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医疗》未来医学的理想图景
不管中国还是美国,求医问药都是麻烦多多也机遇多多。当前医学面临那些问题,对理想的医学应该是怎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将帮你梳理对上述的俩个问题的思考。《深度医疗》这本书在Nature和Science俩本顶级杂志都有专门的文章推荐,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网红医生,写过一系列医学相关的科普著作。在他最新的这本书中,作者回答AI技术的进步将如何改变医学。这本书的内容全面,引用充分,对AI+医学相关的创业和投资从业者有参考作用,可以从中看到全球有哪些正在探索的方向和初创企业,他们做到了什么程度,有那些可以借鉴的商业模式。
该书将深度医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有深度的表型数据,深度神经网络的分析,更深的同情。先说第一点,身体的复杂性是宇宙间造物的极致,当身体出了问题,我们为了查出病源,需要追根究底,这就需要从出生以来所有的数据,各种各样的体检数据,可穿戴设备的持续监控,社交网络上的输入输出。利用这些数据,深度学习的模型最终要实现的是针对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预防疾病方案并通过助推(nudge)来督促你执行。而深度医学的第三个要点是加深医疗从业者与患者的共情,通过技术进步,为医生节省出时间,从而让医生能够更多的和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医生能够像对待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流水线上的一件产品式的对待患者。
书中给出的这个未来医学的理想图景,针对当前医学面临的几大问题,最显而易见的是误诊漏诊导致的医疗事故和医患矛盾与医疗资源浪费,好的医生就那么多,而即使最优秀的医生,也会有发挥不稳定的时候。深度医学中深度模型的部分,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解法是将医生的每一项具体任务外包给专业化的AI模型,AI适合去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超越人类的水平,例如解读放射科的影像,在医疗论文数据库中搜寻相近病例,AI还可以提升特定任务的效率,例如减少医学影像检测所需的时间和带来辐射水平。外包的任务还可以是记录医生和患者的谈话,通过语音识别,让医生和患者的谈话能够自动变成电子病历,通过聊天机器人让患者能够随时可以咨询病情。效率低下的问题,就要通过细致的分工来解决。人机协作,是社会大分工必然的下一步,当分工越来越细,只从事一个细分任务的就应该是机器而不是人,而人所从事的整合与协调的工作则越来越重要。
当代医学的第二个问题是预防晚于治疗,人总是等到有病了才想起健康的重要,总是被各类自相矛盾的养生帖轰炸。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总的方向没有错,可书中举出的例子,例如创业公司,具体的解决方案,却由于作者本身的临床背景,显得不如前一部分那么靠谱。但客观的来讲,涉及到预防,解决方案成熟且广泛落地的难度,远远大于临床相关的场景,不止需要更多的数据量,与隐私的保护的伦理问题也更为敏感,因此该领域有的大多是炒作概念,也不为奇。收集从小到大所有和人相关的数据,据此确定每个人的养生方案,这个梦想的难度在于任务的分解不是像临床那样是自上而下的。临床相关的任务分工,可以在一个个细分领域里逐个寻找突破,但要做到这么多来源数据的整合与分析,需要的不止是方法的突破,商业模式的重构,立法与观念的改变,无法日拱一卒这样渐进的方式,只能通过先在某一个概念上做出黑科技,通过一个个火种,点燃对阵你整个领域的热情。
当代医学的第三个问题是医患之间信任的缺少,在美国表现为海量的医疗诉讼,在国内表现为医闹。但缺少互信是表,医患之间交流的困难才是真正的病因。当医生将重复性的工作交给机器,就能花更多的时间和患者交流,但这需要模型不止是更全面更准确且更新及时的诊断,还能够对诊断的结果给出解释,从而辅助医生和患者沟通,需要健康管理类的app做好隐私保护,同时还能方便的将结果导出。除了上述硬件上的改变,还需要在医疗从业者的选择和培训中增加对共情能力的关注。当AI能够通过医师职业资格考试之后,我们要选择那些天生擅长沟通的人去当医生,而不是按照工程师的标准选择不善言辞者。
整体来看,这本书虽然其中列举的多是美国医疗系统的数据及其问题,不一定能代表中国国情,但通过阅读,能够系统化的了解学界与产业界针对AI+医疗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取得了什么样的突破。书中提出的深度医学的理想,更是契合医学同病不同方,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智慧。对于医疗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可以从中了解未来医学的大势所趋,对于AI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了解AI改变世界的具体场景。
更多阅读
梦阳2021-01-04 23:43:11
[捂脸]我就是临床医生,我理想中的未来的AI医疗的样子是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 虽然同意细分领域下机器可以比人做的好,然后人更重要的就是协调,但是临床上其实各个细分领域也医院也一样需要学会协调,就算是影像、病理这种已经可以机器做的很好的领域了,也是需要结合病史等等来综合评判才能给出靠谱的结论。当然我自己可能更看重把人力解放出来去有时间和精力做更多探索创新的工作。 说到医患矛盾,我自己共情能力很强啊,很多患者感谢,可是事实上我觉得技术差的远着呢,也会有很多时候也会看到一些人当能力为突出时,其他无所谓也会备受赞扬,我总在想医疗领域,是应该德行为先?可是的确沟通好,不解决实际问题还是觉得没啥用。所以还是想不只是共情,更要本着负责的态度去解决能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