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及其影响-读《销声匿迹》

去年随着“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的爆火,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众包平台,正在改变越来越多人对工作的理解。而三和大神的曝光,也让人们更加看到零工经济的可能不那么美好的一面。当越来越多人赖以为生的手段变成没有固定的合同和上下班时间的零工,这无疑对监管机构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销声匿迹-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基于一项为期五年的研究,作者一位是人类学家,另一位是计算机科学家。书中包含了对来自美国和印度的工人做了200多次采访,成千上万份调查问卷;作者对按需工作平台做了几十个行为实验和社交网络分析,也对按需劳工市场的其他关键参与者进行了独特的研究。
/pic/1_fjz4Sqaal2MsrsJWPib0O4hbA1YXcQ.jpg

从图片标记、添加视频字幕到软件调试、外卖送餐,所有这些都依赖于众包平台和零工经济,即由独立合同工和小型企业组成、由满足市场需求的短期项目驱动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按需的在线零工,即接受项目驱动的任务,而企业则通过网站或移动应用来对工作进行分配、安排、指派和付费。
2015年的一项研究估计,仅在美国和欧洲,就有大约2 500万人在互联网上从事某种按需零工工作。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如果再加上合同工和临时工中介服务的增长趋势,到2055年,预计世界就业岗位中的60%可能会变成某种形式的零时工作。
1)交易成本并未消失,而是转嫁到工人身上

企业利用看似消耗性的、可替代的劳动力资源完成全职雇员职责之外的琐事,这并不新鲜。但互联网通过降低了沟通门槛,从而降低了零工和雇主之间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很久以前就指出,交易成本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为了减少市场摩擦,企业必须协调自己的运营,比如寻找、雇佣和培训工人。在零工平台出现之前,承担上述交易成本的是企业,而零工平台生成能减少交易成本,从而为交易双方带来价值。
事实上,零工的交易成本不会消失。相反,它们被转移到请求者和工人身上。请求者通常必须处理与确定新项目的范围并交给新雇工有关的所有管理任务。他们认为一旦任务转换为代码并通过API递交,就不需要再解释;但事实上,他们需要解释这些任务,耗费了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工人付出了不成比例的高昂代价:他们失去了时间,甚至薪水,以及对不公正待遇提出申诉的机会。传递给请求者的许多交易成本反映了工人所承担的成本。每一个障碍都表明,零工平台对所有相关人员来说都不是平稳运转的。
零工平台上,虽然20%的零工完成了80%的任务,但由于潜在的工人很多,因此其属于弱势地位。为了找到好工作,工人必须时刻待命,这使得他们让请求者以为可以随时听候差遣。从找到工作平台到找到好工作,一直到完成工作,工人都要承担交易成本,同时还要承担得不到工资或账户因不明原因被关闭的风险。
绝大多数平台的设计者和请求者都不是故意那么残忍的。平台设计者试图让尽可能多的、包括工人在内的用户享受顺畅的无缝流程。但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代码。计算过程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这被称为:“无意的算法残酷”。而当平台出错时,其影响对于处于弱势的工人,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将会是致命的,而这会损害平台的声誉。
2) 作为消耗品的工人也关注自身成长

按需幽灵工作平台及其API允许人类为众多网站、应用程序、在线服务和算法提供动力,但大多数消费者却认为这些是自动化的。这就是书中提出的“自动化的最后一英里悖论”。一旦工人成功地训练了人工智能,使它像人类一样工作,他们就会转向工程师指派的下一个任务,软件工程师将利用零工平台执行手中的任务,并把人工智能推向极限。这将不断推进自动化的边界。而这对于工人来说,则意味着他们自身是消耗品,一旦项目上市,他们就没用了。
本书通过田野调查,指出工人们对创造价值、掌控自己的时间和命运、寻找与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更加匹配的工作的关心,一点儿不亚于对自己薪水的关心。
对于一些少数族裔的移民,零工平台可以成为跳板,也可以成为易于获得的在职培训。它就像一个“沙盒”,人们可以在这里练习平面设计、打字、转录、计算机操作和语言翻译。在那些更传统的环境中,人们更难获得这些经验,因为那里有更高的期望和更大的压力。
更年轻的工人更有可能为了获得经验或者学习新技能而做零工,而不是单纯为了钱。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按需工人更有可能是为了自我提高,如获得经验或学习新技能;或者为了获取自主权,如利用空闲时间或自己做老板。这意味着零工平台可以通过,让工人可以追求比金钱更重要的自治,独立和自我提升,来改善自身的形象,并将自身和其它平台区分开。

