政饭圈”。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现在不管是什么决策,难道依据和基础不都是两点: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2、能让每一个人公平公正且不受威胁的享受到生产力发展的成果。 完了不基于这两点进行分析,反而在那里讨论左右。就像是都在考场了还在那里讨论哪个牌子的铅笔一定能带你上清北一样可笑

老厂长2020-12-10 15:45:11

沙发?说两句吧:最近从四线城市的大房子搬到小房子了,在过两年,小孩高考了,夫妻俩为一线城市的格子间提前热身……最后,还是会回到四线的大房子里养老。平台什么的,离我们很远,很远。也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安心2020-12-10 22:38:13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精明如马老师者亦不过善居间,阔达如任长老者亦是高处不胜寒,贫而好学只为携技待时,富而好礼是知富贵难久处,人生无常,贫富易转。内卷,固化,变革……是制度之罪,还是人性使然? 古人知书者少,故百姓多勤劳近愚钝,个中优者便如暗夜明星;今人知书者众,而百姓多智慧近狡诈,故个中优者稀有。然无论愚钝狡诈不过时代之尘埃,或静怡或喧嚣,落定之后便一无所得,复归旧事。 先贤陈寅恪有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 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然百年以来,此光依是甚微,尘翻雾罩,阻碍骄阳,究其根本,罪在自身,不去内求澄净自心,亦不专精外求物理源本,更不知取中人事立范现世。左右摇摆各自以为真知,不知物极必反,过则不及,不致于脱离而不知返。 为政须读史,从商多读书,史有明鉴,夫复多言?

烈2020-12-10 15:54:11

年轻人总是容易被曲解的,也总是容易被利用的。 但是那份炽热的渴望即可能变成不竭的动力也可能变成终结的业火。

MAYA2020-12-10 17:00:21

我从前就认为我们的经济和科技在弯道超车,我们的问题也一定会比我们取笑、作为茶余饭后谈资的其他国家问题更严重。历史从来都是何等相似。我们只看到攀比、对标国外的技术、资本和制度等方面的先进行,却不曾留意他们留下的一堆问题。有些问题不是一定要等到暴雷或者接近坍塌的时候才能看到的,即使不用智库和所谓的专家,普通老百姓都可能预测到最终结果,但是,在GDP刺激下,精英和管理层集体失声,放任问题不停放大,直至最后由百姓来承担。其实说到失望,并不是对改革和创新留下的负面影响失望,而是主导和监管、执行人在整个过程对出现的异样声音不闻不问,任由事态发展到最后不可收拾这才是我们最大失望,甚至没人出来收拾这些残局。当然,这些在此之前上岸的人有的得到了势,有的得到了利。 我从很早以前就留意为什么国外的企业一直要讲究社会责任,做企业公民;为什么在收购兼并过程要得到工会同意,私营公司居然比我们国企还要国企,这些看起来很虚的东西对一个追求利润的企业来讲有没有必要。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企业追本逐利为股东创造价值是绝对的,但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可能一夜之间就把自己弄没了,没有一个对于自己有利生存和社会和舆论环境,没有员工等各方面势力的平衡,最终只能导致企业衰败,家族和财富的传承就会断裂。

杰2020-12-10 16:08:43

也不是左或者右的问题,看问题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找到问题根源,提出解决办法,社会才能进步。互联网和房地产是上一个十年领头羊,如今或许正在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年轻一代还要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假如这些既得利益集团不思进取还占着茅坑不拉屎,难道还不该批判吗?

Di2020-12-10 16:18:39

有些人在生活中都分不清左右,何况思想上呢?!…作者此文很好,辛苦了,花这么宝贵的时间娓娓道来。不过,我不同意将计划经济比喻成封建的说法,尽管我不推崇计划经济。总之,实事求是是关键,人民幸福是导向,历史使命不能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不会陷入到左或者右的争执之中。

刘天祥2020-12-10 16:09:59

我既关注着南方系传媒的公众号,也关注着好多官媒,也有一些极左的,有时候一个事件会有两个解读,从信息接受上来说,挺好玩的[呲牙]

Frank2020-12-10 19:02:01

我建议平台的企业家们多倾听一下老百姓的声音,看一看B站弹幕上当你的名字出现之后会有怎样的评价。 哔站上还在喊资本家挂路灯呢,说把资本家把钱还给人民呢。着不是极左?

