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赞,多拿回40万

前段时间我从小马理赔的小伙伴那边听说了个事儿,讲一个朋友买保险申请理赔,结果被保险公司拒赔了,最后他们帮忙拿回了 40 万的保额。感觉还挺有参考性的,给大伙也分享一下。

故事的背景:确诊癌症,符合保险合同里规定的重疾,医生也出了诊断报告,材料也齐全。

结果保险公司却拒赔了。

后来小伙伴仔细帮忙检查了一遍,发现问题出现在诊断报告上。恶性肿瘤在保险合同里面是这么定义的 👇

/pic/1_baVIziaibrQJ9W5BUHOXDibgovVibA.jpg但当时医生给的诊断报告里只写了 XX 肿瘤一个简单的结果,没写是否是恶性,一些细节像扩散、浸润啥的都没写清楚,所以保险公司就判定不符合理赔标准,给拒赔了。

后来他们找医院重新出了诊断报告,把具体的细节诊断结果都注明清楚,重新提交,顺利拿回了 40 万。

……

里面这个细节还挺值得我们参考的。

万一需要理赔的时候(呸呸呸,一定永远也用不上……),我们最好先扫一眼保险的条款,然后要求医生把这些信息具体注明清楚,把材料准备全,能省不少麻烦。白纸黑字,不接受反驳的那种~

有问题也可以直接找理赔团队帮忙。我平时给大伙整理保险的小程序里面,右上角就有小马理赔的「理赔支持」的按钮 👇,大伙别忘了。不管什么情况,搞得定、搞不定的,先问问再说。

/pic/2_sbUHTX9HebbWaK4OTATsU7PM9nNadA.jpg再一个吧,我发现这里面可能主要的矛盾点在于我们和保险公司对「确诊」这个概念理解不一样。我们常常觉得医生确诊的就应该赔钱,但保险公司非得按程序确认 1、2、3…… 点,比较教条。

沟通不好就会形成一种印象,保险等你理赔的时候就会各种刁难你。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平时经常会看一些统计报告,里面也有保险的理赔统计数据。保险公司披露的 2020 年理赔比例普遍超过 98%,因为健康告知问题、理赔材料不合格等等拒赔的情况其实 2% 都不到。 实际情况比主观上的感觉要好很多。

/pic/3_JVK5HE1ra5MeawvHXtPMFK4N6HWMQQ.jpg突然想起来我几年前刚刚开始写理财文章的时候,好像也差不多是这个局面。

给身边朋友安利投资理财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总是「你是不是要卖点啥给我?」「投资、财务自由都是骗人的」/pic/4_x2HbUsJtT72qdqXFoVHsQ05eqz3hbQ.png

还有几个有参考性的数据

这段时间正好很多保险公司密集出了年度理赔报告。我看到几条挺有参考性的数据跟大伙一起说一下。

健康类保险赔付原因

👇 是中国平安的理赔比例报告,恶性肿瘤摇摇领先,后面是心血管疾病。

/pic/5_bcfoEib41N0UQQLGDnibCan4cpyzVw.jpg大伙平时投保的时经常会问我,癌症二次要不要加,心血管二次要不要加。我们其实可以参考这个理赔比例,我的观点,癌症二次的性价比很高,而心血管二次如果不是 996,就要打一些折扣了。

小马理赔他们还有一个更详细一点的数据,注明了具体的癌症类型(我发现不同平台的数据会有一些区别,可能是统计范围的原因,但不影响参考)。

/pic/6_0txjO7M89k4116GNJ2RHnxRWB3Ut2w.jpg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赶月末下架的重疾险,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赔付占比最高的甲状腺癌,现在是按照重症赔付,以后是按照轻症来赔,会缩水不少。

身故赔付还是定寿更给力

我之前和大伙说过一个经验数据,身故责任里面大约意外和非意外是 1:4 的比例,这回有更精确的统计了👇 和经验基本一致,有几家保险公司的数据偏差特别大的,我觉得应该是个别情况。

/pic/7_oOVcnJWfD8yhoqRliaicCtoBZ8ZmkA.jpg很多小伙投保意外险的时候特别看重猝死保障,但其实根据统计数据,我倒建议大家多看看寿险。看起来定期寿险保费更高,但就身故保障而言反而更划算一些。

重疾险的保额

前几年我看重疾险理赔额的时候,常常都是 8 万、10 万这样。看着有点着急的,因为保额偏低了,重疾险主要是补贴生病期间的收入缺口,应急的时候垫付点医药费,这点钱真心帮不上啥忙。

但大伙明显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最近小马理赔他们的 2020 年统计,平均理赔额已经达到 32.37 万以上了。好事儿,毕竟买保险就是买保额,杠杆很重要。

以上就是我看到的觉得比较有参考性的数据啦,大家在各个保险公司的公众号也能找到,感兴趣可以找来翻一翻。投资体系搭好了,风险充分保障了,就安心奔着财务自由努力啦。

大伙周末愉快~

奶盐小星球2021-01-22 13:06:18

这个例子难道不是保险公司流氓吗[捂脸]真正得了病的时候,还及时的拿出保险条款出来跟医生一一比对?而且这个里面说的还是专业术语,自己无法判断是否足够了,那还让医生来看自己的保险条款吗。

作者

我倒不这么觉得,就好比工作,有清晰客观的 KPI 比模糊的判定好多了。重疾类保险国家制定统一的标准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赔,规定越客观理赔难度反而越小,更不容易扯皮。但保险公司这里也有问题,他们没具体解释清楚他们需要的条件,所以遇到问题建议还是找理赔平台或者有经验的小伙伴问问。

榴芒醫森2021-01-22 13:08:36

医生容易被拉黑,实事求是最重要,文章有误导嫌疑。

作者

哪里误导了,你指出来、我来改。“医生容易被拉黑”是啥意思?

