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佬去哪找?家底儿都在这了~
昨天的文章里我们说到「大佬领先于热点,热点领先于大众。所以跟着大佬走,别跟着热点走」,好多读者留言问怎么找大佬。
想到现在市场行情越来越热,“股神”、伪大佬越来越多,那我再搜刮点家底,分享一下这些年抄作业的心得吧,也许能帮大伙少踩一些坑。
我整理盘点出了五条标准:
1、有公开可查的历史实盘业绩。划个重点,公开 + 实盘,少一个都不行,这是最基本的。
2、而且从「公开的时间点」开始算,应该经历过至少一轮完整牛熊(往回算就是 2015 年以前),感受过牛市的疯狂,经历过崩盘的恐惧。确定大佬是赚到了钱,而不是“赚过”钱。公开以前的实盘收益也不算数,太容易造假了。
3、不管投资风格如何,必须跑赢大盘或者业绩基准,否则我们直接买指数基金就好了。
4、弄得清楚大佬为什么赚到钱,也要弄清楚什么时候大佬可能亏钱。尤其是后者,清楚了逆风时期才能坚持住。这个问题我们也不用自己从头研究,可以找基金经理的访谈和别人的分析文章来读。
5、别上来就谈婚论嫁,“相亲完”总要先交往一段时间。找到一位觉得靠谱的大佬也要持续观察,跟踪业绩、看他的新文章和观点,验证自己的预想。很多问题往往要“搬到一起住”以后才会暴露出来。
如果大家已经有了一两个心目中模糊的人选,可以拿这 5 条原则套用一下。如果都符合,那我有 99% 的把握,你遇上对的人了。
但如果还没找到怎么办呢?大家往下看。
多花 5 分钟
想要找到靠谱大佬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看基金经理排行,套用上面的前 3 条,年限够长、业绩够好的经理肯定都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现实中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很难打心里信任这么选出的大佬。
我们可以这么考虑一下:
我们身边最信任的好朋友、好伙伴,是拿着「值得信任的朋友的五个标准」,从「当地最可信好朋友百强名单」里面 A、B、C、D 海选出来的吗?
想想就觉得画面不太对,是不是?我们不太可能海选出信任的朋友,值得信任的大佬其实也不是的。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我有幸找到过几位一直非常信任、靠谱前辈,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经历——我们碰巧读了某些文章、或者朋友的推荐,知道了某个名字,然后再去搜索找信息,加关注,在了解中借鉴自己的原则和经验,越来越信服。无一例外。
对着电子表格和数字上来就能 100% 信任别人的例子,从来都没有,因为我们不是机器人。
所以我有个想法,也许下面这个思路更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平时读文章、看新闻,肯定会或多或少听到过一些名字,这里面一定会有至少一两位真大佬的。留心一下,多花 5 分钟搜索一下,没准我们的名单里就会多出一个人来。
想要找到自己信任的高手,「愿意多花 5 分钟时间」可能比「知道如何辨别高手」更重要。
……
之前我在留言区曾经翻过一位小伙伴的征友贴,条件特别优秀,以至于还有读者跑到后台给我私信,加不上微信了应该怎么办……
后来征友的小伙伴自己补了一条留言,大意就是加微信的小伙伴太多,没办法一一通过,和大家说声抱歉。但加了一句——备注里附上自己的详细信息、地点、交友目的朋友们,ta 都尽量都通过了。
有时候可能就差你愿不愿意多花 5 分钟的时间,当大佬的名字从我们身边飘过的时候,愿不愿意停下搜索了解一下。
别的不敢说,大伙要是愿意多花 5 分钟时间把昨天的文章再读一遍,名单里肯定可以再加几个人的。
我平时写文章基本都是先写到 2、3 千字,然后再一遍遍删到 1000 字出头。最后留下的每一个名字,都是我相信一定会帮到大家的。小心翼翼地留了 5 个名字,结果大家一遍一遍问去哪找大佬,我找个角落先哭五分钟去 ……
另外这几篇文章大家可能用得上:跟投跟对人依旧可能亏钱、买对了基金却没赚到钱、基金经理的访谈去哪找?
- 财务自由: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
- 投资实盘:十年之约,躺赚不难
- 抵御风险:1 月保险方案参考
- 干货汇总:一文打包三年干货(第三版)
木垛垛2021-01-21 13:09:53
昨天的文章里提到了4位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按出现顺序):谢治宇、张坤、朱少醒、董承非。还有个隐藏的大佬:孟岩。顺便发散一下,想到了E大
国新月2021-01-21 13:10:47
补一句,如果找不到信任的大神,起码指数是值得信任的。比买没感情的主动基金然后涨点就跑赚得多
作者
先找自己信任的人,如果暂时还没找到,就找不是人的 [吃瓜]
吴先生2021-01-21 13:07:16
也大,刚才看新闻李录加持邮储银行股票,银行的春天来了吗?持有银行股票的基金是不是也可以入手一下,谢谢
作者
可以抄李录的作业,前提是李录卖出邮储银行的时候也会先告诉你一声 [抠鼻]
sunshuying2021-01-21 13:10:08
这几天正好在纠结20多只基金要不要归纳整理一下。太分散的投资也觉得有点不妥。今天发文正好可以借鉴一下。投资了宽指,支付宝组合,朱少醒张坤的基金,还跟投了几个大v。有些涨的不错还不舍得放弃呢真愁人!
作者
我觉得主动基金和跟投还是宜少不宜多,人的认知带宽是有限的,对这么多人同时建立信任,最后有可能一个都不信。 而且最关键的,当他们的观点相互打架的时候,你在中间当夹板就很难受。
郭丽2021-01-21 13:04:37
飞鹤奶粉股票咋样,最近有人给我推荐这个
作者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主动基金就是买人,这是最基本的信仰。如果你不知道背后的公司或者人是否值得信任,那就最好别碰。
Atom2021-01-21 13:24:39
小白不懂就问下,向大佬请教。跟着牛的基金经理走,除了关注其在做的基金,还要去关注什么呢?
作者
我一般会这么做:去百度和微信搜一搜,搜基金经理的名字,然后把第一页或者前十条的文章全读完。 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非常感触的细节点,也会有各种疑惑。把他们都记下来,然后找到答案。如果当时有没找到的答案,就先默默记着,保持观察,很多时候答案会自己出现。
Link2021-01-21 13:37:30
今天看到腾讯的股票涨得挺狠,差点就在想要不要多加一支兴全合宜了,但是买之前我还想多抱抱绝对怀疑的态度[旺柴]
作者
算算账,兴全合宜也就持有 5% 的腾讯,假如你拿 10% 的本金去买兴全合宜,腾讯翻了一倍,其实最后也才赚了 0.5%。没冲动下单,你是对的~
Sunflower2021-01-21 13:03:02
也大就是大佬呀[奸笑]
作者
我自己几斤几两还是很清楚的,五条原则前两条我就不符合 ?? 所以果断放弃自我,抱大腿去~
仰望星空钟2021-01-21 14:24:33
买主动基金去查一下最大回撤其实能劝退很大一部分人,我以前就是其中一个,现在试着慢慢相信我的承受能力。想多学下相同的风险获得更好的收益or相同的收益还能降低风险
豆荚儿2021-01-21 16:31:39
先找份靠谱的风险测评测试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然后根据承受能力去选对应的标的。比如基金的最大回撤……我就有朋友受不了5%的回撤。
作者
评测表格没啥用,往往都得真买了、跌了以后才知道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究竟有多大。最好的方法是拿出一点钱先买点,亏过了再多加。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