冰冰岛主2020-12-10 16:46:04

无论怎样,肯定不能像米国那般, 贫富分化已然到无解的地步。 几个贝索斯再富有,又能怎样。 摸着鹰酱过河的经验,千万不能浪费。

攸往2020-12-10 16:17:01

无产阶级政党和每个革命者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和群众打成一片,随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心人民的痛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海盗2020-12-10 16:00:18

贴标签很容易 讲科学是真难。

晚乔2020-12-10 21:44:38

互联网和资本是最不喜欢被监管的,因为自由流动性是它们赚钱的秘诀。互联网和资本深度介入各行各业,就容易造成马太效应,强者恒强,进而垄断,进而恶龙。

梦又飞翔啦2020-12-10 15:59:21

赞同【人类社会其实长期是处于“左”、“右”摇摆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学会思考问题摒弃“非对即错”“非黑即白”“非左即右”的应试教育所固化的思维逻辑习惯。

星 空2020-12-10 15:55:59

制造业的工业产品相比于金融消费品(无周期,追求数字增值)来说,是有周期的,而且不断贬值。中国不会走美国股市通过泡沫推动创新的歧路,因为这是需要这样一条路就会挤出制造业,都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泡沫推动创新,必然需要供应链全球化来压缩成本,以及帮助贫困国家工业化,控制他国国民经济,实现经济殖民,创造美元需求,消耗工业品。任何事物都是有代价的。

Eric2020-12-11 23:11:50

今天政治局会议,提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很欣慰[玫瑰][玫瑰][玫瑰]

周嘉Richard2020-12-10 22:07:50

国人多数缺乏思辨能力,二元对立或者混淆概念的现象非常常见…这也是这个公众号的客观理性难能可贵的地方

喵2020-12-10 19:32:12

以前也会有这种想法就是非黑即白,现在发现社会其实是个混沌体,看到那些过于二极的辩白就[Emm][Emm][Emm]

评论里说分不清左右的也很有道理hhh毕竟美国和中国的左右就是两个概念…

凝望2020-12-10 16:44:53

左,或右。 我一直没有理解一定要贴这样或那样的标贴。是词汇太多要物尽其用,还是显示特立独行

.2020-12-15 13:37:36

一直在关注作者的文章,看不懂的反复看,每一篇文章都能给自己一些启发或者看问题的视角,很感谢作者的良苦用心。关于这个问题,或“左”或“右”都是历史创造者人民对某一行为的看法,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没有错,但是平台背后的资本垄断生产力,甚至要控制生产关系,到达一种收租甚至是剥削人民的“地主地位”,这种“为富不仁”是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我个人觉得这种互联网平台在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福利之后,当体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营经济了,如何对平台背后的资本或行为人进行激励机制设计或者限制应是当下政府监管部门应该着手去做的。

MLIU2020-12-13 21:07:48

突然想起了作者隐形冠军的文章了,现在出现了一种情况,有些制造企业只能做的规模更大才能挣钱,但是这些大企业慢慢的只会校招,基本都不社招,人员想跳槽只能去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基本都是为了配套大企业。。。人员流动其实越来越差了,选择越来越少了。。。

finxible2020-12-10 21:45:40

换个角度来说,果然“贴标签”和“极端例子”真是做反论的绝好素材呢,因为要解释极端例子和批判旧有理论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那得是专业或者对其有深刻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合理反驳的。[微笑]

比特聪2020-12-16 21:12:37

重要的,可能不是“批评行为”,而是“批评什么”

郭翊2020-12-13 18:28:20

平台经济带来的最大危害是消灭掉了无数个体工商业者,他们有些失去了自己的饭碗,有些沦为平台的“打工人”,为平台去赚钱。第二,当前社区团购的商品很难受到市场监管,卫生监督以及存在偷漏税的风险,应当立刻整顿,规范,阻止无序竞争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