榴芒醫森

有些医院是上了保险公司黑名单的,网上可查,随意修改临床诊断涉嫌骗保,并不是患者要求啥医生就能随便写啥的。得有病理、影像诊断支持,加上临床症状等综合考虑,如实描述,不可随意更改。

作者

我没有建议大家随便要求医生往上写,而是说事实的结果尽量「完整」的呈现。比如有三个关键检查指标那就一并都标上,不要只是个模糊的结论,这合情合理。 这个例子里面,病人确诊了癌症,但是医生写的确诊结果是细胞瘤,「恶性」没有体现出来,后面才会有这么多问题。

某潘2021-01-22 13:10:06

前两天刚仔细看了达尔文3号的保险条款,有的疾病的定义其实是很严格的,比如急性心肌梗塞,除了临床诊断的标准之外,还有第四条需要心脏射血分数<50%,但是如果早期开通梗死血管植入支架的话,心脏收缩功能是可以保留下的,因此不是所有的心梗患者都能符合这个定义,即使他确实是心梗,确实放了好多支架。还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也有点em……条款里的定义实际上已经是重度COPD并且需要合并2型呼吸衰竭了,但这个慢阻肺只在轻症的目录里[难过]。还有其他的定义也有的比临床定义严格的多,并不是说诊断了就能符合定义,还是比临床打诊断要严格得多了。

作者

确实是这样,临床诊断有时候不一定等于理赔确诊。但假如某个保险只要临床确诊就赔付,肯定也不是这个保费 [捂脸],保额保费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是挂钩的。 还是建议大伙投保前有时间仔细读读条款和健康告知,大致了解一下好心里有数。

作者

关于重疾险有个误区,很多小伙伴买重疾险是为了支付医疗费,但这类救命钱保障最好的其实是医疗险,优先于重疾险。 重疾险保障在我看来,主要是因重疾导致无法工作的时候,补偿一份收入缺口,或者紧急情况颠覆一下医疗费。

某潘

理解是理解的,所以我还是买了,但是确实不懂医学的小伙伴们最好提前好好了解一下,尤其是万一要得了目录里的病,看病的时候要多注意注意,比如要去符合保险公司要求的医院找符合要求的专科去确诊,还要保证入院记录里有主治以上医生的诊断审签,我不确定住院医师打的诊断会不会被拒赔,而且医院的电子病历基本病人出院3天后一定会被锁起来。所以看病前希望大家做好功课。

yang2021-01-22 13:03:55

也大,友邦保险这公司怎么样,能买他的产品吗?

作者

保险公司是强监管行业,有各种监管和保障机制来保证保险合同兑付的,历史上出现过保险公司被接管的情况,都没影响保单正常理赔兑付。 所以绝大部分保险,只要产品条款OK,保障范围和价格合理,所有公司都靠谱。

作者

有一类保险我觉得可能品牌影响会比较大,就是一年一买的健康类保险,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会影响续保。

fan2021-01-22 13:30:04

也大,看了你推荐好医保住院医疗,想给父母买,但是看到健康告知有类风湿这一项,因为我妈上了年纪经常腿疼,不知道是不是风湿,没检查过,这样能买吗?谢谢了

作者

类风湿和风湿不是一个东西吧,我记得类风湿是免疫系统的问题。但是详细情况还得是问保险公司的顾问,以他们的观点为准~ 我只能是给大伙分享分享我看到的数据和经验。

亦真2021-01-22 13:06:52

小程序?名字在哪找呢

作者

文末的四个链接里面,有一个我每月整理给大伙的保险参考,里面会附上的~

Measter2021-01-22 15:18:52

最近在看重疾险,得病还得会得,要是没达到条款的程度还赔不了,是个技术活啊,还有如果分组,要是不幸第二次病是同一组,那就是不幸中的不幸了[尴尬]

作者

多次重疾我建议大家选择不分组的,就没这个分组的限制了。第二次重疾在一个组内的概率还挺高的……

zhaoq2021-01-22 17:07:45

小马理赔,如果没有在那买保险, 也可以找他们帮助理赔么?收费么

作者

一般保险平台都会有对应的理赔团队支持的,可以留意下。

Z2021-01-22 15:21:18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这么专业,很多人因为怕理赔扯皮而不买保险.所以才有理赔团队的存在啊.有需求才有市场.

[休假]杨格-详询客服2021-01-23 05:54:01

这里的例子可以通过合格和尽职的保险专员规避(不是广告),因为原来工作接触过保险行业,因为保险公司也要规避恶意投保的情况,所以会写得比较清楚一些,就像意外伤害,如果就医一定要和医生沟通到位,在病例上写清楚由于意外(比如摔跤,跌倒,碰撞等等不定因素吧)完成了…损伤,但其实基本上医生在做病例诊断的时候只会直接写…损伤部分,因为前边儿的原因不是他们的判定职责,这个时候记得提前和医生沟通,因为回过头来很难再找医生去改病例。 另外也大,遥遥领先

[休假]杨格-详询客服

保险专员的作用就是,在出险之前,也就是给保险公司报保险之前先给捏的保险专员打电话说明,他会帮助你判定怎么样表达符合判定规则,避免生成歧义造成拒赔。你的保险专员和公司出险的利益没有正相关

余思奇2021-01-22 14:45:18

文章实用又漂亮,文中图片高亮的工具推荐下呗

作者

CleanShot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