3)构建零工的“茶水间”
通过社会连接和同志情谊这种最常见的方法,人们使工作中的经济需要变得有意义。同事之间饮水机旁的谈话扩展了办公室的社交空间和亲密关系,它很有价值,但这在零工平台上却是欠缺的。
从表面上看,按需工作是原子化的、临时的和偶然的。但仔细一看,很明显,数字劳动依赖于工人之间的协作,从而巩固彼此的支持和参与。虽然不存在有形的工作场所,但与传统的朝九晚五相关的社交需求仍然存在。
零工平台最活跃的工人致力于三种类型的协作。第一,他们协作减少间接成本,如注册账户、避免诈骗、找到工作和获得报酬。第二,他们协作完成工作。第三,他们协作重建工作中的社交。这意味着,零工平台的平稳运行,依赖于陌生人的善意。可以说,工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善意和协作是数字经济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然而,大多数零工平台似乎决心要消灭它。
书中建议:平台设计者可能会考虑从我们遇到的工人那里获得一些“搭建”技巧,而不是抵制工人的协作。工作需要我们既重视高效工作的工具,也重视劳动的文化需求和文化价值。如果我们学会激励按需工人的各种动机,同时帮助他们在完成高要求任务时互相帮助,那各方都将受益。
同时,为了防止工人间通过协作“作弊”,在协作与期望结果相悖的情形下,设计者可以将重点放在禁止协作的明确指示上,但在任务质量依赖于协作的地方增加指导的透明度。当协作可能带来益处时,设计者可以帮助工人与同伴、雇主共同协作,一起完成项目。
4)好工作准则-为平台设立底线

2015年,美国家庭佣工联盟(National Domestic Workers Alliance)设计了《好工作准则》,指导技术公司为按需工人创造可持续的工作岗位。它是这样运作的:通过签署《好工作准则》,企业承诺八项核心价值观,使工作场所对工人更友好。这八项包括:安全、稳定和灵活、透明、共同繁荣、公平薪酬、包容和接纳、支持和连接、增长和发展。作为交换,这些企业可以在营销材料中使用《好工作准则》的认证标签,向消费者表明,企业为工人提供了一种支持性的、可持续的劳动模式。
这样的措施,意味着企业的经营将会有两个目标,不止是利润,还需要顾及在平台上谋生或体验的零工的权益和成长。在这过程中,通过提供基于平台的论坛和线下聚会,并奖励更有经验的工人以促进其对新手的经验传授。未来未来可能会让工人掌握主动权,能够设定自己的日程、协商薪资和分享利润,并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为他们看中的项目贡献时间和精力,而不再仅仅取决于标价。这些也都可能为客户带来高质量的工作和产品,而这会增加零工平台的竞争力。
正如我们需要企业对生产食品和服装的劳工负责,我们也需要它对生产和消费按需任务的工人和消费者负责。把零工平台从影子中拉出来,需要企业主、政策制定者、消费者和公民携手共进,需要用我们的集体意志重新调整就业,朝着一个共同的未来前进,意识到我们必须相互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更多阅读我们想要的生活-《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读书笔记
未来已至,只是分布不均-《极端经济》短书评
短书评:未来已来-一本展望2030年的书

movie2021-02-14 09:28:29

《劳动合同法》要想办法跟上